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博客语文:性情展销会(黄集伟)
“博客语文”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
这也就是说,当博客恢复了全国人民写日记的优良传统后,老中少文青、愤青、白领间的交流又有了一个新渠道,而较之被好事者称为“博客元年”的2003,2004年的博客语文已渐次成为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的一个新舞台。它对一个都市年轻人的影响还不只是一夜之间忽然拥有了无数本公开的日记、公开的情书、公开的私生活细节展销会那么简单。形象地说,一个有博客的人已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LOGO”,自此,尽管每21世纪教育网星还是那21世纪教育网星,但那个越是上不去越想上、再困再累也要“更新”的夜晚却被完全“刷新”。
一般而言,“博客语文”大致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链接语文”三部分组成。近五六年间,应对“读图时代”、“影像文化”冲击,报人出版人筋疲力尽,有关纯文字信息传播方式必将崩盘的危言耸听也日渐真切,在如此语境中,展示个人文字魅力的无穷高手忽以博客方式风起云涌,也真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意外。个人博客是一个长于展示私密的空间、一个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不错,可其实,它更是一间个人语文写作实验室,一场引发鲜花或臭鸡蛋的语文写作研讨会……在这里,比内容表述更重要的,是博客主人的独唱以及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所组成的语文大合唱。有一个网友在留言中写:“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发骚”……这句肺腑之言刚好道出了博客语文中独唱、合唱交替混杂、混乱、混沌、混合的真实情景,生动莫名,真切莫名。
“博客语文”说到底最像一个以“语文”为底牌的个人性情展销会——在这个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组成的合唱背景中,原本孤单的精神得以滋养、鼓励。它所仰仗的除了个人的语文修养及感觉外,语文的试验精神似乎更显重要。甚至哪怕即兴涂鸦、写流水账,也是考验作者语文的想象与天赋———说迷恋酗酒,某博客写:“喝醉睡觉,喝死埋掉”;说减肥失败腰围扩张,某博客写:“对不起,最近我的腰部缺乏表情”;说心情欠佳感慨人生无常,某博客写:“只是生命不能另起一行”;说第一次下厨菜被做得一塌糊涂,某博客写:“蚂蚁都死在路上,树都糊在锅底”(蚂蚁上树)……由此可见,在博客语文中,不仅老经验、新经验一概需要全新创意和表述,就算写吃喝拉撒,也需风情万种——而那种八股十足、俨然十足的博客恐怕连喝倒彩的人也没有。
从本质上说,“博客语文”是一种自恋的语文,炫技的语文,一种较少佩戴面具的语文,一种任性撒娇与率性直陈兼容杂糅的语文。一个自称“颓废”的博客说他已“颓废得露出骨头”,而另外一个博客说她的写小说的用意在于“用文字向文字脱帽”;一个阅读别人博客上瘾的博客说她自己坚持每日花大量时间阅读他人博客,无非是“我在偷看她在不在偷看”,而另一个读完“连载小说”的博客则留言说:“我对你的故事吐痰” ……在如此率性、个性、任性的表述中,海量新鲜的语文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诞生。说实话,博客确是一个自恋集中营。但比这更值得嘉许的,是在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里,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派混乱喧嚣之中,它尤其考验我们筛选、甄别的耐心与包容。
1.根据文章,下列对“博客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博语客文”是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的一个新舞台。形象地说,一个有博客的人已有了一个属丁.自己的“语文LOGO”。
B.一般而言,“博客语文”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和“链按语文”三部分组成。
C.“博客语文”是一种自恋的语文,炫技的语文,不佩戴面具的语文,一种任性撒娇与率性直陈兼容杂糅的语文。
D.“博客语文”是一个以“语文”为底牌的个人性情展销会,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
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筛选,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博客语文”所仰仗的是个人的语文修养、感觉与语文的实验精神。
B.在“博客语文”中,新老经验一概需要全新创意和表述。
C.在博客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中,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些混乱喧嚣之中。
D.个人博客仅仅是一个能展示私密的空问,一个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
3.根据原文内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意在提醒我们,在博客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里,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些混乱喧嚣之中,尤其考验我们筛选、甄别的耐心与包容。
B.作者像一个观察哨,时刻关注着,用一双“语文眼”,兴致勃勃地阅读、观察,从一些现象中看出和归纳语文发生和传播的“潜规则”。
C.比起另两类电子媒体催生的语文来,“博客语文”更不易显露真性情,有更为完整的互动,语文程度更高。
D.“博客语文”有“我对你的故事吐痰”等率性、个性、任性的表述。说实话,博客确是一个自恋集中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孟子见粱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粱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日:“无以异也。”日:“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 “若是其大乎 ”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夺不餍 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修:治理
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挞:打击
D.汤放桀 放:流放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2分)
①何必日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 ⑤仁者无敌 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入和用政治害死入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译文: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8.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
9.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
(2)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4)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劝学》)
(5)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6)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在瓜洲古渡口,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
雪芹从五岁上离开江宁,渡江北上,这是他三十年后重来了。面对着长江的逝水,不禁又想起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错,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包括雪芹自己,也包括着他书中的那些非凡的少女。
不巧,冬来得早,一场风雪,冻封了江,这是不多见的天气。渡船停摆了。
雪芹正感无可奈何,岸边一家沈姓老人见他徘徊愁闷,便很热情地邀他到家暂时歇息。老人一家的仁厚慷慨,使雪芹非常感动。叨扰了二三日,相处得越发亲热起来。不久,天色放睛,气暖江开,雪芹要走了,转觉依依不舍。他问老人,有纸笔吗 老人捧出文房四宝,雪芹挽袖提笔在手,不一时,一幅《天官图》①展现纸上。老人惊呆了,半晌说:“我见先生风骨不凡,定非俗士,果然是位大才!”雪芹说:“没有可以报谢的,我画天官,给老人家赐福吧。”宾主作别,雪芹收拾过江去了。这幅画,据镇江沈氏后人说,保存到很晚近的年代,可惜怎么也找不见了。
此番雪芹渡江何事 因何而来的呢 原来他因友人之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做他的西宾幕客。一到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②有此嗣孙引为欣慰。初时,宾主相得,情好甚笃。
可是,雪芹的处境到哪里也是复杂的。这次南来的遭遇,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③赠雪芹所说的:“可知野鹤在鸡群。”他的才华出众,易为人知,也易为人妒。同事中间,小人之辈,谮毁之言,久而遂多。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乾雅④,但全是正统一派人物,眼见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有不乐之意。尹继善是正人,倒出于一片好心。从他自已的正统观念出发,以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无人“导之于正”,他就要设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对于这种“挽救”,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根本不能接受。这么一来,各无恶意,皆本素怀,可是误会既多,彼此都无法谅解:别人本是一片热心为他好,而雪芹看来那是不能苟从的道路;雪芹如要我行我素,不肯污于流俗,就必然被人视为狂妄无状,负义忘恩。一个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的伟大的哲士文豪,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当时南京住着一位声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雪芹本是为《石头》一记而南游的,不想最后事情也就出在这部书上。
乾隆的皇八子永璇,年少,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永璇的岳翁尹继善也受了指摘。到二十五年春天,为了加强管教,乾隆不得不亲“幸”永璇府第,意在察看。当乾隆查出身有“内病”的永璇竞偷看这种“邪书”,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淫词小说”的一切原委。当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他不觉目瞪口呆,因为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由是,风声汹汹,人言啧啧,顿时大为紧张。尹继善毕竞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避免多所株连,将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幸而永璇有力,多方弥补遮掩,设法将事搪塞过去,一时未至酿成大案。
注:①《天官图》:天官,是道教信奉的三神之一,传说天官赐福。天官图,即天官的画像。②楝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号。③敦敏:曹雪芹的好友。④扬风雅:指品评诗文。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挖《雅》。
11.第七段中说“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指的是哪几件事 请分条概述。(4分)
12.请联系本文所写曹雪芹经历中的几件事,简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5分)
13.从节选的这一部分传记内容来看,曹雪芹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这对理解曹雪芹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请加以探究。(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人生无数的磨难,苏轼被贬到黄州,在赤壁下,他泛舟饮酒,写下了出神入化的《赤壁赋》。
B. 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 温家宝总理言及的改革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都关乎民生,其最先与最后的承担者,都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中国人,人民才是改革的动力所在。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近年来,随着群众权利意识的日渐提高,民主空气的日益浓厚,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B.《红楼梦》是一部由曹雪芹和高鹗编写,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和批判性。
C.现代社会就象一艘巨大海轮,它的顺利航行取决于机器运转是否正常、人员操作是否规范、气候是否异常、航线是否通畅等等诸多因素。
D.林书豪的成功毕竟不是电影,他以自身实力为基础,以球队当时的境况为机遇,顺利地融入了教练的战术体系之中,令全队发生化学反应。他的成功是拼出来的。
16. 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 , ,
。面对第一次文艺复兴遗留下来的膨胀了的个人,新的文明复兴,将建造和谐的人。因此当下既要 ,又要 。
①尊重人的本能欲望 ②巩固第一次文艺复兴倡导人本主义的积极成果
③也造就了膨胀的个人 ④对其过分的运用有所克制
⑤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
A.①②③⑤④ B. ①⑤③②④ C. ②①③⑤④ D. ②⑤①③④
五.写作(40分)
与 相遇
要求:请在横线处填写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名字,如:祥林嫂、桑地亚哥、诸葛亮、林黛玉、贾宝玉、鲁智深、高老头等,以其为题,再完成作文。字数不低于800字,体裁不限。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题纸
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14 15 16
答案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译文: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译文:
8. (4分)
9.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
(2)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4)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劝学》)
(5)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6)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11.(4分)
12.(5分)
13.(6分)
五.写作(40分)
与 相遇
要求:请在横线处填写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名字,如:祥林嫂、桑地亚哥、诸葛亮、林黛玉、贾宝玉、鲁智深、高老头等,以其为题,再完成作文。字数不低于800字,体裁不限。
山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A.解析:B项原文是“一般而言,“博客语文”大致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链接语文”三部分组成。”C项“不”应为“较少”, D项原文是“最像”。
2.D.解析:其实个人博客更是一间个人语文写作实验室,一场引发鲜花是臭鸡蛋的语文写作研讨会。
3.C.解析:“不易”改为“能”。
4. B (修:学习,研究)
5.C(②⑥是间接体现,③是仲尼的话。)
6.C(“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难以抵挡入侵之敌”,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为。)
7.(1)认真的办好学校,反复地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陈述给老百姓听,那么,老人就不用背负着东西在道路上行走了。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尘土,向下喝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结果。
(3)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8. 是“归”字和“过”字。“归”写出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过”写出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 (2分)诗人的情绪也从离愁别苦中陡转过来,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2分)
9.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2分)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2分)
10. (1)幽咽泉流冰下难 (2)唯见江心秋月白
(3)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5)惑之不解 或不焉(6)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11.①曹雪芹的言谈行径不流于世俗,因而不为世人所理解,与尹继普发生了矛盾;②因看不上袁枚,不与之交往.因而得罪了南京的文人;③所著小说《石头记》在永璇府被发现。引起皇帝的恼怒。(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一点.得2分)
12.(1)为沈姓老人作画。表现出曹雪芹出众的才华和感恩的性格;(2)在做尹继善西宾幕僚期间,逐渐流露出卓尔不群、不同流合污的性格;(3)拒绝与风格不高的袁枚交往,体现了曹雪芹率真、清高的性格。(4)《石头记》在永璇府的遭遇,从创作上表现了作者不守礼法的性格。(写出三条即可。对人物形象特征没有具体分析,只写“才华出从”“不同流合污”“清高”等,得分不得超过2分)
13.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封建正统思想浓厚、自己的言行不为世人所理解,他的小说被封建帝王视为“邢书”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2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曹雪芹不为社会中强大的压力所左右,保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这就更显示出了他在社会上的孤独、寂寞,也显示出了他的伟大,社会环境对人物具有鲜明的村托作用。(4分)
14.B(B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A出神入化:形容某种技艺达到绝妙的境界,用在这里对象不符,可用“脍炙人口”;C.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形容什么坏事都干;D. “具体而微”意思是“具备了形体,只是规模稍小”,不是指“具体。)
15.D (A搭配不当,“提高”改为“觉醒”或“增强”。B成分残缺,《红楼梦》是一部由曹雪芹和高鹗编写,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和批判性的小说。C一面对两面,,前面是“顺利航行”,后面却是“是否”。)
16. B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 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 ’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 ’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 ’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 “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 “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 ”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 (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 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像这样狩猎场大吗 ”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 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廪鹿就像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
齐宣王问: “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 ”孟子说: “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做“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共9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1.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A. Her head aches a lot.
B. She cannot sleep well recently.
C.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stomach.
2. What’s the man doing
A. Asking about concert tickets. B. Buying concert tickets. C. Changing concert tickets.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company. C. In a farm.
4.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atching a play. B. Performing a play. C. Writing a play.
5. What seems to be the woman’s problem
A. The man doesn’t understand her.
B. She is getting fatter but doesn’t like sports.
C. She is getting fatter but doesn’t have time to exercise.
第二节(共4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分)
请听下面2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went to the sea during Spring Festival.
B. He traveled with his friends.
C. He didn’t enjoy himself.
7. What will the two speakers do next
A. Go to the photo shop. B. Get something to eat. C. See some photos.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borrow the book from the woman
A. Because it will help him prepare for a drama.
B. Because Doris Lessing is his favorite writer.
C. Because he has been looking for it.
9. Where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next
A. To the classroom. B. To the library. C. To the dormitory.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单项填空(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0. --- I probably shouldn’t have any more cake.
--- Oh , ______. It won’t kill you.
A. go ahead B. hold on, please C. you’re welcome D. that’ll do
11. --- The building was _____ fire for two hours last night.
--- Someone must have set fire ______ it.
A. to; with B. to; on C. with; to D. on; to
12. She ______ her tears, not letting others know what happened.
A. held up B. held back C. held on D. held out
13. So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_____ our earth from _____.
A. to preventing; being polluted B. to prevent; polluting
C. to prevent; being polluted D.to preventing; polluted
14. I’d like to buy a house, modern, comfortable, and _____ in a quiet neighborhood.
A. after all B. above all C. in all D. at all
15. Do you know the reason ______ quite a number of insects, birds and animals in this area are dying out
A. which B. that C. why D. when
16.As is known to all, ______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build ______ new China.
A. the; the B.不填;the C.the; 不填 D. the; a
17.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 who_____a winner of scholarship for three years.
A. is B. are C. have been D. has been
18.Before_____stood a terrible man; Linda could do nothing_____.
A . she; but cry B. her; but cry C. she; but to cry D. her;butcrying
19. Although that big earthquake did great _____ to this city, is was soon rebuilt from the_____.
A. damage; ruin B.damages; ruin C. damage; ruins D. damages; ruins
20. _____ regular exercise is very important, it’s never a good idea to exercise too close to bedtime.
A. If B.As C. Although D. Unless
21. What is the way the professor thought of _____ the puzzle to get the truth
A. to work out B. working out
C. having worked out D. being worked ou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出最佳选项。
I truly feel that my mother led me here, to Morzaine, and to my future as happy wife and businesswoman. When Mum 22 in October 2007, I was a cook. In December that year, while I was working for a wedding, a pearl necklace Mum had left me 23 . I was distraught (忧心如焚的). Some days later, I was 24 that a guy who was working with us that day, “could probably have made a fortune 25 the necklace he found. ” 26 , he returned it. Hearing how I’d 27 Mum for six months before her death, he said, “Christmas is going to be 28 — why not go out to the Alps for a couple of weeks ”
I came to Morzaine, a small , friendly village in the Alps and 29 fell in love with it. What was 30 to be a stopgap (权宜之计) trip turned into a new life. I kept travelling between London and here and felt 31 than I had in months. In December 2008, I was 32 as a hotel manager and moved here full time.
A month later, I met Paul, who was traveling here. We fell in love. In the beginning, I didn’t want to discuss 33 , because the sadness of losing Mum 34 felt great. Paul understood that and never 35 me but, by summer, we got married. A year later, we used his savings, and the money from the sale of Mum’s house, to build our own 36 .
We want to give our guests a 37 feel, so each room is themed (以……为题) around memories from our lives. There are also styles to remind me of Mum — a tiny chair which 38 be in her bedroom is set in one room.
We are having a wonderful life and Mum 39 naturally part of it, 40 there’s no way we would be here if it wasn’t for the 41 she gave me. I know she’s here in spirit, keeping an eye on us.
22. A. visited B. came C. returned D. died
23. A. burned B. broke C. disappeared D. dropped
24. A. shown B. told C. persuaded D. comforted
25. A. selling B. stealing C. hiding D. wearing
26. A. Surely B. Naturally C. Luckily D. Hopefully
27. A. nursed B. cured C. missed D. guarded
28. A. long B. hard C. merry D. free
29. A. suddenly B. finally C. nearly D. immediately
30. A. said B. proved C. supposed D. judged
31. A. smarter B. higher C. firmer D. lighter
32. A. honoured B. trained C. regarded D. hired
33. A. travel B. marriage C. children D. business
34. A. recently B. once C. still D. first
35. A. left B. pushed C. surprised D. interrupted
36. A. hotel B. restaurant C. home D. shop
37. A. homely B. lively C. motherly D. friendly
38. A. ought to B. used to C. might D. could
39. A. takes B. keeps C. looks D. feels
40. A. unless B. while C. because D. though
41. A. money B. necklace C. house D. chair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6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A
Nearly everyone is shy in some ways. If shyness is making you uncomfortable, it may be time for a few lessons in self-confidence. You can build your confidence by following some suggestions from doctors and psychologists.
Make a decision not to hold back in conversations. What you have to say is just as important as what other people say. And don’t turn down party invitations just because of your shyness.
Prepare yourself for being with others in groups. Make a list of the good qualities you have. Then make a list of ideas, experiences, and skills you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other people. Think about what you would like to say in advance. Then say it.
If you start feeling self-conscious in a group, take a deep breath and focus your attention on other people. Remember, you are not alone. Other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impression they are making, too.
No one ever gets over being shy completely, but most people do learn to live with their shyness. Even entertainers admit that they often feel shy. They work at fighting their shy feelings so that they can face the cameras and the public. Just making the effort to control shyness can have many rewards. But perhaps the best reason to fight shyness is to give other people a chance to know more about you.
42. What is the source of the suggestions for fighting shyness
A.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B. Shy men and women.
C. Doctors and psychologists D. Popular entertainers.
43. Which of these can you conclude from reading the article
A. Shy people never have any fun.
B. Entertainers choose their work to fight shyness.
C. The attempt to overcome shyness is always successful.
D. The attempt to overcome shyness is always worthwhile.
44.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
A. explain how shyness develops B. recommend ways of dealing with shyness
C. persuade readers that shyness is natural D. prove that shyness can overcome
B
Andrew Ritchie, inventor of the Brompton folding bicycle, once said that the perfect portable bike would be “like a magic carpet…You could fold it up and put it into your pocket or handbag”. Then he paused: “But you’ll always be limited by the size of the wheels. And so far no one has invented a folding wheel.”
It was a rare — indeed unique — occasion when I was able to put Ritchie right. A 19th-century inventor, William Henry James Grout, did in fact design a folding wheel. His bike, predictably named the Grout Portable, had a frame that split into two and a larger wheel that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four pieces. All the bits fitted into Grout’s Wonderful Bag, a leather case.
Grout’s aim: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arrying a bike on a train. Now doesn’t that sound familiar Grout intended to find a way of making a bike small enough for train travel: his bike was a huge beast. And importantly, the design of early bicycles gave him an advantage: in Grout’s day, tyres were solid, which made the business of splitting a wheel into four separate parts relatively simple. You couldn’t do the same with a wheel fitted with a one-piece inflated (充气的) tyre.
So, in a 21st-century context, is the idea of the folding wheel dead It is not. A British design engineer, Duncan Fitzsimons, has developed a wheel that can be squashed into something like a slender ellipse (椭圆). Throughout, the tyre remains inflated.
Will the young Fitzsimons’s folding wheel make it into production I haven’t the foggiest idea. But his inventiveness shows two things. First, people have been saying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that bike design has reached its limit, except for gradual advances. It’s as silly a concept now as it was 100 years ago: there’s still plenty to go for. Second, it is in the field of folding bikes that we are seeing the most interesting inventions. You can buy a folding bike for less than 1,000 that can be knocked down so small that it can be carried on a plane — minuscule wheels, of course — as hand baggage.
Folding wheels would make all manner of things possible. Have we yet got the magic carpet of Andrew Ritchie’s imagination No. But it’s progress.
45. We can infer from Paragraph 1 that the Brompton folding bike _____.
A. was portable B. had a folding wheel
C. could be put in a pocket D. looked like a magic carpet
46. We can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the wheels of the Grout Portable _____.
A. were difficult to separate B. could be split into 6 pieces
C. were fitted with solid tyres D. were hard to carry on a train
47. We can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Fitzsimons’s invention _____.
A. kept the tyre as a whole piece B. was made into production soon
C. left little room for improvement D. changed our views on bag design
4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Three folding bike inventors B. The making of a folding bike
C. Progress in folding bike design D. Ways of separating a bike wheel
C
Meeting people from another culture can be difficult. From the beginning, people may send the wrong signal (信号). Or they may pay no attention to signals from another person who is trying to develop a relationship.
Different cultures emphasize (强调)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 building to a greater or lesser degree. For example, business in some countries is not possible until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of trust. Even with people at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spend a lot of time in "small talk", usually over a glass of tea, before they do any job.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 like the UK or France -- people find it easier to build up a lasting working relationship at restaurants or cafes rather than at the office.
Talk and silence may also be different in some cultures. I once made a speech in Thailand. I had expected my speech to be a success and start a lively discussion; instead there was an uncomfortable silence. The people present just stared at me and smiled. After getting to know their ways better, I realized that they thought I was talking too much. In my own culture, we express meaning mainly through words, but people there sometimes feel too many words are unnecessary.
Even within Northern Europe, 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cause serious problems. Certainly, English and German cultures share similar values; however, Germans prefer to get down to business more quickly. We think that they are rude. In fact, this is just because one culture starts discussions and makes decisions more quickly.
Peopl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have different values, and sometimes these values are quite against each other. However, if we can understand them better,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多元文化环境) will offer a wonderful chance for u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49. In some countries, eating together at restaurants may mak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_______.
A. develop closer relations B. share the same culture
C. get to know each other D. keep each other company
50. The author mentions his experience in Thailand to show that _________.
A. the English prefer to make long speeches
B. too many words are of no use
C. people from Thailand are quiet and shy by nature
D. even talk and silence can be culturally different
51. According to the text, how ca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
A. By sharing different ways of life. B. By accepting different habits.
C. By recognizing different values. D. By speaking each other' s languages.
52.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B.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C. How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D. How to Build up a Relationship.
第二节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There is an old European saying, “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 53 There is an ancient Chinese proverb,“The benevolent(仁慈的) see benevolence; the wise see wisdom. ”When viewing the same activity, the kindhearted see kindness; the wicked (邪恶的) see wickedness. Each one observes according to one’s own standards.
In real life, we may behave like the six blind man who touch the elephant to figure out what it looks like. We touch only small parts of the information, come away with a narrow and broken understanding, and jump at a quick conclusion. 54
People have different family backgrounds, personal experiences, cultural customs and social economic situations. Reality is observed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one’s viewpoint. As a result, what is considered as an absolute truth may be a half-truth. 55
Everyone has blind spots in every aspect of life. 56 We suppose we know all and we make good judgements. We have to accept the weakness of human observation. Don’t judge by only a part of the object, but try understanding the whole, because the result might be false and one-sided.
The first step to ture wisdom is to recognize and accept one’s own weakness. 57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that we don’t know or don’t see. Even what you see isn’t always what it seems.
A. And a half-truth may be a total life.
B. Understand we all have limitations.
C. However, we don’t know our weakness.
D. People usually can’t agree with each other.
E. Sometimes it’s hard to make correct decisions.
F. That’s because we believe we can easily discover the truth.
G. Everyone has his own understanding and his own taste.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共2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英语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互相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该词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11处起)不计分。
During the winter vacation, I did something differently. I got a job at a restaurant and worked there for a cleaner. I worked eight hours a day for two weeks. The job was bored and seemed endless, and it made me such tired that I nearly stopped it halfway. Every day I started off for work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got to home late into the night. I felt exhausted but couldn’t fell asleep almost every night. One day, my parents asked me not go to that restaurant any more, but I insisted I should go. Finally, I finished a job before the new school term began. Although I didn’t earn much money, I am very happy. I think it was really a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at I should remember for ever.
第二节:书面表达(共10分)
假定你是李平,你的美国朋友Mike上周给你来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中国三十年来在交通和旅游等方面的变化。请根据一下表格给Mike回一封电子邮件,想他介绍三十年来中国在交通、旅游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三十年前 现在
交通 主要靠自行车 主要在部队里学车 越来越多的汽车很多人有驾照
旅游 很少外国人来中国国内游很少,出国旅游更不可能 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已司空见惯国内游和出国旅游都很热
要求:语法正确,表达连贯。词数12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1世纪教育网 Mike,
I am glad to receive your email, and now I will answer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changes in traffic and travel in china of 30 years.
Yours sincerely,
Li Ping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答题纸
从A、B、C、D四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答案涂黑 I believe you can!
听力(9分,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单项填空(12分,每题1分)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完形填空(30分,每题1.5分)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阅读理解(24分,每题1.5分)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53______ 54 ______ 55______ 56 _____ 57 ______
短文改错 (10分,每题1分) 格式错误不得分
During the winter vacation, I did something differently. I got a job at a restaurant and
worked there for a cleaner. I worked eight hours a day for two weeks. The job was bored and
seemed endless, and it made me such tired that I nearly stopped it halfway. Every day I started
off for work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got to home late into the night. I felt exhausted but
couldn’t fell asleep almost every night. One day, my parents asked me not go to that restaurant
any more, but I insisted I should go.Finally, I finished a job before the new school term began.
Although I didn’t earn much money, I am very happy. I think it was really a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at I should remember for ever.
第二节:书面表达(15分)
21世纪教育网 Mike,
I am glad to receive your email, and now I will answer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changes in traffic and travel in China of 30 yea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Li Ping
It is details that are the key to success!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听力
1-5 CBABC 6-9 ACAB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填空
10-14. ADBAB 15-19. CDDBC 20-21. CA
第二节 完形填空
22-26. DCBAC 27-31. ABDCD 32-36. DBCBA 37-41. ABDCB
第三节 阅读理解
42-44 CDB 45-48 ACAC 49-52. ADCB
七选五阅读
GFACB
改错
1. differently----different 2. for-----as 3. bored-----boring 4. such----so
5. go to home-----去掉to 6. fell----fall 7. not go to----not 后加to
8. a-----the 9. am----was 10. that-----which
参考范文:
21世纪教育网 Mike,
I am glad to receive your email, and now I will answer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changes in traffic and travel in China of 30 years.
Thirty years ago, the bicycle was the mai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s everyone knows, bicycles have given way to cars now. Indeed,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car market. Well into the 1990s, most of the Chinese didn’t know how to drive. All the drivers I knew had learned their skill in the army. Now many people drive their own private car.
Another change is travelling. Thirty years age, few people travelled within China, let alone abroad. Few foreigners were seen in our country, either. Now foreigners are so common that Chinese don’t even spare them a second glance. Many Chinese have now visited other countries.
This is a small part of the great changes in our country. I will introduce more to you next tim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
Yours sincerely,
Li Ping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考查时间:90min
一、选择题:(本大题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2.关于科学发现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B.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C.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
3. 家兔皮下脂肪,白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对它们生下的小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小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则说明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科学家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5.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自交、杂交、自交 B.自交、测交、测交
C.杂交、测交、自交 D.测交、杂交、自交
6.一对黑色豚鼠生了2个小豚鼠(一个白,一个黑),若这对豚鼠再生2个小豚鼠,一个为黑色,一个为白色的几率是
A.1/4 B. 3/8 C. 3/16 D. 7/16
7.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2 B.1/3 C.3/8 D.3/4
8.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2∶2∶1∶1 B.1∶1∶1∶1
C.9∶3∶3∶1 D.3∶1∶3∶1
9. 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AaBb ① 1AB∶1Ab∶1aB∶1ab ② 配子间16种结合方式 ③ 子代中有4种表现型(9∶3∶3∶1) ④ 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11.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12.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A.1∶0 B.1∶1 C.2∶1 D.3∶1
13.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4.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对图中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17.以下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中1/2的遗传物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18.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19.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错误的是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说明了R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菌
C.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
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
20.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21.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2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1/4和1 B.3/4和0 C.1/4和0 D.3/4和1
23.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24.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25.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能决定的是
①DNA分子的多样性 ②DNA分子的特异性 ③遗传信息 ④密码子的排列顺序 
⑤DNA分子的稳定性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26. 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b)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35% B.29% C.28% D.21%
27.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四种碱基的比率是A=0.28、G=0.32、T=0.24、C=0.16。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上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A.0.24 0.16 0.32 0.28 B.0.26 0.24 0.24 0.26
C.0.28 0.32 0.24 0.16 D.0.24 0.26 0.26 0.24
28.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29. 如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
A 染色体 DNA RNA 基因
B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碱基
C 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基因
D 核酸 染色体 DNA 基因
30.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只含31P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所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50%、50% B.50%、100% C.100%、50% D.100%、100%
31.等位基因控制的是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下列关于等位基因R、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R、r空间结构不同 B.基因R、r碱基种类相同
C.基因R、r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D.基因R、r碱基数目可能不同
32.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
A.肽键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氢键 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33.一双链DNA分子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DNA分子经n次复制
后,发生差错的DNA占
A.1/2 B.1/2n-1 C.1/2n D.1/2n+1
34. 家兔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35. 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A.蓝藻、变形虫 B.T2噬菌体、豌豆
C.硝化细菌、绵羊 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共30分,每空1分)
36.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图1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________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 2和Ⅱ 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③若Ⅱ 2和Ⅱ 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________。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 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基因。
②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③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
37. 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
(2)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其基本骨架由 构成。
②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结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原则。
(3)DNA分子复制方式被称为 ,DNA分子能够精确复制的原因有 、 。
38. 玉米子粒的有色对无色为显性,子粒的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现提供纯种有色饱满子粒与纯种无色皱缩子粒若干。设计实验,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步骤:①选取_____ ___与______ __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

③收获种子并 。
(2)结果预测:①如果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生物答题纸
选择题:(共70分,每个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非选择题(共30分,每空1分)
36. (1)  
(2) ① ②
③ ④
(3) ① 、
② ③
37. (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①

(3)

38. (1)①


(2)①如果 ,说明
②如果 ,说明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答案
选择题:(共70分,每个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C B C A B C A A B B C C A C B C D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A C C D C B A B B B D A D A C D
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共30分,每空1分)
36. (1)Y的差别
(2) ①常染色体隐性
②伴X染色体显性
③1/4
④1/200
(3)①H  IB  ②HhIAIB  ③7/16
37. (1)①胸腺嘧啶 ②胞嘧啶 ③腺嘌呤 ④鸟嘌呤 ⑤脱氧核糖 ⑥磷酸(或 磷酸基团)
(2)①反向平行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②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3)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38. (1) ①纯种有色饱满子粒  纯种无色皱缩子粒 
②取F1植株与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测交(或取F1植株自交)
③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2)①如四种表现型比例符合1∶1∶1∶1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或如四种表现型比例符合9∶3∶3∶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四种表现型比例不符合1∶1∶1∶1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或 若四种表现型比例不符合9∶3∶3∶1,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姓名: 准考证号: 班级: 座位号: 考场号:
密 封 线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B.万有引力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牛顿测定的
C.为了验证地球吸引地面上物体的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律的猜想,胡克做了著名的“月--地检验”,并把引力规律做了合理的外推。
D.为了验证地球吸引地面上物体的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律的猜想,卡文迪许做了著名的“月--地检验”,并把引力规律做了合理的外推。
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
B.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是5m/s2
C.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0m/s2
D.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2
3.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的正切tgα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
4 .如图所示,一长为的木板,倾斜放置,倾角为,今有一弹性小球,自与木板上端等高的某处自由释放,小球落到木板上反弹时,速度大小不变,碰撞前后,速度方向与木板夹角相等,欲使小球恰好落到木板下端,则小球释放点距木板上端的水平距离为( )
A. B. C. D.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圆弧形曲面上下滑,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小球从a到b运动速率增大,b到c速率恰好保持不变,c到d速率减小,则( )
A.小球ab段和cd段加速度不为零,但bc段加速度为零
B. 小球在abcd段过程中加速度全部不为零
C.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大小一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D.小球只在bc段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指向圆弧圆心
6.如图所示,杂技演员在表演“水流星”, 用长为1.6m轻绳的一端,系一个总质量为0.5kg的盛水容器,以绳的另一端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若“水流星”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4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有水从容器中流出
B.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绳的张力及容器的底部受到的压力均为零
C.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力的作用
D. “水流星”通过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5N
7. 如图所示,两物块A、B套在水平粗糙的CD杆上,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整个装置能绕过CD中点的轴OO1转动,已知两物块质量相等,杆CD对物块A、B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开始时绳子处于自然长度(绳子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物块B到OO1轴的距离为物块A到OO1轴的距离的两倍,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转速逐渐增大,在从绳子处于自然长度到两物块A、B即将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 B.B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C.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先增大后减小 D.A受到的合外力一直在增大
8.“为了迎接太空时代的到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计划:在2050年前建造成太空升降机,就是把长绳的一端搁置在地球的卫星上,另一端系住升降机,放开绳,升降机能到达地球上,人坐在升降机里。科学家控制卫星上的电动机把升降机拉到卫星上。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自转周期为24h。某宇航员在地球表面用体重计称得体重为800N,站在升降机中,某时刻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10m/s2垂直地面上升,这时此人再一次用同一体重计称得视重为850N,忽略地球公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 )
A.如果把绳的一端搁置在同步卫星上,可知绳的长度至少有多长
B.可以求出升降机此时距地面的高度
C.可以求出升降机此时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
D.可以求出宇航员的质量
9.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29分,经历近43小时飞行和五次变轨的“神舟八号”飞船飞抵距地面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与在此轨道的“天宫一号”成功对接;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下列有关“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B. 若还知道“天宫一号”运动的周期和地球的半径,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算出地球的质量
C. 在对接前,应让“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在同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然后让“神舟八号”加速追上“天宫一号”并与之对接
D. 今后在“天宫一号”内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力平衡而在其中悬浮或静止
10.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未发射的卫星,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未发射的卫星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卫星B在远地点的速度一定比C的速度小
C.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与卫星C在该点加速度大小相等
D.理论计算表明用相对于地面为7.7km/s的速度不可能把A发射成为近地卫星
11.如图所示,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处的O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1、v2、v3抛出,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C,O′是O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且O′A∶AB∶BC=1∶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个小球水平初速度之比为v1∶v2∶v3=1∶4∶9
B.三个小球落地的速度之比为1∶3∶5
C.三个小球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
D.三个小球落地速度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5∶3∶1
12. 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所示。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路基的水平宽度为,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长为l的细线,细线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小球恰好能在斜面上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O点到斜面底边的距离Soc=L,则小球通过最高点A时的速度表达式vA= ;若小球运动到A点时剪断细线,小球滑落到斜面底边时到C点的距离 .
14.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同一位置上滚下,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
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调节斜槽末端水平,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
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1)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2)在记录小球轨迹的白纸上,记录了竖直向下的y轴方向和水平x轴方向以及轨迹上三个点A、B、C的位置,如图所示.测量A、B和B、C间水平距离,竖直方向的距离,.由此可以计算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_________.小球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B=__________.(取)
15.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研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DIS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柱体的质量为m,放置在未画出的圆盘上。圆周轨道的半径为r,力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向心力,光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圆柱体的线速度,以下是所得数据和图乙所示的F-v2, F-v,F-v3三个图象:(计算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数据表和图乙的三个图象,是在用实验探究向心力F和圆柱体线速度v的关系时,并保持圆柱体质量不变,半径r=0.1m的条件下得到的。研究图象后,可得出向心力F和圆柱体速度v的关系是 。
(2)根据你已经学习过的向心力公式以及上面的图线和数字可以推算出,本实验中圆柱体的质量为 。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9分) 有一辆质量为1.2t的小汽车驶上半径为50m的圆弧形拱桥。求:
(1)汽车到达桥顶的速度为10m/s时对桥的压力是多大?
(2)汽车以多大的速度经过桥顶时恰好对桥没有压力作用而腾空?
(3)设想拱桥的半径增大到与地球半径一样,那么汽车要在这样的桥面上腾空,到达桥顶的速度至少要多大?(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地球半径R取6.4×103km)
17.(9分)如图所示,货车正在以a1=0.1 m/s2的加速度启动.同时,一只壁虎以v2= 0.2 m/s的速度在货车侧壁上向上匀速爬行.试求:
(1)经过2 s时,地面上的人看到壁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经过2 s的时间壁虎相对于地发生的位移大小;
(3)壁虎相对于地面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说明理由)
18. (10分)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空中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次经过赤道的正上空时,对应的经度为θ1(实际为西经157.5°),飞船绕地球转一圈后,又经过赤道的正上空,此时对应的经度为θ2(实际为西经180°).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0.求飞船运行的圆周轨道离地面高度h的表达式.(用θ1、θ2、T0、g和R表示).
四、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高为h的平台边缘上P点在地面上P′点的正上方,P′与跑道圆心O的距离为L(L>R),P′AOC各点均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如图所示.一辆小车以速率 v在跑道上顺时针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小沙袋、小车均可视为质点.则
(1)若从P点水平抛出小沙袋,使其落入小车中,小沙袋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小车经过跑道上A点时(∠AOB=90°),现从P点瞄准B点以某一水平初速度抛出小沙袋,使其落入小车中,则小沙袋被抛出时的初速度V1应满足什么条件?小车的速率 v应满足什么条件?
20.作为我国对月球实施无人探测的第二阶段任务,“嫦娥二号”卫星预计在2011年前发射,登月器也将指日登陆月球。质量为m的登月器与航天飞机连接在一起,随航天飞机绕月球做半径为3R( R为月球半径)的圆周运动。当它们运行到轨道的A点时,登月器被弹离,航天飞机速度变大,登月器速度变小且仍沿原方向运动,随后登月器沿椭圆登上月球表面的B点,在月球表面逗留一段时间后,经快速起动仍沿原椭圆轨道回到分离点A并立即与航天飞机实现对接。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登月器与航天飞机一起在圆周轨道上绕月球运行的周期是多少?
(2)若登月器被弹射后,航天飞机的椭圆轨道半长轴为4R,则为保证登月器能顺利返回A点,登月器可以在月球表面逗留的时间是多少?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答题纸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 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7.
18.
三.选考题:(请在你要选做的题号后画勾)
19. ( )
20. ( )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D BD B BD AB D AB BC A B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3. (每空2分,共4分)
14. (1) BAC (2)1.5m/s;2.5m/s
  评分说明:(每空2分,共6分)
15. (1)F=0.88V2(2)0.88 kg(每空2分,共4分)
评分说明: 共9分其它解法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17.(9分)
解:(1)壁虎同时参入了相对于车向上的匀速运动和随车一起向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2 s时,壁虎向上运动的速度vy=v2=0.2 m/s,随车运动的速度vx=v1=a1t=0.2 m/s,如图6-2-3所示,壁虎运动的合速度在t=2 s末,大小为v==m/s=0.2m/s,
tanα===1,故壁虎速度方向在该时刻与水平方向成45°角.
图答2-1 图答2-2 图答2-3
(2)如图答2-1,在汽车启动后2 s这段时间内,壁虎的水平位移x=at2=0.2 m,竖直位移y=vyt=0.4 m,壁虎相对地面发生的位移s==0.45 m
(3)由上面分析知x=at2=0.05t2,y=0.2t,消去时间t,得x=1.25y2,是一条如图答2-3所示的抛物线,所以壁虎做曲线运动,或者用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垂直的关系,也可以判断出壁虎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18. (9分)解析:用r表示飞船圆轨道半径,M表示地球质量,m表示飞船质量,T表示飞船运行的周期,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得
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m0,有
r = R+h
解得或轨道高度
评分说明:其它解法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19. (10分)
(1)沙袋从P点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设它的落地时间为t、沙袋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v1,则
(1分)
(2分) c
解得 (2分)
当沙袋落在B点时
即 (1分)
(2分)
(n=0、1、2……)(2分)
n的取值范围不写扣1分
评分说明:其它解法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20. (10分)(1)设登月器和航天飞机在半径3R的轨道上运行时的周期为T,因其绕月球作圆周运动,所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在月球表面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即
………………………………②
联立①②解得 …………………③
(2)设登月器在小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是T1,航天飞机在大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是T2。
对登月器和航天飞机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分别有
……………………………④
…………………………⑤
为使登月器仍沿原椭圆轨道回到分离点与航天飞机实现对接,登月器可以在月球表面逗留的时间t应满足
t=nT2—T1 (其中,n=1、2、3、……)…⑥
联立③④⑤⑥得 (其中,n=1、2、3、……
第3题图
第4题图
a
b
c
d
第5题图
M
N
v
O
R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9题图
C
B
A
P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h
d
L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5题图
第17题图
第19题图
m
M
R
3R
20题图
A
B
16.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第19题图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作品,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  )
A. 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2.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
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3.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
A.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4.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互相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 )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6.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7.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了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8.新华网香港2012年4月5日电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4月4日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专场拍卖,激烈竞逐后拍品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创造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据此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①这件瓷器出自于官窑
②这件瓷器在宋代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③北宋汝窑瓷器存世量很少 ④该产品当时专供皇室贵族使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
A. 哥伦布 B. 迪亚士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10. 18世纪初,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 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西、葡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 )
A. 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 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12. 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为7.1亿,1800年突破9亿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 ②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 ③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④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①④
1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 资本对外扩张的需要
B. 蒸汽机的发明
C.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 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
14.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的是 ( )
A. 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 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15.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6.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是 ( )
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曾经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19世纪60年代,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出口猛增,对外正当贸易逆差却日益增长。这突出说明了 ( )
A. 中国已陷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
B. 外商压低中国农副产品的价格
C. 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D. 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18.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某校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三位近代江苏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A.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B.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C.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D.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20.电视剧《大染坊》于2007年在央视热播。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主人公出身低微 B. 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 中外强大势力的压迫 D. 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21.光绪年间的《东华续录》一书中记载:“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
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
要是指 ( )
A. 资本主义制度   B. 西方现代管理方法
C. 近代机器生产 D. 西方先进的思想
22.创办于1907年的宁波“正人火柴厂”,百年内两度宣布倒闭。1913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以下对“正大火柴厂”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
A. 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
B. 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
23. 右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国家基本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4. 右图的货币,发行时间为中华民国三
十年。对这一货币解读正确的是 ( )
A. 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
B. 中共为渡过根据地经济困难采取的措施
C. 日本在沦陷区发行的货币
D. 重庆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25.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
A. 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 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C. 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 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18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业而趋末业,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8分)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古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教学资源网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压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简析其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6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4分)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2分)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2分)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题
26.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 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8分)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 这一思想对古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27.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简析其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6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2分)
28.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4分)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2分)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2分)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B B C A C C A A C B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C B C C C B B B          
二.材料题答案
26.
(1)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8分)
(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或重农抑商。
影响:积极:保证了农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
消极: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
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4分)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如答“敬业、进取”、 “ 守信、讲义”等或答出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4分)
27.
(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8分)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建立君主立宪制;
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4分)
(3)对手工业产品采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
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答出三点即可(6分)
(4)说出英国和中国因不同的政策或制度而走向不同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28.
(1)地方士绅或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4分)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
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任答两点给4分)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2分)
(4)(略)。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中彩头”等类的主题,
否则即为不正确。(2分)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
地理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考查内容:1、2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率为6.9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为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1%。回答1~2题。
1.由材料可知,目前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2.下列说法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  )
A.目前我国人口仍低于人口容量
B.目前我国人口仍远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目前我国应大大放宽计划生育的限制条件,缓解老龄化问题
D.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主要因为自然增长率高
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回答3~5题。
3.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三类城市中其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
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的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用地规模 D.城市绿地面积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第6~8题。
6.该年图中各省区中( )
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 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
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 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
7.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性别比例 B.文化教育
C.人口年龄结构 D.经济发展水平
8.江苏比西藏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 )
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
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 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
读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四国中人口再生产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符合③类型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老龄化人口比重小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城市化速度快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1~12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1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17.10 11.63 4.01 1.78
1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2.迁入人口对该城市的影响有( )
A.缓解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读某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3~15题。
13.该国总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
A.①的末期 B.② 的早期
C.③的末期 D.④的末期
1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可能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15.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
A.I B.I和Ⅱ C.Ⅱ D. Ⅲ
16.下图为“某地城市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差距
D.城市郊区化又叫逆城市化,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市周围比较明显
17.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下列属于逆城市化原因的是:( )
①市区交通拥挤,用地紧张 ②大城市环境改善
③乡村环境优美 ④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18~20题。
18.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较低 D.服务设施差
19.R3区域主要是( )
A. 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20. 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21~23题。
2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2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3.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 其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下图是我省某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的通达度高 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 D.工人素质高
25.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0分)
(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 、 。(4分)
(2)乙图中的①②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 、 等。(6分)
27.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28.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0分)
年 份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世界人口(亿) 30 45 60
发达国家 总人口(亿) 10 12 15
城市人口(亿) 5 8 11
城市人口百分比(%) 50 67 72
发展中国家 总人口(亿) 20 33 45
城市人口(亿) 3 6 20
城市人口百分比(%) 15 20 44
(1)比较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8分)
相同点: (2分)
不同点:发达国家 ;(3分)
发展中国家: 。(3分)
(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2分)
29.(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 (2分)
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6分)
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什么 (2分)
30.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
地理答题卡
(考查时间:90分钟)(考查内容:1、2单元)
题号 一 二 总分
26 27 28 29 30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0分)
(1)甲图中表现 、 。(4分)
(2)乙图中是 线,特点是 ,其表现在 、
等。(6分)
27.(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低级住宅区的是 ,规律是     。(3分)
(3)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28.(1)比较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8分)
相同点: 、 (2分)
不同点:发达国家: 、 、
。(3分)
发展中国家: 、 、
。(3分)
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2分)
29.(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 (2分)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6分)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什么 (2分)
30.(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2分)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
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D A B A B B C A C C C D C
题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C D D C B C B D A C A D
二、综合题
26.(10分)
(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4分)
(2)①(1分);城市人口减少(1分);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4分)
27、(10分)
(1)A(1分)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2分)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1分)
(2)C(1分)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2分)  
(3)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3分)
28、(10分)
(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2分)
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3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3分)
(2)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经济的增长。(2分) 
29.(10分)
(1)A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1分); B国人口增长过快,0—14岁少儿人口比重过大(1分)。
(2)A国劳动力和国防兵员相对短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3分)。 B国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穷国更穷,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3分)。
(3)A国鼓励生育,延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1分);B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1分)。
30. (10分)
(1)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省会城市。(4分)
(2) 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2分)
(3)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4分)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发来呀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可谓好评不断,一曰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为农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曰大学生村官计划提高了国家后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国家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一曰大学生村官对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巩固农村的村级基层政权组织
B. 村官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C. 体现了农村的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D. 提高了政治参与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3.公民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 )
①是否依法行使了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2011年初,亳州、阜阳、宣城、池州等4个省辖市的各级人大、政府进行换届选举工作,其中涉及到的“差额选举”与“直接选举”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 )
A.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 B.为选民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C.能更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意志 D.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选的情况
5.著名音乐人高晓松2011年5月9日醉驾英菲尼迪,造成四车追尾的事故。根据刑法第八修正案,“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高晓松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法庭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高晓松成为酒驾入刑来被判刑的第一人,对高晓松法庭判决体现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
①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深圳市南山区麻岭社区居委33名选民,曾致函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和南山区人大常委会,要求罢免陈某的南山区人大代表资格。据此回答6-7题
6.33名选民提交罢免函,是符合我国《选举法》规定的,这是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表现。这说明 ( )
A.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D.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
7.选民要求罢免代表,在中国政坛吹来一股清新的民主之风。这表明 (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②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③我国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④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联合会等各类社会团体14.2万家。它们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自由的开展活动,这一事实表明我国公民享有( )
A.结社自由   B.集会自由   C.出版自由   D.言论自由
9.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国家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是:( )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       D.依法建立行政诉讼制度
10.右图漫画《如此“助”农》,告诉我们( )
A.有权威的政府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B.有权威的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C.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
D.政府权力行使必须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11.某村委员会一名成员提出将本村所有的自留山承包给外商种植桉树的方案,但有些委员会成员认为种植桉树会破坏本地水资源, 该方案应该( )
A.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由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12.近年来,国内网站纷纷开设“两会直通车”、“网上大会堂”等论坛,网民热论国事。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②政府应认真对待和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③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④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13.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 , 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选项中,既能够监督太原市教育局,又属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是
A.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 B.莘县人民政府
C.中国共产党太原市委员会 D.太原市审计局
14.北京市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的限行措施正式启动后,在实施的第一周,对于违禁上路车辆只提示、教育、警告,但不罚款;单位、个人如拥有两辆以上机动车,车牌尾数相同,可申请更改车牌。此外,本次限行还采取了包括以上规定在内的十项便民措施。对上述事件最合适的概括是
A.转变职能,加强监管 B.以人为本,合理行政
C.合法行政,廉洁高效 D.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15.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如今,不少政府部门每有重大决策出台,都要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的这种做法( )
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③是为了保障公民当家作主   ④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是
A.由我国的政体决定的 B.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C.由我国政府职能决定的 D.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决定的
17.2012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决定,自明日零时起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35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28元和0.30元。这是政府在履行(  )
A.公共服务职B.经济调节职C.市场监管职能D.社会管理职能18.某校一高中生近日通过太原市《哥俩帮忙》——“老百姓”栏目发表市民建议《人行道板不防滑,建议应更换》,该意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是他通过_____行使监督权( )
A.信访举报制度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19.2011年12月20日是我市、乡人大换届选举日。此次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改后,我市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请问,我市的人大代表采取的选举方式是( )
A.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B.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
C.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 D.间接选举与等额选举相结合
20.征地拆迁是当前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热点,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难点。安徽日报自2010年11月22日起推出“和谐拆迁”系列报道,大力倡导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的理念和做法,引起广泛关注。“和谐拆迁”有利于 ( )
①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②国家机关依法行政
③实现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④提升文明执法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我国公民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 )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2.“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就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这是因为,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才能(  )
①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②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③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9年6月22日,检察机关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09”正式开通的第一天便持续“火爆”;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www.12309.”当天也因访问量过大而出现瘫痪。回答23-24题
23.我国公民通过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检举问题说明了我国公民
A.创造了许多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B.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C.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D.通过网上评议政府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24.假如你以我国检察院启用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为背景,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时政论坛里发言论述这一事件的意义。可以选用的观点是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可以根除腐败,保证国家机关清正廉洁
③有利于激发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为守望公共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5.近年来我国政府着力打造“五只手”:握紧人民的手、干净官员的手、市场无形的手、政府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其中“握紧人民的手”和“政府服务的手”分别是指( )
A.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政府职能的增加
B.吸收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政府职能的弱化
C.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D.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政府性质的改变
高一政治试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非选择题 共50分
简答题(12分)
26. 近年来,医疗乱收费一直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据国家发改委通报,2009年全国共查出各类医疗价格违法案件1万余件,涉及违法金额8亿元!如何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国务院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新医改方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4分)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8分)
分析探究题
27.(8分) 2012年5月1日,我国新《信访条例》实施七周年。该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违反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信访活动的前提必须依法有序地进行。”
请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角度分析这一规定。
28(12分)
材料一: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派出抗震救灾工作指导组,启动应急预案。温家宝总理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认真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召开会议,和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研究盈江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重点任务以及中央支持的政策措施。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6分)
材料二:春耕生产,农机先行。山西省农机部门为确保农机春耕有序开展,早计划,早落实,采取多种措施服务农机春耕备耕。搞好农机物资调配,指导销售企业调足货源,做好农机零配件、油料等物资供应。此外,抓好农机科技培训,发放科普书籍,举办农机驾驶操作、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新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打击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黑车非驾”等不法行为,为春耕保驾护航,确保全县农机安全生产。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部门的行为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6分)
29.(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发挥群众监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某班以“我看网络监督”为主体开展了探究活动。
甲说:“网络是自由空间,网民爱说啥就说啥,政府对网络监督引导规范的做法,必然侵犯了网民的监督权。”
请运用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评析甲的上述观点。(12分)
(2)以上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启示?(6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D C C C A A D C C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B B C C B D C C C C
26. (12分) (1)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主要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4分)
(2)意义: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4分)
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4分)
27.(8分)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所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信访活动必须依法有序地进行。(4分)
(2)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我们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违法信访、打击报复信访人等行为都没有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分)
28. (12分)
(1)①“灾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 “迅速派出抗震救灾工作指导组,启动应急预案”体现了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认真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体现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每点2分,共6分)
(2)①“搞好农机物资调配,指导销售企业调足货源,做好农机零配件、油料等物资供应”体现了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抓好农机科技培训,发放科普书籍”体现了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打击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等不法行为,为春耕保驾护航”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每点2分,共6分)
29. (18分)
(1)①在我国,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4分)②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行使监督权,这是公民的权利;但认为“网络是自由空间,网民爱说啥就说啥”则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对社会有危害,没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4分)③政府加强对网络监督引导规范的做法,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也是对公民行使权利的规范。(4分)
(2)①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应有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2分)②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2分)③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2分)
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班级--------------考场号------------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转化结果错误的是 ( )
A.化成弧度是 B.化成度是
C.化成弧度是 D.化成度是
2.已知平面向量,则实数的值为 ( )
A.1 B. C. D.4
3.记= ( )
A. B. C. D.
4.函数是 ( )
A.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B.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5.已知,在方向上的射影为,则 ( )
A.3 B. C.2 D.
6.设是以2为周期的奇函数,且,若,则( )
A. B.3 C. D.
7.设向量若是实数,则的最小值为 ( )
A .   B.     C.      D.
8.已知,且垂直,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1
9.已知函数()的图象
(部分)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是 ( )
A. B.
C. D.
10.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 ( )
A. B.
C. D.
11.设,则有 ( )
A. B. C. D.
12.若在直线上存在不同的三个点,使得关于实数的方程 有解(点O不在上),则此方程的解集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3.一个扇形的面积为1,周长为4,则这个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
14.如图,在△ABC中,ADAB,,,则_________.
15.已知,则= .
16.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
①函数的周期为;
②直线是的一条对称轴;
③点是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
④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可得到的图象.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真命题的序号都写上)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3.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
17.(本题满分8分)已知角终边上一点P(),求的值
18.(本题满分10分)
(1)已知,,求和的值
(2)已知,,求的值。
19.(本题满分10分)
如图,已知点和单位圆上半部分上的动点B.
(1)若,求向量;
(2)求的最大值.
20.(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函数,.
(1)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1.(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向量,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上个单位后,再将所得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3倍,得到函数的图像,求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对称中心坐标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A A B A D B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3. 2 . 14. . 15. . 16. ①③ .
三、解答题:
17.(本题满分8分)
已知角终边上一点,求的值
【解】∵∴
18.(本题满分10分)
(1)已知,,,求和的值
(2)已知,,求的值。
【解】(1)解:
(2)解:由……(1),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2),联立(1)(2)解得,
所以。
19.(本题满分10分)
如下图,已知点和单位圆上半部分上的动点.
(1)若,求向量;
(2)求的最大值.
【解】(1)依题意,,(不含1个或2个端点也对)
, (写出1个即可)---------2分
因为,所以,即,
解得,所以.---------5分
(2),
当时,取得最大值,.-----10分
20.(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函数.
(1)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1).
又,,即, .
(2),,且,
,即的取值范围是.
21.(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向量,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上个单位后,再将所得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3倍,得到函数的图像,求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对称中心坐标.
【解】(1)=…………2分
………………4分
因为,所以…………………………………………5分
(2)向左平移个单位得,
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3倍得, ……………………9分
令得对称中心为………………………10分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是γ射线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是60 B.质子数是60
C.中子数是33 D.电子数是27
2.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光能等为人类所利用
D.天然气属于二次能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越易失电子
B.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大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
4.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可用于制造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C.过渡元素
D.稀有气体元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CCl4、CH4三个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B.第ⅠA族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
C.第Ⅶ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
D.第ⅠA族元素燃烧形成的氧化物中氧的化合价都不是-2
6.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用N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原子数为0.1NA
B.1.6gNH2- 离子所含质子数为NA
C.22.4 LHCl溶于水,溶液中H+数为NA
D.9g D216O所含的中子数为4.5 NA
7.一种氢氧燃料电池用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有关这种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
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D.负极反应为:H2 - 2e- = 2H+
8.右图是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c、d为两个电极。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A.电池工作的过程中,d电极上产生气泡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向d移动
C.c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反应4A(g)+5B(g)=4C(g)+6D(g)在0.5L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内A减少了0.90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A.v(B)=0.075mol/(L· s) B.v(A)= 0.030mol/(L ·s)
C.v(C)=0.040mol/(L· s) D.v(D)=0.060mol/(L· s)
11.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的同时有nmolB2消耗
D. v正(A2)= 2v逆(AB)
1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D.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13.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且X、Y、Z、R和W为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元素可能都是金属元素
B.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都大于2
C.X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Z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14.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该电池在放电时的反应如下:
PbO2 (s)+Pb(s)+2H2SO4(aq)===2PbSO4(s)+2H2O(l),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PbO2是电池的负极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SO42-(aq)–2e – = PbSO4(s)
C. 铅蓄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D. 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15.主族元素X、Y、Z的常见离子为aX+、bY2—、cZ—,半径大小关系是X+A.b一定小于c B.单质的氧化性Z > Y
C.Y2—的还原性大于Z— D.X、Y可处于同周期或X在Y的下周期
16.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及粒子的性质变化正确的是
A.稳定性H2S>HCl>HBr>HI
B.酸性HF>HCl>HBr>HI
C.离子半径K+>Cl->S2->S
D.酸性HClO4 >H2SO4>H2CO3>HClO
17.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属于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A.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后,撒入二氧化锰即放出氯气
B.过氧化氢中加入几滴氯化铁溶液,可较快放出气体
C.在木炭粉中加入微量氯酸钾,燃烧时极为剧烈
D.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加快反应
18.关于含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N5+共有34个核外电子
B.N5+中氮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的化合价为+1价
D.化合物N5ASF6中F的化合价为 -1价
19.键能是指破坏(或形成)1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现查得:H-H、Cl-Cl和H-Cl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243KJ/mol和431KJ/mol,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H2生成1molHCl时的热效应为
A.放热91.5KJ B.放热183KJ
C.吸热183KJ D.吸热91.5KJ
20.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它的阳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w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 B.
C. D.
二、简答题
21.(3分)以下反应:①木炭与水制备水煤气 ②氯酸钾分解 ③炸药爆炸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 Ba(OH)2·8H2O与NH4Cl,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 __ __。
22.(3分)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82号元素X应是第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元素,它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3.(8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1,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4; 1molA的单质跟足量盐酸反应,可置换出标准状况下22.4L的H2,这时A转变为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请回答:
(1)用电子式表示A和C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离子的电子式是 ,与B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中,有一种分子可与盐酸化合生成盐,该分子的电子式是 ;
(3)周期表中与C上下相邻的同族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填氢化物化学式),原因是 ;
(4)写出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本题涉及的含C元素的物质均易溶于水): 。
24.(10分)(1)将锌、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2mol/L的稀硫酸中,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子从
经外电路到 (填锌或铜),溶液中H+ 向 移动(填正极或负极),放电一段时间后,正极区pH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
(3)将铁片和石墨电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并露置在空气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请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25.(6分)阅读下面的信息,推断元素及有关物质,按要求回答:
信息①:X、Y、Z、W是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根据信息①,X一定不是 (填序号)。
A氢 B. 碳 C. 氧 D. 硫
信息②: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所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可能有一种是铝元素? (填可能或不可能)。
信息③: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该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信息④: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生成该白色沉淀物的离子方程式为 。
信息⑤:X与W同主族
(5)X与浓硫酸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装置,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可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蘸有碱液的棉花。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选用试剂分别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其中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处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的现象 ,C处药品的作用 。
27.(12分)某自主学习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Ⅱ)实验①和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Ⅲ)实验①和__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 粗颗粒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28.(8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求:
(1)此时A的浓度c(A)=________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________mol;
(2)B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___mol/(L·min);
(3)x的值为________。 化学答卷纸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填序号),化学方程式__ __ __。
22. 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3.(1) ;(2) , ;
(3) , ;(4) 。
24.(1)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到 , , 。(2)负极 ,总反应______ 。
(3)负极 ,正极 。
25.(1) (填序号)。(2) 。(3) 。
(4) 。(5) 。
2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B ,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7.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Ⅱ)实验①和__;(Ⅲ)实验①和__。

③ 粗颗粒

(2)计算过程:
28.(1) c(A)=________mol/L, ________mol; (2) ________mol/(L·min);(3)x为________。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BDDCB DDBAA CDBBA DBCAC
21. (3分) ③ ④ ⑤
Ba(OH)2·8H2O+2NH4Cl=BaCl2 + 2NH3 ↑+ 10H2O 或2NH3 ·H2O + 8H2O 条件:摩擦或搅拌
22.(3分)6 ⅣA XO2或PbO2
23.(8分) (1) MgCl2 过程略 (2) Al3+
(3) HF 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4)Al(OH)3+3H+=Al3++3H2O
24.(10分)(1)2H++2e-=H2↑ 还原 锌 铜 正极 变大
(2) Cu-2e-=Cu2+ Cu+2Fe3+=Cu2++2Fe2+
(3)负极:2Fe-4e-=2Fe2+ 正极: O2+4e-+2H2O=4OH-
25.(6分)(1)AD
(2)可能 (3)Mg(OH)2
(4)SiO32—+2H+ =H2SiO3↓(或SiO32—+2H++H2O=H4SiO4↓)
(5)C+2H2SO4(浓) CO2↑+2SO2↑+2H2O
26.(10分) (1)较强酸制较弱酸 CaCO3或碳酸钠(合理即可)饱和NaHCO3溶液 Na2SiO3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O2+H2O=H2SiO3↓+CO32-或+2CO2+2H2O=H2SiO3↓+2
(2)非金属性强的单质可置换非金属性较较弱的非金属单,或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合理即可)  2Br-+Cl2=2Cl-+Br2 变蓝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27.(12分)
(1)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⑴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⑵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⑶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的影响。
② 298 粗颗粒 1.00
③ 308 粗颗粒 2.00
④ 298 细颗粒 2.00
(2)①70至90S,CO2生成的质量为:m(CO2)0.95-0.85=0.1g
②根据方程式比例,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0.1/22=1/220mol
③溶液体积为25ml=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Δc(HNO3)=2/11 mol/L
④反应的时间t=90-70=20s
⑤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NO3)=Δc(HNO3)/t=1/110 mol·L-1·S-1(小数也可以)
28.(8分) (1)0.75 3 (2)0.05 (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