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卷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卷24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卷24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读下图,回答小题
(1)图中四个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一下四个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符合甲所在的地区的是(  )
A.A B.B C.C D.D
2.(2017·杭州模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学沿右图的线路出发了。读图回答小题
(1)他沿途先后看到的景观是(  )
A.富饶的盆地——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 斯特地貌——牦牛成群
B.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
C.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
D.喀斯特地貌——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绿野相连的珠三角
(2)在某地,他喝了糌粑酒,酥油茶。该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17·杭州模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以下能有效应对该问题的做法有(  )
①鼓励适龄青年晚婚晚育 ②开放“全面二胎”政策
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④出台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7·杭州模拟)我国创建“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各个环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创建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
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的水资源
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5.(2017·杭州模拟)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公民塔克里和妻子女儿居住在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塔克里(  )
A.因家庭贫困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B.派奴隶哈比代表他出席公民大会
C.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津贴
D.与妻子一起参加公民大会,把女儿托付给邻居
6.(2017·杭州模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许多有作为,被后世所称颂的帝王,以下帝王属于大一统时期的有(  )
A.汉武帝、宋太祖、唐太宗 B.秦始皇、孝文帝、唐玄宗
C.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D.秦始皇、宋太祖、唐太宗
7.(2017·杭州模拟)制度的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8.(2017·杭州模拟)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
A.发电机、火车、飞机 B.汽车、飞机、火车
C.轮船、飞机、火车 D.汽车、飞机、电话
9.(2017·杭州模拟)2017年1月11日,教育部已全面部署大中小学所有教材中的“八年抗战”均将被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分别是(  )
A.1931年“七七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
B.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
C.1937年“七七事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
D.1937年“九一八事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
10.(2017·杭州模拟)王鹏准备写一篇关于“二战”的历史小论文。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  )
A.闪电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波茨坦公告
B.闪电战、凡尔登绞肉机、波茨坦公告
C.三国同盟、斯大林格勒战役、凡尔赛和约
D.三国同盟、波茨坦公告、闪电战
二、非选择题
1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暑假,小明一家将到帕米尔高原看风景,他上网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贴士:①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②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④清真寺内禁止烟酒,信教者忌食猪肉等。
(1)写出图中A,B两处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旅游小贴士”中的三个方面谈谈其合理性。
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1)“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史实以论证。
13.(2017·杭州模拟)某班进行“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探究。
【大洋彼岸】
资料一:位于美国中部的美国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其外貌平整,缓缓向东倾斜,气候属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境内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流过。人们居住分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家庭农场联系起来,科技使美国乡村享受者现代化的生活。
【对抗冲突】
资料二: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
资料三: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这是美国军舰在不到一年内第三次开入中国南沙岛礁近海,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紧张局势。
【合作共赢】
资料四: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资料五:中关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美国中部大平原位于哪两座山脉之间?
(2)根据材料分析美国中部大平原适合发展农业的原因。
(3)中美建交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以上探究请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中美关系对两国和世界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D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人口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有关系。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南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图中乙位于亚洲北部,靠近北冰洋,人口密度最小,最稀疏,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2)本题考查的是中亚气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中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大,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和世界气候分布及其特点的识记。
2.【答案】(1)B
(2)D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重要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广东省,②广西,③四川省,④为西藏自治区,所以这位同学要先后经过逐渐三角洲、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所以他将依次看到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这些景象。故选择B。
(2)本题考查的是青藏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糌粑酒,酥油茶是藏民的饮食特征,所以当时他在④西藏自治区这个地方。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重要地形区分布及其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鼓励适龄青年晚婚晚育不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理解。
4.【答案】A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海绵城市”的创建有利于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有利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的水资源”、“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无关。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解。
5.【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共同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问题,与贫富无关,所以A错误,;雅典公民还享有各种优惠权利,如为鼓励和保证公民积极参政,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所以C正确。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所以B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
6.【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北方的民族融合;贞观之治;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我国多个政权并立,所以宋太祖并不是我国大一统时期的帝王,所以AD不符合题意;南北朝北魏政权只是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所以北魏孝文帝也不是我国大一统时期的帝王,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大一统王朝的识记。
7.【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实行分封制的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识记。
9.【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分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正好14年。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起止时间事件的识记。
10.【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绞肉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次重大战役,所以B不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凡尔赛和约都与一战有关,所以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的识记。
11.【答案】(1)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
(2)①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是边境地区。②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射强烈。③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④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地势和地形;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横穿而过,即内蒙古高原;B位于太行山以东,渤海以西,即华北平原。
(2)本题考查的是帕米尔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是边境地区,所以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射强烈,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所以必须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当地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所以在当地的清真寺内禁止烟酒,信教者忌食猪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形区分布的识记和中亚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12.【答案】(1)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或:反封建反侵略)。
(2)中国有着热爱和平的传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见证了中外友好往来。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里,中国遭受列强的长期侵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苦难的历史让中国深知和平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综上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鸦片战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面对外国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汉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推进了东西方的互利合作;唐朝时,通使交好国家多达70多个,在首都长安的各国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明朝时,派出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占一寸土地,却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些都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这个起点出发到实现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要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没有和平,建设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和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解。
13.【答案】(1)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2)地处平原,地势落差小;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有利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密西西比河提供了必要的水源;公路交通发达,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
(3)1979年;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地图识读能力。分析地图可知,美国中部大平原位于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
(2)本题考查的是美国中部大平原适合发展农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地势落差小;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有利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密西西比河提供了必要的水源;公路交通发达,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
(3)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正式建交在1979年。分析材料可知,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发展和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与社会模拟卷24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模拟)读下图,回答小题
(1)图中四个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一下四个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符合甲所在的地区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B
(2)D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人口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有关系。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南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图中乙位于亚洲北部,靠近北冰洋,人口密度最小,最稀疏,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2)本题考查的是中亚气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中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大,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和世界气候分布及其特点的识记。
2.(2017·杭州模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学沿右图的线路出发了。读图回答小题
(1)他沿途先后看到的景观是(  )
A.富饶的盆地——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 斯特地貌——牦牛成群
B.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
C.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
D.喀斯特地貌——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绿野相连的珠三角
(2)在某地,他喝了糌粑酒,酥油茶。该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青藏牧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重要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广东省,②广西,③四川省,④为西藏自治区,所以这位同学要先后经过逐渐三角洲、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所以他将依次看到绿野相连的珠三角、喀斯特地貌、富饶的盆地、牦牛成群这些景象。故选择B。
(2)本题考查的是青藏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糌粑酒,酥油茶是藏民的饮食特征,所以当时他在④西藏自治区这个地方。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重要地形区分布及其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
3.(2017·杭州模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以下能有效应对该问题的做法有(  )
①鼓励适龄青年晚婚晚育 ②开放“全面二胎”政策
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④出台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鼓励适龄青年晚婚晚育不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理解。
4.(2017·杭州模拟)我国创建“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各个环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创建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
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的水资源
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海绵城市”的创建有利于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有利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的水资源”、“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无关。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解。
5.(2017·杭州模拟)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公民塔克里和妻子女儿居住在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塔克里(  )
A.因家庭贫困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B.派奴隶哈比代表他出席公民大会
C.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津贴
D.与妻子一起参加公民大会,把女儿托付给邻居
【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共同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问题,与贫富无关,所以A错误,;雅典公民还享有各种优惠权利,如为鼓励和保证公民积极参政,城邦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所以C正确。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所以B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
6.(2017·杭州模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许多有作为,被后世所称颂的帝王,以下帝王属于大一统时期的有(  )
A.汉武帝、宋太祖、唐太宗 B.秦始皇、孝文帝、唐玄宗
C.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D.秦始皇、宋太祖、唐太宗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北方的民族融合;贞观之治;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我国多个政权并立,所以宋太祖并不是我国大一统时期的帝王,所以AD不符合题意;南北朝北魏政权只是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所以北魏孝文帝也不是我国大一统时期的帝王,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大一统王朝的识记。
7.(2017·杭州模拟)制度的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实行分封制的识记。
8.(2017·杭州模拟)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
A.发电机、火车、飞机 B.汽车、飞机、火车
C.轮船、飞机、火车 D.汽车、飞机、电话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识记。
9.(2017·杭州模拟)2017年1月11日,教育部已全面部署大中小学所有教材中的“八年抗战”均将被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分别是(  )
A.1931年“七七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
B.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
C.1937年“七七事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
D.1937年“九一八事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分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投降,正好14年。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起止时间事件的识记。
10.(2017·杭州模拟)王鹏准备写一篇关于“二战”的历史小论文。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  )
A.闪电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波茨坦公告
B.闪电战、凡尔登绞肉机、波茨坦公告
C.三国同盟、斯大林格勒战役、凡尔赛和约
D.三国同盟、波茨坦公告、闪电战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绞肉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次重大战役,所以B不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凡尔赛和约都与一战有关,所以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11.(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暑假,小明一家将到帕米尔高原看风景,他上网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贴士:①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②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④清真寺内禁止烟酒,信教者忌食猪肉等。
(1)写出图中A,B两处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旅游小贴士”中的三个方面谈谈其合理性。
【答案】(1)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
(2)①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是边境地区。②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射强烈。③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④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地势和地形;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形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横穿而过,即内蒙古高原;B位于太行山以东,渤海以西,即华北平原。
(2)本题考查的是帕米尔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是边境地区,所以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帕米尔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射强烈,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所以必须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当地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所以在当地的清真寺内禁止烟酒,信教者忌食猪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形区分布的识记和中亚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
12.(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1)“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史实以论证。
【答案】(1)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或:反封建反侵略)。
(2)中国有着热爱和平的传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见证了中外友好往来。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里,中国遭受列强的长期侵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苦难的历史让中国深知和平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综上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鸦片战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面对外国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汉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推进了东西方的互利合作;唐朝时,通使交好国家多达70多个,在首都长安的各国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明朝时,派出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占一寸土地,却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些都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这个起点出发到实现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要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没有和平,建设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和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解。
13.(2017·杭州模拟)某班进行“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探究。
【大洋彼岸】
资料一:位于美国中部的美国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其外貌平整,缓缓向东倾斜,气候属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境内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流过。人们居住分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家庭农场联系起来,科技使美国乡村享受者现代化的生活。
【对抗冲突】
资料二: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
资料三: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这是美国军舰在不到一年内第三次开入中国南沙岛礁近海,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紧张局势。
【合作共赢】
资料四: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资料五:中关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美国中部大平原位于哪两座山脉之间?
(2)根据材料分析美国中部大平原适合发展农业的原因。
(3)中美建交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以上探究请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中美关系对两国和世界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2)地处平原,地势落差小;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有利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密西西比河提供了必要的水源;公路交通发达,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
(3)1979年;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地图识读能力。分析地图可知,美国中部大平原位于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
(2)本题考查的是美国中部大平原适合发展农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地势落差小;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有利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密西西比河提供了必要的水源;公路交通发达,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
(3)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正式建交在1979年。分析材料可知,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发展和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