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8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8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8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上海、广西桂林、四川凉山、黑龙江哈尔滨,各分会场充分发挥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和城市特色,打造出主题突出、造型震撼的梦幻舞台。据此回答小题
(1)下列选项中,各地分会场和创意主题搭配贴切的是(  )
A.上海——火 B.桂林——光
C.凉山——水 D.黑龙江——冰
(2)关于黑龙江哈尔滨分会场的主题创意源泉是(  )
A.独特的地貌特征 B.独特的民族风情
C.较高的纬度位置 D.繁华的城市特色
【答案】(1)D
(2)C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上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火”不能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所以A不能体现;“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光不能体现,所以B不符合题意;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当地特征是多山,所以C不符题意;黑龙江哈尔滨纬度高,冬天气温低,冰天雪地,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2)本题考查的是哈尔滨城市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哈尔滨的主题创意是“冰”,主要原因在于黑龙江哈尔滨纬度高,冬天气温低,冰天雪地。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了解。
2.(2017·杭州模拟)读下图,回答小题
(1)B地位于A地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下列与A地相符的气温降水柱状图是(  )
A. B.
C. D.
【答案】(1)A
(2)B
【知识点】经纬网;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定向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地区为北半球,A的纬度大约是北纬30°,B的纬度高于北纬30°;从经度看,A的经度是东经120°,B的经度是西经90°,所以B地位于A地的东北方向。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分布及其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经纬网定向法的理解和对全球气候分布及其特点的识记。
3.(2017·杭州模拟)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的分布格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水分条件 C.热量条件 D.光照条件
【答案】B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为旱作区,以南为水田区。我国四大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四大牧区受降水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理解。
4.(2017·杭州模拟)英国和日本都是岛国,关于两国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候类型相似 ②土地资源有限,但水资源丰富
③都有长期稳定的皇室 ④历史上都热衷于殖民扩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资本主义的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和日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的识记。
5.(2017·杭州模拟)读下图,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
C.b朝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开创了“开元盛世”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贞观之治;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代王朝历史变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为北宋,当时我国多个政权并立,所以A错误;b为唐朝,是汉族所建立的朝代,所以B错误;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所以C错误;北宋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代王朝历史变迁的识记。
6.(2017·杭州模拟)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关于以下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科举制是唐朝首创
B.郡县制的基础是宗法制
C.行省制是目前省级行政单位的雏形
D.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隋朝首创,所以A错误;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郡县制与宗法制无关,所以B错误;行省制是目前省级行政单位的雏形,所以C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政治制度的了解。
7.(2017·杭州模拟)“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A.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B.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法绥靖主义的相关影响——二战中法国的亡国。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1940年6月,号称当时欧洲头号陆军强国的法国,不到六个星期,败于德国而亡国。这最能够体现题干“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8.(2017·杭州模拟)以下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论据正确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只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此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并不能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胜利原因的理解。
9.(2017·杭州模拟)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来对联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③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④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③①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歌颂的是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成就,完成于1957年;“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歌颂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即1949年,所以④③①②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
10.(2017·杭州模拟)下列中外历史阶段与时代主题相符合的是(  )
①21世纪的世界—— 和平与发展 ②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战争与革命
③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19世纪中期的中国——屈辱与反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是民主、科学、爱国等,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时代主题的理解。
二、材料题
1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1—2016年PM2.5全球分布图
材料二:2016年12月19日,气象局发布重度霾红色警报,据了解此次雾霾的影响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区市,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其中河北石家庄位居雾霾榜首。
(1)雾霾重灾区主要处于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2)石家庄所处省份   (简称)。已知石家庄和北京两地图上距离是3cm,那么实际相距   。
(3)根据材料二回答石家庄位居雾霾榜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东;北
(2)冀;300千米
(3)自然:石家庄受太行山脉的影响,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没有冷空气西北风,而且西边的黄土高原也是污染源;人为:直接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排放;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排放等。
【知识点】经纬网;我国的行政区划;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比例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有关知识。分析图文资料可知,雾霾重灾区主要处于东半球、北半球。
(2)本题考查的是河北省概况和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家庄我国河北省的省会,河北省简称冀。已知石家庄和北京两地图上距离是3cm,那么实际相距30000000(3×10000000)cm,即300千米。
(3)本题考查的是雾霾成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家庄位居雾霾污染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在自然环境方面,石家庄受太行山脉的影响,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没有冷空气西北风,而且西边的黄土高原也是污染源。在人为原因方面,石家庄直接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排放;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排放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半球划分、河北省概况的识记,比例尺换算的理解,对河北石家庄雾霾污染严重成因的理解。
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邓小平和罗斯福同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他们对原有的制度和体制进行变革,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材料一:今年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某班同学整理并学习了邓小平讲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 ……
材料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1)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源于哪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阶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提及的“明智实验”和“社会弊病”分别指什么?
(3)说说这一“明智实验”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2)罗斯福新政;30年代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①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改革新阶段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阶段的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所以“明智实验”和“社会弊病”分别指罗斯福新政、30年代经济危机。
(3)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了解。
1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东北地区地形和降水量图
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松花江上》
材料三:据新华网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次侵略事件?
(3)有人认为“十四年抗战”与之前常提的“八年抗战”是自相矛盾的,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1)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适合发展大规模耕作业;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量较多(或雨热同期);河流众多,农业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
(2)九一八事变
(3)不矛盾。十四年抗战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局部抗战)的起点,同时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八年抗战指的是日本发动1937年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抗战的持久性与艰苦性。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利条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综合分析。东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适合发展大规模耕作业;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量较多(或雨热同期);河流众多,农业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
(2)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久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生活。所以“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局部抗战)的起点,同时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八年抗战指的是日本发动1937年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抗战的持久性与艰苦性,所以这两种提法并不矛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识记和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试卷18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上海、广西桂林、四川凉山、黑龙江哈尔滨,各分会场充分发挥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和城市特色,打造出主题突出、造型震撼的梦幻舞台。据此回答小题
(1)下列选项中,各地分会场和创意主题搭配贴切的是(  )
A.上海——火 B.桂林——光
C.凉山——水 D.黑龙江——冰
(2)关于黑龙江哈尔滨分会场的主题创意源泉是(  )
A.独特的地貌特征 B.独特的民族风情
C.较高的纬度位置 D.繁华的城市特色
2.(2017·杭州模拟)读下图,回答小题
(1)B地位于A地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下列与A地相符的气温降水柱状图是(  )
A. B.
C. D.
3.(2017·杭州模拟)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的分布格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水分条件 C.热量条件 D.光照条件
4.(2017·杭州模拟)英国和日本都是岛国,关于两国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候类型相似 ②土地资源有限,但水资源丰富
③都有长期稳定的皇室 ④历史上都热衷于殖民扩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7·杭州模拟)读下图,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b、d两朝都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
C.b朝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开创了“开元盛世”
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6.(2017·杭州模拟)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关于以下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科举制是唐朝首创
B.郡县制的基础是宗法制
C.行省制是目前省级行政单位的雏形
D.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7.(2017·杭州模拟)“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
A.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B.二战中法国战败投降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8.(2017·杭州模拟)以下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论据正确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7·杭州模拟)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来对联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③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④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③①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10.(2017·杭州模拟)下列中外历史阶段与时代主题相符合的是(  )
①21世纪的世界—— 和平与发展 ②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战争与革命
③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19世纪中期的中国——屈辱与反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
1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1—2016年PM2.5全球分布图
材料二:2016年12月19日,气象局发布重度霾红色警报,据了解此次雾霾的影响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区市,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其中河北石家庄位居雾霾榜首。
(1)雾霾重灾区主要处于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2)石家庄所处省份   (简称)。已知石家庄和北京两地图上距离是3cm,那么实际相距   。
(3)根据材料二回答石家庄位居雾霾榜首的原因有哪些?
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邓小平和罗斯福同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他们对原有的制度和体制进行变革,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材料一:今年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某班同学整理并学习了邓小平讲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 ……
材料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1)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源于哪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阶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提及的“明智实验”和“社会弊病”分别指什么?
(3)说说这一“明智实验”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
13.(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东北地区地形和降水量图
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松花江上》
材料三:据新华网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次侵略事件?
(3)有人认为“十四年抗战”与之前常提的“八年抗战”是自相矛盾的,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上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火”不能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所以A不能体现;“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光不能体现,所以B不符合题意;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当地特征是多山,所以C不符题意;黑龙江哈尔滨纬度高,冬天气温低,冰天雪地,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2)本题考查的是哈尔滨城市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哈尔滨的主题创意是“冰”,主要原因在于黑龙江哈尔滨纬度高,冬天气温低,冰天雪地。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特色的了解。
2.【答案】(1)A
(2)B
【知识点】经纬网;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定向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地区为北半球,A的纬度大约是北纬30°,B的纬度高于北纬30°;从经度看,A的经度是东经120°,B的经度是西经90°,所以B地位于A地的东北方向。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分布及其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经纬网定向法的理解和对全球气候分布及其特点的识记。
3.【答案】B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为旱作区,以南为水田区。我国四大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四大牧区受降水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理解。
4.【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资本主义的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和日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的识记。
5.【答案】D
【知识点】隋的兴亡;贞观之治;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代王朝历史变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为北宋,当时我国多个政权并立,所以A错误;b为唐朝,是汉族所建立的朝代,所以B错误;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所以C错误;北宋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代王朝历史变迁的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隋朝首创,所以A错误;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郡县制与宗法制无关,所以B错误;行省制是目前省级行政单位的雏形,所以C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政治制度的了解。
7.【答案】B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法绥靖主义的相关影响——二战中法国的亡国。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1940年6月,号称当时欧洲头号陆军强国的法国,不到六个星期,败于德国而亡国。这最能够体现题干“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最后鳄鱼也把他给吃了”。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只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此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并不能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胜利原因的理解。
9.【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歌颂的是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成就,完成于1957年;“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歌颂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即1949年,所以④③①②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
10.【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是民主、科学、爱国等,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时代主题的理解。
11.【答案】(1)东;北
(2)冀;300千米
(3)自然:石家庄受太行山脉的影响,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没有冷空气西北风,而且西边的黄土高原也是污染源;人为:直接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排放;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排放等。
【知识点】经纬网;我国的行政区划;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比例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有关知识。分析图文资料可知,雾霾重灾区主要处于东半球、北半球。
(2)本题考查的是河北省概况和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家庄我国河北省的省会,河北省简称冀。已知石家庄和北京两地图上距离是3cm,那么实际相距30000000(3×10000000)cm,即300千米。
(3)本题考查的是雾霾成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家庄位居雾霾污染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在自然环境方面,石家庄受太行山脉的影响,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没有冷空气西北风,而且西边的黄土高原也是污染源。在人为原因方面,石家庄直接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排放;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排放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半球划分、河北省概况的识记,比例尺换算的理解,对河北石家庄雾霾污染严重成因的理解。
12.【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2)罗斯福新政;30年代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①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改革新阶段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阶段的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所以“明智实验”和“社会弊病”分别指罗斯福新政、30年代经济危机。
(3)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了解。
13.【答案】(1)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适合发展大规模耕作业;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量较多(或雨热同期);河流众多,农业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
(2)九一八事变
(3)不矛盾。十四年抗战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局部抗战)的起点,同时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八年抗战指的是日本发动1937年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抗战的持久性与艰苦性。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利条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综合分析。东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适合发展大规模耕作业;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量较多(或雨热同期);河流众多,农业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
(2)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久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生活。所以“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局部抗战)的起点,同时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八年抗战指的是日本发动1937年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抗战的持久性与艰苦性,所以这两种提法并不矛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识记和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