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4一、选择题1.(2017·杭州模拟)关于下图四个大洲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A.①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半岛B.③大洲与④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C.②大洲濒临三大海洋D.④大洲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答案】C【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地理单位分布及自然环境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大洲为非洲,濒临大西洋和印度洋,所以C表述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地理单位分布及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2.(2017·杭州模拟)2016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四十届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湖北的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读图回答小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伊斯坦布尔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A.土耳其属于欧洲国家B.大会召开地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C.大会召开地位于低纬度带D.此时当地正值炎热干燥时期【答案】D【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土耳其自然人文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在传统上属于亚洲国家,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所以A错误;大会召开地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所以B错误;大会召开地位于中纬度带,所以C错误;分析材料可知,土耳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所以D正确。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土耳其自然人文概况的了解。3.(2017·杭州模拟)据图可知,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地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答案】D【知识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各大宗教特色【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及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地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宗教分布特色的识记。4.(2017·杭州模拟)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B.城市、工业沿江分布,①是武汉,地处长江、赣江交汇处C.图中阴影区是沪宁杭工业基地,它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②是湖口,它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上海【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工业沿江分布,①是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所以B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5.(2017·杭州模拟)阅读“浙江省2015年海洋资源基本情况表”,据此回答小题。海洋资源情况 海域面积 大陆海岸线 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 渔场面积基本数据 26万平方千米 6500多千米 3061个 22.27万平方千米地位 本省陆域面积2.6倍 居全国第一 占全国岛屿的2/5 可捕量占全国27.3%(1)从上表分析得出,浙江省开发海洋资源的优势条件是( )①濒临黄海,海陆兼备 ②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③海岛众多,可发展运输业 ④渔场面积广阔,利于发展渔业生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浙江省是中国沿海海洋能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下列对于我省海洋业发达的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B.处于第三级阶梯,地势平坦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D.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1)C(2)A【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浙江省开发海洋资源优势条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濒临东海,海陆兼备,所以①错误;浙江省开发海洋资源优势条件与发展运输业没有直接联系,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所以A正确;BCD三项与发展海洋事业无直接关联,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浙江省开发海洋资源优势条件的理解。6.(2017·杭州模拟)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了解。7.(2017·杭州模拟)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大变革的时代。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的识记。8.(2017·杭州模拟)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图中的“宣政院辖地”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A.元朝 西藏 B.宋朝 东北C.唐朝 西南 D.明朝 新疆【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宣政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宣政院的了解。9.(2017·杭州模拟)下列最能体现“东学西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学西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是清末魏源所写介绍西方文明的产物,《几何原本》是介绍欧洲数学成就的书籍,《大唐西域记》是介绍的玄奘西游路上所见所闻,所以ABC不符合题意;《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东学西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代表作。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东学西渐的了解。10.(2017·杭州模拟)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工业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以实现政治领域的近代化。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理解。11.(2017·杭州模拟)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下降了900万。这主要得益于( )A.美国的独立 B.黑人奴隶制废除C.罗斯福新政 D.两级格局结束【答案】C【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实现新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了解。二、非选择题12.(2017·杭州模拟)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示意图材料二:历史上,内蒙古高原曾经“水草丰美”“风吹草低现牛羊”,如今,很多地方却是草原退化、沙尘暴天气频发。内蒙古在70年代曾有草原12.3亿亩,80年代是11.8亿亩。但如今可利用的牧场只剩下5.8亿亩。现在,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草原、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因荒漠化已基本沦为沙地。(1)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适合发展 (畜牧业/种植业)。(2)图中从A→B→C,降水量呈现出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请读图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答案】(1)内蒙古高原;畜牧业(2)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减少。海陆位置差异。(3)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较快;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合理建议: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知识点】内蒙古【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2)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草原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从A→B→C即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降水量呈现出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受海陆位置影响。(3)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草原土地荒漠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内蒙古草原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主要在于人为原因造成,当地人口增长较快,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蒙古草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以及对内蒙古土地荒漠化现象产生原因及对策的理解。13.(2017·杭州模拟)我国农村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而每次土地制度的变革都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材料二: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工商界代表向党和毛泽东报喜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材料四:2016年10月3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该《意见》,提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形成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通过三权分置,农民可以放心地把土地流转给其他经营者,并获取一定的收益。对于经营者来说,将闲置的土地综合利用,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知识,总结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有哪些?【答案】(1)从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4)经验: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好农民的利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等。【知识点】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3)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4)本题考查的是农村改革教训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好农民的利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识记。14.(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图 美国农业分布图材料二:美国中部平原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两地的诸多自然条件类似,农业生产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纬度大体相当的两地,都种植着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同时也都种植水稻水田作物,但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却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材料三:埃德加·斯诺——中美人民友谊的使者,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他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资料(1)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我国东北地区所处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这里分布着 平原。(2)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成为种植水稻最北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3)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日军侵华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为何成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答案】(1)北方地区;东北平原(2)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水文: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土地十分肥沃。(3)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处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这里分布着广阔的东北平原。(2)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东北地区成为种植水稻最北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在地形方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在气候方面,为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在水文方面,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土壤方面,土地十分肥沃。(3)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指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和对九一八事变的了解。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4一、选择题1.(2017·杭州模拟)关于下图四个大洲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A.①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半岛B.③大洲与④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C.②大洲濒临三大海洋D.④大洲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2.(2017·杭州模拟)2016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四十届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湖北的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读图回答小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伊斯坦布尔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A.土耳其属于欧洲国家B.大会召开地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C.大会召开地位于低纬度带D.此时当地正值炎热干燥时期3.(2017·杭州模拟)据图可知,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地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4.(2017·杭州模拟)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B.城市、工业沿江分布,①是武汉,地处长江、赣江交汇处C.图中阴影区是沪宁杭工业基地,它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②是湖口,它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5.(2017·杭州模拟)阅读“浙江省2015年海洋资源基本情况表”,据此回答小题。海洋资源情况 海域面积 大陆海岸线 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 渔场面积基本数据 26万平方千米 6500多千米 3061个 22.27万平方千米地位 本省陆域面积2.6倍 居全国第一 占全国岛屿的2/5 可捕量占全国27.3%(1)从上表分析得出,浙江省开发海洋资源的优势条件是( )①濒临黄海,海陆兼备 ②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③海岛众多,可发展运输业 ④渔场面积广阔,利于发展渔业生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浙江省是中国沿海海洋能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下列对于我省海洋业发达的主要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B.处于第三级阶梯,地势平坦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D.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6.(2017·杭州模拟)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17·杭州模拟)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8.(2017·杭州模拟)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图中的“宣政院辖地”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A.元朝 西藏 B.宋朝 东北C.唐朝 西南 D.明朝 新疆9.(2017·杭州模拟)下列最能体现“东学西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 )A. B.C. D.10.(2017·杭州模拟)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1.(2017·杭州模拟)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下降了900万。这主要得益于( )A.美国的独立 B.黑人奴隶制废除C.罗斯福新政 D.两级格局结束二、非选择题12.(2017·杭州模拟)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示意图材料二:历史上,内蒙古高原曾经“水草丰美”“风吹草低现牛羊”,如今,很多地方却是草原退化、沙尘暴天气频发。内蒙古在70年代曾有草原12.3亿亩,80年代是11.8亿亩。但如今可利用的牧场只剩下5.8亿亩。现在,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草原、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因荒漠化已基本沦为沙地。(1)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适合发展 (畜牧业/种植业)。(2)图中从A→B→C,降水量呈现出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请读图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13.(2017·杭州模拟)我国农村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而每次土地制度的变革都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材料二: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工商界代表向党和毛泽东报喜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材料四:2016年10月3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该《意见》,提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形成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通过三权分置,农民可以放心地把土地流转给其他经营者,并获取一定的收益。对于经营者来说,将闲置的土地综合利用,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知识,总结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有哪些?14.(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图 美国农业分布图材料二:美国中部平原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两地的诸多自然条件类似,农业生产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纬度大体相当的两地,都种植着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同时也都种植水稻水田作物,但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却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材料三:埃德加·斯诺——中美人民友谊的使者,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他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资料(1)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我国东北地区所处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这里分布着 平原。(2)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成为种植水稻最北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3)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日军侵华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为何成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地理单位分布及自然环境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大洲为非洲,濒临大西洋和印度洋,所以C表述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地理单位分布及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2.【答案】D【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土耳其自然人文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在传统上属于亚洲国家,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所以A错误;大会召开地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所以B错误;大会召开地位于中纬度带,所以C错误;分析材料可知,土耳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所以D正确。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土耳其自然人文概况的了解。3.【答案】D【知识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各大宗教特色【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及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地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宗教分布特色的识记。4.【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上海【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工业沿江分布,①是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所以B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5.【答案】(1)C(2)A【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浙江省开发海洋资源优势条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濒临东海,海陆兼备,所以①错误;浙江省开发海洋资源优势条件与发展运输业没有直接联系,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所以A正确;BCD三项与发展海洋事业无直接关联,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浙江省开发海洋资源优势条件的理解。6.【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了解。7.【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大变革的时代。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的识记。8.【答案】A【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宣政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宣政院的了解。9.【答案】D【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学西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是清末魏源所写介绍西方文明的产物,《几何原本》是介绍欧洲数学成就的书籍,《大唐西域记》是介绍的玄奘西游路上所见所闻,所以ABC不符合题意;《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东学西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代表作。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东学西渐的了解。10.【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工业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以实现政治领域的近代化。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理解。11.【答案】C【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实现新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了解。12.【答案】(1)内蒙古高原;畜牧业(2)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减少。海陆位置差异。(3)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较快;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合理建议: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知识点】内蒙古【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2)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草原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从A→B→C即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降水量呈现出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受海陆位置影响。(3)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草原土地荒漠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内蒙古草原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主要在于人为原因造成,当地人口增长较快,开垦耕地,过度放牧等。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蒙古草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以及对内蒙古土地荒漠化现象产生原因及对策的理解。13.【答案】(1)从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4)经验: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好农民的利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等。【知识点】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3)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4)本题考查的是农村改革教训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好农民的利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识记。14.【答案】(1)北方地区;东北平原(2)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水文: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土地十分肥沃。(3)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处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这里分布着广阔的东北平原。(2)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东北地区成为种植水稻最北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在地形方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在气候方面,为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在水文方面,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土壤方面,土地十分肥沃。(3)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指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和对九一八事变的了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4(学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4(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