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瑞安市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年浙江省瑞安市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瑞安市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瑞安模拟)下图中能正确体现我国纬度位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疆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回归线(23.5°N)横穿我国的台湾省、广东省、广西、云南省。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识记。
2.(2017·瑞安模拟)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分别设置哈尔滨、上海、桂林、凉山(四川)四大分会场,分会场节目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结合图1,回答下列小题。
(1)同为除夕夜,哈尔滨会场冰天雪地,而桂林会场春意袭人,造成两大会场风光迥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类型的不同 B.地势高低的差异
C.纬度高低的影响 D.距海远近的关系
(2)下列关于各分会场描述正确的是(  )
A.会场①——观众吃着饺子,进行摔跤比赛
B.会场②——表演高亢的信天游和安塞腰鼓
C.会场③——以挂满玉米的民居窑洞为布景
D.会场④——观众吃麻辣火锅,看变脸表演
【答案】(1)C
(2)D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上海;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低;桂林则纬度较低,气温高。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区人文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会场①即哈尔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当地人有吃饺子的习惯,但没有进行摔跤比赛的习俗,有摔跤比赛习俗的是我国内蒙古地区,所以①错误;会场②即上海,而表演高亢的信天游和安塞腰鼓的是黄土高原地区,所以②错误;会场③即桂林,而以挂满玉米的民居窑洞为布景的地区在黄土高原,所以③错误;会场④即凉山,位于四川,当地人有吃麻辣火锅,看变脸表演的行为,所以④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了解和对我国各地区人文特色的识记。
3.(2017·瑞安模拟)据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2016年A地气温和降水量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气温(℃) 5 7 13 18 21 23 25 25 22 16 12 6
降水量(mm) 7 11 20 47 82 110 223 227 115 40 16 6
(1)下列描述符合2016年A地气候特点的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雨热同期
C.夏季温和多雨 D.夏季炎热干燥
(2)腊肉是A地的传统特产,将猪肉用秘制酱汁腌制20小时,晾晒后风干而成。据此描述,该地晒腊肉最佳的季节应该选在(  )
A.3-5月 B.6-8 C.9-11 D.12-次年2月
【答案】(1)B
(2)D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读图表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根据各月降水的分配状况,可知该地降水量较多的两个月是7、8月,该地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择B。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由上题可知,该地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腊肉的腌制的最好时间是在农历十月到十一月之间,寒风正起,秋风干爽,符合腊肉的腌制风干的需求。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2017·瑞安模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说这句话,是表示当时君主无法维持思想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举措的识记。
5.(2017·瑞安模拟)陈文斌在《品读世界文明史》中记载:“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世界各国……将中亚的骏马、葡萄……西亚的乐器、数学等输入中国”。下列历史事件能促成这一文明现象出现的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玄奘西行 ③西学东渐 ④鉴真东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西亚、南亚等的联系;玄奘西行到达中亚、西亚、南亚等地;西学东渐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与世界文化交流史实的识记。
6.(2017·瑞安模拟)小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辨认出“江浙行省、岭北行省”等字,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  )
A.西周 B.东汉 C.宋朝 D.元朝
【答案】D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由元朝首创,且辽阳行省、岭北行省是元朝的是地名,所以最有可能绘制这张地图的是元朝,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行省制度的识记。
7.(2017·瑞安模拟)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巴比伦王国
【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了解。
8.(2017·瑞安模拟)图2是某一历史时期世界贸易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促进三大洲一起快速发展
B.为欧洲带来大量精壮劳力
C.合理迁移非洲过剩的人口
D.体现了资本积累的野蛮性
【答案】D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事件为“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非洲而言,三百多年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社会经济的倒退,导致非洲长期贫困;对欧洲来说,黑奴贸易使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他们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对美洲来说,使美洲种植园主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影响的识记。
9.(2017·瑞安模拟)1872年明治政府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结合所学判断,该布告(  )
①旨在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 ②提倡文明开化
③旨在废除日本的等级制度 ④倡导忠孝天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可知,此举表明日本明治政府旨在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文明开化,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旨在废除日本的等级制度 ”、“倡导忠孝天皇”材料里没有体现,所以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2017·瑞安模拟)回顾中国近代史,国共两党,合则两蒙其利,分则两受其害。下列史实能印证“合则两蒙其利”的是(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
③长征胜利会师 ④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意义的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联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胜利会师都是国共对立时期;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意义的理解。
11.(2017·瑞安模拟)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八十年代初,田福堂感到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田福堂当年搞“合作化”,应该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公私合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田福堂的“痛苦”是源于他不理解“今天”(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C.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中“当年搞合作化”可以判断“拢合在一起”指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择B。
(2)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散伙”指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农户分田经营,自负盈亏。由原先的农业合作化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
12.(2017·瑞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新时期新机遇,云南省正在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图3 云南省地图
材料二:云南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地理杂志》一篇《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的文章,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图4 《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一文中涉及的图表
(1)图示中傣家竹楼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当地气候   。
(2)根据图3和链接资料,分析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优越条件。
(3)观察图4,分析为何会出现“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的状况。
(4)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云南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怎么做?
【答案】(1)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气温较高)
(2)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等三个国家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极其便利;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均很丰富)
(3)答案示例:滇池凋谢一方面指的的是面积的缩小,另一方面指的是水污染严重。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对滇池排污的增加,使得滇池不断被污染。人类无节制的围护造田,使得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减小,水资源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利用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
【知识点】我国的疆域;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我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热带季风气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傣族竹楼式建筑主要位于我国云南地区,当地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所以傣家竹楼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当地夏季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气温较高),住竹楼可以防潮。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具有优越的条件,云南省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等三个国家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极其便利;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均很丰富)。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4可知,滇池的水质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在于昆明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对滇池排污的增加,使得滇池不断被污染;人类无节制的围护造田,使得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减小,水资源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4)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云南省在发展过程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利用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2017·瑞安模拟)九年级6班组织同学们开展主题学习,以下是小张同学搜集的材料。
(1)材料一:图片说历史
请列举与图5、图6相关的历史人物。
(2)材料二:史书说历史
文献资料 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资料一: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明史》 ①
资料二: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立刻抓紧改流。——《壮族通史》 ②
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
(3)材料三:实物说历史
上述实物资料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4)请为小张同学搜集的材料设计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郑成功,康熙
(2)①明朝修筑长城;②改土归流
(3)册封达赖;设立驻藏大臣。
(4)答案示例: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理由:明至清前期,中国成功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对内:明修长城,既抵御关外少数民族的入侵,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长城北部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贸易联系,从而出现了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清对西藏的管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笼络等方式、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对外: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雅克沙之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明清时期通过对内对外的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61年(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永历十六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17世纪中叶,沙俄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筑城盘踞。清军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清政府多次提出抗议和警告,而沙俄不但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反而加紧扩张。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军队,对沙俄侵略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两次在雅克萨大败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所以与图5、图6相关的历史人物分别是郑成功和康熙皇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资料一可知,其反映的是明朝修筑长城,西起居庸关,东至山海关;分析资料二可知,其反映的是改土归流,即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数民族的“土司”、“土官”,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
(3)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清朝先后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4)本题考查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主题可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理由为:明至清前期,中国成功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对内:明修长城,既抵御关外少数民族的入侵,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长城北部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贸易联系,从而出现了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清对西藏的管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笼络等方式、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对外: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雅克沙之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明清时期通过对内对外的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点评】本题难度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理解。
14.(2017·瑞安模拟)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9年,到了巴黎和会,中国却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改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美、英在二战中的伤亡损失数据对比表
材料四: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看法
(1)材料一中所指的新知识分子是怎样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2)如何理解中国人怒火爆发是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并成为“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3)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
(4)回望历史,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更是启迪。综观四则材料,对比中国在世届舞台上地位的变化,你认为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写一点即可)
【答案】(1)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这场怒火爆发指的是五四运动。第一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4)开放性试题。如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辛亥革命是在政治上发生体制的变革,广大中国民众思想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封建残余势力十分强大,因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思想和观念上实现民主近代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唤醒国家和人民,推动了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广大青年对政治的关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历史剧变”是指辛亥革命,虽然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帝国主义列强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所以说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五四运动是广大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也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最久的伤亡最惨重的,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性的作用,中国人民在反法斯西战争中的贡献杰出。
(4)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史的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对屈辱与光荣的理解,明白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需要我们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地位的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瑞安市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瑞安模拟)下图中能正确体现我国纬度位置的是(  )
A. B.
C. D.
2.(2017·瑞安模拟)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分别设置哈尔滨、上海、桂林、凉山(四川)四大分会场,分会场节目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结合图1,回答下列小题。
(1)同为除夕夜,哈尔滨会场冰天雪地,而桂林会场春意袭人,造成两大会场风光迥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类型的不同 B.地势高低的差异
C.纬度高低的影响 D.距海远近的关系
(2)下列关于各分会场描述正确的是(  )
A.会场①——观众吃着饺子,进行摔跤比赛
B.会场②——表演高亢的信天游和安塞腰鼓
C.会场③——以挂满玉米的民居窑洞为布景
D.会场④——观众吃麻辣火锅,看变脸表演
3.(2017·瑞安模拟)据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2016年A地气温和降水量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气温(℃) 5 7 13 18 21 23 25 25 22 16 12 6
降水量(mm) 7 11 20 47 82 110 223 227 115 40 16 6
(1)下列描述符合2016年A地气候特点的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雨热同期
C.夏季温和多雨 D.夏季炎热干燥
(2)腊肉是A地的传统特产,将猪肉用秘制酱汁腌制20小时,晾晒后风干而成。据此描述,该地晒腊肉最佳的季节应该选在(  )
A.3-5月 B.6-8 C.9-11 D.12-次年2月
4.(2017·瑞安模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说这句话,是表示当时君主无法维持思想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5.(2017·瑞安模拟)陈文斌在《品读世界文明史》中记载:“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世界各国……将中亚的骏马、葡萄……西亚的乐器、数学等输入中国”。下列历史事件能促成这一文明现象出现的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玄奘西行 ③西学东渐 ④鉴真东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7·瑞安模拟)小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辨认出“江浙行省、岭北行省”等字,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  )
A.西周 B.东汉 C.宋朝 D.元朝
7.(2017·瑞安模拟)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巴比伦王国
8.(2017·瑞安模拟)图2是某一历史时期世界贸易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促进三大洲一起快速发展
B.为欧洲带来大量精壮劳力
C.合理迁移非洲过剩的人口
D.体现了资本积累的野蛮性
9.(2017·瑞安模拟)1872年明治政府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结合所学判断,该布告(  )
①旨在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 ②提倡文明开化
③旨在废除日本的等级制度 ④倡导忠孝天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7·瑞安模拟)回顾中国近代史,国共两党,合则两蒙其利,分则两受其害。下列史实能印证“合则两蒙其利”的是(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
③长征胜利会师 ④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7·瑞安模拟)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八十年代初,田福堂感到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田福堂当年搞“合作化”,应该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公私合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田福堂的“痛苦”是源于他不理解“今天”(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C.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二、非选择题
12.(2017·瑞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新时期新机遇,云南省正在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图3 云南省地图
材料二:云南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地理杂志》一篇《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的文章,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图4 《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一文中涉及的图表
(1)图示中傣家竹楼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当地气候   。
(2)根据图3和链接资料,分析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优越条件。
(3)观察图4,分析为何会出现“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的状况。
(4)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云南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怎么做?
13.(2017·瑞安模拟)九年级6班组织同学们开展主题学习,以下是小张同学搜集的材料。
(1)材料一:图片说历史
请列举与图5、图6相关的历史人物。
(2)材料二:史书说历史
文献资料 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资料一: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明史》 ①
资料二: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立刻抓紧改流。——《壮族通史》 ②
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
(3)材料三:实物说历史
上述实物资料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4)请为小张同学搜集的材料设计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14.(2017·瑞安模拟)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9年,到了巴黎和会,中国却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改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美、英在二战中的伤亡损失数据对比表
材料四: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看法
(1)材料一中所指的新知识分子是怎样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2)如何理解中国人怒火爆发是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并成为“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3)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
(4)回望历史,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更是启迪。综观四则材料,对比中国在世届舞台上地位的变化,你认为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写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疆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回归线(23.5°N)横穿我国的台湾省、广东省、广西、云南省。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识记。
2.【答案】(1)C
(2)D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上海;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低;桂林则纬度较低,气温高。故选择C。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区人文特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会场①即哈尔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当地人有吃饺子的习惯,但没有进行摔跤比赛的习俗,有摔跤比赛习俗的是我国内蒙古地区,所以①错误;会场②即上海,而表演高亢的信天游和安塞腰鼓的是黄土高原地区,所以②错误;会场③即桂林,而以挂满玉米的民居窑洞为布景的地区在黄土高原,所以③错误;会场④即凉山,位于四川,当地人有吃麻辣火锅,看变脸表演的行为,所以④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了解和对我国各地区人文特色的识记。
3.【答案】(1)B
(2)D
【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读图表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根据各月降水的分配状况,可知该地降水量较多的两个月是7、8月,该地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择B。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由上题可知,该地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腊肉的腌制的最好时间是在农历十月到十一月之间,寒风正起,秋风干爽,符合腊肉的腌制风干的需求。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举措的识记。
5.【答案】A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西亚、南亚等的联系;玄奘西行到达中亚、西亚、南亚等地;西学东渐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与世界文化交流史实的识记。
6.【答案】D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由元朝首创,且辽阳行省、岭北行省是元朝的是地名,所以最有可能绘制这张地图的是元朝,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行省制度的识记。
7.【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了解。
8.【答案】D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事件为“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非洲而言,三百多年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社会经济的倒退,导致非洲长期贫困;对欧洲来说,黑奴贸易使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他们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对美洲来说,使美洲种植园主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影响的识记。
9.【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可知,此举表明日本明治政府旨在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文明开化,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旨在废除日本的等级制度 ”、“倡导忠孝天皇”材料里没有体现,所以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意义的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联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胜利会师都是国共对立时期;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意义的理解。
11.【答案】(1)B
(2)C
【知识点】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中“当年搞合作化”可以判断“拢合在一起”指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择B。
(2)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散伙”指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农户分田经营,自负盈亏。由原先的农业合作化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答案】(1)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气温较高)
(2)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等三个国家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极其便利;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均很丰富)
(3)答案示例:滇池凋谢一方面指的的是面积的缩小,另一方面指的是水污染严重。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对滇池排污的增加,使得滇池不断被污染。人类无节制的围护造田,使得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减小,水资源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利用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
【知识点】我国的疆域;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我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热带季风气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傣族竹楼式建筑主要位于我国云南地区,当地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所以傣家竹楼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当地夏季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气温较高),住竹楼可以防潮。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具有优越的条件,云南省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等三个国家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极其便利;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均很丰富)。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4可知,滇池的水质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在于昆明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对滇池排污的增加,使得滇池不断被污染;人类无节制的围护造田,使得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减小,水资源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4)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云南省在发展过程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利用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答案】(1)郑成功,康熙
(2)①明朝修筑长城;②改土归流
(3)册封达赖;设立驻藏大臣。
(4)答案示例: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理由:明至清前期,中国成功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对内:明修长城,既抵御关外少数民族的入侵,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长城北部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贸易联系,从而出现了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清对西藏的管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笼络等方式、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对外: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雅克沙之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明清时期通过对内对外的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61年(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永历十六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17世纪中叶,沙俄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筑城盘踞。清军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清政府多次提出抗议和警告,而沙俄不但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反而加紧扩张。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军队,对沙俄侵略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两次在雅克萨大败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所以与图5、图6相关的历史人物分别是郑成功和康熙皇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资料一可知,其反映的是明朝修筑长城,西起居庸关,东至山海关;分析资料二可知,其反映的是改土归流,即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数民族的“土司”、“土官”,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
(3)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清朝先后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4)本题考查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主题可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理由为:明至清前期,中国成功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边疆地区的措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对内:明修长城,既抵御关外少数民族的入侵,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长城北部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贸易联系,从而出现了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清对西藏的管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笼络等方式、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对外: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雅克沙之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明清时期通过对内对外的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点评】本题难度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理解。
14.【答案】(1)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这场怒火爆发指的是五四运动。第一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4)开放性试题。如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辛亥革命是在政治上发生体制的变革,广大中国民众思想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封建残余势力十分强大,因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思想和观念上实现民主近代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唤醒国家和人民,推动了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广大青年对政治的关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历史剧变”是指辛亥革命,虽然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帝国主义列强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所以说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五四运动是广大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也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最久的伤亡最惨重的,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性的作用,中国人民在反法斯西战争中的贡献杰出。
(4)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史的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对屈辱与光荣的理解,明白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需要我们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地位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