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丽水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丽水卷

资源简介

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丽水卷
一、选择题
1.(2016·丽水)读图,完成问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准确的是
A.甲洲以白色人种为主,信奉伊斯兰教
B.乙洲草原广布,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
C.丙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
D.丁洲有体现稻作文化的传统节日“御耕节”
(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丁大洲的是
A.凡尔登战役 B.爱迪生发明电灯
C.孔子宣传“仁”的思想 D.克里斯提尼确立民主制度
2.(2016·丽水)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3.(2016·丽水)“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①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
③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 ④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6·丽水)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D.允许土地买卖
5.(2016·丽水)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A.①——出现“文景之治” B.②——推行崇文抑武
C.③——创立行省制度 D.④——戚继光抗倭
6.(2016·丽水)以下能佐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论的史实有
①中国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②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
③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军力 ④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6·丽水)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②渡江战役 ③三大战役 重庆谈判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8.(2016·丽水)长江经济带以2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亿人口。近年来,沿岸每年有近400亿吨的污水排入长江。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下做法符合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是
①依法整治污染企业 ②加快开发长江沿岸的自然资源
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长江经济带暂缓实施二孩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6·丽水)丽水市青瓷、画乡、石雕、畲乡四个小镇被列入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超同学计划对300名游客进行特色小镇“满意度”具体情况的调查。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实地考察法 C.访问调查法 D.文献调查法
二、非选择题
10.(2016·丽水)读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位于我国的   地区(地理区域),甲、乙两区域实地范围较大的是
   。
(2)列举甲区域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各一例。分析图2中成都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3)甲、乙两区域纬度相近,生产和生活方式却差异显著,请根据图3分析原因。
11.(2016·丽水)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根据材料一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3)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材料四中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12.(2016·丽水)某班进行以“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
【大洋彼岸】
资料1:
【对抗冲突】
资料2: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
资料3: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这是美国军舰在不到一年内第三次开入中国南沙岛礁近海,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紧张局势。
【合作共赢】
资料4: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资料5:中关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读图描述中、美两国相对于太平洋的地理位置。
(2)尼克松的话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各大洲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读图可知,甲是欧洲,乙是非洲,丙是亚洲,丁是北美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信奉基督教,所以A错误;非洲草原广布,人们“逐水草而居”,农业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所以B错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所以C正确;体现稻作文化的传统节日“御耕节”在东南亚的柬埔寨,所以D错误。故选择D。
(2)本题考查的是北美洲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洲为北美洲。凡尔登战役发生在欧洲,所以A错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所以B正确;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人物,所以C错误;克里斯提尼确立民主制度发生在古希腊雅典,所以D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的识读能力,以及各大洲历史事件的了解。
2.【答案】D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外文明相互影响的史实。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古代印度,与欧洲无关,引发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是《马可·波罗游记》,所以A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所以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宋时期已经非常兴盛,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无关,所以C错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D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文明相互影响史实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是通过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把革命推向高潮,广泛地发动了群众,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故③④均符合史实。英国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所以①②排除。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了解。
4.【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与该思想对应的措施是提倡“文明开化”。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可见提倡“文明开化”与题干相符。
A项提倡“文明开化”与题干思想对应,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思想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
5.【答案】B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顺序,及发生在各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图表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唐朝、北宋、明、清四个朝代。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北宋推行重文抑武,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明代戚继光抗倭,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王朝更替顺序,及发生在各朝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中,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史实。“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不能体现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7.【答案】D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②渡江战役,1949年4月;③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④重庆谈判,1946年8月—10月,所以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识记。
8.【答案】B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材料中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①③中的做法符合该战略的精神;②中“加快开发自然资源”的说法是错的,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④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无关,明显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9.【答案】A
【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调查方法。该材料中调查对象有300个,人数较多,最适合用问卷调查法。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问卷调查法的理解。
10.【答案】(1)青藏;甲区域
(2)生产方式:高寒畜牧业(或:畜牧业)。
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帐篷;行:马、牦牛。(任写其一即可)
有利条件: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沛;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经,水资源丰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灌溉和防洪作用。
(3)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乙区域地处盆地,地势低平,夏热冬温。
【知识点】经纬网;四川盆地;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识图能力。结合甲区域的轮廓以及“牦牛”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根据经纬网,甲区域所跨经纬度比乙区域范围大,所以甲、乙两区域实地范围较大的是甲区域。
(2)本题考查青藏地区和成都平原的相关知识。青藏地区人民生产种植以青稞为主,发展高原畜牧业,牦牛是当地独有的牲畜。在生活方式,可以结合衣食住行而言,藏袍是主要穿着,以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为主要食物,住帐篷,骑着牦牛出行。成都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岷江流经,水资源丰富;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灌溉和防洪作用。
(3)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甲、乙两地都位于30°N附近,但是生产和生活发生差异显著,结合图3,可以发现两地气候条件不一样。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全年气温都较低,夏季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乙区域地处盆地、平原地势低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成都平原和青藏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11.【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影响:掀起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了显著的作用。
(2)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
(3)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成果:①成立中国共产党;②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可知,戊戌变法的背景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戊戌变法的推行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了显著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
(3)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四可知,“五四”运动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五四”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就是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点评】本题难度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理解。
12.【答案】(1)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
(2)从对抗走向合作。
影响: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的读图能力。分析地图可知,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
(2)本题考查的是尼克松访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合作,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分析材料二可知,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分析材料三可知,中、美两国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
1 / 12016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中考丽水卷
一、选择题
1.(2016·丽水)读图,完成问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大洲的描述,准确的是
A.甲洲以白色人种为主,信奉伊斯兰教
B.乙洲草原广布,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
C.丙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
D.丁洲有体现稻作文化的传统节日“御耕节”
(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丁大洲的是
A.凡尔登战役 B.爱迪生发明电灯
C.孔子宣传“仁”的思想 D.克里斯提尼确立民主制度
【答案】(1)C
(2)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各大洲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读图可知,甲是欧洲,乙是非洲,丙是亚洲,丁是北美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信奉基督教,所以A错误;非洲草原广布,人们“逐水草而居”,农业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所以B错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所以C正确;体现稻作文化的传统节日“御耕节”在东南亚的柬埔寨,所以D错误。故选择D。
(2)本题考查的是北美洲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洲为北美洲。凡尔登战役发生在欧洲,所以A错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所以B正确;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人物,所以C错误;克里斯提尼确立民主制度发生在古希腊雅典,所以D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的识读能力,以及各大洲历史事件的了解。
2.(2016·丽水)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外文明相互影响的史实。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古代印度,与欧洲无关,引发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是《马可·波罗游记》,所以A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所以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宋时期已经非常兴盛,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无关,所以C错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D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文明相互影响史实的识记。
3.(2016·丽水)“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①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
③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 ④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是通过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把革命推向高潮,广泛地发动了群众,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故③④均符合史实。英国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所以①②排除。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了解。
4.(2016·丽水)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D.允许土地买卖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与该思想对应的措施是提倡“文明开化”。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可见提倡“文明开化”与题干相符。
A项提倡“文明开化”与题干思想对应,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干思想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
5.(2016·丽水)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A.①——出现“文景之治” B.②——推行崇文抑武
C.③——创立行省制度 D.④——戚继光抗倭
【答案】B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顺序,及发生在各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图表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唐朝、北宋、明、清四个朝代。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北宋推行重文抑武,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明代戚继光抗倭,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王朝更替顺序,及发生在各朝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6.(2016·丽水)以下能佐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论的史实有
①中国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②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
③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军力 ④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中,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史实。“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不能体现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7.(2016·丽水)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②渡江战役 ③三大战役 重庆谈判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②渡江战役,1949年4月;③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④重庆谈判,1946年8月—10月,所以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识记。
8.(2016·丽水)长江经济带以2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亿人口。近年来,沿岸每年有近400亿吨的污水排入长江。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下做法符合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是
①依法整治污染企业 ②加快开发长江沿岸的自然资源
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长江经济带暂缓实施二孩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材料中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①③中的做法符合该战略的精神;②中“加快开发自然资源”的说法是错的,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④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无关,明显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9.(2016·丽水)丽水市青瓷、画乡、石雕、畲乡四个小镇被列入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超同学计划对300名游客进行特色小镇“满意度”具体情况的调查。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实地考察法 C.访问调查法 D.文献调查法
【答案】A
【知识点】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调查方法。该材料中调查对象有300个,人数较多,最适合用问卷调查法。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问卷调查法的理解。
二、非选择题
10.(2016·丽水)读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位于我国的   地区(地理区域),甲、乙两区域实地范围较大的是
   。
(2)列举甲区域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各一例。分析图2中成都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3)甲、乙两区域纬度相近,生产和生活方式却差异显著,请根据图3分析原因。
【答案】(1)青藏;甲区域
(2)生产方式:高寒畜牧业(或:畜牧业)。
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住:帐篷;行:马、牦牛。(任写其一即可)
有利条件: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沛;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岷江流经,水资源丰富;④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灌溉和防洪作用。
(3)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乙区域地处盆地,地势低平,夏热冬温。
【知识点】经纬网;四川盆地;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识图能力。结合甲区域的轮廓以及“牦牛”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根据经纬网,甲区域所跨经纬度比乙区域范围大,所以甲、乙两区域实地范围较大的是甲区域。
(2)本题考查青藏地区和成都平原的相关知识。青藏地区人民生产种植以青稞为主,发展高原畜牧业,牦牛是当地独有的牲畜。在生活方式,可以结合衣食住行而言,藏袍是主要穿着,以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为主要食物,住帐篷,骑着牦牛出行。成都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降水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岷江流经,水资源丰富;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了灌溉和防洪作用。
(3)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甲、乙两地都位于30°N附近,但是生产和生活发生差异显著,结合图3,可以发现两地气候条件不一样。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全年气温都较低,夏季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乙区域地处盆地、平原地势低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成都平原和青藏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11.(2016·丽水)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根据材料一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3)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材料四中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影响:掀起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了显著的作用。
(2)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
(3)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成果:①成立中国共产党;②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可知,戊戌变法的背景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戊戌变法的推行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了显著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
(3)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四可知,“五四”运动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五四”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就是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点评】本题难度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理解。
12.(2016·丽水)某班进行以“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
【大洋彼岸】
资料1:
【对抗冲突】
资料2: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
资料3: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这是美国军舰在不到一年内第三次开入中国南沙岛礁近海,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紧张局势。
【合作共赢】
资料4: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资料5:中关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读图描述中、美两国相对于太平洋的地理位置。
(2)尼克松的话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
(2)从对抗走向合作。
影响: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的读图能力。分析地图可知,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
(2)本题考查的是尼克松访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合作,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分析材料二可知,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分析材料三可知,中、美两国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