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 三年级上册书法 12.竖钩 课件(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美版 三年级上册书法 12.竖钩 课件(22张PPT)

资源简介

竖 钩
执教老师:邵武实小水北分校 周欣宇
湘美版
三年级上册
赏佳作,善发现?????????

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我们所熟知的“书法”,其实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关于书法的小故事?????????

红叶作书,郑虔(qián)三绝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yuān)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他用什么来练字呢?
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学有所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坐姿要领: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练习书法前的准备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轨道居先,装饰居次。”
这是在告诉我们,写字首先应练习好“轨道”,即基本笔画。

练习书法前的准备
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两个笔画,找一找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
1
3
2
书法教学之竖钩

试写竖钩
1、逆锋入笔后,向下力行
2、聚锋于左侧
3、顿笔,铺毫,调锋
4、提笔向左上收毫出锋
观察——看清长短,辨别粗细
看起笔、运笔、收笔
把字写漂亮:
写出漂亮的字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仔细观察结构特点、难写之处,这叫眼到;
一笔一画地写,这叫手到;
在写字时专心致志,这叫心到。

学以致用
字形特点:
上紧缩下疏松
横短竖长
横画上短下长
撇捺左右张开
如何能把“未”字写漂亮?

学以致用
字形特点:
上紧缩下疏松
横画间距大致相等
撇捺左右开张

课堂小结
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
需要大家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美。
希望同学们练字要持之以恒,学会观察,
分析字形,用心去写。

课后作业
1、练习含竖钩的“末、来”两字。
2、预习思考:“六、理”这样含有提画的字怎样写好呢?
书法能释古通今,陶冶情操,好似知识大都市中的一派田园风光,自然、质朴、宁静,给人无限的美好空间。
????????????????????????????????????????????????????????????????????????????????
over
爱学习·爱书法·爱生活
本周一早上第二节课,我在三(1)班开出了一节书法课。感谢刘老师、丁老师的评课教导和悉心指导!?
问题在你没发现之情,似乎一切都正常,可当你仔细去寻找时,才知道原来毛病也不少!这是我在上完书法课感受最深的一点。?
对于笔画竖钩,我在上课时牢牢把握教学重点,区别教学难点,紧紧围绕笔画竖钩的形态特点展开教学。同时着重强调竖钩的书写方法,因此整个课堂教学比较平稳,没有较大的教学问题出现。可是细节决定成败,没有大问题并不代表没问题,而我的课堂中诸多不足,却比比皆是!?
就拿教学语言来说吧,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缺乏鼓励性。确实,一堂课中没有良好的语言氛围,怎能感染影响学生呢?这需要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而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
? 而课堂气氛的活跃,却是我们写字课中的硬伤。怎样才能让学生安静的书写,又能把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似乎是个矛盾。可世界偏偏是在矛盾中发展,在矛盾中在对立当中统一!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写字课堂动中寓静,静中含动?在课堂中,我怎样才能最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愉悦激烈的思考问题,又能很快恢复平静,让学生安静的书写?这似乎是我写字课中的发展方向!?
问题是发现了,下一步该做的事是解决问题了!希望在下一次的书法课中我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
教学反思
专家点评
课堂整体进行得较为流畅。由书法作品导入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再选取了一个书法家的小故事引人入胜,这样的导入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学毛笔字的特征。
首先,每次在学生练写之前,都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引导观察,并且有老师示范写。其次,在练写过程中也有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以便纠正问题。再次,通过作业展示的方式进行集体评价,针对共同问题进行提示指导。最后再次练写。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也做好自我解剖,共同进步。同时也给在写字方面有所特长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但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课堂上当老师提问学生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稍弱,踊跃参与的人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在学生练字过程中,学生书写差不多的情况下多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流展示来提高自己是很有必要的,但这方面还是有些欠缺。
竖 钩
湘美版
三年级上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