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一、选择题1.(2017·嘉兴)下表为我国北纬 45°附近某山地东西侧两地区气候和地形资料。完成各小题。甲 乙1月均温(℃) -15.5 -19.87月均温(℃) 23.5 19.6年降水量(毫米) 446 356.5平均海拔(米) 130-266 800-1100(1)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A.小兴安岭 B.长白山脉 C.大兴安岭 D.天山山脉(2)甲、乙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B.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较为干旱C.甲地比乙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D.乙地比甲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3)从地形和气候看,乙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草原广阔,放牧牛羊 ②开辟梯田,种植小麦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扩种水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17·嘉兴)(2017·嘉兴)从地形和气候看,乙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草原广阔,放牧牛羊 ②开辟梯田,种植小麦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扩种水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2017·嘉兴)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我国某省自然环境资料图。完成 各小题。(1)该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冬季均温皆低于 0℃ B.降水东北向西南递减C.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 D.地处三大高原交界处(2)该省发展经济可利用的当地资源是A.黄河中游段的丰富水能 B.昆仑山区中的冰雪融水C.西北部充足的太阳光照 D.东北部茂密的原始森林4.(2017·嘉兴)文艺复兴时期,巨人辈出、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A.杰斐逊《独立宣言》 B.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C.伏尔泰《中国孤儿》 D.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5.(2017·嘉兴)15世纪末,西欧航海家开始探索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①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③使美洲物种传播到世界 ④让地中海成为世界商业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6.(2017·嘉兴)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两者都( )A.推翻了国内的封建统治 B.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7.(2017·嘉兴)下图是某著作的局部,它反映了( )A.西方宗教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C.欧洲出现东学西渐现象 D.明末出现西学东渐现象8.(2017·嘉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9.(2017·嘉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关系”。这就是指(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10.(2017·嘉兴)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11.(2017·嘉兴)嘉兴有处老建筑——三塔。它位于京杭古运河畔,始建于贞观年间,1971年被夷为平 地,1999 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见证了( )①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②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开创③“一五”计划的实施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非选择题12.(2017·嘉兴)在实践中前行,在反思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材料三:1928 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 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等(1)指出材料一中紧急会议上确定的方针,并说明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所作出的战略转变。(2)根据材料二分析井冈山根据地为了坚持革命道路而开展粮食生产的自然和人文环境。(3)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这条新道路是如何开辟的?并指出开辟的目的。三、非选择题Ⅱ(选考题)13.(2017·嘉兴)欧洲 S国景色优美,经济发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冬季是滑雪旅游热季。说出该国主要滑雪场的分布特点,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冬季 多降雪的原因。(提示:降雪需“气温低于 0℃,有充足水汽”条件)(2)依据材料概述该国进一步发展钟表制造业的有利条件。(3)根据材料指出该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14.(2017·嘉兴)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 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 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 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C(2)B(3)C【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形单位自然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位于我国400mm等降水线上,以西降水量低于400mm,以东高于400mm,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大兴安岭以东为我国北方地区,乙大兴安岭以西为我国西北地区。甲地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所以A不符合题意;乙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低于400mm,低于甲地北方地区,所以B正确;甲地为我国的东北平原,乙为内蒙古高原,所以C不符合题意;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非季风区,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3)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为我国的内蒙古高原,草原面积广阔,适于放牧牛羊;临近大兴安岭,要封山育林,适于发展旅游,所以①③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于开辟梯田,种植小麦,更不适于扩种水稻,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1)、(2)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400mm等降水线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识记。(3)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蒙古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2.【答案】C【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内蒙古【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为我国的内蒙古高原,草原面积广阔,适于放牧牛羊;临近大兴安岭,要封山育林,适于发展旅游,所以①③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于开辟梯田,种植小麦,更不适于扩种水稻,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蒙古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3.【答案】(1)D(2)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甘肃省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分析图文可知,该省为甘肃省,冬季部分地区冬季均温为0℃,所以A错误;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所以B错误;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所以C错误;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界处,所以D正确。故选择D。(2)本题考查的是甘肃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省位于黄河的上游,所以A错误;该省利用的是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所以B错误;该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植被稀疏,所以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4.【答案】B【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杰裴逊《独立宣言》、伏尔泰《中国孤儿》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成果,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作,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科学革命时期的代表作。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识记。5.【答案】A【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重心转向大西洋沿岸国家,所以④。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6.【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美独立战争和中国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所以B错误;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不符合题意;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了解。7.【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这幅图文是《几何原本》的局部内容,是明末出现西学东渐的一个代表成果。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学东渐的了解。8.【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写作,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9.【答案】B【知识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要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识记。10.【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蒸汽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的改良促使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因此发展壮大,所以A错误;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与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变革无关,所以B不符合题意;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蒸汽机引发的影响无关,所以C不符合题意;蒸汽机改良解决了动力问题,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引发了冶铁技术的变革,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11.【答案】C【知识点】隋的兴亡;开元盛世;一五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年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朝,早于唐朝贞观年间,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而三塔在1971年被夷为平 地,1999 年才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年表的识记。12.【答案】(1)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2)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边平原 地区地势平坦。②政策支持,农民分到田地,生产和革命热情高涨,劳动力短缺得到缓解。(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实践中开辟了革命新道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解放。【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十年前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是指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后,因敌人力量过强,起义军损失较大,毛泽东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2)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根据地为了坚持革命道路而开展粮食生产的自然环境: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边平原 地区地势平坦;井冈山根据地为了坚持革命道路而开展粮食生产的人文环境:政策支持,农民分到田地,生产和革命热情高涨,劳动力短缺得到缓解。(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新道路是指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它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实践中开辟的革命新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辟的目的在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解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答案】(1)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区有少量分布。 多山区地形,海拔高, 气温低;山区阻挡冬季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多降雪。(2)历史悠久,基础好;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交通运输体系完 善且发达。(3)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该国主要滑雪场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区有少量分布,主要原因在于多山区地形,海拔高, 气温低;山区阻挡冬季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多降雪。(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该国进一步发展钟表制造业的有利条件有:历史悠久,基础好;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交通运输体系完 善且发达。(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该国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但同时人口不断增长,即该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分分析理解能力。14.【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3)对秦朝:巩固中央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 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有: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秦朝统治者创新制度的历史条件是秦陆续灭了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其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3)本题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秦朝而言,巩固了秦朝的中央政权;对后世来说,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 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的理解。1 / 1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一、选择题1.(2017·嘉兴)下表为我国北纬 45°附近某山地东西侧两地区气候和地形资料。完成各小题。甲 乙1月均温(℃) -15.5 -19.87月均温(℃) 23.5 19.6年降水量(毫米) 446 356.5平均海拔(米) 130-266 800-1100(1)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A.小兴安岭 B.长白山脉 C.大兴安岭 D.天山山脉(2)甲、乙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B.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较为干旱C.甲地比乙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D.乙地比甲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3)从地形和气候看,乙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草原广阔,放牧牛羊 ②开辟梯田,种植小麦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扩种水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C(2)B(3)C【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形单位自然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位于我国400mm等降水线上,以西降水量低于400mm,以东高于400mm,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大兴安岭以东为我国北方地区,乙大兴安岭以西为我国西北地区。甲地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所以A不符合题意;乙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低于400mm,低于甲地北方地区,所以B正确;甲地为我国的东北平原,乙为内蒙古高原,所以C不符合题意;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非季风区,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3)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为我国的内蒙古高原,草原面积广阔,适于放牧牛羊;临近大兴安岭,要封山育林,适于发展旅游,所以①③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于开辟梯田,种植小麦,更不适于扩种水稻,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1)、(2)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400mm等降水线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识记。(3)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蒙古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2.(2017·嘉兴)(2017·嘉兴)从地形和气候看,乙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草原广阔,放牧牛羊 ②开辟梯田,种植小麦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 ④商品基地,扩种水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内蒙古【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区为我国的内蒙古高原,草原面积广阔,适于放牧牛羊;临近大兴安岭,要封山育林,适于发展旅游,所以①③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于开辟梯田,种植小麦,更不适于扩种水稻,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蒙古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3.(2017·嘉兴)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我国某省自然环境资料图。完成 各小题。(1)该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冬季均温皆低于 0℃ B.降水东北向西南递减C.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 D.地处三大高原交界处(2)该省发展经济可利用的当地资源是A.黄河中游段的丰富水能 B.昆仑山区中的冰雪融水C.西北部充足的太阳光照 D.东北部茂密的原始森林【答案】(1)D(2)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甘肃省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分析图文可知,该省为甘肃省,冬季部分地区冬季均温为0℃,所以A错误;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所以B错误;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所以C错误;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界处,所以D正确。故选择D。(2)本题考查的是甘肃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省位于黄河的上游,所以A错误;该省利用的是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所以B错误;该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植被稀疏,所以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的识记。4.(2017·嘉兴)文艺复兴时期,巨人辈出、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A.杰斐逊《独立宣言》 B.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C.伏尔泰《中国孤儿》 D.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答案】B【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杰裴逊《独立宣言》、伏尔泰《中国孤儿》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成果,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作,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科学革命时期的代表作。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识记。5.(2017·嘉兴)15世纪末,西欧航海家开始探索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①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③使美洲物种传播到世界 ④让地中海成为世界商业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答案】A【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重心转向大西洋沿岸国家,所以④。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6.(2017·嘉兴)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两者都( )A.推翻了国内的封建统治 B.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答案】D【知识点】辛亥革命;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美独立战争和中国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所以B错误;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不符合题意;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了解。7.(2017·嘉兴)下图是某著作的局部,它反映了( )A.西方宗教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C.欧洲出现东学西渐现象 D.明末出现西学东渐现象【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这幅图文是《几何原本》的局部内容,是明末出现西学东渐的一个代表成果。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学东渐的了解。8.(2017·嘉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写作,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9.(2017·嘉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关系”。这就是指(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答案】B【知识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要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识记。10.(2017·嘉兴)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蒸汽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的改良促使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因此发展壮大,所以A错误;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与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变革无关,所以B不符合题意;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蒸汽机引发的影响无关,所以C不符合题意;蒸汽机改良解决了动力问题,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引发了冶铁技术的变革,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11.(2017·嘉兴)嘉兴有处老建筑——三塔。它位于京杭古运河畔,始建于贞观年间,1971年被夷为平 地,1999 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见证了( )①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②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开创③“一五”计划的实施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知识点】隋的兴亡;开元盛世;一五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年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朝,早于唐朝贞观年间,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而三塔在1971年被夷为平 地,1999 年才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年表的识记。二、非选择题12.(2017·嘉兴)在实践中前行,在反思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材料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材料三:1928 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 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等(1)指出材料一中紧急会议上确定的方针,并说明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所作出的战略转变。(2)根据材料二分析井冈山根据地为了坚持革命道路而开展粮食生产的自然和人文环境。(3)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这条新道路是如何开辟的?并指出开辟的目的。【答案】(1)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放弃攻打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2)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边平原 地区地势平坦。②政策支持,农民分到田地,生产和革命热情高涨,劳动力短缺得到缓解。(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实践中开辟了革命新道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解放。【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十年前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是指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后,因敌人力量过强,起义军损失较大,毛泽东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2)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根据地为了坚持革命道路而开展粮食生产的自然环境: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多山地,但河谷和周边平原 地区地势平坦;井冈山根据地为了坚持革命道路而开展粮食生产的人文环境:政策支持,农民分到田地,生产和革命热情高涨,劳动力短缺得到缓解。(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新道路是指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它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实践中开辟的革命新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辟的目的在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解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三、非选择题Ⅱ(选考题)13.(2017·嘉兴)欧洲 S国景色优美,经济发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冬季是滑雪旅游热季。说出该国主要滑雪场的分布特点,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冬季 多降雪的原因。(提示:降雪需“气温低于 0℃,有充足水汽”条件)(2)依据材料概述该国进一步发展钟表制造业的有利条件。(3)根据材料指出该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答案】(1)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区有少量分布。 多山区地形,海拔高, 气温低;山区阻挡冬季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多降雪。(2)历史悠久,基础好;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交通运输体系完 善且发达。(3)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该国主要滑雪场集中分布在中南部(或南部),西北部地区有少量分布,主要原因在于多山区地形,海拔高, 气温低;山区阻挡冬季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多降雪。(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该国进一步发展钟表制造业的有利条件有:历史悠久,基础好;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交通运输体系完 善且发达。(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该国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但同时人口不断增长,即该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分分析理解能力。14.(2017·嘉兴)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 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 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 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3)对秦朝:巩固中央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 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有: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秦朝统治者创新制度的历史条件是秦陆续灭了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其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3)本题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秦朝而言,巩固了秦朝的中央政权;对后世来说,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 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的理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学生版).docx 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