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丽水) 2016年9月27日,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甘肃省定西市召开下列描述符合定西市的是(  )
A.位于兰州的西北方向 B.处于黄河的下游地区
C.地处我国南方地区的四川盆地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2017·丽水)上海、桂林、凉山、哈尔滨四地分别以“光、水、火、冰”为创意源点,成为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下列对其人选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
A.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集时尚和科技为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
B.广西桂林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严重而引发人们关注
C.四川凉山因独特的民族风情——傣族的火把节备受欢迎
D.哈尔滨纬度高,属于寒带气候,终年积雪,被称为“冰城"
3.(2017·丽水)竖版世界地图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认识世界。下列对图中内容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非洲,有着“黑人的故乡”之称
B.乙大洲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
C.丙大洲的地势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
D.丁大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太平洋
4.(2017·丽水)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5.(2017·丽水)以下对图中四国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甲国是典型的城邦国家,曾经颁布过《十二铜表法》
B.乙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后来成为“日不落帝国”
C.丙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D.丁国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近代化,后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6.(2017·丽水)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
A.诺曼底登陆 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珍珠港事件
7.(2017·丽水)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有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17·丽水)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
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9.(2017·丽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10.(2017·丽水)浙江省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以河长制为抓手……到2017年底,全省要剿灭劣V类水,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这说明(  )
①河长制有利于实现水环境治理 ②我省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③我省对生态环境实行精准治理 ④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我省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1.(2017·丽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28日,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沪昆高铁)全线通车。沪昆高铁纵观湖南,对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湖南自古种植业发达,有着“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其中洞庭湖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阅读图1,写出沪昆高铁途经西部省份的简称.
(2)阅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南省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洞庭湖平原能成为“商品粮基地”的自然原因。
12.(2017·丽水) “一带一路”既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更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义新欧班列途经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这里全年降水较   (填多或少)。
(2)材料中“凿空之旅”指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凿空之旅”的影响。
(3)列举新航路开辟前,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史实。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3.(2017·丽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看图说史
活动二:读文析史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活动三:史论结合
史实 结论
例:1927年,毛泽东率部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① 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任选其中的两个事件阐述其重要意义。
(2)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概括该通电的核心主张,分析该主张实施的历史意义。
(3)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史实或结论。
(4)综合本次主题研究活动,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方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定西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定西市位于兰州的东南方向,所以A错误;定西市位于黄河的上游,所以B错误;定西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C错误;定西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理解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上海;西双版纳;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上海、广西桂林、四川凉山、哈尔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集时尚和科技为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所以A正确;广西桂林位于云贵高原,所以B错误;傣族位于云南,所以C错误;哈尔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所以D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域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
3.【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的分布;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大洲大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南美洲,所以A错误;乙为非洲,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所以B正确;丙为亚洲,地势特征为中间高,四周低,所以C错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大洋是北冰洋,所以D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概况的了解。
4.【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所以A正确;孟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所以B错误;老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所以C错误;墨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所以D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识记。
5.【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帝国、英国、美国、日本历史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所以A错误;乙国是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所以B错误;丙国是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错误;丁国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近代化,后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帝国、英国、美国、日本历史发展的了解。
6.【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珍珠港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的了解。
7.【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省六部制;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隋朝首创,唐朝完善,所以②错误;内阁制是明朝创建,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了解。
9.【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所以AB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所以C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党迅速发展,发动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政府通知时期,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理解。
10.【答案】B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里没有体现我省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所以②错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④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1.【答案】(1)云或滇、贵或黔
(2)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也可)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地形: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东部和西部差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和东西部划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沪昆高铁途径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其中云南省、贵州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贵州省的简称是贵或黔。
(2)本题考查的是湖南省地形地势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省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也可)。
(3)本题考查的是洞庭湖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洞庭湖平原能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在气候方面,洞庭湖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洞庭湖平原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和东西部划分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少
(2) 张骞出使西域 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史实:玄奘西行,马克.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马球游戏从波斯传入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等
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学习等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气候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新欧班列途经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全年降水较少。
(2)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凿空之旅”指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本题考查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史实有:玄奘西行,马克.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马球游戏从波斯传入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等。为此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学习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气候分布、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及影响的识记。
13.【答案】(1)顺序:④③①②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①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改造;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开国大典发生于1949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共一大于1921年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这些事件的按时间排序是④③①②。
(2)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全面侵华。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该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七七事变、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识记。
1 / 1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丽水) 2016年9月27日,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甘肃省定西市召开下列描述符合定西市的是(  )
A.位于兰州的西北方向 B.处于黄河的下游地区
C.地处我国南方地区的四川盆地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D
【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方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定西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定西市位于兰州的东南方向,所以A错误;定西市位于黄河的上游,所以B错误;定西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C错误;定西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理解能力。
2.(2017·丽水)上海、桂林、凉山、哈尔滨四地分别以“光、水、火、冰”为创意源点,成为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下列对其人选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
A.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集时尚和科技为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
B.广西桂林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严重而引发人们关注
C.四川凉山因独特的民族风情——傣族的火把节备受欢迎
D.哈尔滨纬度高,属于寒带气候,终年积雪,被称为“冰城"
【答案】A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上海;西双版纳;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上海、广西桂林、四川凉山、哈尔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集时尚和科技为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所以A正确;广西桂林位于云贵高原,所以B错误;傣族位于云南,所以C错误;哈尔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所以D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域自然人文特征的了解。
3.(2017·丽水)竖版世界地图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认识世界。下列对图中内容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非洲,有着“黑人的故乡”之称
B.乙大洲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
C.丙大洲的地势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
D.丁大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太平洋
【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的分布;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大洲大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南美洲,所以A错误;乙为非洲,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所以B正确;丙为亚洲,地势特征为中间高,四周低,所以C错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大洋是北冰洋,所以D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概况的了解。
4.(2017·丽水)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所以A正确;孟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所以B错误;老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所以C错误;墨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所以D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识记。
5.(2017·丽水)以下对图中四国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甲国是典型的城邦国家,曾经颁布过《十二铜表法》
B.乙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后来成为“日不落帝国”
C.丙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D.丁国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近代化,后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美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帝国、英国、美国、日本历史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所以A错误;乙国是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所以B错误;丙国是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错误;丁国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近代化,后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帝国、英国、美国、日本历史发展的了解。
6.(2017·丽水)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
A.诺曼底登陆 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珍珠港事件
【答案】D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珍珠港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的了解。
7.(2017·丽水)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有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三省六部制;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隋朝首创,唐朝完善,所以②错误;内阁制是明朝创建,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识记。
8.(2017·丽水)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
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答案】C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了解。
9.(2017·丽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所以AB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所以C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党迅速发展,发动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政府通知时期,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理解。
10.(2017·丽水)浙江省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以河长制为抓手……到2017年底,全省要剿灭劣V类水,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这说明(  )
①河长制有利于实现水环境治理 ②我省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③我省对生态环境实行精准治理 ④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我省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里没有体现我省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所以②错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④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主观题
11.(2017·丽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28日,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沪昆高铁)全线通车。沪昆高铁纵观湖南,对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湖南自古种植业发达,有着“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其中洞庭湖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阅读图1,写出沪昆高铁途经西部省份的简称.
(2)阅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南省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洞庭湖平原能成为“商品粮基地”的自然原因。
【答案】(1)云或滇、贵或黔
(2)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也可)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地形: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东部和西部差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和东西部划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沪昆高铁途径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其中云南省、贵州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贵州省的简称是贵或黔。
(2)本题考查的是湖南省地形地势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省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也可)。
(3)本题考查的是洞庭湖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洞庭湖平原能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在气候方面,洞庭湖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洞庭湖平原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和东西部划分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2017·丽水) “一带一路”既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更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义新欧班列途经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这里全年降水较   (填多或少)。
(2)材料中“凿空之旅”指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凿空之旅”的影响。
(3)列举新航路开辟前,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史实。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少
(2) 张骞出使西域 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史实:玄奘西行,马克.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马球游戏从波斯传入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等
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学习等
【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气候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新欧班列途经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全年降水较少。
(2)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凿空之旅”指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本题考查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史实有:玄奘西行,马克.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马球游戏从波斯传入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等。为此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学习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气候分布、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及影响的识记。
13.(2017·丽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看图说史
活动二:读文析史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活动三:史论结合
史实 结论
例:1927年,毛泽东率部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① 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任选其中的两个事件阐述其重要意义。
(2)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概括该通电的核心主张,分析该主张实施的历史意义。
(3)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史实或结论。
(4)综合本次主题研究活动,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顺序:④③①②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①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改造;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开国大典发生于1949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共一大于1921年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这些事件的按时间排序是④③①②。
(2)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全面侵华。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该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七七事变、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