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温和降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温线的含义,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对比等高线知识,认识等温线规律;应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片,小组探究,学会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阅读地图,联系世界,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构建了地理空间概念,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奥秘的态度和精神得以培养。 二、教学重点: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三大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春晚视频,大家感受同一时间,各地气温的差异。 播放视频。 学生分析观看视频的感受。 教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不同,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设计意图】: 多媒体视频,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即给学生一种关于气温差异的切实感受和美的享受,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展示一条等高线,提问:这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等高线。多媒体展示另一条线,单位变成“摄氏度”,提问:你能试着说出它的名字吗?学生回答——等温线。 我们首先要学会读等温线图。请大家注意观察图3.16,等温线图与我们学过的等高线图比较相似,请大家自主学习教材55页内容,分析下列问题: 1、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2、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3、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变化之问的关系。 4、运用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分析气温差异的方向。 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汇报。 【设计意图】: 联系等高线知识,认识等温线特点,对比分析,更易理解和掌握。 过渡:世界各地的气温分布有没有规律呢? 联系实际: 大家去过哈尔滨或海南岛吗?在电视节目中看过也可以,谈谈你的感受吧。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设计意图】: 知识的呈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开放、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驰骋思维、感悟新知,引入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师:也就是说,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是气温是不同的。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请大家读图分析,完成探究一: 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在南北半球分别描绘20℃、10℃和0℃等温线,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气温从低纬到高纬(两极)的变化规律。 2、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读图,到屏幕前描绘20℃、10℃和0℃等温线。 学生探究讨论,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设计意图】: 教师先不加引导,不过早限制学生思维,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在探究发现的诸多结论中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效果更好。 联系实际: 炎热的夏天,赤脚走在沙滩上,把脚伸进海水,对比,感觉有差别吗?谈谈你的感受吧。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设计意图】: 知识来源与生活,以学生知道的实例启发学生思维,这比老师直接讲理论更有效。教师的“诱”与学生的“悟”巧妙链接。联系生活实际,活跃课堂气氛,为学习海陆气温差异埋下伏笔。 教师多媒体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出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处发生偏折,请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探究二: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同纬度陆地和海洋,冬季气温哪里高哪里低?夏季气温哪里高哪里低? 教师强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比较。(提示:参考规律一)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下座位中指导。 【设计意图】: 针对难点找准学生思维的障碍,切中要害精巧设问,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线索,形成解决问题的通道,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探究中发现结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学效果更好。 教师播放“海洋与陆地物理性质差异”视频,帮学生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二:同纬地区,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 联系实际: 你爬过山吗?山脚下和山顶的气温一样吗?哪里更寒冷一些?谈谈你的感受吧。播放“登山视频”。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去感知,同时培养学生多问“为什么”的探究意识。通过生活化的情景设置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播放“登山视频”,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较好。 教师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青藏高原”附近的等温线为例,请大家读图分析,完成探究三: 1、图示地区是哪里?气温为什么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寒冷? 2、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读图、观察、发现、回答。 教师结合图3.16介绍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请学生完成实际应用题。 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指导点评。 【设计意图】: 问题引路,学生发现并得出规律,这比老师直接讲理论更有效。 分析规律: 教师大屏幕播放四幅图片,分别为非洲、南极洲、海洋与陆地、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景观图片,请学生逐个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素一:纬度位置 因素二:海陆位置 因素三:地形地势 拓展延伸: 教师课件展示“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材料,分析探究影响气温的其他因素——人类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并将知识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有效训练:(典型例题) 【设计意图】: 在学习了气温分布的知识与原理后,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将原理知识与实践知识糅合一起,形成合理、稳定的知识结构,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获。 巧记规律: 教师自编“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口诀,请学生齐声朗读: 气温分布有规律,主要因素有三种。 纬度位置有影响,低纬高来高纬低。 海陆位置也影响,同纬冬夏不一样, 冬季海高陆地低,夏季陆高海洋低。 地形地势还影响,升百米降零点六。 【设计意图】: 抓住要点,自编口诀,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学生感兴趣,记忆较快,记忆效果比较好,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重难点。 结束语: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将来去世界各地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七、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等温线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1、大致由低纬到高纬递减 纬度位置 2、同纬度地带 冬季:海洋高陆地低 海陆位置 夏季:陆地高海洋低 3、同一陆地 高海拔:气温低 地形地势 低海拔:气温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