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8一、选择题1.(2017·杭州模拟)巴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见下图)。下列对巴黎的气候特征描述最恰当的是______。(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不太热,冬不太冷,全年降水较多D.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答案】C【知识点】法国巴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气候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巴黎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又分析材料可知,法国巴黎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降水降水较多,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气候特征的识记。2.(2017·杭州模拟)该区域东临(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答案】B【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洋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位于南美洲。南美洲以东为大西洋。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洋分布的识记。3.(2017·杭州模拟)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主要信仰( )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答案】A【知识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分布的识记。4.(2017·杭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小题。(1)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A.雨热同期 B.夏季炎热干燥C.终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2)乙地所在国家的经济特点是( )A.现代化牧业 B.商品化农业 C.逐水草而居 D.旅游业发达【答案】(1)B(2)D【知识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意大利气候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瑞士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瑞士的旅游业极为发达。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意大利气候特征和瑞士经济特征的识记。5.(2017·杭州模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杭州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B.山高谷深,热量条件充足C.降水充沛,终年高温多雨 D.人口稠密,机械化程度相当高【答案】A【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位于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所以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杭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B不符合题意;杭州人口稠密,土地人均占有量低,水稻种植精耕细作,机械化程度不高,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6.(2017·杭州模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知识分子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D.【点评】了解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要观点。7.(2017·杭州模拟)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古代印度,与欧洲人无关,所以A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所以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汉代已经开通,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最后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国内的,所以C错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所以D正确。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事件的识记。8.(2017·杭州模拟)去年(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①领导辛亥革命 ② 创办黄埔军校 ③领导新文化运动 ④创建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与孙中山无关。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9.(2017·杭州模拟)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华北事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要的口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口号,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战争的口号,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国开始;④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是从1915年开始。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要口号的了解。10.(2017·杭州模拟)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发动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理解。11.(2017·杭州模拟)2017年1月3日,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学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现行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是为强调_________后的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能更全面地反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起止时间的了解。二、非选择题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1)在图中相应位置上填上南、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名称。对照图二,图三,判断B地属于现在的哪一地理区域。(2)这一地理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和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答案】(1)秦岭、淮河(填图)南方(2)平原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所以B区域位于南方地区。(2)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识记和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13.(2017·杭州模拟)2017年2月8日讯,16岁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夺冠,凭借不俗的实力和沉着稳定的心态给观众留下极深印象,更成为网络内外的热议焦点。古典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和韵律,但很多是个的内容也折射出历史的创伤巨变。(1)如: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黄兴1912年诗中所指“去年今日”发生了什么事件?在黄兴眼里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语诗体。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打油诗一首打油诗写的是哪一件事?此事认为这一事件胜利了没有?请你用材料内容证明。【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五四运动【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去年今日”是指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五四”运动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识记。14.(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有许多由河流冲击而成的平原,湄公河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它地跨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材料二:湄公河位置示意图材料三: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要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1)湄公河平原濒临我国四大濒临海域中的 。属于 气候,这里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为人们提高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其南部的 海峡是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到该海峡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 。(3)请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佐证材料中“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的观点。为“固海防”,清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答案】(1)南海;热带季风;水稻;马六甲(2)3000千米(3)①鸦片战争中,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沿海北上,威胁北京,迫使清政府妥协。②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③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比例尺;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濒临我国四大濒临海域中的南海,为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为人们提高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水稻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其南部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马六甲海峡与台湾海峡的实际距离为300000000(1×100000000)cm,即3000千米。(3)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沿海北上,威胁北京,迫使清政府妥协。为巩固海防,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湄公河平原自然人文环境的识记,比例尺的换算,对国家海防战略的理解。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8一、选择题1.(2017·杭州模拟)巴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见下图)。下列对巴黎的气候特征描述最恰当的是______。(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不太热,冬不太冷,全年降水较多D.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2.(2017·杭州模拟)该区域东临(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2017·杭州模拟)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主要信仰( )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4.(2017·杭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小题。(1)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A.雨热同期 B.夏季炎热干燥C.终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2)乙地所在国家的经济特点是( )A.现代化牧业 B.商品化农业 C.逐水草而居 D.旅游业发达5.(2017·杭州模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杭州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B.山高谷深,热量条件充足C.降水充沛,终年高温多雨 D.人口稠密,机械化程度相当高6.(2017·杭州模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7.(2017·杭州模拟)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8.(2017·杭州模拟)去年(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①领导辛亥革命 ② 创办黄埔军校 ③领导新文化运动 ④创建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17·杭州模拟)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10.(2017·杭州模拟)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发动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11.(2017·杭州模拟)2017年1月3日,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学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现行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是为强调_________后的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能更全面地反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二、非选择题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1)在图中相应位置上填上南、北方地区地理分界线名称。对照图二,图三,判断B地属于现在的哪一地理区域。(2)这一地理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和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13.(2017·杭州模拟)2017年2月8日讯,16岁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夺冠,凭借不俗的实力和沉着稳定的心态给观众留下极深印象,更成为网络内外的热议焦点。古典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和韵律,但很多是个的内容也折射出历史的创伤巨变。(1)如: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黄兴1912年诗中所指“去年今日”发生了什么事件?在黄兴眼里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语诗体。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打油诗一首打油诗写的是哪一件事?此事认为这一事件胜利了没有?请你用材料内容证明。14.(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有许多由河流冲击而成的平原,湄公河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它地跨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材料二:湄公河位置示意图材料三: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要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1)湄公河平原濒临我国四大濒临海域中的 。属于 气候,这里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为人们提高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其南部的 海峡是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到该海峡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 。(3)请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佐证材料中“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的观点。为“固海防”,清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法国巴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气候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巴黎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又分析材料可知,法国巴黎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降水降水较多,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气候特征的识记。2.【答案】B【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洋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位于南美洲。南美洲以东为大西洋。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洋分布的识记。3.【答案】A【知识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分布的识记。4.【答案】(1)B(2)D【知识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意大利气候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瑞士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瑞士的旅游业极为发达。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意大利气候特征和瑞士经济特征的识记。5.【答案】A【知识点】地势和地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位于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所以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杭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B不符合题意;杭州人口稠密,土地人均占有量低,水稻种植精耕细作,机械化程度不高,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6.【答案】D【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知识分子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D.【点评】了解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要观点。7.【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古代印度,与欧洲人无关,所以A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所以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汉代已经开通,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最后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国内的,所以C错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所以D正确。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事件的识记。8.【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与孙中山无关。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9.【答案】A【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华北事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要的口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口号,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战争的口号,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国开始;④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是从1915年开始。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要口号的了解。10.【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理解。11.【答案】B【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起止时间的了解。12.【答案】(1)秦岭、淮河(填图)南方(2)平原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所以B区域位于南方地区。(2)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识记和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13.【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五四运动【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去年今日”是指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五四”运动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识记。14.【答案】(1)南海;热带季风;水稻;马六甲(2)3000千米(3)①鸦片战争中,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沿海北上,威胁北京,迫使清政府妥协。②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③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比例尺;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濒临我国四大濒临海域中的南海,为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为人们提高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水稻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其南部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马六甲海峡与台湾海峡的实际距离为300000000(1×100000000)cm,即3000千米。(3)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沿海北上,威胁北京,迫使清政府妥协。为巩固海防,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湄公河平原自然人文环境的识记,比例尺的换算,对国家海防战略的理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8(学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8(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