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期 基础知识汇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期 基础知识汇编

资源简介

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
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纲要(上)
政治: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后,诸侯争霸纷争,(礼崩乐坏)
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工程:芍坡。农业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民族: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思想: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文化:《诗经》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
P10聚集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在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
6P32.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
选必1
P3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P30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军功爵制
P44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
P44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
P44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儒法主张)朝非子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P86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选必2
P22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聚集点)
P35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P38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P68春秋时期已有运河(胥河)
选必3
P2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P3-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的儒家文化想想核心形成。中华文化内涵:以人为本(孔子、管子主张);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主张);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孔子)和而不同(孔子主张)
P12
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
P77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P79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纲要(上)
政治:诸侯兼并战争(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战国七雄,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商鞅变法(背景、内容、作用)
经济: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民族: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加稳定增长,分布更广泛。
思想: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代表人物主张及意义(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阴阳家:邹衍;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P14前言: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的记载。
文学:战国后期楚国贵族屈原采用楚国民歌方言,创造出一种句子较长的新诗歌体裁,称为“楚辞”《离骚》《天问》是其代表作品。
P12聚集点: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选必1
P3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P22前言:《周易》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法(背景)有: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
P30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
P44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儒法主张)
P86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P98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选必2
P4战国时期,铁器(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P20
P21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
P2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聚集点)
P35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P82战国时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P87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选必3
P2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
P3-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中华文化内涵:以人为本(孟子主张);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荀子主张);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孟子、墨子);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墨子和孟子);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孟子、屈原)和而不同(孟子主张)(传统文化内涵的内容,特点和价值)
P10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P79同春秋时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