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是科普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与前面的章节“地形、气候、人口”有着承接的关系,也与后面的“地域差异”相呼应,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自然环境和聚落”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三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的聚落表现出与当地环境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的形成-发展-保护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史,并给子孙后代以深刻的启迪。 本课结合乡土素材,创设情景剧《老赵和小赵》引出人物主线老赵来贯穿整堂课。城乡观念差异引发父子争议,再展开故事情节:探访老赵老家——为老赵设计民宿——帮老赵寻找新聚落,让学生知道聚落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反映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为今后学习人文地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目前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聚落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课堂上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再加上小组竞争的刺激,学生的激情更容易被点燃。 2.七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读图、析图能力相对较薄弱。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希沃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情景剧、动画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互动、不断细化问题,逐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及生活体验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征及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2.结合乡土素材,以情景剧引出人物主线,展开课堂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聚落文化现状,培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欣赏情景剧《老赵和小赵》,设置情境问题:父子俩因什么而发生争论?导出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道具表演情景剧《老赵和小赵》,再配上卡通图片,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乐在其中;引出整堂课的人物主线,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二、问题引导 探求新知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教材P86页,找出: ①什么是聚落? ②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用自主方式展开聚落的学习,并配上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既直观又能渲染氛围,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 城乡观念差异引发父子争议,(老赵:我想让儿子回农村创业;小赵:我想带父亲来城里生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城乡差异。 1.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聚落 建筑物 交通 基础设施 生产方式 乡村 低矮、稀疏 交通不便 贫乏 农业 城市 高大、密集 交通便利 完善 非农业 【设计意图:用分类游戏法将学生带入情境,提升学生融入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互动高效性。】 2.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1聚落的形成条件——探访老赵的老家 那么这些聚落是怎么形成发展的。它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将探访老赵的老家——赤溪村。 读图思考:①赤溪村的村落分布在哪里?(山脚下、靠近河流、靠近公路、农田) ②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 引导学生归纳出聚落的形成条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小结:因此,乡村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和公路分布。 ③相对于周边的自然村,赤溪村的规模要大得多,这是为什么? 赤溪村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农田多,地形开阔,交通更便利。所以说,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聚落首先发展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触动画,灵活展现课堂所需。细化问题,步步引导,层层递进,达到循序渐进的课堂效果。】 【过渡】那么聚落的形式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通过flash动画:讲解聚落从村庄—城市的一般演变过程。指出: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福鼎也是从乡村转变为城市的。 【设计意图:利用自制flash,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聚落的演变过程,转静态为动态,避免多张图片的机械堆砌。】 三、突破难点 素养提升 2.2 聚落适应环境——帮老赵建民宿。 为了抓住振兴乡村的大好机遇,老赵想在老家修建一套民宿。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出谋划策吗? (一)全班分成3个考察团,先分别到东南亚、北非、北极地区考察当地的民居特色。(图:东南亚热带雨林、北非沙漠、北极地区) 【设计意图:为公平起见,利用白板的优势设置转盘动画给三大组随机分配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出发前,先请个同学上台将地区与相应的民居配对,确定考察对象。 【设计意图:利用配对游戏,增强课堂互动效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考察成果发布会:分组说出民居考察成果及设计意图。 ①东南亚的高脚屋:炎热潮湿--干栏式建筑(斜顶、薄墙、大窗)--排水散热,防潮防虫; ②北非的平顶屋:炎热干燥--平顶(集水)厚墙(冬暖夏凉)少窗(防风沙);(石材和泥土) ③北极地区的冰屋:严寒大风—圆顶、厚墙、无窗--御寒保暖 (二)根据刚才的考察深造,给老赵的民宿设计提些建议。借用赤溪“漂亮的房子”,讲述南方民居的特点:斜顶、大窗、薄墙,更深入的理解聚落适应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蒙层擦除“漂亮的房子”,增添神秘感。再配上舒缓的大自然的声音,十分温馨、惬意,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正因为不同环境、不同时期的聚落风格不同,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如古城、遗址、神庙等。下面请欣赏视频《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利用自制的微视频,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欣赏中惊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审视人地发展观。】 展示埃及文物图片,问:这种做法对吗?我们身边有没有存在这种不文明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通过放大镜显示“丁锦昊”,让学生时刻警醒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素养。】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①提供历史和科研价值 ②对今后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有着深刻的启迪! 四、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罗列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教学知识点。】 六、巩固深化 能力迁移 【课堂检测】——帮老赵寻找新聚落 1. ABC三个村庄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 2. 你认为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村庄推荐给老赵,并说明理由。 结束语:习主席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用我们的智慧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设计意图:展示太姥山图片,渲染乡土情怀,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