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八上·鄞州期末)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今天通用的公历就来源于此。该历法的发明者是(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巴比伦人
C.古代埃及人 D.古代中国人
2.(2016八上·鄞州期末)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 金字塔 B.种姓制度 佛教
C.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D.公元纪年 基督教
3.(2016八上·鄞州期末)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可以了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4.(2016八上·鄞州期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西周的(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监察制 D.宗法制
5.(2016八上·鄞州期末)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家派往小县做官。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6.(2016八上·鄞州期末)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他(  )
A. 有教无类 B.克己复礼
C.“仁”的思想 D.“仁政”思想
7.(2016八上·鄞州期末)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后来成为罗马法和欧洲法学渊源的是(  )
A.《自然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8.(2016八上·鄞州期末)下列图片中的著名建筑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A.A B.B C.C D.D
9.(2016八上·鄞州期末)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日本这一特色的是 (  )
A.大化改新 B.《汉谟拉比法典》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10.(2016八上·鄞州期末)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
A.阿拉伯人 B.西欧人 C.中国人 D.法兰克人
11.(2016八上·鄞州期末)“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这首诗歌颂了秦王嬴政哪些功绩 (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12.(2016八上·鄞州期末)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______货币支付货款。 (  )
A. B. C. D.
13.(2016八上·鄞州期末)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的是什么思想教育 (  )
A.法家思想 B.道家学说 C.儒学教育 D.墨家学说
14.(2016八上·鄞州期末)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A.台湾府的设置 B.驻藏大臣的设置
C.伊犁将军的设置 D.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15.(2016八上·鄞州期末)我们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的史实有(  )
①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 刘秀建立东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2016八上·鄞州期末)“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一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
A.商鞅改革 B.张骞出使西域
C.昭君出塞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7.(2016八上·鄞州期末)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创立于(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18.(2016八上·鄞州期末)“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 提倡节俭 ④重视农业,减轻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016八上·鄞州期末)“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20.(2016八上·鄞州期末)“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交通发达
21.(2016八上·鄞州期末)《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商品经济的繁荣
22.(2016八上·鄞州期末)“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首诗被宋朝学子奉为金科玉律的原因是(  )
A.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 B.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C.“杯酒释兵权” D.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23.(2016八上·鄞州期末)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术的重大发明 B.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C.“瓦子”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4.(2016八上·鄞州期末)我国西藏自治区在元朝时期属于(  )
A.云南行省 B.甘肃行省
C.四川行省 D.宣政院管辖地
25.(2016八上·鄞州期末)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人工运河,直到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这一运河和隋朝运河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它不再经过洛阳。这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一个朝代对运河进行了重新修凿(  )
A.唐代 B.元代 C.宋代 D.明代
二、填空题
26.(2016八上·鄞州期末)孔子的弟子整理的   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该书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时,武帝采纳了学者董仲舒   的建议,排斥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
27.(2016八上·鄞州期末)西汉时,武帝两次派遣   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元朝时,有个名叫   的威尼斯人留居中国17年,他在东方的神奇经历和见闻,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28.(2016八上·鄞州期末)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   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北朝的贾思勰著有   一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29.(2016八上·鄞州期末)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广泛应用于航海。
30.(2016八上·鄞州期末)北宋时期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
元代,   地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三、连线题
31.(2016八上·鄞州期末)将下列人物与其观点连线。
老子 民贵,君轻
孟子 兼爱,非攻
墨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韩非子 自然,无为
孙子 法与时移
32.(2016八上·鄞州期末)将下列政权与其都城连线。
秦朝 长安
东汉 咸阳
唐朝 临安
南宋 大都
元朝 洛阳
四、材料分析题
33.(2016八上·鄞州期末)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你说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3)唐朝时期,国家体制也进行了创新,下图的政治体制称为什么?并将该图表填写完整。
(4)吐蕃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简述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两点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
34.(2016八上·鄞州期末)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谁?
(2)填写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端点”的名称。
端点A     C     中心B    
(3)大运河沟通了我国5大水系。图中D和E分别是哪条河流?
D    E   
(4)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哪一段运河?
(5)隋朝大运河中,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一段运河是?
(6)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何积极影响?
35.(2016八上·鄞州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朝代?它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影响深远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什么时候完成?
(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成就的识记。
2.【答案】C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巴比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成就;种姓制度、佛教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文明的成就,位于两河流域;公元纪年、基督教与两河流域无关。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文明成就的识记。
3.【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的文明成就。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商朝文明成就的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了解。
5.【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赏田,废除贵族特权,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了解。
6.【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仁”的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的了解。
8.【答案】A
【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帕特农神庙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巴黎圣母院是基督教的著名建筑,洛阳白马寺是佛教的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著名建筑。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的了解。
9.【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当时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挽救统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行大化改新。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了解。
10.【答案】A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人穿梭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阿拉伯文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了解。
11.【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体现的是秦始皇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历史功绩。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识记。
12.【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圆形方孔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废除六国各自的钱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圆形方孔钱的了解。
13.【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成绩优秀的经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上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僚;允许私人传授儒学。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了解。
14.【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是西域都护府的适中。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域都护府的了解。
15.【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史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的了解。
16.【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要求鲜卑贵族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同汉族人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治理国家;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了解。
17.【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首创科举制。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了解。
18.【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首创科举制,唐朝予以完善,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了解。
19.【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杜甫诗中的“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开元盛世的相关情况。
20.【答案】C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事件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对外开放。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了解。
21.【答案】D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了解。
22.【答案】A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理解。
23.【答案】D
【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极为神速”是指印刷技术的高超,主要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了解。
24.【答案】D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宣政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宣政院设置的了解。
25.【答案】B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朝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26.【答案】《论语》;“罢黜百家”
【知识点】百家争鸣;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该书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时,武帝采纳了学者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排斥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的了解。
27.【答案】张骞;马可·波罗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和马可·波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元朝时,有个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留居中国17年,他在东方的神奇经历和见闻,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和马可·波罗的了解。
28.【答案】《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伤寒杂病论》和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伤寒杂病论》和《齐民要术》的了解。
29.【答案】活字印刷书;指南针
【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了解。
30.【答案】景德镇;松江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元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宋元经济发展。
31.【答案】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提出“自然,无为”的思想,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韩非子提出“法与时移”的主张,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思想的识记。
32.【答案】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王朝都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定都咸阳,东汉定都洛阳,唐朝定都长安,南宋定都临安,元朝定都大都。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王朝都城的识记。
33.【答案】(1)以民为本的思想(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贞观之治
(2)曲辕犁;筒车
(3)三省六部制;①尚书省;②户部
(4)藏族;影响: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5)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3)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负责政令的执行。
(4)本题考查的是文成公主入藏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繁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文成公主入藏的识记。
34.【答案】(1)隋炀帝(杨广)
(2)涿郡;余杭;洛阳
(3)长江;黄河
(4)江南河
(5)通济渠
(6)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
(2)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中心B是洛阳,端点A是涿郡,端点C是余杭。
(3)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是长江,E是黄河。
(4)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江南河。
(5)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中,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一段运河是通济渠。
(6)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识记。
35.【答案】(1)交子;北宋;意义:有利于促进当时商业的发展。
(2)变化: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3)原因:从南北朝到南宋,大量北方人民南迁。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交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交子。它出现于北宋,有利于促进当时商业的发展。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南移。这种变化最终于南宋时期完成。
(3)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东晋以来,由于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这些都促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八上·鄞州期末)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今天通用的公历就来源于此。该历法的发明者是(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巴比伦人
C.古代埃及人 D.古代中国人
【答案】C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成就的识记。
2.(2016八上·鄞州期末)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 金字塔 B.种姓制度 佛教
C.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D.公元纪年 基督教
【答案】C
【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巴比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成就;种姓制度、佛教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文明的成就,位于两河流域;公元纪年、基督教与两河流域无关。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文明成就的识记。
3.(2016八上·鄞州期末)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可以了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的文明成就。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商朝文明成就的识记。
4.(2016八上·鄞州期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西周的(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监察制 D.宗法制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了解。
5.(2016八上·鄞州期末)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家派往小县做官。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赏田,废除贵族特权,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了解。
6.(2016八上·鄞州期末)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他(  )
A. 有教无类 B.克己复礼
C.“仁”的思想 D.“仁政”思想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仁”的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
7.(2016八上·鄞州期末)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后来成为罗马法和欧洲法学渊源的是(  )
A.《自然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的了解。
8.(2016八上·鄞州期末)下列图片中的著名建筑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帕特农神庙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巴黎圣母院是基督教的著名建筑,洛阳白马寺是佛教的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著名建筑。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的了解。
9.(2016八上·鄞州期末)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日本这一特色的是 (  )
A.大化改新 B.《汉谟拉比法典》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当时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挽救统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行大化改新。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了解。
10.(2016八上·鄞州期末)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
A.阿拉伯人 B.西欧人 C.中国人 D.法兰克人
【答案】A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人穿梭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带回了东方的特产和先进的技术。阿拉伯文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了解。
11.(2016八上·鄞州期末)“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这首诗歌颂了秦王嬴政哪些功绩 (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体现的是秦始皇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历史功绩。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识记。
12.(2016八上·鄞州期末)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______货币支付货款。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圆形方孔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废除六国各自的钱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圆形方孔钱的了解。
13.(2016八上·鄞州期末)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的是什么思想教育 (  )
A.法家思想 B.道家学说 C.儒学教育 D.墨家学说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成绩优秀的经考核可以直接做官;地方上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僚;允许私人传授儒学。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了解。
14.(2016八上·鄞州期末)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A.台湾府的设置 B.驻藏大臣的设置
C.伊犁将军的设置 D.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是西域都护府的适中。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域都护府的了解。
15.(2016八上·鄞州期末)我们通过《史记》可以查询到的史实有(  )
①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 刘秀建立东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史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的了解。
16.(2016八上·鄞州期末)“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一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
A.商鞅改革 B.张骞出使西域
C.昭君出塞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要求鲜卑贵族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同汉族人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治理国家;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了解。
17.(2016八上·鄞州期末)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创立于(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首创科举制。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了解。
18.(2016八上·鄞州期末)“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 提倡节俭 ④重视农业,减轻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首创科举制,唐朝予以完善,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了解。
19.(2016八上·鄞州期末)“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杜甫诗中的“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开元盛世的相关情况。
20.(2016八上·鄞州期末)“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交通发达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事件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对外开放。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了解。
21.(2016八上·鄞州期末)《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D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了解。
22.(2016八上·鄞州期末)“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首诗被宋朝学子奉为金科玉律的原因是(  )
A.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 B.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C.“杯酒释兵权” D.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答案】A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理解。
23.(2016八上·鄞州期末)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术的重大发明 B.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C.“瓦子”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极为神速”是指印刷技术的高超,主要得益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了解。
24.(2016八上·鄞州期末)我国西藏自治区在元朝时期属于(  )
A.云南行省 B.甘肃行省
C.四川行省 D.宣政院管辖地
【答案】D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宣政院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宣政院设置的了解。
25.(2016八上·鄞州期末)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人工运河,直到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这一运河和隋朝运河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它不再经过洛阳。这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一个朝代对运河进行了重新修凿(  )
A.唐代 B.元代 C.宋代 D.明代
【答案】B
【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朝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二、填空题
26.(2016八上·鄞州期末)孔子的弟子整理的   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该书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时,武帝采纳了学者董仲舒   的建议,排斥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
【答案】《论语》;“罢黜百家”
【知识点】百家争鸣;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该书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时,武帝采纳了学者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排斥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的了解。
27.(2016八上·鄞州期末)西汉时,武帝两次派遣   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元朝时,有个名叫   的威尼斯人留居中国17年,他在东方的神奇经历和见闻,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答案】张骞;马可·波罗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和马可·波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元朝时,有个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留居中国17年,他在东方的神奇经历和见闻,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和马可·波罗的了解。
28.(2016八上·鄞州期末)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   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北朝的贾思勰著有   一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答案】《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伤寒杂病论》和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伤寒杂病论》和《齐民要术》的了解。
29.(2016八上·鄞州期末)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广泛应用于航海。
【答案】活字印刷书;指南针
【知识点】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了解。
30.(2016八上·鄞州期末)北宋时期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
元代,   地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答案】景德镇;松江
【知识点】宋元社会生活与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元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宋元经济发展。
三、连线题
31.(2016八上·鄞州期末)将下列人物与其观点连线。
老子 民贵,君轻
孟子 兼爱,非攻
墨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韩非子 自然,无为
孙子 法与时移
【答案】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提出“自然,无为”的思想,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韩非子提出“法与时移”的主张,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思想的识记。
32.(2016八上·鄞州期末)将下列政权与其都城连线。
秦朝 长安
东汉 咸阳
唐朝 临安
南宋 大都
元朝 洛阳
【答案】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王朝都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定都咸阳,东汉定都洛阳,唐朝定都长安,南宋定都临安,元朝定都大都。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王朝都城的识记。
四、材料分析题
33.(2016八上·鄞州期末)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你说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3)唐朝时期,国家体制也进行了创新,下图的政治体制称为什么?并将该图表填写完整。
(4)吐蕃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简述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两点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
【答案】(1)以民为本的思想(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贞观之治
(2)曲辕犁;筒车
(3)三省六部制;①尚书省;②户部
(4)藏族;影响: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5)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3)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负责政令的执行。
(4)本题考查的是文成公主入藏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繁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文成公主入藏的识记。
34.(2016八上·鄞州期末)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谁?
(2)填写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端点”的名称。
端点A     C     中心B    
(3)大运河沟通了我国5大水系。图中D和E分别是哪条河流?
D    E   
(4)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哪一段运河?
(5)隋朝大运河中,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一段运河是?
(6)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隋炀帝(杨广)
(2)涿郡;余杭;洛阳
(3)长江;黄河
(4)江南河
(5)通济渠
(6)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
(2)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中心B是洛阳,端点A是涿郡,端点C是余杭。
(3)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是长江,E是黄河。
(4)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江南河。
(5)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中,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一段运河是通济渠。
(6)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识记。
35.(2016八上·鄞州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朝代?它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影响深远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什么时候完成?
(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答案】(1)交子;北宋;意义:有利于促进当时商业的发展。
(2)变化: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3)原因:从南北朝到南宋,大量北方人民南迁。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交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交子。它出现于北宋,有利于促进当时商业的发展。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南移。这种变化最终于南宋时期完成。
(3)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东晋以来,由于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这些都促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