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6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6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6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构成自然景观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降水 C.气候和地形 D.土壤和降水
2.(2017·杭州模拟)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和耕地作物是(  )
A.水稻、一年两熟 B.小麦、两年三熟
C.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 D.小麦、一年二熟
3.(2017·杭州模拟)等高线是判读地形特征的重要工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等高线凸向高处海拔的地方为山脊
B.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为盆地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必定是平原
D.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也不同
4.(2017·杭州模拟)法国巴黎的魅力来自于(  )
A.文化底蕴 B.现代建筑 C.繁华市场 D.新潮服饰
5.(2017·杭州模拟)下图为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含预测)图,回答小题。
(1)根据图推测,我国未来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最有可能是(  )
A.出生率高 B.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劳动力过剩
(2)针对这一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是(  )
A.加大教育投入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B.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C.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2017·杭州模拟)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根基的是(  )
A.西周的礼乐制度 B.商鞅变法
C.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D.百家争鸣
7.(2017·杭州模拟)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和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代的大都
8.(2017·杭州模拟)“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是指工业革命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些“新”主要表现在(  )
①手工工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②蒸汽机发明,人们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 ③科学理论的指导越来越明显 ④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
A.①④ B.③② C.①② D.③④
9.(2017·杭州模拟)小张同学将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及贡献概括为:“军队统帅、战功显赫、拒戴王冠、甘为布衣;宪法立国、美国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据此可知,该历史人物是(  )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克伦威尔
10.(2017·杭州模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的标志是(  )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1952年底,中国大陆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C.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2017·杭州模拟)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
A.中印建交 B.出席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交
二、非选择题
12.(2017·杭州模拟)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图二 我国某地区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示意图
(1)图一B区气候类型属于   ;从地势特点看,A区域位于我国的   级阶梯;
(2)图二相关数据反映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季风区的哪一区域?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3)“十二五”规划加大支持A,B区域和其它民族地区发展力度,目的是什么?D区域沿海省份要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哪些优势?
13.(2017·杭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中国曾有过汉唐盛世的辉煌,有过宋明时期领先世界的文明和技术,只是16世纪以后,伴随着西方大国的崛起,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声中,中国开始走向衰落。这几百年的近代史,是中国人的屈辱史,也是以无数仁人志士为代表的中国人的奋斗史。由于祖先的辉煌,我们自豪和自尊,由于近代的衰落,我们渴望着复兴。
请回答:
(1)汉朝开疆拓土,请说出汉武帝为此在北方区域做出的贡献?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是中国古代社会著名的“治世”之一,史称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请写出盛唐时期农业发展的两项具体表现。
(3)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自然景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景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构成自然景观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地形。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景观地区差异因素的了解。
2.【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指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和耕地作物是水稻,一般一年二熟至三熟。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了解。
3.【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高线凸向高处海拔的地方为山谷,所以A错误;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为盆地,所以B正确;等高线稀疏的地方不一定是平原,有时只是地势相对比较平缓而已,所以C错误;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也一样,所以D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等高线的判读理解。
4.【答案】A
【知识点】法国巴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巴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巴黎的魅力来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巴黎的了解。
5.【答案】(1)C
(2)D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图表可知,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不断降低,甚至降到负数。据此,我国未来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最有可能是人口老龄化。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
6.【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礼乐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的了解。
7.【答案】B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西汉,起点是西汉的长安。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8.【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依据题干信息“工业革命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的科学理论在科技发明和创新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盛顿的有关知识。题干材料中“军队统帅、战功显赫;拒戴王冠、甘为布衣;宪法立国、美国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的相关人物是华盛顿。1775年,各殖民地代表举行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同英国军队战争,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他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华盛顿还领导制订《1787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并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还不连任第三届总统,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华盛顿生平事迹的了解。
10.【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中国大陆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影响的识记。
11.【答案】C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有关知识。认真分析材料可知,周恩来所说“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是指中国重返联合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的阻拦,我们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重返联合国已经水到渠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ABD项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了解。
12.【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一
(2)南方地区;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但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引发洪涝灾害。
(3)目的: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等。优势:经济发达,资金雄厚;人才资源丰富。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交流与互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B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A区域为我国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
(2)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和季风气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所示数据显示这种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所以图二相关数据反映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季风区的南方地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但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引发洪涝灾害。
(3)本题考查的是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五”规划加大支持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和其它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是为了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等。南方地区沿海省份要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的优势有:经济发达,资金雄厚;人才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和分布的识记,对东西部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的理解。
13.【答案】(1)武力反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
(2)贞观之治。筒车和曲辕犁
(3)《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武力反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
(2)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是中国古代社会著名的“治世”之一,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农业发展方面的表现是发明和推广了筒车和曲辕犁。
(3)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开疆拓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南京条约》的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6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构成自然景观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降水 C.气候和地形 D.土壤和降水
【答案】C
【知识点】自然景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景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构成自然景观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地形。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景观地区差异因素的了解。
2.(2017·杭州模拟)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和耕地作物是(  )
A.水稻、一年两熟 B.小麦、两年三熟
C.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 D.小麦、一年二熟
【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指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和耕地作物是水稻,一般一年二熟至三熟。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了解。
3.(2017·杭州模拟)等高线是判读地形特征的重要工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等高线凸向高处海拔的地方为山脊
B.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为盆地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必定是平原
D.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也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高线凸向高处海拔的地方为山谷,所以A错误;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为盆地,所以B正确;等高线稀疏的地方不一定是平原,有时只是地势相对比较平缓而已,所以C错误;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也一样,所以D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等高线的判读理解。
4.(2017·杭州模拟)法国巴黎的魅力来自于(  )
A.文化底蕴 B.现代建筑 C.繁华市场 D.新潮服饰
【答案】A
【知识点】法国巴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巴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巴黎的魅力来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巴黎的了解。
5.(2017·杭州模拟)下图为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含预测)图,回答小题。
(1)根据图推测,我国未来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最有可能是(  )
A.出生率高 B.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劳动力过剩
(2)针对这一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是(  )
A.加大教育投入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B.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C.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1)C
(2)D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图表可知,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不断降低,甚至降到负数。据此,我国未来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最有可能是人口老龄化。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
6.(2017·杭州模拟)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根基的是(  )
A.西周的礼乐制度 B.商鞅变法
C.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D.百家争鸣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礼乐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礼乐制度的了解。
7.(2017·杭州模拟)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和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代的大都
【答案】B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西汉,起点是西汉的长安。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8.(2017·杭州模拟)“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是指工业革命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些“新”主要表现在(  )
①手工工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②蒸汽机发明,人们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 ③科学理论的指导越来越明显 ④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
A.①④ B.③②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依据题干信息“工业革命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的科学理论在科技发明和创新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2017·杭州模拟)小张同学将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及贡献概括为:“军队统帅、战功显赫、拒戴王冠、甘为布衣;宪法立国、美国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据此可知,该历史人物是(  )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克伦威尔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盛顿的有关知识。题干材料中“军队统帅、战功显赫;拒戴王冠、甘为布衣;宪法立国、美国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的相关人物是华盛顿。1775年,各殖民地代表举行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同英国军队战争,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他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华盛顿还领导制订《1787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并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还不连任第三届总统,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华盛顿生平事迹的了解。
10.(2017·杭州模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的标志是(  )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1952年底,中国大陆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C.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中国大陆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影响的识记。
11.(2017·杭州模拟)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
A.中印建交 B.出席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交
【答案】C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有关知识。认真分析材料可知,周恩来所说“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是指中国重返联合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的阻拦,我们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重返联合国已经水到渠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ABD项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了解。
二、非选择题
12.(2017·杭州模拟)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图二 我国某地区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示意图
(1)图一B区气候类型属于   ;从地势特点看,A区域位于我国的   级阶梯;
(2)图二相关数据反映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季风区的哪一区域?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3)“十二五”规划加大支持A,B区域和其它民族地区发展力度,目的是什么?D区域沿海省份要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哪些优势?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一
(2)南方地区;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但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引发洪涝灾害。
(3)目的: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等。优势:经济发达,资金雄厚;人才资源丰富。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交流与互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B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A区域为我国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
(2)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和季风气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所示数据显示这种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所以图二相关数据反映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季风区的南方地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但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引发洪涝灾害。
(3)本题考查的是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五”规划加大支持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和其它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是为了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等。南方地区沿海省份要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的优势有:经济发达,资金雄厚;人才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和分布的识记,对东西部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的理解。
13.(2017·杭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中国曾有过汉唐盛世的辉煌,有过宋明时期领先世界的文明和技术,只是16世纪以后,伴随着西方大国的崛起,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声中,中国开始走向衰落。这几百年的近代史,是中国人的屈辱史,也是以无数仁人志士为代表的中国人的奋斗史。由于祖先的辉煌,我们自豪和自尊,由于近代的衰落,我们渴望着复兴。
请回答:
(1)汉朝开疆拓土,请说出汉武帝为此在北方区域做出的贡献?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是中国古代社会著名的“治世”之一,史称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请写出盛唐时期农业发展的两项具体表现。
(3)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答案】(1)武力反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
(2)贞观之治。筒车和曲辕犁
(3)《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武力反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
(2)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是中国古代社会著名的“治世”之一,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农业发展方面的表现是发明和推广了筒车和曲辕犁。
(3)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开疆拓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南京条约》的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