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要气候类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热带景观的差异。2.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3.掌握热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方法。4.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资料简要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分析,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观览不同气候景观图片通过语言的描述将学生带入不同的气候条件,通过情景感受的形式体验不同的气候类型。提高判断及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扩展知识,拓宽视野,激发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2.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四、教学重点热带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地区。五、教学难点热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六、教学准备1.了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2.播放热带气候的图片资料,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3.制作本节课适用的学练一体案和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七、教学方法1、基于对学生已有学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2、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述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过程设计由情景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回顾气候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全球分布规律。活动二,分析下列词语,找出词语中隐含的气候要素。炎热多雨、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例如:炎热多雨(炎热形容气温,多雨表示降水)教师讲述:在讲述气温的时候我们认识了气温变化曲线图,在学习降水分布规律的时候我们接触了降水变化柱状图。接下来我们将两幅图进行整合,一起认识一下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会分析这幅图,气候的许多问题对我们也就迎刃而解了。接下来我们认识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方法:总结:该地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教师讲述:世界之大,不同的地区气温和降水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科学家也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把全球分成若干种气候类型。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极地气候其他: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类型作为初中地理部分的难点也是中考中重要的考点。接下来我们换个视角来认识它们。情境设计1:欢迎来到亚马孙流域的雨林公园,我们先来观察几种植物。展示:王莲板状根参天树水草丰美树木茂盛的绿色世界情境设计2:“马赛河之渡”是人类一生必须看的50个自然奇观之一,这场生死之渡最好的诠释了生命的壮美。接下来我们走到非洲大地,感受那里野性的魅力。展示材料-“马赛河之渡”这次来非洲草原,是冲着动物大迁徙来的,所以选择在7月底来,因为在7月底8月初,是观赏动物大迁徙的最好时机。为什么大迁徙呢,来到肯尼亚你就知道,这个季节是当地的旱季,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野草,视觉上很优美震撼,但是,干旱使得肯尼亚大草原上没有水源,所以动物为了生存,为了喝到水,千里迢迢从肯尼亚迁徙到水草丰美的坦桑尼亚,必经之路就是要越过赤道附近的马赛河,“马赛河之渡”,数百万计的动物在狭小的马拉河河口你推我拥,冒着被河水里饥渴的鳄鱼吞噬的危险,互相践踏,那种壮观,亦只有在肯尼亚才能亲身感受到。所以这一景观被誉为“人生必需见证的50个景观”之一——“动物大迁徙”。展示非洲草原的图片,注意观察周边的环境。情境设计3:如果说,雨林充满着生机,草原充满着狂野,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一片绝望的不毛之地。展示热带沙漠的图片,体验那里的悲凉与绝望。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片沙漠,人类用着智慧在这片土地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展示金字塔、棕榈岛、帆船酒店、迪拜塔。情境设计4:本次旅行我们最后拜访的是我们的邻邦,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国家。展示图片泰姬陵。印度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小麦在这片土地上茁壮的成长着。展示图片。但天有不测风云,当自然展现她无情的一面时,人类又是那样的渺小。展示水旱灾害的图片。讲解“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来认识“季风”--随季节变化风向有规律变化的风。这就是水旱灾害的直接原因。总结归纳:我们这节课先来认识热带的这四种气候类型。不难发现,这四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点是全年气温都较高,但其降水却有着很大不同,所展现给我们景观大不相同。生机勃勃的雨林、充满野性的草原、绝望与奇迹并存的沙漠、文明与灾难并存的季风。九、板书设计:主要气候类型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①气温判冷热②降水断干湿全球气候类型: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寒带(1种)、其他(1种)气候类型特点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不足之处表现在:1、备学生不够细致。因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读图方法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时,指导的少一些,结果在寻找亚欧大陆西部、中部、东部的气候类型时有些乱,分不清大陆西部、大陆东部。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在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时花费时间稍多,稍有些啰嗦,比如学生读图时就应该提醒填表格,结果有些窝工,导致后面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这部分教学时间有些紧。本应由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结果集体回答,不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阅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3.总结性的内容仍需给学生机会。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出现预期的答案就赶紧总结出结果,比如,气候的特征、世界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特点“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等等,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完全还给学生,对本节教学留下了遗憾。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会摒弃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已,我要不断的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使本堂课更加完善。教师通过提问形式复习前两节的内容,引出本党课讲述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词:气候的差异。引出描述气候的词语,里面必定包含描述气温和降水的词。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教师:“学生们仔细观察气温曲线降图,观察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什么季节,降水最多和最低出现在什么季节。”学生:“最低温出现在1月份(冬季),最高温出现在7月份(夏季)”降水最多出现在1月份,最少出现在7月份。教师:“我们来看下世界气候类型图,来感受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学们结合图例看下不同的气候类型,”教师:“这里的植物能够如此茂盛最基本的原因是”?学生:“温度适宜,降水丰富”教师:“请试着将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描述出来”。学生:“全年高温多雨”。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分析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学生:“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亚洲东南部的群岛”教师:“这段文字很好的描述了非洲的气候环境,找出几个与气候有关的词语”。学生:“旱季、野草、干旱、水草丰美”。教师:“通过这些我们能不能分析出当地的气候呢?”教师:“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非洲可谓是一个天然的动物园,食肉与食草动物在这片草原上繁衍生息”。教师:“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以及全球集中分布的地区”学生:“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全球主要分布在非洲雨林气候两侧,大洋洲,以你南美洲东南侧。教师:“炎热干旱的不毛之地,人类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世界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教师:“虽然这里炎热,但是我们可以在帆船酒店沐浴着海风,虽然干旱,但我们却在海洋里种出了最大的棕榈叶”。教师:“古老的文明的国度建立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图片中能够感受这里优越的水热条件,但为什么这里经常有自然灾害呢?,我们还要从天有不测风云的“风”说起”。教师:“分析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归纳这里的气候特点,观看气候分布图,找出这种气候的分布地区。”学生:“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大和印度半岛”。教师:“观察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两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如何更好的区分呢”启示:从植被分析,草原长满了野草,而季风可以长出粮食作物。从降水层面看,季风的降水更丰沛一些。所以草原分干湿,季风分旱雨。培养学生小温故知新的能力。让进一步明确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让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学会如何去分析和描述。为描述气候类型做铺垫。让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提问启发,引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学会分析其气候特点。并通过气候分布图分析其全球分布。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自主挖掘信息,找出关键的词语,分析出某地的气候类型。启发学生能够遵循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怀。体会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之处。用“天有不测风云”来启发学生,这种气候为什么会发生水旱灾害”。引入“季风”概念,方便学生的理解。从而明确这种气候的特点。再次验证气温和降水不一样,气候就不一样。启发学生多方位考虑问题,在遇到相似地理问题要用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