资源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一、选择题1.“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排成一列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C.我国人口数量大 D.我国经济发达2.下列四省的轮廓图中,哪一幅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省 ( )A.A B.B C.C D.D3.国务院就建设长江经济带做出了重要部署。要发挥“黄金水道”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缩小东西差距,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据此回答问题。(1)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条件是 ( )A.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2)生态安全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洪涝灾害 ③凌汛 ④水污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自古以来,江南就被美誉为“鱼米之乡”。下图代表的区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水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孕育了众多的城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的湖泊是 ( )A.太湖 B.洞庭湖 C.东湖 D.鄱阳湖(2)上图代表的区域河流与湖泊众多,产生这一自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位于平原地形B.该地区土壤肥沃C.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人们自古以来重视水利5.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太行山脉②武夷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祁连山脉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山脉④阿尔泰山脉C.①雪峰山脉②长白山脉③秦岭山脉④大别山脉D.①巫山山脉②武夷山脉③阴山山脉④横断山脉6.下列对于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逐水草而居 ②喝绿茶 ③住蒙古包,穿蒙古袍④种植水稻和小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7.小李通过贷款购买了新房。这种消费方式是( )①量入为出 ②“寅吃卯粮”③提前享受生活 ④超前消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开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是 ( )①选定调查方法 ②实地进行调查 ③确定调查主题④分析调查材料,完成报告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9.下列传媒中,属于新兴媒体的是 ( )A.电视 B.互联网 C.广播 D.书籍10.2014年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与实行了20年的旧版消法相比,新消法增加网络购物“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及消费者个人信息保密等条款,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说明了 ( )A.规则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B.规则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需要而修改C.规则面前人人平等D.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11.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年属于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2.上海是我同最大的经济中心,从地理位置上看,主要是因为 ( )A.地势低平,气候湿润B.河湖众多,矿产资源丰富C.濒临东海,以长江三角洲为依托D.历史悠久,文化繁荣13.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右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 )A.印第安人 B.苏美尔人 C.埃及人 D.玛雅人14.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所有交往过程,都可以视为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传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③外出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④文化只能依靠学校教育进行传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5.人类历史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有 ( )①工具的制造 ②人工取火的成功 ③国家的产生④文字的发明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6.反映古代人类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传说是 ( )A.女娲补天 B.盘古开天 C.精卫填海 D.大禹治水17.小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8.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有 ( )①摒弃盲目攀比,坚决反对名牌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高的代名词,追求名牌合情合理③反对盲目攀比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9.连线题。(1)将下列城市所在的自治区与该地主要的少数民族用直线一一对应起来。①拉萨 A.回族②银川 B.藏族③南宁 C.壮族④呼和浩特 D.维吾尔族⑤乌鲁木齐 E.蒙古族(2)将下列地形区与其主要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A.长江中下游平原 a.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环绕,气候暖湿,农业发达B.内蒙古高原 b.海拔不高,盛产茶叶、竹制品C.四川盆地 c.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鱼米之乡,物产丰富D.东南丘陵 d.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20.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地区。(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区过渡的地带。(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8小时的车程,窗外的景色从“冬”到“春”,不断变换。材料二:京广高铁线路示意图。22.读图回答问题。(1)甲区域位于我国的 (地理区域)地区,甲、乙两区域实地范围较大的是 。(2)列举甲区域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各一例。分析图二中成都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3)甲、乙两区域纬度相近,生产和生活方式却差异显著,请根据图三分析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某远古人类生活过的洞穴中,科学家发现了较大的灰烬堆,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木炭块等。材料二:见下图。(1)根据材料一说出材料所涉及的远古人类的名称及生活时间。(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出土于哪个古人类遗址。24.小张同学为了撰写家乡的报告,通过百度搜索和实地观察收集了一些素材,请根据小张同学的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浔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浙江省湖州市东部。地理坐标:北纬30°52′~30°53′、东经12°25′~120°26′。南浔于南宋淳祐末年(1252年)建镇。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这里有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塔、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园林……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对水乡旖旎的景观作了描述,如“港汉纵横入水乡,菱歌隐隐起迥塘”“浔溪溪畔遍桑麻,溪上人家傍水涯”“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水是南浔的脉络,水是南浔的血液,水是南浔的灵魂,水是南浔的柔情。材料二:下图是小张拍的家乡的照片。(1)小张是通过哪种大众传媒收集到材料一的?该媒体的独特优势是什么?(2)从上述材料看,小张同学采用了哪些社会调查方法?他收集到的资料,都属于什么类型的资料?从价值角度看,哪些资料的价值高?为什么?(3)根据材料一可知,南浔首建于 世纪 年代,位于 (填低纬度、中纬度或高纬度)地区;从地理分区看,位于我国的 (北方地区或南方地区),农作物可 (作物熟制),人们以 为主食,民居大多 (建筑特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数量问题。赤道长度约为40000千米,全中国人手拉手排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从侧面反映中国人口众多,故此题答案选C【点评】知道中国的人口数量2.【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以及位置。A为云南省,B为广东省,C为湖北省,D为黑龙江省;中国最东端和最北段都在黑龙江省,故此题答案选D【点评】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位置3.【答案】(1)A(2)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长江的相关知识。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连接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故小题1答案选A;小题2为逆向选择题,凌汛发生在黄河流域的宁夏与山东地区,故小题2答案为C【点评】了解长江的航运作用和生态问题4.【答案】(1)A(2)C【知识点】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太湖的相关知识。根据地理位置和轮廓可知,A湖在杭州湾的北方,应为太湖,故小题1答案选A;太湖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丰沛,在加上地形以平原为主,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但是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河流与湖泊都不如太湖,由此可见,气候是造成太湖流域河湖众多的主要原因,故小题2答案为C【点评】了解太湖流域的自然特征5.【答案】A【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地理位置。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天然分界线是太行山脉,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天然分界线是武夷山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天然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天然分界线是祁连山脉.故此题答案为A【点评】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相对位置6.【答案】C【知识点】内蒙古【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蒙古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内蒙古高原,气候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绿茶和水稻不适宜在当地种植。选项②和④错误。故此题答案为C。【点评】了解内蒙古地区的人文环境特征7.【答案】C【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们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关知识。此题为逆向选择题,“量入为出”的原则是“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贷款买房显然不符合。故此题答案为C。【分析】理解不同消费观念的表现8.【答案】D【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开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为:确定主题、拟定提纲、实施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故此题答案为D。【点评】了解开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9.【答案】B【知识点】传媒的行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传媒的发展历程。传媒的发展,历经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互联网属于网络阶段的产物。故此题答案为B【点评】了解传媒的发展历程10.【答案】B【知识点】规则的演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规则的演变过程相关知识。题干将新消法与旧消法进行对比,突出了“7天无理由退货”等变化,反映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完善,故此题答案为B【点评】了解规则演变的方式11.【答案】C【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纪和年代这两个概念的掌握情况。1945年处于1901一2000年之间,应为20世纪。45年位于40一49年之间,为40年代。故此题答案为C【点评】掌握世纪和年代的判定12.【答案】C【知识点】上海【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濒临东海,南临杭州湾。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港,又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故此题答案为C【点评】理解上海成为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13.【答案】B【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楔形文字的特征。楔形文字线条笔直形同楔形。笔画大都为具有三角形的线条。楔形文字是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故此题答案为B【点评】区分代表古代文明象征的文字14.【答案】A【知识点】传媒的行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文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只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④错误。故此题答案为A【点评】理解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15.【答案】D【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中美洲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有一些共同的现象,就是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这些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此题答案为D。【点评】理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16.【答案】D【知识点】中华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大禹治水描述的是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将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治服洪水的故事。故此题答案为D。【点评】了解我国古代文明起源17.【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地理位置。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古代希腊文明起源于欧洲,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此题答案为B【点评】识记人类文明发源地18.【答案】D【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追求名牌这种消费方式的评价。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作为消费者,不能摒弃名牌,反对名牌,但对名牌消费要具体分析,不能盲目攀比,故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该题选D。【点评】评价对追求名牌这种生命方式的认知19.【答案】(1)①—8;②—A;③—C;④—E;⑤—D(2)A—c;B—d;C—a;D—b【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小题考查的是我国的5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及居住的少数民族。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藏族;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故第一小题的答案是①—8、②—A、③—C、④—E、⑤—D2小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还有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适合发展种植业,而内蒙古高原由于海拔原因,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一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东南丘陵崎岖不平,适合种植茶叶和竹子;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环绕;故此题答案为A—c;B—d;C—a;D—b【点评】识记自治区及生活的少数民族、地形的特点及人们的生产特点20.【答案】(1)黄土高原(2)牧(畜牧)(3)降水集中,多暴雨(4)D(5)旅游业【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根据地理位置可知,阴影部分在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属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自东向西呈现过渡性。地形上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海陆位置上从沿海向内陆过渡、降水上从湿润向干旱过渡、植被上从森林想草原过渡,进而在生产方式上由农耕区向牧区过渡;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第4小题为逆向选择题,扩大煤炭开采量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5小题点明了本地区的优势在于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这些都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故此题答案为(1)黄土高原 (2)牧(畜牧) (3)降水集中,多暴雨 (4)D (5)旅游业【点评】掌握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面临的生态问题,寻找解决措施【知识点】我国的疆域【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地形区位置和黄河不同河段特点。石家庄为河北省行政中心。长沙位于杭州左下方,根据一般定向法应为西南方。郑州市位于黄河下游,该河段水文特征是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根据地理位置可知,从北京到广州经过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纬度不同,日照时间和气温也有所差别。因此会有从“冬”到“春”的感觉。故此题答案为(1)河北、西南;(2)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3)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写出两个即可)纬度原因。【分析】识记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的位置和相关信息;了解黄河下游水文特征;理解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22.【答案】(1)青藏;甲区域(2)生产方式:高寒畜牧业(或畜牧业)。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帐篷;行:马、牦牛。(任写其一即可)有利条件: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沛;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经,水资源丰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灌溉和防洪作用。(3)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乙区域地处盆地,地势低平,夏热冬温。【知识点】青藏牧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与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环境特征。根据经纬网信息可知,甲区域为青藏地区。甲乙两图大小相似,甲图跨纬度更大,故实地范围较大。青藏地区地处高原,气候为高原山地气候,受自然环境限制,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中穿藏袍;吃牛羊肉和奶酪、糌粑等;住帐篷;出行工具为马和牦牛。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和水文等方面展开分析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岷江流经,人们建设水利工程都江堰也为该地区的农产品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图三可知,甲乙两地海拔高度差异明显,气温也有很大的差异。故此题答案为 (1)青藏;甲区域(2)生产方式:高寒畜牧业(或畜牧业)。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帐篷;行:马、牦牛。(任写其一即可)有利条件: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沛;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经,水资源丰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灌溉和防洪作用。(3)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乙区域地处盆地,地势低平,夏热冬温。【点评】运用经纬网获取地理信息;了解青藏地区和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23.【答案】(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2)图一:河姆渡遗址。图二:河姆渡遗址。图三:半坡遗址。【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材料一种出现了灰烬堆厚达6米及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木炭块,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有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但还未产生原始农业。故该人类应为北京人或者山顶洞人。材料二中所展示的分别为稻榖、黑zh陶钵和石斧,分别属于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故此题答案为(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 (2)图一:河姆渡遗址。图二:河姆渡遗址。图三:半坡遗址。【点评】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和生产工具。24.【答案】(1)互联网。优势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2)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文献资料。材料二中的资料价值高,小张自己拍的照片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高。(3)13;50;中纬度;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米饭;临河而建【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涉及社会调查的开展、媒体的发展及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小张通过百度搜索收集到材料一的媒体应为互联网。互联网的独特优势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从材料可知,小张获取资料的方法有百度搜索和实地观察,这两种方法分别属于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小张的材料有网站文字和照片两种,都属于文献资料。照片是小张自己拍的,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较高;观察材料可知,南浔首建于1252年,属于13世纪50年代。纬度为北纬30°52′~30°53′,属于中纬度地区。从纬度来看位于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人们以米饭为主食。再加上当地水网密布,是典型的水乡,民居大多临河而建。故此题答案为:(1)互联网。优势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2)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文献资料。材料二中的资料价值高,小张自己拍的照片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高。(3)13;50;中纬度;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米饭;临河而建【点评】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特点。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一、选择题1.“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排成一列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C.我国人口数量大 D.我国经济发达【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数量问题。赤道长度约为40000千米,全中国人手拉手排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从侧面反映中国人口众多,故此题答案选C【点评】知道中国的人口数量2.下列四省的轮廓图中,哪一幅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省 ( )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以及位置。A为云南省,B为广东省,C为湖北省,D为黑龙江省;中国最东端和最北段都在黑龙江省,故此题答案选D【点评】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位置3.国务院就建设长江经济带做出了重要部署。要发挥“黄金水道”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缩小东西差距,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据此回答问题。(1)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条件是 ( )A.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2)生态安全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洪涝灾害 ③凌汛 ④水污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A(2)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长江的相关知识。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连接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故小题1答案选A;小题2为逆向选择题,凌汛发生在黄河流域的宁夏与山东地区,故小题2答案为C【点评】了解长江的航运作用和生态问题4.自古以来,江南就被美誉为“鱼米之乡”。下图代表的区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水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孕育了众多的城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的湖泊是 ( )A.太湖 B.洞庭湖 C.东湖 D.鄱阳湖(2)上图代表的区域河流与湖泊众多,产生这一自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位于平原地形B.该地区土壤肥沃C.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人们自古以来重视水利【答案】(1)A(2)C【知识点】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太湖的相关知识。根据地理位置和轮廓可知,A湖在杭州湾的北方,应为太湖,故小题1答案选A;太湖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丰沛,在加上地形以平原为主,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但是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河流与湖泊都不如太湖,由此可见,气候是造成太湖流域河湖众多的主要原因,故小题2答案为C【点评】了解太湖流域的自然特征5.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太行山脉②武夷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祁连山脉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山脉④阿尔泰山脉C.①雪峰山脉②长白山脉③秦岭山脉④大别山脉D.①巫山山脉②武夷山脉③阴山山脉④横断山脉【答案】A【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地理位置。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天然分界线是太行山脉,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天然分界线是武夷山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天然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天然分界线是祁连山脉.故此题答案为A【点评】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相对位置6.下列对于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逐水草而居 ②喝绿茶 ③住蒙古包,穿蒙古袍④种植水稻和小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内蒙古【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蒙古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内蒙古高原,气候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绿茶和水稻不适宜在当地种植。选项②和④错误。故此题答案为C。【点评】了解内蒙古地区的人文环境特征7.小李通过贷款购买了新房。这种消费方式是( )①量入为出 ②“寅吃卯粮”③提前享受生活 ④超前消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们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关知识。此题为逆向选择题,“量入为出”的原则是“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贷款买房显然不符合。故此题答案为C。【分析】理解不同消费观念的表现8.开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是 ( )①选定调查方法 ②实地进行调查 ③确定调查主题④分析调查材料,完成报告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开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为:确定主题、拟定提纲、实施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故此题答案为D。【点评】了解开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9.下列传媒中,属于新兴媒体的是 ( )A.电视 B.互联网 C.广播 D.书籍【答案】B【知识点】传媒的行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传媒的发展历程。传媒的发展,历经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互联网属于网络阶段的产物。故此题答案为B【点评】了解传媒的发展历程10.2014年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与实行了20年的旧版消法相比,新消法增加网络购物“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及消费者个人信息保密等条款,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说明了 ( )A.规则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B.规则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需要而修改C.规则面前人人平等D.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答案】B【知识点】规则的演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规则的演变过程相关知识。题干将新消法与旧消法进行对比,突出了“7天无理由退货”等变化,反映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完善,故此题答案为B【点评】了解规则演变的方式11.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年属于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答案】C【知识点】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纪和年代这两个概念的掌握情况。1945年处于1901一2000年之间,应为20世纪。45年位于40一49年之间,为40年代。故此题答案为C【点评】掌握世纪和年代的判定12.上海是我同最大的经济中心,从地理位置上看,主要是因为 ( )A.地势低平,气候湿润B.河湖众多,矿产资源丰富C.濒临东海,以长江三角洲为依托D.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答案】C【知识点】上海【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濒临东海,南临杭州湾。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天然河港,又居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优越条件,故此题答案为C【点评】理解上海成为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13.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右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 )A.印第安人 B.苏美尔人 C.埃及人 D.玛雅人【答案】B【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楔形文字的特征。楔形文字线条笔直形同楔形。笔画大都为具有三角形的线条。楔形文字是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故此题答案为B【点评】区分代表古代文明象征的文字14.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所有交往过程,都可以视为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传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③外出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④文化只能依靠学校教育进行传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传媒的行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文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只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④错误。故此题答案为A【点评】理解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15.人类历史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有 ( )①工具的制造 ②人工取火的成功 ③国家的产生④文字的发明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中美洲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有一些共同的现象,就是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这些都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此题答案为D。【点评】理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16.反映古代人类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传说是 ( )A.女娲补天 B.盘古开天 C.精卫填海 D.大禹治水【答案】D【知识点】中华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大禹治水描述的是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将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治服洪水的故事。故此题答案为D。【点评】了解我国古代文明起源17.小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地理位置。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古代希腊文明起源于欧洲,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此题答案为B【点评】识记人类文明发源地18.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有 ( )①摒弃盲目攀比,坚决反对名牌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高的代名词,追求名牌合情合理③反对盲目攀比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追求名牌这种消费方式的评价。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作为消费者,不能摒弃名牌,反对名牌,但对名牌消费要具体分析,不能盲目攀比,故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该题选D。【点评】评价对追求名牌这种生命方式的认知二、非选择题19.连线题。(1)将下列城市所在的自治区与该地主要的少数民族用直线一一对应起来。①拉萨 A.回族②银川 B.藏族③南宁 C.壮族④呼和浩特 D.维吾尔族⑤乌鲁木齐 E.蒙古族(2)将下列地形区与其主要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A.长江中下游平原 a.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环绕,气候暖湿,农业发达B.内蒙古高原 b.海拔不高,盛产茶叶、竹制品C.四川盆地 c.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鱼米之乡,物产丰富D.东南丘陵 d.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答案】(1)①—8;②—A;③—C;④—E;⑤—D(2)A—c;B—d;C—a;D—b【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小题考查的是我国的5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及居住的少数民族。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藏族;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中心,主要聚集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故第一小题的答案是①—8、②—A、③—C、④—E、⑤—D2小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还有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适合发展种植业,而内蒙古高原由于海拔原因,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一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东南丘陵崎岖不平,适合种植茶叶和竹子;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环绕;故此题答案为A—c;B—d;C—a;D—b【点评】识记自治区及生活的少数民族、地形的特点及人们的生产特点20.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地区。(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区过渡的地带。(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答案】(1)黄土高原(2)牧(畜牧)(3)降水集中,多暴雨(4)D(5)旅游业【知识点】黄土高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根据地理位置可知,阴影部分在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属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自东向西呈现过渡性。地形上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海陆位置上从沿海向内陆过渡、降水上从湿润向干旱过渡、植被上从森林想草原过渡,进而在生产方式上由农耕区向牧区过渡;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第4小题为逆向选择题,扩大煤炭开采量会加剧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5小题点明了本地区的优势在于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这些都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故此题答案为(1)黄土高原 (2)牧(畜牧) (3)降水集中,多暴雨 (4)D (5)旅游业【点评】掌握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面临的生态问题,寻找解决措施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8小时的车程,窗外的景色从“冬”到“春”,不断变换。材料二:京广高铁线路示意图。【知识点】我国的疆域【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地形区位置和黄河不同河段特点。石家庄为河北省行政中心。长沙位于杭州左下方,根据一般定向法应为西南方。郑州市位于黄河下游,该河段水文特征是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根据地理位置可知,从北京到广州经过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纬度不同,日照时间和气温也有所差别。因此会有从“冬”到“春”的感觉。故此题答案为(1)河北、西南;(2)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3)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写出两个即可)纬度原因。【分析】识记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的位置和相关信息;了解黄河下游水文特征;理解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22.读图回答问题。(1)甲区域位于我国的 (地理区域)地区,甲、乙两区域实地范围较大的是 。(2)列举甲区域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各一例。分析图二中成都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3)甲、乙两区域纬度相近,生产和生活方式却差异显著,请根据图三分析原因。【答案】(1)青藏;甲区域(2)生产方式:高寒畜牧业(或畜牧业)。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帐篷;行:马、牦牛。(任写其一即可)有利条件: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沛;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经,水资源丰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灌溉和防洪作用。(3)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乙区域地处盆地,地势低平,夏热冬温。【知识点】青藏牧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与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与人文环境特征。根据经纬网信息可知,甲区域为青藏地区。甲乙两图大小相似,甲图跨纬度更大,故实地范围较大。青藏地区地处高原,气候为高原山地气候,受自然环境限制,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中穿藏袍;吃牛羊肉和奶酪、糌粑等;住帐篷;出行工具为马和牦牛。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和水文等方面展开分析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岷江流经,人们建设水利工程都江堰也为该地区的农产品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图三可知,甲乙两地海拔高度差异明显,气温也有很大的差异。故此题答案为 (1)青藏;甲区域(2)生产方式:高寒畜牧业(或畜牧业)。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帐篷;行:马、牦牛。(任写其一即可)有利条件: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沛;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经,水资源丰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灌溉和防洪作用。(3)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乙区域地处盆地,地势低平,夏热冬温。【点评】运用经纬网获取地理信息;了解青藏地区和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某远古人类生活过的洞穴中,科学家发现了较大的灰烬堆,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木炭块等。材料二:见下图。(1)根据材料一说出材料所涉及的远古人类的名称及生活时间。(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出土于哪个古人类遗址。【答案】(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2)图一:河姆渡遗址。图二:河姆渡遗址。图三:半坡遗址。【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材料一种出现了灰烬堆厚达6米及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木炭块,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有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但还未产生原始农业。故该人类应为北京人或者山顶洞人。材料二中所展示的分别为稻榖、黑zh陶钵和石斧,分别属于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故此题答案为(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 (2)图一:河姆渡遗址。图二:河姆渡遗址。图三:半坡遗址。【点评】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和生产工具。24.小张同学为了撰写家乡的报告,通过百度搜索和实地观察收集了一些素材,请根据小张同学的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浔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浙江省湖州市东部。地理坐标:北纬30°52′~30°53′、东经12°25′~120°26′。南浔于南宋淳祐末年(1252年)建镇。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这里有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塔、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园林……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对水乡旖旎的景观作了描述,如“港汉纵横入水乡,菱歌隐隐起迥塘”“浔溪溪畔遍桑麻,溪上人家傍水涯”“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水是南浔的脉络,水是南浔的血液,水是南浔的灵魂,水是南浔的柔情。材料二:下图是小张拍的家乡的照片。(1)小张是通过哪种大众传媒收集到材料一的?该媒体的独特优势是什么?(2)从上述材料看,小张同学采用了哪些社会调查方法?他收集到的资料,都属于什么类型的资料?从价值角度看,哪些资料的价值高?为什么?(3)根据材料一可知,南浔首建于 世纪 年代,位于 (填低纬度、中纬度或高纬度)地区;从地理分区看,位于我国的 (北方地区或南方地区),农作物可 (作物熟制),人们以 为主食,民居大多 (建筑特点)。【答案】(1)互联网。优势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2)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文献资料。材料二中的资料价值高,小张自己拍的照片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高。(3)13;50;中纬度;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米饭;临河而建【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涉及社会调查的开展、媒体的发展及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小张通过百度搜索收集到材料一的媒体应为互联网。互联网的独特优势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从材料可知,小张获取资料的方法有百度搜索和实地观察,这两种方法分别属于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小张的材料有网站文字和照片两种,都属于文献资料。照片是小张自己拍的,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较高;观察材料可知,南浔首建于1252年,属于13世纪50年代。纬度为北纬30°52′~30°53′,属于中纬度地区。从纬度来看位于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人们以米饭为主食。再加上当地水网密布,是典型的水乡,民居大多临河而建。故此题答案为:(1)互联网。优势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2)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文献资料。材料二中的资料价值高,小张自己拍的照片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高。(3)13;50;中纬度;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米饭;临河而建【点评】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特点。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学生版).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