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5一、选择题1.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色种人为主的是(????)A.?A地区????????????????????????B.?B地区????????????????????????C.?C地区????????????????????????D.?D地区【答案】C【考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识记。2.2017年两会于3月如期召开,两会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又成为了热门词汇。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1)关于“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大洲和大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线路经过了亚洲、非洲和欧洲②线路经过了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③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最远到达非洲④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A.②③B.①④C.①②D.①③(2)2017年7月至9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马六甲海峡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过阿拉伯半岛时,看到大量的沙漠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强降水【答案】(1)B(2)B【考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带一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没有经过北冰洋,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分析材料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最远到达欧洲,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六甲海峡附近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所以A错误;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所以B符合题意;红海两岸为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有大片森林,所以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自然人文环境的了解。3.读下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气候【答案】B【考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气候柱状图的解读。分析气候柱状图可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降水量低于800mm,符合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带季风气候特征的识记和对气候柱状图的判读。4.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据此回答小题。(1)阅读下图,图中代表浙江省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对于长江各段的描述,正确的有(???)①a段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②b段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c段由于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④c段江阔水深,航运便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D(2)C【考点】我国的行政区划,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贵州省,②为湖南省,③为江西省,④浙江省。故选择D。(2)本题考查的是长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没有流经黄土高原,所以②错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是黄河,与长江无关,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布和长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5.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答案】A【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使秦国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了解。6.“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这两种行为,哪种更高贵?”,这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著名剧作《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独白,它体现的哪个时代的精神是(???)A.?人文精神??????????????????B.?改革创新??????????????????C.?科学精神??????????????????D.?自由平等【答案】A【考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哈姆雷特中的台词体现了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的理解。7.1894年当慈禧太后正在举行六十寿辰庆典的时候,下列哪些叙述可能是真的?(???)①美国独立战争开始??????????????????????②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正节节败退③英国工厂里的工人正在电灯下干活????????④明治维新在德川幕府镇压下失败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答案】A【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所以①不符合题意。1868年,倒幕武装打败幕府军队。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并实行明治维新,最后取得成功,所以④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8.学习历史必须注重知识的前后因果联系,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新航路开辟——马可·波罗来华??②《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五四运动,新航路开辟,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来华,回国后写下的《马可·波罗游记》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诱因,所以①错误;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国民政府已经迁都重庆,所以④错误。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了解。9.某校八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和使用的资料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制”。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反抗外来入侵????????????????????????????????????????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案】D【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制”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了解。10.2016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40周年纪念日,如果要举行纪念活动,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②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参加重庆谈判,争取中国和平的最后希望④指挥百团大战,重创日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考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革命事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挥百团大战,重创日军的是彭德怀,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革命事迹的了解。二、非选择题11.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将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作为G20峰会的东道主,为全球宾朋呈现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区位优越的中心城市】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和杭州市气候类型图????????材料二: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材料三:目前杭州集聚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总部也位于杭州,杭州已经成为科技支持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幸福和谐品质之城】材料四:杭州正按照“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工作,加快环境治理特别是雾霾治理,让会议期间见到更多蓝天白云。为世界展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友好型城市的良好形象。(1)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杭州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类型。(2)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杭州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出发,分析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3)作为我们青少年,请从PRED角度说一说你能为这次G20盛会成功举办做些什么?【答案】(1)南方;亚热带季风(2)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文条件:人口密度大,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教育、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便利。(3)不乱扔垃圾,爱护花木,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我国环境问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杭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本题考查的是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杭州区域经济发展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文原因:人口密度大,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教育、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便利。(3)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保护环境,护航G20,作为青少年,要不乱扔垃圾,爱护花木,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12.1500年以来,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拒绝融入世界——被动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引自《粤海关志》卷二十三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引自孙中山遗嘱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1)材料一表明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受到冲击以至于破产,请举一例相关史实说明。(2)联系材料二指出为了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3)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来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被迫放弃这一政策: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2)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考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和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被迫放弃了这一政策。(2)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积极宣传和实践民主政治;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孙中山革命事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了解。13.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6年02月02日22时19分24秒在中国台湾发生6.7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台湾的高雄(图中的B点处),福建厦门等地震感强烈。此次地震造成同胞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材料二:台湾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国大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表达慰问,并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福建厦门积极派出救援队,从厦门出发,乘坐轮船前往地震灾区高雄进行援助。据测量厦门到高雄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材料三: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跨越66年,长达80秒,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材料四:台湾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第一次是164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第二次是甲午占争后割让给日本,第三次是1949年蒋介石退踞台湾。但是不管如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1)请写出震中B点大致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厦门位于高雄的________方向。(2)请你写出救援队所乘坐的轮船所经过的海峡名称________;请测算出厦门到高雄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3)回顾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国共两党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有过多次握手合作,请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有何历史意义?(4)请用两例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答案】(1)22.5°N,120.5°E;西北(2)台湾海峡;500(3)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略【考点】经纬网,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比例尺,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和一般定向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并测算,震中B点大致的经纬度位置大概是(22.5°N,120.5°E)。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厦门位于高雄的西北方向。(2)本题考查的是台湾海峡和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建和台湾省隔台湾海峡相望,所以从福建厦门出发去往高雄要经过台湾海峡。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0,福建和厦门的图上距离为5cm,所以两地的实际距离为50000000(5×10000000)cm,即500km。(3)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本题考查的是台湾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1662年,占领台湾荷兰侵略者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分析理解能力、对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了解和对台湾问题的了解。1/1(…………○…………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5一、选择题1.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色种人为主的是(????)A.?A地区????????????????????????B.?B地区????????????????????????C.?C地区????????????????????????D.?D地区2.2017年两会于3月如期召开,两会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又成为了热门词汇。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1)关于“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大洲和大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线路经过了亚洲、非洲和欧洲②线路经过了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③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最远到达非洲④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A.②③B.①④C.①②D.①③(2)2017年7月至9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马六甲海峡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过阿拉伯半岛时,看到大量的沙漠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强降水3.读下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气候4.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据此回答小题。(1)阅读下图,图中代表浙江省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对于长江各段的描述,正确的有(???)①a段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②b段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c段由于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④c段江阔水深,航运便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6.“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这两种行为,哪种更高贵?”,这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著名剧作《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独白,它体现的哪个时代的精神是(???)A.?人文精神??????????????????B.?改革创新??????????????????C.?科学精神??????????????????D.?自由平等7.1894年当慈禧太后正在举行六十寿辰庆典的时候,下列哪些叙述可能是真的?(???)①美国独立战争开始??????????????????????②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正节节败退③英国工厂里的工人正在电灯下干活????????④明治维新在德川幕府镇压下失败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8.学习历史必须注重知识的前后因果联系,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新航路开辟——马可·波罗来华??②《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③巴黎和会——五四运动??????????④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某校八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和使用的资料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制”。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反抗外来入侵????????????????????????????????????????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0.2016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40周年纪念日,如果要举行纪念活动,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②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参加重庆谈判,争取中国和平的最后希望④指挥百团大战,重创日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1.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将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作为G20峰会的东道主,为全球宾朋呈现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区位优越的中心城市】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和杭州市气候类型图????????材料二: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材料三:目前杭州集聚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总部也位于杭州,杭州已经成为科技支持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幸福和谐品质之城】材料四:杭州正按照“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工作,加快环境治理特别是雾霾治理,让会议期间见到更多蓝天白云。为世界展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友好型城市的良好形象。(1)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杭州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属于________气候类型。(2)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杭州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出发,分析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3)作为我们青少年,请从PRED角度说一说你能为这次G20盛会成功举办做些什么?12.1500年以来,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拒绝融入世界——被动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引自《粤海关志》卷二十三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引自孙中山遗嘱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1)材料一表明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受到冲击以至于破产,请举一例相关史实说明。(2)联系材料二指出为了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3)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来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13.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6年02月02日22时19分24秒在中国台湾发生6.7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台湾的高雄(图中的B点处),福建厦门等地震感强烈。此次地震造成同胞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材料二:台湾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国大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表达慰问,并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福建厦门积极派出救援队,从厦门出发,乘坐轮船前往地震灾区高雄进行援助。据测量厦门到高雄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材料三: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跨越66年,长达80秒,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材料四:台湾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第一次是164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第二次是甲午占争后割让给日本,第三次是1949年蒋介石退踞台湾。但是不管如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1)请写出震中B点大致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厦门位于高雄的________方向。(2)请你写出救援队所乘坐的轮船所经过的海峡名称________;请测算出厦门到高雄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3)回顾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国共两党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有过多次握手合作,请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有何历史意义?(4)请用两例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C【考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识记。2.【答案】(1)B(2)B【考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带一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没有经过北冰洋,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分析材料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最远到达欧洲,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六甲海峡附近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所以A错误;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所以B符合题意;红海两岸为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有大片森林,所以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自然人文环境的了解。3.【答案】B【考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气候柱状图的解读。分析气候柱状图可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降水量低于800mm,符合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带季风气候特征的识记和对气候柱状图的判读。4.【答案】(1)D(2)C【考点】我国的行政区划,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贵州省,②为湖南省,③为江西省,④浙江省。故选择D。(2)本题考查的是长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没有流经黄土高原,所以②错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是黄河,与长江无关,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布和长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5.【答案】A【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使秦国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了解。6.【答案】A【考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哈姆雷特中的台词体现了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的理解。7.【答案】A【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所以①不符合题意。1868年,倒幕武装打败幕府军队。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并实行明治维新,最后取得成功,所以④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8.【答案】D【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五四运动,新航路开辟,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来华,回国后写下的《马可·波罗游记》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诱因,所以①错误;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国民政府已经迁都重庆,所以④错误。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了解。9.【答案】D【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制”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了解。10.【答案】A【考点】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革命事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挥百团大战,重创日军的是彭德怀,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革命事迹的了解。二、非选择题11.【答案】(1)南方;亚热带季风(2)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文条件:人口密度大,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教育、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便利。(3)不乱扔垃圾,爱护花木,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考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我国环境问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杭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本题考查的是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杭州区域经济发展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文原因:人口密度大,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教育、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便利。(3)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保护环境,护航G20,作为青少年,要不乱扔垃圾,爱护花木,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杭州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12.【答案】(1)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被迫放弃这一政策: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2)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考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和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被迫放弃了这一政策。(2)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积极宣传和实践民主政治;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孙中山革命事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了解。13.【答案】(1)22.5°N,120.5°E;西北(2)台湾海峡;500(3)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略【考点】经纬网,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比例尺,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海峡两岸交往【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和一般定向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并测算,震中B点大致的经纬度位置大概是(22.5°N,120.5°E)。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厦门位于高雄的西北方向。(2)本题考查的是台湾海峡和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建和台湾省隔台湾海峡相望,所以从福建厦门出发去往高雄要经过台湾海峡。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0,福建和厦门的图上距离为5cm,所以两地的实际距离为50000000(5×10000000)cm,即500km。(3)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本题考查的是台湾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1662年,占领台湾荷兰侵略者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的分析理解能力、对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了解和对台湾问题的了解。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5(学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5(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