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历史与社会中考模拟试卷1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历史与社会中考模拟试卷14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历史与社会中考模拟试卷14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读下图回答小题。
1: 4000 000
(1)判断乌镇在杭州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下列关于乌镇的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丰沛,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
③地势崎岖,山地广布
④江南水乡,河网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小明同学在图上测得杭州到乌镇的距离为2厘米,那么杭州到乌镇的实际距离是(  )
A.80千米 B.8千米 C.800千米 D.0.8千米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方向;比例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般定向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左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乌镇在杭州的东北方向。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乌镇自然环境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充沛,年降水量高于800mm,所以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乌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所以③不符合题意;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所以④符合题意。故选择C。
(3)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到乌镇的距离为2厘米,那么杭州到乌镇的实际距离是8000000(2×4000000)cm,即80千米。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对一般定向法和比例尺换算的理解。
2.(2017·杭州模拟)下图是哪一河流的流域图,该河最终注入的海洋是(  )
A.黄河 渤海 B.长江 渤海
C.黄河 黄海 D.长江 东海
【答案】A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如图所示河流为黄河,黄河最终流入渤海。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概况的了解。
3.(2017·杭州模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
①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
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是新疆地区牧民放牧的特色;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牧民的习俗,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了解。
4.(2017·杭州模拟)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B.我国一月0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答案】D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所以D错误。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岭—淮河分界线的了解。
5.(2017·杭州模拟)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实行贵族统治 B.积极武力扩张
C.实行民主制度 D.崇尚无为而治
【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的相关知识,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创立,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具社会威望、广受欢迎、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反映古代雅典实行民主制度,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
6.(2017·杭州模拟)唐太宗在位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劳役 ,减轻农民负担 ④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的了解。
7.(2017·杭州模拟)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抗日战争。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识记。
8.(2017·杭州模拟)促成罗斯福新政 “经济上的成功”,最核心的措施(  )
A.促进了市场经济自由发展 B.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9.(2017·杭州模拟)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是五四运动,所以A错误。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所以B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夺了,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的基础,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10.(2017·杭州模拟)下图,是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会议中,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尔塔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三国共同打击德国,迫使德物体无条件投降;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内容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11.(2017·杭州模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B区域与C区域的分界线是   
(2)图中由②-①的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   
(3)B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   (地形区)
(4)图中A区域与D区域的相似之处是(  )
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日照充足 D.土壤肥沃
【答案】(1)秦岭—淮河
(2)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海陆因素)
(3)东北平原
(4)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区域为北方地区,C区域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原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受海陆位置影响,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我国的东北平原
(4)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是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畜牧业;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高寒是影响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景观特征的了解。
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南昌起义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9月15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围剿
1935年秋,吴起镇会师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大学生示威游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17日,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两党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请回答:
(1)大事年表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那么战略大转移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成功转移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有了什么新变化?
(2)从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从哪些方面影响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3)从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中国革命的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答案】(1)红军长征。斗争目标是反抗日本的侵略(抗日)。
(2)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学生抗争运动。
(3)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十年内战转变成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红军长征;华北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这种情形下,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转变为反抗日本的侵略(抗日)。
(2)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大学生示威游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年12月17日,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些行动促使张放弃“剿共”转向抗日,为西安事变的发生提供了思想保证。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这种情形下,我国革命的发展新趋势是由十年内战转变成全民族抗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对全民族抗战的理解。
1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业者的智慧和汗水
材料一: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以后,大批移民来到美洲。他们在共同开发北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精神的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18世纪,在反抗殖民统治的枪炮声中,美利坚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此后,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材料三: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在这块热土上落地生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奇迹。有人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深圳,没有拓荒牛的精神,就没有特区的辉煌,在新的时代,只有继续发扬敢闯敢创的精神,才有深圳更加辉煌的明天!
(1)读图,A、    B、   
(2)“反抗殖民统治的枪炮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随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于哪一年?其设立得益于国家的什么政策?
【答案】(1)南海;马六甲海峡
(2)美国独立战争(答来克星顿的枪声不得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1980年;改革开放政策(或对外开放政策)。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我国的疆域;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地理单位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南海,B为马六甲海峡。
(2)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在反抗殖民统治的枪炮声中,美利坚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即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这种情形下,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8月,国务院公开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地理单位分布的识记,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历史与社会中考模拟试卷14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读下图回答小题。
1: 4000 000
(1)判断乌镇在杭州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下列关于乌镇的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丰沛,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
③地势崎岖,山地广布
④江南水乡,河网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小明同学在图上测得杭州到乌镇的距离为2厘米,那么杭州到乌镇的实际距离是(  )
A.80千米 B.8千米 C.800千米 D.0.8千米
2.(2017·杭州模拟)下图是哪一河流的流域图,该河最终注入的海洋是(  )
A.黄河 渤海 B.长江 渤海
C.黄河 黄海 D.长江 东海
3.(2017·杭州模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
①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
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17·杭州模拟)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B.我国一月0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5.(2017·杭州模拟)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实行贵族统治 B.积极武力扩张
C.实行民主制度 D.崇尚无为而治
6.(2017·杭州模拟)唐太宗在位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劳役 ,减轻农民负担 ④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7·杭州模拟)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8.(2017·杭州模拟)促成罗斯福新政 “经济上的成功”,最核心的措施(  )
A.促进了市场经济自由发展 B.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9.(2017·杭州模拟)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0.(2017·杭州模拟)下图,是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会议中,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1.(2017·杭州模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B区域与C区域的分界线是   
(2)图中由②-①的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景观变化的原因是   
(3)B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   (地形区)
(4)图中A区域与D区域的相似之处是(  )
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日照充足 D.土壤肥沃
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南昌起义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9月15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围剿
1935年秋,吴起镇会师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大学生示威游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17日,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两党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请回答:
(1)大事年表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那么战略大转移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成功转移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有了什么新变化?
(2)从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从哪些方面影响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3)从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中国革命的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1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业者的智慧和汗水
材料一: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以后,大批移民来到美洲。他们在共同开发北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精神的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18世纪,在反抗殖民统治的枪炮声中,美利坚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此后,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材料三: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在这块热土上落地生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奇迹。有人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深圳,没有拓荒牛的精神,就没有特区的辉煌,在新的时代,只有继续发扬敢闯敢创的精神,才有深圳更加辉煌的明天!
(1)读图,A、    B、   
(2)“反抗殖民统治的枪炮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随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于哪一年?其设立得益于国家的什么政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C
(3)A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方向;比例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般定向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左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乌镇在杭州的东北方向。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乌镇自然环境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充沛,年降水量高于800mm,所以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乌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所以③不符合题意;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所以④符合题意。故选择C。
(3)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到乌镇的距离为2厘米,那么杭州到乌镇的实际距离是8000000(2×4000000)cm,即80千米。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对一般定向法和比例尺换算的理解。
2.【答案】A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如图所示河流为黄河,黄河最终流入渤海。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概况的了解。
3.【答案】D
【知识点】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是新疆地区牧民放牧的特色;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牧民的习俗,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了解。
4.【答案】D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所以D错误。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岭—淮河分界线的了解。
5.【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的相关知识,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创立,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具社会威望、广受欢迎、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反映古代雅典实行民主制度,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
6.【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的了解。
7.【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抗日战争。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9.【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是五四运动,所以A错误。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所以B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夺了,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的基础,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10.【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尔塔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三国共同打击德国,迫使德物体无条件投降;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内容的识记。
11.【答案】(1)秦岭—淮河
(2)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海陆因素)
(3)东北平原
(4)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区域为北方地区,C区域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原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受海陆位置影响,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我国的东北平原
(4)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是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畜牧业;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高寒是影响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景观特征的了解。
12.【答案】(1)红军长征。斗争目标是反抗日本的侵略(抗日)。
(2)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学生抗争运动。
(3)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十年内战转变成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红军长征;华北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这种情形下,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转变为反抗日本的侵略(抗日)。
(2)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大学生示威游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年12月17日,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些行动促使张放弃“剿共”转向抗日,为西安事变的发生提供了思想保证。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这种情形下,我国革命的发展新趋势是由十年内战转变成全民族抗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对全民族抗战的理解。
13.【答案】(1)南海;马六甲海峡
(2)美国独立战争(答来克星顿的枪声不得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1980年;改革开放政策(或对外开放政策)。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我国的疆域;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地理单位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南海,B为马六甲海峡。
(2)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在反抗殖民统治的枪炮声中,美利坚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即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这种情形下,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8月,国务院公开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地理单位分布的识记,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