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金华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金华卷

资源简介

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金华卷
一、选择题
1.(2017·金华)观察下图,从自然环境角度对沪昆高铁线路描述正确的是(  )
A.贯穿我国三个经济带
B.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C.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从上海出发经过浙江等地,到达云南
2.(2017·金华)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扎实做好精准扶贫,补齐“三农”短板。回答问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华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耕地相连,水利条件优越 B.山高谷深,热量条件充足
C.降水充沛,终年高温多雨 D.人口稠密,机械化程度高
(2)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下列属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  )
①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②推行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7·金华)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地方权力
C.抵御外来入侵 D.维护国家统一
4.(2017·金华)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新体制的创立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工业革命的冲击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2017·金华)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7·金华)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B.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
C.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D.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7.(2017·金华)图中信息启示我们,“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  )
①改革经济体制,追求高速发展 ②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协调发展
③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发展 ④坚持科教兴国,推进创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7·金华)“你可曾经听过,你可曾经去过,江南有座金华城……”让我们随着这首熟悉的民谣走进家乡。回答
【大美金华】金华城中三江交汇处有座燕尾洲公园,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该公园设计获得了2015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奖,其理念是(  )
A.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B.环保离不开节能减排
C.人类之间平等发展 D.“开源”与“节流”并举
二、非选择题
9.(2017·金华)观察“沿北纬40°的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请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写出北纬40°纬线穿越的亚洲三大地理分区的名称。
(2)写出图中A、B两处相应的地形区名称,并概述北纬40°纬线附近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3)暑假,小明一家将到帕米尔高原看风景,他上网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贴士:①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②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④清真寺内禁止烟酒,信教者忌食猪肉等。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旅游小贴士”中的三个方面谈谈其合理性。
10.(2017·金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盂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3)综合分析再则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及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11.(2017·金华)金华是“百工之乡”,下辖县(市、区)中有“五金之都”“水晶之都”…… 现有A地欲建木雕小镇。为此,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社会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调查】①A地有千年木雕历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②现有木雕和红木家具企业2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但多数效益不佳;③临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小镇离高速路口不远;④本地不产红木,所用木料产地在东南亚等地。
【实地走访】有一红木家具厂,从选料开始层层把关,精工细作.作品署名,追求品质;定期表彰劳动能手;经常招收有一技之长的职高毕业生……虽然该厂产品价格不菲,客户仍排起了长队;还跻身央视《工匠精神》纪录片,展现工匠精神打造卓越产品的魅力。
(1)分析A地兴建木雕小镇的优势条件,提出扬长避短的建议。
(2)工匠精神成就了企业,也必将为“百工之乡”的发展增光添彩。请借鉴该厂的成功经验,谈谈对弘扬工匠精神的理解。
温馨提示:本小题可以参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你的思考。
12.(2017·金华)2016年4月15日是新出台的国家安全法实施后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校时事宣传栏刊出了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27日,美国总统杜普门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与此同时,美国还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妄图一举占领朝鲜、控制中国、遏制苏联……中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大幅度调整军事安全政策,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暴力恐怖事件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全。
(1)从时事宣传栏里可获取哪些关于时代主题的信息?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2)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形势下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对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沪昆高铁沿线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解答该题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题干中“自然环境角度”这个关键词。AD项虽表达正确,但是不属于自然环境的角度;沪昆高铁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所以C错误;沪昆铁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
2.【答案】(1)A
(2)B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贞观之治;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华发展农业的有关知识,带有地方课程特点的地理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华耕地相连,水利条件优越,有利金华的农业发展,所以A符合题意;山高谷深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金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所以C不符合题意;金华市人口稠密,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到现代富农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与翻版的,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华农业发展和我国富农政策的理解。
3.【答案】D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举措的有关知识。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举措的了解。
4.【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有关知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依次经过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洋务运动)一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理解。
5.【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题干中的文字,寻找正确解题的信息,抓住“中华民族的觉醒”该关键词,①与题意无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影响的理解。
6.【答案】C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图表可知,国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在图表中没有体现,所以A不符合题意;图表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变小,所以B不符合题意;图表显示能源消耗强度不断降低,即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所以C符合题意;图表只显示了科技进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并没有体现出我国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理解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改革新阶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该题只要结合图中信息逐一分析即可。①中“追求高速发展”不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排除,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理解。
8.【答案】A
【知识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华燕尾洲公园的有关知识,为地方性课程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燕尾洲公园的设计者俞孔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尤其注重功能设施的景观性,他创意的景观步行桥连接江北、江南及燕尾洲,兼具通行、观景和美化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的同时存在,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燕尾洲公园设计理念的了解。
9.【答案】(1)西亚、中亚、东亚。
(2)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地形种类多样,地表起伏很大。
(3)①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是边境地区。②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射强烈。③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④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地势和地形;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亚洲分区图,注意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得出北纬40°纬线依次穿过西亚、中亚、东亚。
(2)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地形地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我国的内蒙古高原,B为我国的华北平原。分析材料可知,亚洲地形种类多样,地表起伏很大。
(3)本题考查的是帕米尔高原的自然人文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是边境地区,所以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射强烈,所以必须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帕米尔高原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所以当地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帕米尔高原上的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所以在清真寺内禁止烟酒,在当地要主要忌食猪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地形地势的了解和对帕米尔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10.【答案】(1)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或国家的产生。
(2)引进来、走出去。
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法,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还带去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
(3)结论:人类文明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启示: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等。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分析材料中文字、城市、宫殿遗址等有效信息可知,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有: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或国家的产生。
(2)本题考查的是中外文明交流的史实。分析材料“汉朝有这样—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可知,这些材料体现了文明交流的两种形式:引进来、走出去。唐朝在中外文化交往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史实有: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法,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还带去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分析理解运用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人类文明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所以我们要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等。
【点评】本题难道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文明交流史实的了解和对材料的理解运用分析能力。
11.【答案】(1)优势条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等。
建议:原材料远离产地,可利用资金和交通优势从东南亚调入,解决短缺问题;企业效益不佳,可依靠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等等。
(2)“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等。 “为什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 “怎么办”: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氛围;企业要规范管理,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青少年要刻苦学习,崇尚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等等。
【知识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A地有千年木雕历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可知,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分析材料“现有木雕和红木家具企业2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可知,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好;分析材料“临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小镇离高速路口不远”可知,当地离市场近,交通便利。分析材料“本地不产红木,所用木料产地在东南亚等地”可知,当地远离原材料产地,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资金和交通优势从东南亚调入,解决短缺问题;分析材料“多数效益不佳”可知,当地企业效益不佳,为此我们可依靠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
(2)本题考查的是工匠精神的有关知识,为开放性试题,学生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回答即可,如:针对“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针对 “为什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针对“怎么办”,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氛围;企业要规范管理,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青少年要刻苦学习,崇尚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等等。
【点评】本题是一道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综合题,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素材,运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对材料仔细研读的基础上作答。
12.【答案】(1)在传统安全问题方面,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战争爆发的根源;领土争端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危害性大。(2分) 和平问题。
(2)由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国防实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以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领土争端、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和平与发展、国家安全等知识,是道时政性较强的综舍题。第1小题有两个设问,其实应该在先答后半问的基础上再对前半问作具体分析,从分析材料即可得出以上信息集中反映了和平问题,然后再对材料作具体剖析,可知影响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帝国主义、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因素,即从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两方面对应材料有针时性地回答。第2小题前半问属于简单题,可直接得出结论,从材料的两极对抗转向材料二中的多极化格局。后半问要运用我国应时复杂亘国际形势的措施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作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时代主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和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对策的理解。
1 / 1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金华卷
一、选择题
1.(2017·金华)观察下图,从自然环境角度对沪昆高铁线路描述正确的是(  )
A.贯穿我国三个经济带
B.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C.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从上海出发经过浙江等地,到达云南
【答案】B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沪昆高铁沿线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解答该题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题干中“自然环境角度”这个关键词。AD项虽表达正确,但是不属于自然环境的角度;沪昆高铁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所以C错误;沪昆铁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
2.(2017·金华)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扎实做好精准扶贫,补齐“三农”短板。回答问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华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耕地相连,水利条件优越 B.山高谷深,热量条件充足
C.降水充沛,终年高温多雨 D.人口稠密,机械化程度高
(2)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下列属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  )
①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②推行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贞观之治;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华发展农业的有关知识,带有地方课程特点的地理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华耕地相连,水利条件优越,有利金华的农业发展,所以A符合题意;山高谷深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金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所以C不符合题意;金华市人口稠密,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到现代富农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与翻版的,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华农业发展和我国富农政策的理解。
3.(2017·金华)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地方权力
C.抵御外来入侵 D.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D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举措的有关知识。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举措的了解。
4.(2017·金华)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新体制的创立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工业革命的冲击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有关知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依次经过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洋务运动)一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理解。
5.(2017·金华)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题干中的文字,寻找正确解题的信息,抓住“中华民族的觉醒”该关键词,①与题意无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影响的理解。
6.(2017·金华)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B.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
C.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D.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答案】C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图表可知,国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在图表中没有体现,所以A不符合题意;图表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变小,所以B不符合题意;图表显示能源消耗强度不断降低,即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所以C符合题意;图表只显示了科技进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并没有体现出我国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理解能力。
7.(2017·金华)图中信息启示我们,“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  )
①改革经济体制,追求高速发展 ②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协调发展
③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发展 ④坚持科教兴国,推进创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改革新阶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该题只要结合图中信息逐一分析即可。①中“追求高速发展”不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排除,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理解。
8.(2017·金华)“你可曾经听过,你可曾经去过,江南有座金华城……”让我们随着这首熟悉的民谣走进家乡。回答
【大美金华】金华城中三江交汇处有座燕尾洲公园,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该公园设计获得了2015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奖,其理念是(  )
A.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B.环保离不开节能减排
C.人类之间平等发展 D.“开源”与“节流”并举
【答案】A
【知识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华燕尾洲公园的有关知识,为地方性课程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燕尾洲公园的设计者俞孔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尤其注重功能设施的景观性,他创意的景观步行桥连接江北、江南及燕尾洲,兼具通行、观景和美化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的同时存在,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燕尾洲公园设计理念的了解。
二、非选择题
9.(2017·金华)观察“沿北纬40°的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请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写出北纬40°纬线穿越的亚洲三大地理分区的名称。
(2)写出图中A、B两处相应的地形区名称,并概述北纬40°纬线附近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3)暑假,小明一家将到帕米尔高原看风景,他上网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贴士:①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②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④清真寺内禁止烟酒,信教者忌食猪肉等。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旅游小贴士”中的三个方面谈谈其合理性。
【答案】(1)西亚、中亚、东亚。
(2)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地形种类多样,地表起伏很大。
(3)①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是边境地区。②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射强烈。③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④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地势和地形;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亚洲分区图,注意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得出北纬40°纬线依次穿过西亚、中亚、东亚。
(2)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地形地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我国的内蒙古高原,B为我国的华北平原。分析材料可知,亚洲地形种类多样,地表起伏很大。
(3)本题考查的是帕米尔高原的自然人文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是边境地区,所以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射强烈,所以必须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帕米尔高原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所以当地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帕米尔高原上的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所以在清真寺内禁止烟酒,在当地要主要忌食猪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地形地势的了解和对帕米尔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10.(2017·金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盂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3)综合分析再则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及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答案】(1)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或国家的产生。
(2)引进来、走出去。
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法,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还带去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
(3)结论:人类文明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启示: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等。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分析材料中文字、城市、宫殿遗址等有效信息可知,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有: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或国家的产生。
(2)本题考查的是中外文明交流的史实。分析材料“汉朝有这样—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可知,这些材料体现了文明交流的两种形式:引进来、走出去。唐朝在中外文化交往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史实有: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法,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还带去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分析理解运用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人类文明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所以我们要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等。
【点评】本题难道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文明交流史实的了解和对材料的理解运用分析能力。
11.(2017·金华)金华是“百工之乡”,下辖县(市、区)中有“五金之都”“水晶之都”…… 现有A地欲建木雕小镇。为此,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社会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调查】①A地有千年木雕历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②现有木雕和红木家具企业2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但多数效益不佳;③临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小镇离高速路口不远;④本地不产红木,所用木料产地在东南亚等地。
【实地走访】有一红木家具厂,从选料开始层层把关,精工细作.作品署名,追求品质;定期表彰劳动能手;经常招收有一技之长的职高毕业生……虽然该厂产品价格不菲,客户仍排起了长队;还跻身央视《工匠精神》纪录片,展现工匠精神打造卓越产品的魅力。
(1)分析A地兴建木雕小镇的优势条件,提出扬长避短的建议。
(2)工匠精神成就了企业,也必将为“百工之乡”的发展增光添彩。请借鉴该厂的成功经验,谈谈对弘扬工匠精神的理解。
温馨提示:本小题可以参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你的思考。
【答案】(1)优势条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等。
建议:原材料远离产地,可利用资金和交通优势从东南亚调入,解决短缺问题;企业效益不佳,可依靠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等等。
(2)“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等。 “为什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 “怎么办”: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氛围;企业要规范管理,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青少年要刻苦学习,崇尚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等等。
【知识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A地有千年木雕历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可知,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分析材料“现有木雕和红木家具企业2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可知,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好;分析材料“临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小镇离高速路口不远”可知,当地离市场近,交通便利。分析材料“本地不产红木,所用木料产地在东南亚等地”可知,当地远离原材料产地,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资金和交通优势从东南亚调入,解决短缺问题;分析材料“多数效益不佳”可知,当地企业效益不佳,为此我们可依靠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
(2)本题考查的是工匠精神的有关知识,为开放性试题,学生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回答即可,如:针对“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针对 “为什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针对“怎么办”,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氛围;企业要规范管理,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青少年要刻苦学习,崇尚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等等。
【点评】本题是一道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综合题,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素材,运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对材料仔细研读的基础上作答。
12.(2017·金华)2016年4月15日是新出台的国家安全法实施后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校时事宣传栏刊出了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27日,美国总统杜普门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与此同时,美国还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妄图一举占领朝鲜、控制中国、遏制苏联……中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大幅度调整军事安全政策,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暴力恐怖事件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全。
(1)从时事宣传栏里可获取哪些关于时代主题的信息?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2)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形势下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对策。
【答案】(1)在传统安全问题方面,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战争爆发的根源;领土争端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危害性大。(2分) 和平问题。
(2)由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国防实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以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领土争端、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和平与发展、国家安全等知识,是道时政性较强的综舍题。第1小题有两个设问,其实应该在先答后半问的基础上再对前半问作具体分析,从分析材料即可得出以上信息集中反映了和平问题,然后再对材料作具体剖析,可知影响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帝国主义、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因素,即从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两方面对应材料有针时性地回答。第2小题前半问属于简单题,可直接得出结论,从材料的两极对抗转向材料二中的多极化格局。后半问要运用我国应时复杂亘国际形势的措施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作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时代主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和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对策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