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6一、选择题1.(2017·杭州模拟)2016年8月5日-22日,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1万运动员参加了各个项目的角逐。读巴西轮廓图完成小题。(1)奥运会举办地里约热内卢位于首都巴西利亚的( )方向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2)若上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00 地图上量得热内卢和巴西利亚的直线距离约为1.2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A.1200千米 B.120千米 C.110千米 D.1000千米(3)以下关于巴西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北半球、东半球②位于南半球、西半球③首都巴西利亚的海拔在1000米左右④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2017·杭州模拟)《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文化益智节目,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和规律的名词佳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景象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应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应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3.(2017·杭州模拟)报纸是传播时代特征的重要载体,以下报纸共同反映“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是( )①《申报》 ②《民报》 ③《新青年》 ④《时务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2017·杭州模拟)“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以下条约与此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5.(2017·杭州模拟)学习历史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的关系,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组别 史实 结论①设立西域都护府 西藏地区归属中央管辖②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的颁布③ 新航路的开辟 发现美洲新大陆④ 渡江战役 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17·杭州模拟)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南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7.(2017·杭州模拟)近日教育部发文,把我国中小学现行教材中的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与此相关的两个标志性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C.八一三事变和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和九一八事变8.(2017·杭州模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以下关于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共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②都推动了工作中心的转移③都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④都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9.(2017·杭州模拟)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判菲律宾“胜诉”,还宣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表“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的声明。材料体现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中国调整了新时期的外交政策C.中国不与大国结盟D.和平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10.(2017·杭州模拟)我国为应对下图反映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教育投资 B.调整计划生育政策C.增加就业岗位 D.加快城镇化建设二、非选择题1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沪昆高速铁路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速铁路全线开通,杭州至昆明步入8小时交通圈。(1)沿着沪昆高速从杭州出发到达昆明,依次经过我国哪些主要的地形区?(2)沪昆高速铁路途经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请你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说说沪昆高速铁路起点和终点的差异。(3)沪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过去的20世纪,风云变幻的一百年,在那浩浩荡荡的时代惊涛骇浪中,中国产生了三位彪炳千秋的伟大人物,他们犹如参天的北斗引领着中国执著前行,推动了中国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变。第一位伟人以天下为公,不懈奋斗,推翻了帝制,创建了共和政府,第二位伟人唤起工农千百万,运筹帷幌,决胜千,创建了新中国”。——伟人诞辰周年演讲词(1)材料中这两位伟人分别是谁?请阐述他们重要的革命思想?(2)第三位伟人邓小平以祖国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请你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从三位伟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民族精神?1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一带一路”示意图材料二:“在世界历史上,中华和罗马都堪称独树一帜,中华由邦国而帝国,罗马则由共和国而帝国,他们都是自己成长的……中华是礼治,罗马是法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材料三: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关于中西方民主化发展重要史实的年代尺。(1)“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最长的经济长廊,沿途经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自然人文风光。A处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B处居民大多信仰的宗教是 (2)古代丝绸之路是从中国 出发,由东往西最远到达欧洲的 (3)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华是礼治,罗马是法治。”(4)请仿照年代尺中①③的示例将②④处的内容补充完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B(2)A(3)B【知识点】方向;比例尺;巴西巴西利亚【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般定向法的有关知识。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奥运会举办地里约热内卢位于首都巴西利亚的东南方向。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因比例尺为1:100000000,所以热内卢和巴西利亚的实际距离约为120000000(1.2×100000000)cm,即1200千米。故选择A。(3)本题考查的是巴西地理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般定向法的和比例尺换算的理解,对巴西地理概况的识记。2.【答案】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形气候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因受海陆位置影响,无法影响到内陆。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形气候分布影响的理解。3.【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报刊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由外国商人创办于上海的《申报》,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是一份商业性报刊,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宣传三民主义;《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刊物,宣传民主和科学;《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刊物,主要宣传维新思想,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报刊发展的了解。4.【答案】B【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由材料“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可知,这反映的是台湾被日本割占的史实。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台湾,所以材料中的集会示威是因《马关条约》而起的。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识记。5.【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新航路开辟;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新疆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以①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6.【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1919年五月五日”、“北京各校学生游街后复赴曹汝霖家……”可知是五四运动。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7.【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而抗日战争1945年胜利。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的识记。8.【答案】B【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没有推动工作中心的转移,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了解。9.【答案】A【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对外政策的理解。10.【答案】B【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我国老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加重,社会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对此,我国开始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11.【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2)自然环境:起点平原广阔,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缺乏,终点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缺乏,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人文环境:起点劳动力、人才资源丰富,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交通方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终点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兼容,促进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东部和西部差异【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沿着沪昆高速从杭州出发到达昆明,依次经过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这两个地形区。(2)本题考查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自然环境方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缺乏;云贵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缺乏,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在人文环境方面,长江中下游平原劳动力、人才资源丰富,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交通方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云贵高原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本题考查的是沪昆高速铁路开通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沪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兼容,促进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和对沪昆高速铁路开通影响的理解。12.【答案】(1)第一位: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第二位: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是否有利于”判断标准,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使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强国,使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不懈奋斗,推翻了帝制,创建了共和政府;毛泽东主席唤起工农千百万,运筹帷幌,决胜千,创建了新中国。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历史地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主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是否有利于”判断标准,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使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强国,使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3)本题考查的是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身上,我们学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学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历史贡献和对民族精神的识记。13.【答案】(1)处黑色人种;伊斯兰教(2)长安;大秦(古罗马)(3)中华是礼治:西周的礼乐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罗马是法治:《十二铜表法》,奠定了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4)②《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共和制国家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成立【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一统的汉朝;辛亥革命;探究丝绸之路;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人种和主要宗教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撒哈拉沙漠居住的是主要是黑色人种,所以A处居民的主要人种是黑色人种;在阿拉伯半岛上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所以B处居民大多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2)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是从中国长安出发,由东往西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古罗马)。(3)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是礼治:西周的礼乐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罗马是法治:《十二铜表法》,奠定了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4)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和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成为共和制国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人种和主要宗教分布、古代丝绸之路的识记,对美国独立战争和辛亥革命的了解,对中华礼治文明和古罗马法治文明的理解。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6一、选择题1.(2017·杭州模拟)2016年8月5日-22日,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1万运动员参加了各个项目的角逐。读巴西轮廓图完成小题。(1)奥运会举办地里约热内卢位于首都巴西利亚的( )方向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2)若上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00 地图上量得热内卢和巴西利亚的直线距离约为1.2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A.1200千米 B.120千米 C.110千米 D.1000千米(3)以下关于巴西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北半球、东半球②位于南半球、西半球③首都巴西利亚的海拔在1000米左右④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B(2)A(3)B【知识点】方向;比例尺;巴西巴西利亚【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般定向法的有关知识。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奥运会举办地里约热内卢位于首都巴西利亚的东南方向。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因比例尺为1:100000000,所以热内卢和巴西利亚的实际距离约为120000000(1.2×100000000)cm,即1200千米。故选择A。(3)本题考查的是巴西地理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般定向法的和比例尺换算的理解,对巴西地理概况的识记。2.(2017·杭州模拟)《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文化益智节目,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和规律的名词佳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景象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应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应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答案】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形气候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因受海陆位置影响,无法影响到内陆。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形气候分布影响的理解。3.(2017·杭州模拟)报纸是传播时代特征的重要载体,以下报纸共同反映“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是( )①《申报》 ②《民报》 ③《新青年》 ④《时务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报刊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由外国商人创办于上海的《申报》,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是一份商业性报刊,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宣传三民主义;《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刊物,宣传民主和科学;《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刊物,主要宣传维新思想,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报刊发展的了解。4.(2017·杭州模拟)“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以下条约与此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答案】B【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由材料“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可知,这反映的是台湾被日本割占的史实。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台湾,所以材料中的集会示威是因《马关条约》而起的。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识记。5.(2017·杭州模拟)学习历史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的关系,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组别 史实 结论①设立西域都护府 西藏地区归属中央管辖②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的颁布③ 新航路的开辟 发现美洲新大陆④ 渡江战役 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新航路开辟;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新疆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以①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6.(2017·杭州模拟)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南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1919年五月五日”、“北京各校学生游街后复赴曹汝霖家……”可知是五四运动。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7.(2017·杭州模拟)近日教育部发文,把我国中小学现行教材中的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与此相关的两个标志性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C.八一三事变和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而抗日战争1945年胜利。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的识记。8.(2017·杭州模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以下关于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共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②都推动了工作中心的转移③都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④都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答案】B【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没有推动工作中心的转移,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了解。9.(2017·杭州模拟)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判菲律宾“胜诉”,还宣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表“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的声明。材料体现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中国调整了新时期的外交政策C.中国不与大国结盟D.和平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答案】A【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对外政策的理解。10.(2017·杭州模拟)我国为应对下图反映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教育投资 B.调整计划生育政策C.增加就业岗位 D.加快城镇化建设【答案】B【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我国老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加重,社会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对此,我国开始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二、非选择题1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沪昆高速铁路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速铁路全线开通,杭州至昆明步入8小时交通圈。(1)沿着沪昆高速从杭州出发到达昆明,依次经过我国哪些主要的地形区?(2)沪昆高速铁路途经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请你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说说沪昆高速铁路起点和终点的差异。(3)沪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2)自然环境:起点平原广阔,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缺乏,终点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缺乏,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人文环境:起点劳动力、人才资源丰富,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交通方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终点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兼容,促进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东部和西部差异【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沿着沪昆高速从杭州出发到达昆明,依次经过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这两个地形区。(2)本题考查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自然环境方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缺乏;云贵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缺乏,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在人文环境方面,长江中下游平原劳动力、人才资源丰富,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交通方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云贵高原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本题考查的是沪昆高速铁路开通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沪昆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兼容,促进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和对沪昆高速铁路开通影响的理解。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过去的20世纪,风云变幻的一百年,在那浩浩荡荡的时代惊涛骇浪中,中国产生了三位彪炳千秋的伟大人物,他们犹如参天的北斗引领着中国执著前行,推动了中国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变。第一位伟人以天下为公,不懈奋斗,推翻了帝制,创建了共和政府,第二位伟人唤起工农千百万,运筹帷幌,决胜千,创建了新中国”。——伟人诞辰周年演讲词(1)材料中这两位伟人分别是谁?请阐述他们重要的革命思想?(2)第三位伟人邓小平以祖国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请你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从三位伟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民族精神?【答案】(1)第一位: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第二位: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是否有利于”判断标准,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使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强国,使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不懈奋斗,推翻了帝制,创建了共和政府;毛泽东主席唤起工农千百万,运筹帷幌,决胜千,创建了新中国。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历史地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主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是否有利于”判断标准,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使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强国,使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3)本题考查的是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身上,我们学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学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历史贡献和对民族精神的识记。1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一带一路”示意图材料二:“在世界历史上,中华和罗马都堪称独树一帜,中华由邦国而帝国,罗马则由共和国而帝国,他们都是自己成长的……中华是礼治,罗马是法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材料三: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关于中西方民主化发展重要史实的年代尺。(1)“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最长的经济长廊,沿途经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自然人文风光。A处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B处居民大多信仰的宗教是 (2)古代丝绸之路是从中国 出发,由东往西最远到达欧洲的 (3)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华是礼治,罗马是法治。”(4)请仿照年代尺中①③的示例将②④处的内容补充完整【答案】(1)处黑色人种;伊斯兰教(2)长安;大秦(古罗马)(3)中华是礼治:西周的礼乐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罗马是法治:《十二铜表法》,奠定了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4)②《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共和制国家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成立【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一统的汉朝;辛亥革命;探究丝绸之路;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人种和主要宗教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撒哈拉沙漠居住的是主要是黑色人种,所以A处居民的主要人种是黑色人种;在阿拉伯半岛上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所以B处居民大多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2)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是从中国长安出发,由东往西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古罗马)。(3)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是礼治:西周的礼乐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罗马是法治:《十二铜表法》,奠定了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4)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和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成为共和制国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人种和主要宗教分布、古代丝绸之路的识记,对美国独立战争和辛亥革命的了解,对中华礼治文明和古罗马法治文明的理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6(学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6(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