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7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7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7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新华社电,当地时间2月5日下午,经过53天内陆冰盖的艰苦作业,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站(C点)队结束了内陆考察任务,安全返回中山站(A点)。读图回答小题
(1)昆仑站的经纬度是(  )
A.东经76度,北纬80度 B.西经76度,北纬80度
C.东经76度,南纬80度 D.西经76度,南纬80度
(2)该考察队准备从中山站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回中国,最先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1)C
(2)C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仑站位于南极洲,即处于南半球,所以其纬度为南纬80度;从南半球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转动,所以昆仑珠的经度为东经76度。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洋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上题可知,昆仑站的经纬度为南纬80度,东经76度,靠近这个站点最近的大洋是印度洋。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四大洋分布的识记。
2.(2017·杭州模拟)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一季,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囊括了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各不相同的6个省级行政区域。读图回答小题
(1)下列关于这些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疆——戈壁绿洲,瓜果飘香 B.黑龙江—小桥流水,椰风海韵
C.江西——沃野千里,牛羊成群 D.海南——草原鲜碧,绿树成荫
(2)在《航拍中国 陕西》中:“从东到西,跨度超过 1600公里的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它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断冷暖气流,让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关于秦岭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接近
②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与我国田地与草地分界线基本重合
④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接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行政区划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椰风海韵是海南省的特色,所以B错误;沃野千里,牛羊成群,应是草原风光,与江西不符,所以C错误;草原鲜碧是草原风光,与海南省不符,所以D错误。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我国田地与草地分界线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基本重合,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各行政区划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和对我国秦岭淮河分界线的识记。
3.(2017·杭州模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黄河和长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都流经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
②都是季节性河流
③都是自西向东
④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和长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和长江不是季节性河流,长年有水,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和长江概况的识记。
4.(2017·杭州模拟)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到2018年6月底,我国要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结合下图回答,河长制的建立有利于是( )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②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河湖管理
③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统一协调,彻底治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污染治理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长制的建立有利于治理水污染,但不是治根措施,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水污染治理措施理念的理解。
5.(2017·杭州模拟)电视剧《大秦帝国》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下列不可能在当时发生是(  )
A.齐王“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商鞅立信” D.“长平之战”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尊王攘夷”是齐桓公,发生在春秋时期,所以A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史实的了解。
6.(2017·杭州模拟)九年级学生小明在中考专题复习时对中国古代三个大一统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进行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汉朝“昭君出塞”,设置安西都护府
B.隋朝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C.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开元盛世,高度繁荣
D.明朝废丞相、创内阁,设置宣政院
【答案】B
【知识点】隋的兴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代王朝大事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的,所以A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所以C不符题意;宣政院是元朝设立,所以D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代王朝大事记的识记。
7.(2017·杭州模拟)年代尺有利于提升时序感,方便对历史的研究。小李同学绘制了下面一张年代尺,请为他制定一个主题(  )
A.国家现代化进程 B.近代中国的变迁
C.发展资本主义 D.探索救亡图存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探索救亡图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指洋务运动,“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的组成部分,“民主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民主科学”是指新文化运动,这些都是先进的中国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理解。
8.(2017·杭州模拟)2017年是“七 七事变”爆发80周年,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某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进行教育宣传。该学校会选哪部电影放映(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所以学校应该会选看全面抗战的电影。长征、西安事变发生在全面抗战之前,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发生在解放战争,百团大战发生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敌后战场,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全面抗战的了解。
9.(2017·杭州模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由于内燃机具的诞生,世界石油产量巨增
②19世纪后期,非洲大陆百姓惊奇地看着一个巨大的机器怪物在两条铁棍上行走,头上冒着隆隆的黑烟
③某中国记者用无线电报向自己的国家发回巴黎和会的消息
④英国某纺织老板大规模扩大工厂,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生产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非洲大陆百姓惊奇地看着一个巨大的机器怪物在两条铁棍上行走,头上冒着隆隆的黑烟”是指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非洲大陆百姓在19世纪前期已经见过,所以②不符合题意;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④不符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了解。
10.(2017·杭州模拟)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好习惯。小王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  )
A.一战时期 B.二战时期
C.冷战时期 D.一超多极时期
【答案】C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阿富汗战争开始于1979年底,它们都发生在冷战时期。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冷战的了解。
二、非选择题
1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大洲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5000年前当地就已经将野生玉米培育成为人工栽
培作物了。玉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不仅如此,当地人面对崎岖的山路,运用当地独特的物种骆马进行运输作业。
(1)①是   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   ”之称。
(2)②国于2016年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运会,③是该国的   平原,该国首都被称为   典范。
(3)①山脉地区的人们发展出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一套生产生活方式,请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方式是如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1)安第斯;南美洲脊梁
(2)亚马孙;城市规划
(3)①印第安人利用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产生活景观,②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③在海拔告的山区,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主。
【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巴西巴西利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安第斯山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2)本题考查的是巴西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国是指巴西,其于2016年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运会,③是该国的亚马孙平原。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被称为城市规划的典范。
(3)本题考查的是安第斯山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安第斯山脉,印第安人利用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产生活景观,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在海拔告的山区,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安第斯山脉和巴西自然人文概况的了解。
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和“心系民众”具体事例。
(2)1924年,孙中山先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指谁。
(3)哪个历史事件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长期分裂;“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采取怎样的方针政策。
【答案】(1)“天下为公”,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心系民众”,提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2)中国共产党
(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一国两制”或者“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海峡两岸交往;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心系民众”,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2)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面对这种情势,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认识到,要完成革命,需要寻求新的革命力量的支持,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孙中山决定外与苏联联合,内与共产党合作。
(3)本题考查的是台湾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或者“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革命事业和台湾问题的识记。
1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南方地区图和当地气温降水量图(下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人教网初中历史教参
材料三:“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两则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成就。
(3)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4)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南方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商业上,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交子,手工业上,制瓷业发展,出现景德镇。
(3)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稳定,②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④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⑤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⑥优良农业品种的引进。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南方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表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地区,其表现有:商业上,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交子;手工业上,制瓷业发展,出现景德镇。
(3)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缘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稳定;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南方自然环境优越;优良农业品种的引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原因及其表现的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7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新华社电,当地时间2月5日下午,经过53天内陆冰盖的艰苦作业,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站(C点)队结束了内陆考察任务,安全返回中山站(A点)。读图回答小题
(1)昆仑站的经纬度是(  )
A.东经76度,北纬80度 B.西经76度,北纬80度
C.东经76度,南纬80度 D.西经76度,南纬80度
(2)该考察队准备从中山站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回中国,最先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2017·杭州模拟)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一季,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囊括了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各不相同的6个省级行政区域。读图回答小题
(1)下列关于这些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疆——戈壁绿洲,瓜果飘香 B.黑龙江—小桥流水,椰风海韵
C.江西——沃野千里,牛羊成群 D.海南——草原鲜碧,绿树成荫
(2)在《航拍中国 陕西》中:“从东到西,跨度超过 1600公里的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它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断冷暖气流,让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关于秦岭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接近
②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与我国田地与草地分界线基本重合
④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接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3.(2017·杭州模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黄河和长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都流经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
②都是季节性河流
③都是自西向东
④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7·杭州模拟)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到2018年6月底,我国要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结合下图回答,河长制的建立有利于是( )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②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河湖管理
③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统一协调,彻底治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17·杭州模拟)电视剧《大秦帝国》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下列不可能在当时发生是(  )
A.齐王“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商鞅立信” D.“长平之战”
6.(2017·杭州模拟)九年级学生小明在中考专题复习时对中国古代三个大一统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进行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汉朝“昭君出塞”,设置安西都护府
B.隋朝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C.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开元盛世,高度繁荣
D.明朝废丞相、创内阁,设置宣政院
7.(2017·杭州模拟)年代尺有利于提升时序感,方便对历史的研究。小李同学绘制了下面一张年代尺,请为他制定一个主题(  )
A.国家现代化进程 B.近代中国的变迁
C.发展资本主义 D.探索救亡图存
8.(2017·杭州模拟)2017年是“七 七事变”爆发80周年,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某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进行教育宣传。该学校会选哪部电影放映(  )
A. B.
C. D.
9.(2017·杭州模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由于内燃机具的诞生,世界石油产量巨增
②19世纪后期,非洲大陆百姓惊奇地看着一个巨大的机器怪物在两条铁棍上行走,头上冒着隆隆的黑烟
③某中国记者用无线电报向自己的国家发回巴黎和会的消息
④英国某纺织老板大规模扩大工厂,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生产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2017·杭州模拟)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好习惯。小王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  )
A.一战时期 B.二战时期
C.冷战时期 D.一超多极时期
二、非选择题
1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大洲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5000年前当地就已经将野生玉米培育成为人工栽
培作物了。玉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不仅如此,当地人面对崎岖的山路,运用当地独特的物种骆马进行运输作业。
(1)①是   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   ”之称。
(2)②国于2016年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运会,③是该国的   平原,该国首都被称为   典范。
(3)①山脉地区的人们发展出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一套生产生活方式,请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方式是如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和“心系民众”具体事例。
(2)1924年,孙中山先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指谁。
(3)哪个历史事件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长期分裂;“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采取怎样的方针政策。
1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南方地区图和当地气温降水量图(下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人教网初中历史教参
材料三:“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两则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成就。
(3)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4)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C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仑站位于南极洲,即处于南半球,所以其纬度为南纬80度;从南半球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转动,所以昆仑珠的经度为东经76度。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洋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上题可知,昆仑站的经纬度为南纬80度,东经76度,靠近这个站点最近的大洋是印度洋。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四大洋分布的识记。
2.【答案】(1)A
(2)B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行政区划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椰风海韵是海南省的特色,所以B错误;沃野千里,牛羊成群,应是草原风光,与江西不符,所以C错误;草原鲜碧是草原风光,与海南省不符,所以D错误。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我国田地与草地分界线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基本重合,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各行政区划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和对我国秦岭淮河分界线的识记。
3.【答案】A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和长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和长江不是季节性河流,长年有水,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和长江概况的识记。
4.【答案】A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污染治理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长制的建立有利于治理水污染,但不是治根措施,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水污染治理措施理念的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尊王攘夷”是齐桓公,发生在春秋时期,所以A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史实的了解。
6.【答案】B
【知识点】隋的兴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代王朝大事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的,所以A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所以C不符题意;宣政院是元朝设立,所以D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代王朝大事记的识记。
7.【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探索救亡图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求富”是指洋务运动,“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的组成部分,“民主共和”是指辛亥革命,“民主科学”是指新文化运动,这些都是先进的中国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理解。
8.【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所以学校应该会选看全面抗战的电影。长征、西安事变发生在全面抗战之前,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发生在解放战争,百团大战发生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敌后战场,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全面抗战的了解。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非洲大陆百姓惊奇地看着一个巨大的机器怪物在两条铁棍上行走,头上冒着隆隆的黑烟”是指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非洲大陆百姓在19世纪前期已经见过,所以②不符合题意;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④不符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了解。
10.【答案】C
【知识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阿富汗战争开始于1979年底,它们都发生在冷战时期。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冷战的了解。
11.【答案】(1)安第斯;南美洲脊梁
(2)亚马孙;城市规划
(3)①印第安人利用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产生活景观,②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③在海拔告的山区,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主。
【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巴西巴西利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安第斯山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2)本题考查的是巴西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国是指巴西,其于2016年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运会,③是该国的亚马孙平原。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被称为城市规划的典范。
(3)本题考查的是安第斯山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安第斯山脉,印第安人利用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生产生活景观,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在海拔告的山区,以放牧驯养羊驼和骆马为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安第斯山脉和巴西自然人文概况的了解。
12.【答案】(1)“天下为公”,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心系民众”,提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2)中国共产党
(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一国两制”或者“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海峡两岸交往;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心系民众”,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2)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面对这种情势,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认识到,要完成革命,需要寻求新的革命力量的支持,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孙中山决定外与苏联联合,内与共产党合作。
(3)本题考查的是台湾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或者“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革命事业和台湾问题的识记。
13.【答案】(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南方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商业上,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交子,手工业上,制瓷业发展,出现景德镇。
(3)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稳定,②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④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⑤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⑥优良农业品种的引进。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南方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表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地区,其表现有:商业上,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交子;手工业上,制瓷业发展,出现景德镇。
(3)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缘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稳定;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南方自然环境优越;优良农业品种的引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原因及其表现的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