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1.(2017·杭州模拟)2016年19日至2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结合下图回答小题。(1)关于利马所处的半球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2)关于A河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B.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C.河流蜿蜒漫长,成为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D.流经地域范围广,沿岸气候多样,各河段水文特征差异大位于东半球2.(2017·杭州模拟)下图为浙江某山村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关于图上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A.①④都是山顶 B.②③都是山脊C.甲村地势低洼 D.乙河东西流向3.(2017·杭州模拟)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和张家口。北京创造了奥林匹克的新历史:第一个既举办了夏季又举办了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与北京地区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 )A.A B.B C.C D.D4.(2017·杭州模拟)杭州正在修建隧道,施工图上标明A,B两地在图上的实际距离是2.5厘米,施工图的比例尺为1:50000,A、B两地的实际长度是( )A.500千米 B.500米 C.1250米 D.1250千米5.(2017·杭州模拟)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搭配,正确的是( )A.但丁——启蒙运动 B.哥白尼——新航路开辟C.布鲁诺——文艺复兴运动 D.拿破仑——法国大革命6.(2017·杭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无为” B.“仁”C.“法与时移” D.“兼爱”、“非攻”7.(2017·杭州模拟)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8.(2017·杭州模拟)下边是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新体制的创立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工业革命的冲击9.(2017·杭州模拟)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这主要是因为该法案( )A.制约了国王的权力 B.宣告了国家独立C.开启了工业化进程 D.确立了共和政体10.(2017·杭州模拟)某同学在课堂上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① 1919年—1927年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② 1927年—1936年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③ 1931年—1945年 统一战线,抗日烽火④ 1946年—1949年 民主科学,走向胜利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11.(2017·杭州模拟)一百周年前的世界,动荡与变革并行。下列事件发生在那一年的有( )①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 ④罗斯福实行新政改革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2.(2017·杭州模拟)人们因地制宜,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阅读图表,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甲、乙两区域典型城市气温、降水资料项目 城市 1月份 7月份 年降 水量 (mm)日均最高温 (℃) 日均最低温 (℃) 日均最高温 (℃) 日均最低温 (℃)喀什市 0 -10 32 18 64成都市 10 3 30 22 904(1)据图甲乙区域地形图,判断甲、乙两区域分别所属的地形区,并说出其共同的地形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从两地不同气候特点角度来分析产生不同农业生产特色的原因。(3)甲区域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过程中,创造了何种灌溉设施?请你为该区域农业发展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13.(2017·杭州模拟)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培根《新工具》材料二: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材料三: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2)“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请问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请你说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什么时候?(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14.(2017·杭州模拟)某班进行以“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大洋彼岸】资料1:【对抗冲突】资料2: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资料3: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这是美国军舰在不到一年内第三次开入中国南沙岛礁近海,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紧张局势。【合作共赢】资料4: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资料5:中美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1)读图描述中、美两国相对于太平洋的地理位置。(2)资料2美国的武装干涉对新中国造成哪些危害?面对资料3美国的行径,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一基本义务?(3)尼克松的话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会产生哪些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D(2)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以利马位于南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所以利马位于西半球。故选择D。(2)本题考查的是亚马孙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河为亚马孙河,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所以B正确。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亚马孙河分布及水文特征的识记,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理解。2.【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形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为断崖,所以A错误;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因此③为山谷,所以B错误;甲村四周高,中间低,地势低洼,所以C正确;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乙河东北流向西南,所以D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3.【答案】B【知识点】北京【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气候特征和气候柱状图识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位于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低于800mm,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气候特征的识记和气候柱状图的识读。4.【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地的实际长度是125000(2.5×50000)厘米,即1250米。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的换算。5.【答案】D【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科学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人物与相关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哥白尼、布鲁诺是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所以ABC错误。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与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6.【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为”是道家思想,“仁”是儒家思想,“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识记。7.【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古代印度,与欧洲人无关,所以A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所以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汉代已经开通,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最后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国内的,所以C错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所以D正确。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事件的识记。8.【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提出“民主科学”,这都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故现在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理解。9.【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权利法案》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力,使议会超过国王的权力,从而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了的严格制约,逐渐“统而不治”。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的识记。10.【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的“开天辟地”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实现共和”是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不符合1919年~1927年的时代特征;④中“民主科学”指的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不是该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11.【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行新政改革发生在1933年,距今不足100年,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12.【答案】(1)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2)甲区域夏热冬冷,温差大,全年降水稀少,所以适合发展绿洲农业;乙区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所以适合种植水稻。(3)坎儿井。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开发耐旱、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知识点】新疆(丝路明珠);四川盆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盆地的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形区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温差大,全年降水稀少,所以适合发展绿洲农业;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所以适合种植水稻。(3)本题考查的是坎儿井和绿洲农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塔里木盆地,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过程中,创造了坎儿井这种灌溉设施。为在当地发展绿洲农业,我们必须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开发耐旱、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形区分布及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和我国绿洲农业的了解。13.【答案】(1)火药;指南针。(2)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电力的普遍应用。20世纪中期。(3)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发明中用于战争的发明是火药,用于航海的是指南针。(2)本题考查的是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普遍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中期。(3)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对人类影响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和三次工业革命的识记,对科学技术影响的理解。14.【答案】(1)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2)造成我边境城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了新生政权。维护国家的安全的基本义务。(3)从对抗走向合作。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知识点】我国的疆域;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中部平原;抗美援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和美国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太平洋而言,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2)本题考查的是朝鲜战争和公民义务的有关知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造成我边境城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了新生政权。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国家领土主权和国防安全,对此,我国公民应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的基本义务。(3)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从对抗走向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地理位置的识记,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1.(2017·杭州模拟)2016年19日至2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结合下图回答小题。(1)关于利马所处的半球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2)关于A河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B.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C.河流蜿蜒漫长,成为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D.流经地域范围广,沿岸气候多样,各河段水文特征差异大位于东半球【答案】(1)D(2)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以利马位于南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所以利马位于西半球。故选择D。(2)本题考查的是亚马孙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河为亚马孙河,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所以B正确。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亚马孙河分布及水文特征的识记,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理解。2.(2017·杭州模拟)下图为浙江某山村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关于图上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A.①④都是山顶 B.②③都是山脊C.甲村地势低洼 D.乙河东西流向【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形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为断崖,所以A错误;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因此③为山谷,所以B错误;甲村四周高,中间低,地势低洼,所以C正确;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乙河东北流向西南,所以D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3.(2017·杭州模拟)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和张家口。北京创造了奥林匹克的新历史:第一个既举办了夏季又举办了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与北京地区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 )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北京【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气候特征和气候柱状图识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位于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低于800mm,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气候特征的识记和气候柱状图的识读。4.(2017·杭州模拟)杭州正在修建隧道,施工图上标明A,B两地在图上的实际距离是2.5厘米,施工图的比例尺为1:50000,A、B两地的实际长度是( )A.500千米 B.500米 C.1250米 D.1250千米【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地的实际长度是125000(2.5×50000)厘米,即1250米。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的换算。5.(2017·杭州模拟)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搭配,正确的是( )A.但丁——启蒙运动 B.哥白尼——新航路开辟C.布鲁诺——文艺复兴运动 D.拿破仑——法国大革命【答案】D【知识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科学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人物与相关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哥白尼、布鲁诺是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所以ABC错误。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与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6.(2017·杭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无为” B.“仁”C.“法与时移” D.“兼爱”、“非攻”【答案】B【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为”是道家思想,“仁”是儒家思想,“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识记。7.(2017·杭州模拟)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古代印度,与欧洲人无关,所以A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所以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汉代已经开通,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最后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国内的,所以C错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所以D正确。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事件的识记。8.(2017·杭州模拟)下边是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新体制的创立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工业革命的冲击【答案】C【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提出“民主科学”,这都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故现在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理解。9.(2017·杭州模拟)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这主要是因为该法案( )A.制约了国王的权力 B.宣告了国家独立C.开启了工业化进程 D.确立了共和政体【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权利法案》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力,使议会超过国王的权力,从而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了的严格制约,逐渐“统而不治”。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的识记。10.(2017·杭州模拟)某同学在课堂上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① 1919年—1927年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② 1927年—1936年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③ 1931年—1945年 统一战线,抗日烽火④ 1946年—1949年 民主科学,走向胜利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的“开天辟地”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实现共和”是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不符合1919年~1927年的时代特征;④中“民主科学”指的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不是该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理解。11.(2017·杭州模拟)一百周年前的世界,动荡与变革并行。下列事件发生在那一年的有( )①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 ④罗斯福实行新政改革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行新政改革发生在1933年,距今不足100年,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二、非选择题12.(2017·杭州模拟)人们因地制宜,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阅读图表,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甲、乙两区域典型城市气温、降水资料项目 城市 1月份 7月份 年降 水量 (mm)日均最高温 (℃) 日均最低温 (℃) 日均最高温 (℃) 日均最低温 (℃)喀什市 0 -10 32 18 64成都市 10 3 30 22 904(1)据图甲乙区域地形图,判断甲、乙两区域分别所属的地形区,并说出其共同的地形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从两地不同气候特点角度来分析产生不同农业生产特色的原因。(3)甲区域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过程中,创造了何种灌溉设施?请你为该区域农业发展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2)甲区域夏热冬冷,温差大,全年降水稀少,所以适合发展绿洲农业;乙区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所以适合种植水稻。(3)坎儿井。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开发耐旱、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知识点】新疆(丝路明珠);四川盆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盆地的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形区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温差大,全年降水稀少,所以适合发展绿洲农业;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所以适合种植水稻。(3)本题考查的是坎儿井和绿洲农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塔里木盆地,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过程中,创造了坎儿井这种灌溉设施。为在当地发展绿洲农业,我们必须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开发耐旱、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形区分布及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和我国绿洲农业的了解。13.(2017·杭州模拟)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培根《新工具》材料二: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材料三: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2)“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请问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请你说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什么时候?(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答案】(1)火药;指南针。(2)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电力的普遍应用。20世纪中期。(3)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发明中用于战争的发明是火药,用于航海的是指南针。(2)本题考查的是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普遍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中期。(3)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对人类影响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和三次工业革命的识记,对科学技术影响的理解。14.(2017·杭州模拟)某班进行以“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大洋彼岸】资料1:【对抗冲突】资料2: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资料3: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这是美国军舰在不到一年内第三次开入中国南沙岛礁近海,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紧张局势。【合作共赢】资料4: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资料5:中美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1)读图描述中、美两国相对于太平洋的地理位置。(2)资料2美国的武装干涉对新中国造成哪些危害?面对资料3美国的行径,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一基本义务?(3)尼克松的话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会产生哪些影响?【答案】(1)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2)造成我边境城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了新生政权。维护国家的安全的基本义务。(3)从对抗走向合作。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知识点】我国的疆域;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中部平原;抗美援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和美国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太平洋而言,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2)本题考查的是朝鲜战争和公民义务的有关知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造成我边境城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了新生政权。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国家领土主权和国防安全,对此,我国公民应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的基本义务。(3)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从对抗走向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地理位置的识记,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3(学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3(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