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9份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数 学 试 题
试题命制人:邱维国 审核人:牟善斌 教研室主任:孙正吉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22大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①; ②; ③; ④00.
A、1 B、2 C、3 D、4
2.的值是( )
A、     B、     C、    D、
3.已知sinα=- ,<α<,则角α等于(  )
A.   B. C. D.
4.已知角的终边所在的直线过点P(4,-3),则的值为( )
A.4 B.-3 C. D. 
5. 函数y=|sinx|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
A. B.
C. D.
6.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B、 C、 D、
7.设,, 且∥,则锐角为( )
A、 B、 C、 D、
8.已知,,,则与的夹角是( )
A、150 B、120 C、60 D、30
9.已知,,且⊥,则等于( )
A、 B、 C、 D、
10.下列各式中值等于的是( )
A、 B、  C、 D、
11.若函数 f(x)=(1+tanx)cosx,0≤x<,则f(x)的最大值为(  )
A.1    B.2    C.+1   D.+2
12.已知O,N,P在△ABC所在平面内,且||=||=||,++=0,且·=·=·,则点O,N,P依次是△ABC的(  )
A.重心 外心 垂心
B.重心 外心 内心
C.外心 重心 垂心
D.外心 重心 内心
第II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a=(1,3),b=(2+λ,1),且a与b成锐角,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14.在中,于,,若,则 .
15.化简: .
16.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
①y=f(x)的最大值为;
②y=f(x)是以π为最小正周期的周期函数;
③y=f(x)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④将函数y=cos2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将与已知函数的图象重合.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解答过程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或文字说明,共74分)
17.(本题满分12分)函数f(x)=sin(ωx+φ),()的图象如图所示.试求:
(1)f(x)的解析式;
(2)f(x)的单调递增区间;
(3)使f(x)取最小值的x的取值集合.
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A(-1,2),B(2,8).
(1)若=,=-,求的坐标;
(2)设G(0,5),若⊥,∥,求E点坐标.
19.(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1+)sin2x-2sin(x+)sin(x-).
(1)若tanα=2,求f(α);
(2)若x∈[,],求f(x)的取值范围.
20.(本题满分12分) 若a,b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t∈R.
(1)若a,b起点相同,t为何值时,a,tb,(a+b)三向量的终点在一直线上?
(2)若|a|=|b|且a与b夹角为60°,t为何值时,|a-tb|的值最小?
21.(本题满分12分)若函数f(x)=sin2ax-sinaxcosax(a>0)的图象与直线y=m相切,相邻切点之间的距离为.
(1)求m和a的值;
(2)若点A(x0,y0)是y=f(x)图象的对称中心,且x0∈,求点A的坐标.
22.(本题14分)已知为坐标原点,,(,是常数),若.
(1)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2)若的最大值为,求的值;
(3)利用(2)的结论,用“五点法”作出函数在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的简图,并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BDCC DCBBB BC
二、填空题
13.λ >-5且λ≠-. 14.. 15. 16.①②③
三、解答题
17 (1)由图象可知,=π-=π,
∴T=3π,.
所以. 4分
(2)由(1)可知当x=π-3π=-π时,函数f(x)取最小值,
∴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k∈Z). 8分
(3)由图知x=π时,f(x)取最小值,
又∵T=3π,∴当x=π+3kπ时,f(x)取最小值.
所以f(x)取最小值时x的集合为:. 12分
18.(1)∵=(3,6),==(1,2),
=-=(-2,-4), 2分
∴C(0,4),D(1,6),∴=(1,2). 6分
(2)设E(x,y),则=(x+1,y-2),=(x-2,y-8),∵=(-2,-3),⊥,∥,
∴,解得 10分
∴E点坐标为. 12分
19(1)f(x)=·sin2x-2(sinx+cosx)(sinx-cosx)
=sin2x+cosxsinx-sin2x+cos2x=sinxcosx+cos2x 2分
∴f(α)=
===. 6分
(2)由(1)知,f(x)=cos2x+sinxcosx
=+=sin(2x+)+, 8分
∵≤x≤,≤2x+≤,-≤sin(2x+)≤1,
0≤f(x)≤,∴f(x)∈[0,]. 12分
20(1)设a-tb=m[a-(a+b)],m∈R, 2分
化简得(m-1)a=(-t)b,
m-1=0且-t=0, 4分
∴t=时,a,tb,(a+b)的终点在一直线上. 6分
(2)|a-tb|2=(a-tb)2=|a|2+t2|b|2-2t|a||b|cos60°=(1+t2-t)|a|2. 8分
∴当t=时,|a-tb|有最小值|a|. 12分
21(1)f(x)=sin2ax-sinaxcosax
=-sin2ax=-sin+, 2分
由题意知,m为f(x)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所以m=-或m=; 4分
由题设知,函数f(x)的周期为,∴a=2,
所以m=-或m=,a=2. 6分
(2)∵f(x)=-sin+,
∴令sin=0,得4x+=kπ(k∈Z),
∴x=-(k∈Z), 8分
由0≤-≤ (k∈Z),得k=1或k=2,
因此点A的坐标为或. 12分
22.(1)∵,

2分
(2)由(1)得
4分
6分
当时,
又∵

∴ 8分
(3)由(2)得, 10分
12分
增区间是:,减区间是: 14分
X
Y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 理 试 题
试题命制人:王秀香 审核人:王绪伟 教研室主任:管锡森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图,P、Q是与地球相邻的大行星,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回答1~2题。
1.以图中天体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有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其行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1年2月15日上午,太阳黑子活动区爆发了一次大级别的耀斑。回答3~4题。
3.太阳黑子和耀斑
A.分别出现在①层和③层
B.分别出现在①层和②层
C.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①层
D.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③层
4.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出现“磁暴”现象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连云港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下图是从不同角度观测的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5~6题。
5.表示12月22日光照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最长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7.近年来,热衷于过圣诞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从圣诞节到元旦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 )
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快 D.越来越慢
8.在地表以下80—400千米处存在一个呈熔融状态的软流层,该层以上物质是由岩石组成的,称为岩石圈。关于岩石圈和软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 D.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源地
9.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C.S波、P波都完全消失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10.假设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北岸的侵蚀比南岸严重,而且在该区域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则该河流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20°S B.20°N C.30°S D.30°N
11.以下四图中a为0时经线,b为180°经线,则日期表示正确的是
下图为某日地球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点的地方时为
A. 12时 B.24时 C. 6时 D. 18时
13.由图中信息分析,可知此日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②地 B. ③地昼长8个小时
C.②地 正值日落 D. ②地和③地的地方时相同
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15.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春分(3月21日)
C.寒露(10月8日) D.清明(4月5日)
16. 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晨昏线是与赤道垂直的大圆
B. 晨昏线上的地点昼夜长短均相同
C. 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 晨昏线上发生的地理现象是日出
读下图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 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若黄赤交角扩大到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变为40°
B.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90°
C. 热带范围扩大
D. 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范围缩小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②
20.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与之关系密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 城区与郊区相比
A. 近地面气温低、气压低 B.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C. 高空气压低 D. 高空气压高
23.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可以布局在图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4.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正确的是
25.右图为海陆风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
A.白天,海风 B.夜晚,海风
C.夜晚,陆风 D.白天,陆风
26.下图所示风带,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当地中海沿岸处于炎热干燥季节时,下列现象符合实际的是
A.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B.广州昼短夜长
C.北京盛行偏北风 D.长江进入枯水期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28题。
28.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吹东南风,风力比乙地强 B.乙地吹东北风,风力比甲地强
C.甲地吹西北风,风力比乙地强 D.乙地吹西南风,风力比甲地强
右图是大气环流近地面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图示季节和气压带、风带影响下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是北半球夏季 B.②或④气压带风带控制时温和多雨
C.③气压带控制地区常年炎热干燥 D.④气压带控制时炎热干燥
30.常年受②气流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形成的气候类型一般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20分)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
(1)在上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2)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 (节气)。
(3)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 线(晨线或昏线)。
(4)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5)这一天,A地昼长 小时,E地夜长 小时。
(6)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时,图中C点是 点。
(7)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2. (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P地所处的气压带是______ __________。
(2)此时日照市处于_____ __ (季节),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降水多的地方,空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
(4)图中所示的锋面,冷气团来自__________________(风带),暖气团来自__________________(风带)。
33.(14分)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⑤处气候类型与下图 图相符合。
(2)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 ①——甲 B. ④——乙 C.⑥——丁 D.⑦—— 丙
(3)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季。此时,⑥处盛行 风。此时盘踞在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为 。
(4)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
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A D A C D A A D A B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D D C B D D B C A A A D B
31. (每空2分,共20分)
(1)
(2) 北 夏至
(3) 晨
(4) 23°26′N 90°E
(5) 12 0
(6) 16
(7)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32. (每空1分,共6分)
(1)副热带高气压带
(2)冬季 寒冷干燥
(3)上升
(4)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33. (每空2分,共14分)
(1)B
(2)C
(3)夏 东南风 亚洲低压
(4)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或答副高与信风、或答副高或信风)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P

30°N
60°N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英 语 试 题
试题命制人:刘爽 审核人:王强 教研室主任:刘晓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三部分 计9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time is it now
A. 6: 30. B. 7: 30. C. 7: 00.
2. When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A. Today. B. Two days ago. C. Yesterday.
3.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s attended the program before.
B. He’s talked to the doctor.
C. He is likely to call.
4.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Policeman and driver. B. Doctor and patient. C. Teacher and student.
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market. B. In a restaurant. C. On a farm.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后,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六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y didn’t the man go to the concert
A. He was not free.
B. He failed to get a ticket.
C. 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it.
7. How did the woman like the concert
A. She enjoyed it very much.
B. She thought it was OK.
C. She liked it a little.
8. How did the man feel about missing the concert
A. He didn’t care. B. He regretted it. C. He felt it a pit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y hasn’t Joe come to school
A. He hurt his arm, and he had to see the doctor.
B. He didn’t like school at all.
C. He had a headache.
10. Whose keys are these
A. They are Betty’s.
B. The owner hasn’t been found yet.
C. They are Jack’s.
11. When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the early morning.
B. In the evening.
C. Afte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Where is the Korean restaurant
A. In North Street. B. In winter Street. C. In Green Street.
13. When will the speakers meet
A. At 7: 30. B. At 6: 30. C. At 7: 10.
1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never refuses the man’s invitation.
B. She works in an office.
C. She likes Korean food.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s the man’s problem
A. He lost his friend.
B. He went to the wrong place.
C. He has no telephone.
16. What is the woman
A. A passer-by. B. A policewoman. C. A waitress.
17. Where is the man probably
A. In the street. B. At a bar. C. In a hotel.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do Americans often do when they meet a stranger
A. They kiss his or her cheeks.
B. They call their names directly.
C. They hug him or her.
19. What does the speaker think of Americans’ putting their feet up on the office desk
A. It is fashionable. B. It is impolite. C. It is not rude.
20. What do Americans often do when they are about to leave
A. They say “goodbye” to the whole group.
B. They say “goodbye” to everyone.
C. They shake hands with everyone.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满分15分)
21. Take your time—it’s just _____ 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 _____ station.
A.不填;the B. a; the C. the; a D.不填;a
22. The scientists in the helicopter found an area ________a bowl.
A. which likes B. whose shape likes C. shaping like D. shaped like
23. ________by this means, this kind of material is more valuable.
A. To be recycled B. Being recycled C. Recycling D. Recycled
24. The main bed room, much smaller than other rooms, ________15 metres wide .
A. is measured B. measures C. was measuring D. are measured
25. Mr. Richard hasn’t got any time to play golf these days, because he is ______in the research of bird language.
A. devoted B. concentrated C. buried D. spared
26. —Do you have an_______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No, this is the only way, I think.
A. alternative B. urgent C. absolute D. equal
27. Every year, a great many visitors come to visit the ancient tree ______ the 12th century, ______ has brought a large income.
A. dating from; which B. dated from; what
C. which dates from; that D. which dated from; it
28. The increasing use of cars is thought to be a major ______ of global warming..
A. result B. cause C. warning D. reaction
29. — Haven’t you carried out the new plan
— No. He suggested the plan ______ further.
A. was discussed B. to be discussed C. discussing D. be discussed
30. Every possible means _________, but the teacher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_________ worked out the math problem yet.
A. has tried; haven’t B. have tried ; haven’t
C. has been tried; hasn’t D. have been tried; hasn’t
31. —What’s wrong with you yesterday
—When I was playing football, my strength ___________ and I fell down.
A. gave away B. gave off C. gave out D. gave in
32. The weather is so bad. Is there any ________ that the football match will be put off
A. sign B. possibility C. principle D. similarity
33. Admittedly, _________ size , the flat is perfect; however, its price is too high.
A. in case of B. as a result of C. in face of D. in terms of
34. My sister __________ to me about the way she was treated in the company, from which I know she must have an unpleasant experience there.
A. agreed B. pretended C. regarded D. complained
35. —I’m sorry I didn’t finish it on time.
— _____.
A. Fine,thanks B. No,thanks C. Thanks a lot   D. Thanks anyway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题,满分20分)
I was doing some last-minute Christmas shopping in a toy store. A nicely dressed little girl was 36 the teddy bears beside her father 37 she saw a little boy walk in and stop in front of the Pokémon toys. His jacket was obviously too small. He had money in his hand. 38 , it looked no more than five dollars at most. He was with his father as well, and 39 picking up the Pokémon video games. Each time he showed one to his father, his father 40 his head, “No”.
Rather 41 , the boy gave up and chose a book of stickers 42 . After they walked away, the little girl ran over to the Pokémon video games. She excitedly picked up one 43 on top of the others, and raced down toward the check-out(结账处). I picked up my goods and 44 the girl and her father.
Then, much to the little girl’s 45 , the little boy and his father got in line 46 her and me. After the video was paid for and bagged, the little girl 47 it back to the cashier(收银员) and 48 something to her. The cashier smiled and put the 49 under the counter(柜台). I was putting things in my bag when the little boy came up to the cashier. The cashier said, “ 50 , you’re my hundredth customer today, and you win a prize!” and she handed the boy the Pokémon game. The boy could only 51 in disbelief. It was, he said, 52 what he had wanted! The little girl and her father had been standing at the doorway, and I saw the biggest and 53 smile on that little girl.
I suddenly understood that the world is not 54 into the strong who care and the 55 who are cared for. We must each in turn care and be cared.
36. A. looking through B. getting through C. dressing up D. tidying up
37. A. while B. when C. after D. once
38. A. Then B. Therefore C. However D. Otherwise
39. A. stopped B. continued C. avoided D. kept
40. A. shook B. nodded C. moved D. held
41. A. anxious B. disappointed C. angry D. curious
42. A. also B. instead C. lastly D. indeed
43. A. laying B. lying C. lied D. lain
44. A. stopped B. helped C. admired D. followed
45. A. surprise B. satisfaction C. joy D. regret
46. A. behind B. before C. between D. beyond
47. A. put B. handed C. sent D. carried
48. A. whispered B. shouted C. gave D. showed
49. A. basket B. bag C. bear D. gift
50. A. Sorry B. Excuse me C. Congratulations D. Pardon me
51. A. laugh B. stare C. run D. pay
52. A. extremely B. only C. exactly D. wonderfully
53. A. widest B. greatest C. prettiest D. dearest
54. A. divided B. changed C. included D. cut
55. A. poor B. ugly C. unhappy D. weak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题,满分40分)
A
How Americans Began to Eat Tomatoes
People have strange ideas about food. For example, the tomato is a kind of very delicious vegetable. It is one of useful plants that can be prepared in many ways. It has rich nutrition and vitamin in it. But in the 18th century, Americans never ate tomatoes. They grew them in their gardens because tomato plants are so pretty. But they thought the vegetable was poisonous (有毒的). They called tomatoes “poison apples.”
President Thomas Jefferson, however, knew that tomatoes were good to eat. He was a learned man. He had been to Paris, where he learned to love the taste of tomatoes. He grew many kinds of tomatoes in his garden. The President taught his cook a way for a cream of tomato soup. This beautiful pink soup was served at the President’s party. The guests thought the soup tasted really good. They never thought their president would serve his honored guests poison apples. Jefferson never spoke to his honored (忠实的) guests about the fact.
56. After you read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think is true
A. Americans never ate tomatoes after they began to plant them.
B. Americans didn’t eat tomatoes before 19th century.
C. Even now Americans don’t eat tomatoes.
D. In the 18th century Americans ate a lot of tomatoes.
57.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Jefferson was a president who learned to love the taste of tomatoes .
A. while he was in Paris B. when he was a little boy
C. because his parents told him so D. from books
58. According to the text, _______ made the beautiful pink soup served at the President’s party
A. the President himself B. a French cook
C. the President’s cook D. the President’s wife
59.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all the honored guests invited by Jefferson were .
A.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B. from France
C. people of his own country D. men only
6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All of the guests knew the soup that was served at the President’s party was made of tomatoes.
B. All of the guests thought the soup which was prepared by the President’s cook was nice.
C. All of the guests thought the taste of the beautiful pink soup was nice.
D. None of the guests knew that their president would serve his honored guests poison apples.
B
In the USA, many high schools and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special celebration once a year called Homecoming. Former students and teachers come back to the school to enjoy the memories of their time there and the many Homecoming activities. Homecoming might last for only one day or for several days, even one week.
High schools usually choose one boy and one girl from the senior class to be the “Homecoming King” and “Homecoming Queen”. The students usually choose a boy and a girl who have done a lot for the school.
Most schools have a Homecoming parade(游行). The school band will often lead the way, followed by many different cars and trucks.
Most schools also have a football game for Homecoming—and, of course, tailgate parties. A tailgate party is a group of people drinking and eating around the back, or tailgate, of someone’s pick-up truck.
There are many other activities that might be a part of the Homecoming celebration. There might be a school-wide picnic one day; another day, there may be plays, concerts, competitions or games, all depending on a school’s traditions.
Homecoming celebrations nearly always end with a dance and/or a great dinner. The school is decorated beautifully, and a band is paid to come and play. Students dress up: guys in suits and girls in beautiful dresses.
61. Homecoming in the USA _____.
A. is held only in high schools B. is held to celebrate the birth of schools
C. might be prepared for students only D. might last from one day to one week
62. “King and Queen of Homecoming” are chosen according to _____.
A.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school B. their healthy bodies
C. their excellent grades in study D. their good-looking faces
63. All the activities might be found at the Homecoming except _____.
A. a parade B. a football game C. a picnic D. an exam
64. The “tailgate” is most probably _____ a truck or a car.
A. in front of B. in the middle of C. at the back of D. on the top of
65. Homecoming celebrations usually end with _____.
A. a play or concert B. a dance or a dinner
C. a picnic or a dance D. a competition or a game
C
Public schools in Washington, D.C. provide students with musical instruments for free. When something goes wrong with an instrument, Charles West and Larry Jernigan do the repairs. Both men approach their work with a passion(激情). For them, it’s important that students have a joyful experience with music.
The two have worked together for almost 20 years. This year alone, they’ve fixed about 450 instruments. Both men are musicians and music lovers, so learning to do repairs came naturally.
“I have been a musician all my life.” says West. “I played in an orchestra here in the city. I majored in music in college. I played in an army band.”
Jernigan’s musical interests are varied. “I was formerly trained in the piano and guitar. The alto sax, and the flute, I picked up while working here.”
In addition to fixing instruments, the two also go to schools to instruct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how to make minor repairs on their own.
West believes if children start early and stay concerned with music, it enriches other areas of their lives. “I see that in other kids. I see it in myself. I have seen it hundreds of times and it works,” he says. “They learn teamwork. They learn patience and respect.”
But West has concerns about the future of music in the electronic age.
“This instant age has taken away from the sit-down, the patience. And to learn to play an instrument, it takes patience, it takes diligence, it takes time.”
Being able to enjoy music on the job is one of the benefits of the job. Both men agree their best rewards are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s.
66. What’s the job of West and Jernigan at school
A. Teaching music.
B. Writing music.
C. Making musical instruments.
D. Repairing musical instruments.
67. They love the job because they can .
A. earn more money B. learn repair skills
C. enjoy music D. watch performances
6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the two men
A. They have fixed 450 instruments in the past 20 years.
B. They can play and repair musical instruments.
C. Jernigan used to play in an army band.
D. West was trained to play the piano.
69. According to West, what can people learn from music
A. Teamwork and patience. B. The value of time.
C. The truth of society. D. Diligence and confidence.
70. 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e text
A. How to repair musical instruments.
B.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two repairmen.
C. How to prepare a musical performance.
D. The enjoyable job of two music lovers.
D
Wha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violence and sports Psychologists say tha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violence at sports events. One is alcohol. Many fans drink a lot at games. When people drink,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do abnormal things. Psychologist Dennis Brock says, “Quiet people become loud. Normally nonviolent people become destructive.”
David Sampson, a sports sociologist, agrees, “These are often celebratory riots(暴乱)— a large number of very happy people mixed in with large amounts of alcohol. They don’t often seem dangerous in the beginning, but things get violent quickly.”
Another reason for violence at sports events is the crowd itself. When individuals are in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they can lose their sense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Edward Hirt, a social Psychologist, says that research shows that people do things in crowds that they would never do alone. People in crowds feel that no one knows who they are. Crowds also make people feel powerful. They stop making personal decisions. They just follow the crowd. Social psychologists call this a “mob mentality.”
Dave Zarifis, head of public safety at Northern Iowa University says, “Some people don’t even come to celebrate. They want to drink hard and make trouble. Someone does something stupid, and it grows from there. You get a mob mentality. People think it’s OK to do almost anything. They think, ‘There are so many of us and not enough of them.’ ”
Social psychologist Dr. Sharon Kennedy says that there are a few things officials can do to prevent violence. Making sure that an area is not overcrowded is very important. Officials should also think of games as “big parties.” Then they will prepare differently. Kennedy says that in Great Britain they are controlling the problem with cameras in all the stadiums. “When you know someone is watching, you are much less likely to behave badly.”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give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A. There’s a connection between violence and sports
B.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violence at sports events.
C. One cause of violence at sports events is alcohol.
D. David Sampson and Dennis Brock have the same opinion.
7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a “mob mentality”
A. “ No one knows I’m doing this.”
B. “ It’s safe to do what many people are doing.”
C. “There are so many of us and not enough of them.”
D. “I must drink some alcohol to stop myself feeling shy.”
73. How many experts are quoted by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A. Five. B. Four. C. Three. D. Two.
74. The last paragraph is mainly about ______.
A. how to turn games into big parties
B. how to prevent violence at sports events
C. why to fix cameras in stadiums
D. how to avoid oneself behaving badly
75. What lesson can we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A. Never drink any alcohol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B. Whenever you are watching a game, you should keep quiet.
C. Never follow blindly no matter how many people are doing something.
D. Be careful when you are at a stadium because there are cameras there.
第II 卷
第四部分:写作(共三部分,满分5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共10题,满分10分)
76. A stone s_________ me on the head and I got badly injured.
77. It’s unwise of you to r__________ from the position just because of the low salary.
78. _____ (附属) to a famous university, the middle school is the one students like to be admitted to.
79.I don’t think the color of the decoration goes with the ____________(家具)in your room.
80. The largest swimming pool here can a________________ over eighty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81. The shop was c___________ with shoppers who want to buy clothes at a discount of up to 70% .
82.The room is _____________(位于)on the ground floor.
83. It o_________ to her that she might adopt a homeless child since she had not a child of her own.
84. China Daily is an i_____________(有影响)newspaper in our country.
85. We must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our natural _______ (资源)from being wasted.
第二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请注意问题后的词数要求)。
[1]If you think English means endless new words, difficult grammar and sometimes strange pronunciation, you are wrong. Haven’t you noticed that you have become smarter since you started to learn a language
[2]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by a British university,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your brain power. Researchers found that learning other languages changes grey matter. This is the area of the brain which processes information. It is similar to the way that exercise builds muscles.
[3]The researchers also found the effect is greater on the younger people wh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4]A team led by Dr. Andrea Mechelli,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took a group of Britons who only spoke English.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a group of “early bilinguals(通两种语言的人)”, who had learnt a second language before the age of five, as well as a number of later learners.
[5]Scans showed that grey matter density(密度)in the brain was greater in bilinguals than in people without_________. But the longer a person waited before mastering a new language, the smaller the difference was.
[6]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in is changed by 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said the scientists.
[7]It means that the change itself increases the ability to learn.
[8]Professor Dylan Vaughan Jones of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has researched the link between bilingualism and maths skills. Having two languages gives you two windows on the world and makes the brain more flexible,” he said, “You are actually going beyond language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ideas.”
86.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no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 Which sentence in the text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ollowing one
Mastering two languages can broaden your views in the world and makes you cle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5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4 words)
89. What does the word "they" (Line2, Paragraph4) probably refer to (no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What do you think of English learning after you read this passage
(no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定你是张华,你的加拿大朋友Mike来信向你咨询如何才能学好中文。请写回信尽可能多的给以有帮助性的建议。
注意:1.词数120左右;
2.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Dear Mike,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
Best wishes,
Zhang Hua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答案
听力:
1-20 CBCAB AACAB CCCBB CBBCA
单项填空:21-35 BDDBC AABDC CBDDD
完形填空:
36—40 ABCDA 41—45 BBBDC 46—50 ABABC 51—55 BCCAD
阅读理解:
56—60 BACCA 61-65 DADCB 66-70 DCBAD 71-75 CDABC
单词拼写:struck resign Attached furniture accommodate crowded situated/located occurred influential resources
阅读表达
76.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will improve your brainpower.
77. Having two languages gives you two windows on the world and makes the brain more flexible.
78.(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79. A group of Britons.
80. Learning English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our brainpower.
书面表达 【参考范文】
Dear Mike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
Here are a few suggestions. First,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a Chinese course, as you’ll be able to learn from the teacher and practice with your fellow students. Then, it also helps to watch TV and read book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n Chinese whenever possible.
Besides, it should be a good idea to learn and sing Chinese songs, because by doing so you’ll learn and remember Chinese words more easily. You can also make more Chinese friends. They will tell you a lot about China and help you learn Chinese.
Try and write me in Chinese next time.
Best wishes.
Zhang Hua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语 文 试 题
试题命制人:王玉祥 审核人:苗淑英 教研室主任:高月峰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宿(sù)命 浸渍(zì) 呜咽(yè) 心旌(jīn)摇动
B.熨(yù)帖 间(jiàn)或 鄙薄(báo) 衮衮(gǔn)诸公
C.朱拓(tà) 隽(juàn)永 炮(páo)烙 怦(pīng)然心动
D.按捺(nà) 教诲(huì) 傩(nuó)戏 殒身不恤(xù)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慷慨  遴选  事无具细  精神焕发 B.狼藉  反馈  蜚声世界  错综复杂
C.巅峰  炼狱  先发治人  桀骜不驯 D.寒喧  聒噪  一筹莫展  力挽狂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以母亲的聪慧和 ,在那些空落的日子,她思前想后准对自己说:“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②迈锡尼遗址给人的感受真是一种 ,他实际上是活灵活现地搬出来古希腊那一段早已泯灭了的历史。
③虽然从历史上说,孔子当时不过是普通教师, 有些时代认为他是至圣先师, 是不无道理的。
A.坚忍  震撼  但是/也许 B.坚忍  振撼  尽管/也
C.坚韧  震撼  尽管/也   D.坚韧  振撼  但是/也许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晚8分钟的精彩表演,让刘谦火遍全国,他让人莫名其妙的魔术表演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
B.儿童的健康成长一直令家长和社会关注,家长往往是挖空心思地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但结果并非总是尽如人意。
C.专家告诫我们,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理财越是不可孤注一掷,这样会承担太大的风险,可能会让你血本无归。
D.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毅然挺身而出,作出了舍身取义的壮举。他的壮举如黄钟大吕,化为了滋养国人灵魂的养料。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这个实验的重要性我就不再多说了。”秦教授接着说:“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保密。”
B.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的人,到最后只会受到人们的鄙视。正如哲学家所说的那样,“傲慢始终与相当数量的愚蠢结伴而行。傲慢一现,谋事必败”。
C.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昨天下午举行了《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专题采访,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就动漫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D.“彩陶文化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逐渐形成新的考古文化。”(2008年10月20日《光明日报》)这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二、(6分,每小题3分)
7.指出下列句子中所给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不凝滞于物 C.兵挫地削 D.被发行吟泽畔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举贤以自佐
B.宁赴常流而葬鱼腹中耳 宁死不屈
C.是以见放 望见谅
D.葬乎江鱼腹中耳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日:“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 协不得已,乃应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日:“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 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防、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中弗从。防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防等日:“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各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防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B.奈何一但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C.梁武帝深恨之 恨:怨恨
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 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C.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去世后,刘防、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B.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C.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第Ⅱ卷(114分)
四、(32分)
13. 把下面的句子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①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4分)
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3分)
——《史记·屈原列传》
③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5分)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子曰:“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分)
——《论语·述而》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6分,每空1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僮,  ,  。 (李密《陈情表》)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③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史记·屈原列传》
④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⑤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诗经·氓》)
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    ! (关汉卿《窦娥冤》)
⑦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⑧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    。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五、(4分)
15.根据下面文字,仿照画线句子结构续写两句话,组成一段完整的话。(4分)
透过语文必修三教材,我们会看到,眷恋故国的诗人,用清洁的江水洗涤俗世的污浊;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王丹枫
对于天空来说,云朵是它的脚印,天空在村庄里走来走去,留下来的脚印挂在村庄上空。
在这个奇妙和温馨的地方,阳光永远不会热辣,因为它不忍心惊扰这样一个宁静的村庄,只是偷偷地躲在云朵的背后,好奇地瞅。那些云朵,像一只只翻飞的蝴蝶,静静地伏在村庄的上空,很安详,很甜美,很韵味……或许,在它们看来,这村庄就是一朵硕大的花儿,里面有吮吸不尽的蜜汁。
那是多美的画面啊,蝉翅一般透明,少女一样纯净,让人永远也抵达不到它的内核。
早晨起来,露水打湿了太阳,这样的时辰是适合做一切事情的:割一回露水草,锄一块西瓜地,挑一缸井水……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因为这个时候炊烟是没有声音的,看家狗是没有声音的。这样的时辰是没法不放松心情的,让自己什么都不去想,就像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让时间在一种温暖中静静地、静静地流淌。
晌午,村里人没有午睡的习惯,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他们看来,都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粮食。豆角该摘了,蒜也抽薹了,或者牛羊饿了,柴薪不足了,屋后的阳沟该清理了……这些都等着人去做。反正阳光柔和得很,做做歇歇,也不太累;就是真累了,一碗冰凉的井水倒下肚,全身都凉丝丝的,倦意顿消。
夜幕来临的时候,炊烟像牛乳一样在村庄里弥漫,空气中都是木柴燃烧的清香。这时候乡村肯定沸腾起来了,放学的孩童们或是在草滩上或是在禾堆上打闹着,或是带着小花狗满山疯跑,或是帮父亲牵着牛羊,一律都把欢快的笑声最大限度地放大;年长的婆婆或年轻的媳妇把炊烟升腾起来后,又连忙从屋里跑出来,或扑扑身上的灰尘或用双手支起喇叭筒,亮开喉咙大声地招呼着孩子回家;这时,牛儿、羊儿、狗儿也跟着凑热闹,或是大声叫着,或是尽情地撒着欢儿。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乡村最本质的声
音,就是生命的乐章。
村庄很小,小得像一把米,一棵菜,一缕阳光。一种踏踏实实的日子,被村里人牢牢地攥在了手心,从指间溢出的,仍旧是一些看得见的幸福。村庄又很大,大得让我的笔尖无所适从,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够不上一抔泥土的重量。因为,我就是那泥土里长出的一棵芽。
其实,村庄是很老的,像一幅油画。这里的绝大多数人,一生就守着土地山川过日子。也许,是山太高吧,他们走不出去;也许,是土地太肥沃吧,留住了他们的脚步。一年里,只要粮食够吃,过年的时候,再宰上一只大肥猪,幸福就会在他们的脸上闪闪发光。村里的老人,有的还没走出过方圆20里地。村对面现在修了一条县乡公路,可是村里还有十几位老人没坐过汽车。他们守着这个宁静的村庄,直到生命凋谢。他们驾鹤西归后,灵魂也只会在村庄的上空飘荡,或者,就变成村庄上空的一抹浮云。
村子里有几条小溪永远绕着村庄在流淌。它们从那个叫龙洞的山洞里流出来的时候,呼啦啦地唱着歌,奔向村子的周围。是太爱恋这个地方吧,要不怎么流也只是在村子周围徘徊,就像村庄上空的云朵,一觉醒来,第二天它仍然在村庄的上空流连、舞蹈……
有一年,远在广州服役的堂哥回村看望大妈,走的时候,经过小溪时停了下来,他抬头看着天上的云朵,嘴唇蠕动着,想说什么,但又噎了下去。许久,他俯下身子,饱饱地把溪水喝了个够。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满满地装了一壶。他说,他要把水带回广州慢慢喝。堂哥装水的时候,表情很凝重,装满了,倒出来,再装满。然后,使劲拧紧壶盖。
一只水壶,装满的,尽是故乡!一座村庄,盛满的,尽是天空的脚印!
16.文章描述的故乡处处弥漫着幸福,请从文中概括几个能够表现这种幸福的情节。(4分)
17.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村庄又很大,大得让我的笔尖无所适从,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够不上一掊泥土的重量。
18.作者为什么在文中要加入一段对小溪的描写?请简要分析。(4分)
19.简要分析“云朵是天空的脚印”这个标题在文中作用。(6分)
七.作文(60分)
20.请以“守候”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日照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二、三(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A C D C D B C D B A
四.(32分)
13. (16分)
①危难时刻勇于献出白已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见”1分,“临”l分,“夺”1分,“何以”l分,大意1分)
②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削割,自己客死在泰国,被天下人耻笑。(3分)
③虽然采纳和舍弃的不一样,性格的恬静和浮躁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因遇到的事物而喜悦,自己暂时得意,竟然连衰老将要到来也忘记了。(5分)
④吃粗粮,喝白水,睡觉时弯着胳膊作枕头,乐趣就在这里面了。不讲道义得到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4分)
说明: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4.(16分)
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④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⑤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⑦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⑧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说明:共8分,每小题各1分,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五.(4分)
15.(4分)参考答案:心忧天下的学子,为救亡请愿而抛洒青春热血;一事无成的老画匠,在生命凝聚成那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每句各2分;要求举的例子是新教材中曾经学习过的)
六.(18分)
16.(4分)①被露水打湿的早晨温暖而又宁静;②阳光明媚的晌午忙碌而又充满收获;③炊烟弥漫的傍晚热闹充满欢笑;④村里的人们充实又易满足,对村庄充满深情。(每点各1分)
17(4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是无可比拟的,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这感情的万分之一。(每点各2分)
18.(4分)以小溪对村庄的依恋比喻游子对故乡的依恋,(2分)与村庄上空的云朵离不开村庄上空的天空相互映衬,(1分)更深刻地揭示主题。(1分)
19.(6分)①是文章行文的线索;②点明主旨,表现出游子对故乡的依恋;③优美的比喻,将人们带入美丽的想像中,增加了文章的文采。(每点各2分)
七.20.(60分)
评分标准:2011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颜之仪字子升,是琅邪临沂人,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祖父颜见远,任齐御史治书。在朝中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居官称职,为人称扬。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疾病为由辞官。不久齐和帝突然而死,见远大哭而致气绝。梁武帝深感遗憾,对朝臣说:“我自从顺应天命和顺从人心临政以来,参与干涉天下人事,而颜见远竟至于如此。”当时称赞他忠烈,都为他感叹。父亲颜协,因为见远蹈义触犯时政权要,因而不任官职。梁元帝做湘东王,推荐颜协任其府记室参军。颜协不得已,只好赴任。
之仪幼年颖悟,三岁时能读《孝经》。长大后,博览群书,喜好写词赋。曾经进献《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手回书说:“枚乘父子都能与梁王游学,应贞两代,都被称赞为有文学才能。我寻求才子,心中的郁塞得到很大宽解。”
江陵平定后,颜之仪按照规定迁到长安。世宗任其为麟趾学士,不久迁升为司书上士。高祖刚设立太子,认真替他选择师傅,选之仪为侍读。太子后来征讨吐谷浑,在军中有不轨行为,郑译等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因而授任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食邑二百户。宣帝即位,晋位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宣帝其后刑法政治乖僻,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屡 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宣帝十分忌恨他。但由于有旧恩,也一直加以优容。当宣帝杀王轨,颜之仪坚持进谏。宣帝大怒,想将他也处死。后来以他诚实正直而无私心,没有执行。
宣帝去世,刘昉、郑译等伪造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助少主。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刘昉等人草诏而署名之后,逼迫之仪接着署名。颜之仪厉声对刘昉等人说:“主上去世,继嗣之子年幼,朝廷大权应该由才能杰出的宗族掌握。现在皇亲之中,赵王年龄最大,以亲以德来说,都应该寄以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一心尽忠报国,怎么能一下子就将朝庭大权交给别人!之仪只是一死罢了,不能欺骗先帝。”因此刘昉等人知道他不可屈服,于是代替之仪署名而公布。隋文帝后来又索要符玺,颜之仪又正色说:“这是天子的信物,自有主人,做宰相的为什么要?”隋文帝因此大怒,下令带出去,想杀掉他,但是因为他在民众中声望很高,才放掉他。出朝做西疆郡守。
隋文帝做了皇帝,下诏将他征回京师,进爵为新野郡公。开皇五年,任为集州刺史。在任期间州内清平安宁,各民族百姓都很喜欢。十年正月,之仪按例上朝廷去进见。隋文帝见到后就认出了他,命带他到御座前,对他说:“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于是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有文集十卷行于世。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生 物 试 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34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B.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C.着丝粒的分裂和赤道板的出现 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癌变是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B.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由某些基因引发的
C.胚胎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也有细胞的凋亡
D.正常机体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一定是同步的
3.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解离后需要漂洗,便于染色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观察的主要内容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③④
4.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
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⑥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b所表示的分裂将伴随着人的一生时刻在体内进行
C.由①→⑤、⑥,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使细胞全能性降低
D.人体每天都有新细胞产生,同时也有细胞衰老和凋亡
5.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7.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者都增多 D两者都未增多
8.下图1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或核DNA)曲线变化图,图2是细胞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实线表示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B.图1虚线bcd段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此生物体正常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
D.图2中C细胞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DNA加倍,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9.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10.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1.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12.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13.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体
B.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C.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D.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14.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
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15.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6.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17.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18.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1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同一人体的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B细胞都能合成抗体
20.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
2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
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22.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23.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
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单纯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
24.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错误的是
A. 高浓度2,4-D除麦田杂草 B. 使用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
C. 利用赤霉素促进芦苇纤维长度增加 D. 高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果实
25.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26.下列都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一组实例是
A.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B.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
C.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 D.根的向地性和根的向肥性
27.下图示意几组研究生长素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①﹤ ② B.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 ④
C.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 D.本实验研究目的主要是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8.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29.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A.与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B.与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C.在膜外,与电流流动方向相同 D.在膜外,与电流流动方向相反
30.图示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图中弯向光源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
(1)这是 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图,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顺序是 。
(2)该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不形成 ,而是 凹陷,把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3)在上图中,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染色体数量增加一倍发生在 。
(4)图D的最大特点是完成 和 。
(5)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好是图 。
(6)假设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经过10次细胞分裂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其染色体数为 。
32.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③]的名称是_________。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_________。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______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33.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的生理活动可能是 ______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 、
、 。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能够抑制BC过程的激素是 。
(4)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 。
34.(10分)对燕麦胚芽鞘做如下图所示处理:
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都用单侧光照射。
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________________。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________________。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________________。
(4)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5)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以上实验说明,植物的茎具有________,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___,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能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5 BDAAA 6-10 DABBD 11-15 CCDDA
16-20 CCDCA 21-25 DCBDB 26-30 ABDDB
31.(1)动物 DBACE (2)细胞板 细胞膜(3)ABD C
(4)DNA分子的复制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5) A (6) 6条
32.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突触小泡 ②线粒体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兴奋或抑制(缺一不给分)(4)轴 内
33.(1)乙 甲 (2)糖类消化吸收 主动运输
(3)葡萄糖氧化分解 合成肝糖元或肌糖元 转化为脂肪等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4)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34.(1)①⑥⑦ (2)②④ (3)③⑤⑧ (4)直立生长 (5)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使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导致向光一侧生长慢,背光一侧生长快,因而向光弯曲生长(6)向光性 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面一段 生长素 促进下部的生长
衰老、凋亡
a
b
b
c
c




⑤上皮细胞
⑥骨骼肌细胞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思想政治试题
试题命制人:尹相和 王宗庆 审核人:马德平 王安旭 教研室主任:王秀法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二个大题、32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 题,每题2.5分,共75分)
1.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参与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②参与民主评议本村村干部
③参加个税调整方案网上讨论 ④向消协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指
A.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B.只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C.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国家权力机关的完善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
3.目前,我国村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全部实行选举。其中,不设候选人,由本村过半数选民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的方式,俗称“海选”。“海选”属于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等额选举    D.差额选举
4.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完善体现了
A.民主监督,有序参与 B.民主实践,亲力亲为
C.民主管理,建言献策 D.民主决策,科学规划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舆论监督制度
6.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该方案应该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7.相关部门日前披露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等一系列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政府重视群众养老问题,体现了
①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②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我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党和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长期研究黑恶势力组织并“卧底”调查的西南大学教授汪力指出:政府官员的落马反映出的是权力的滥用和缺失,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就要
①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②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③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④国家权力机关要依法行政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某市市政府努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表明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 ③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④体现了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假如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当前广大农民共同关注的“新农合”医疗问题提出了提案草案,在征求其他代表签名复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提案,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获得大会表决通过。那么,你履行了人大代表的
①审议各项议案权 ②表决各项议案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软实力”不断提高。“软实力”即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国民的凝聚力、民族的创造力、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等。下列属于政府为了提升“软实力”而履行的职能有
①国务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②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贷款利率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④2011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圣彼得堡出席上合组织总理第十次会议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2年1月28日,中国中水电公司在苏丹一个工地遭当地武装分子袭击,29名中国工人被劫持。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积极采取行动。营救被劫持人员。这体现了
A.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权 B.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
C.我国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有机统一的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石 ②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③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1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
A.人民政协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 B.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
C.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 D.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15.“居者有其屋”是百姓的梦想。2011年中央明确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并以签责任状的形式予以落实。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超过1000万套,百姓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这一事实说明政府
A.积极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B.关注民生,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
C.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D.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生存权
16.国家环保部经过20多次修改完成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各部委、地方环保部门等215家单位发函征求意见,并通过网站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做
①体现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有利于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④能够保证公民通过网络渠道有序参与民主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 (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我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权 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有人指出,每位人大代表都应发挥"一盏灯"的作用,敢于照亮自己,也乐于照亮别人,要勇立潮头,会当经济发展的参谋员,勇当经济发展的监督员,善当经济发展的推动员。这需要人大代表
①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②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
③积极行使立法权,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④积极行使提案权,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19.公信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公信力要求政府
①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为公民谋福利 ②坚持依法执政,公正司法
③全面行使职能,坚持依法行政 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坚持廉洁奉公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党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农民的帮扶力度,是
A.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B.政府适时转变职能的体现
C.由现实国情决定的,体现了党依法行政 D.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1.保障房的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个别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不积极,更有甚者,将保障房变成了“别墅保障房”、“富人福利房”、“公务员专属房”。引起社会极大的不满。要改变这种现状,各级政府必须
A.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B.建立、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C.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直接参与保障房的开发和建设
D.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22.温家宝总理2012年2月3日—4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村里的事务要坚持由村民作主,一切相信农民,一切依靠农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农村社会管理”,在我国,依靠村民自治搞好农村社会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
A.村民自治委员会 B.村民委员会
C.村级人民代表大会 D.居民委员会
23.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入托难”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为促进这一问题解决,你可以
A.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行使决定权,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C.行使质询权,向幼儿园提出质询 D.行使提案权,提出解决问题议案
24.我国按照《法律援助条例》实施司法救助制度,这一制度就是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诉讼费的公民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公民打得赢官司。这样做有利于实现
A.人民群众监督法律的实施 B.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25.2011年7月29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纲要》要求,以满足全体人民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国民休闲意识,壮大休闲产业规模,丰富完善休闲产品,保障国民休闲权利,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如果据此写新闻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
A.改变职能,更加关注民生问题 B.以人为本,更好履行政府职能
C.重视休闲,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D.民主执政,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26.2010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A.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组织领导
B.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
C.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D.我国是一个多党执政的国家
27.在2011年3月召开的 “两会”上,我国各级人大的组成人员,有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还有无党派人士,这些组成人员
A.都行使相同的国家权力 B.代表各自党派行使权力
C.可以制定国家各项政策 D.都代表人民意志而工作
28.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等。这表明
①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 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和质询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③
29.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要巩固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必须
①提高各民主党派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②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③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0.201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将召开各类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决策中行使最高决定权
C.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25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此处无效。)
31.材料:山东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成与富民强省目标相衔接的文化强省。
据材料,分析山东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的政治生活依据。(9分)
32.材料一:2011年,面对 "节节升高"的物价,我国政府频频 "亮剑",打出了一套控物价、保民生的 "组合拳"。我国政府为控制物价、保障民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连续3次加息;加强市场保障,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等。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 (8分)
材料二: 2012年2月1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审议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批准了山东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山东省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及山东省2012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
(2)材料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8分)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化 学 试 题
试题命制人: 厉江海 审核人:时磊 教研室主任:许光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分24个小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本卷包括20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丰富的晶体硅
B.高纯硅可以用石英与木炭在高温下制取
C.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所以可以作光导纤维的材料
D.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有开发价值的燃料
2.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盛放食醋 B.烧煮开水
C.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 D.用碱水洗涤
3.下列关于4220Ca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22 B.电子数为20 C.中子数为18 D.质量数为42
4.取四等份铝,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 mol·L-1氨水 B.4 mol·L-1 HNO3
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
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任何条件就可以进行
6.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7.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aCl2 B.KOH C.NH3·H2O D.H2SO4
8.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的氢化物比乙的氢化物稳定;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
9.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相同
C.酸性H3WO4>HXO3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10.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绝对值与它的族序数一定相等
D.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下列变化中既有旧化学键断裂,又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
A.酒精溶于水 B.二氧化碳变成干冰
C.CaO作为干燥剂吸水 D.氯化钠受热熔化
12.可逆反应:2NO2(g) 2NO(g)+ 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CO32-+ 2H+= H2O+CO2↑
B.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4 OH-=[Al (OH)4]-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OH-+CO2=CO32-+H2O
D.二氧化硅与苛性钠溶液反应:SiO2+2OH- = SiO32- + H2O
14.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 v(SO2)=4 mol·(L·min) -1 B. v (O2)=3 mol·(L·min) -1
C. v (SO3)=0.1 mol·(L·s) -1 D. v (O2)=0.1mol·(L·s) -1
15.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A>B>C>D B. 离子半径 C 2->D->B+>A 2+
C. 原子序数 d>c>b>a D. 原子的失电子能力 A>B>D>C
16.某溶液中有:①Cu2+、②NH4+、③Fe2+、④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Cu2+、Cl-、SO42- B.HCO3-、NO3-、SO42-、Na+
C.Cl-、SO42-、K+、Na+ D.Fe3+ 、SO42-、Cl-、Al[(OH)4]-
18.100 mL 6mol/L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硫酸钾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碳酸钠 D.烧碱溶液
1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 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甲中电子从锌片流出,经导线流入铜片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20.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 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B. 制备少量氨气 C.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 制备少量氧气
第II卷(共40分)
21.(9分)无水氯化铝是白色晶体,易吸收水分,在178℃升华,装有无水氯化铝的试剂瓶久置于潮湿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自动爆炸并产生大量白雾。氯化铝常作为有机合成和石油工业的催化剂,并用于处理润滑油等。工业上由金属铝和氯气作用或由无水氯化氢气体与熔融金属铝作用制得。
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通过下图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无水氯化铝。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C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分别为 、 ;
(3)从A装置导出的气体若不经过B、C装置而直接进入D管,将对实验产生的不良后果是 ;
(4)F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 。
22. (10分)某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铝和铜的金属性(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A.比较铝和铜的硬度和熔点;
B.比较二者在稀硫酸中的表现;
C.用铝片、铜片、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比较二者的活动性;
D.分别做铝片、铜片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
E.分别做Al(OH)3和Cu(OH)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
F.比较Al(OH)3和Cu(OH)2的热稳定性;
G.将铝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共同浸入浓硝酸中,接入电流计,观察电流方向。
(1)你认为上述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有 ;
(2)上述7个方案中除G外,可以设计成电池反应的还有 ;
(3)写出D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G方案中,因为铝片在浓硝酸中发生 ,故电池的负极是 ;写出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3、(11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列周期 1 2 13 14 15 16 17 18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4 ⑩
(1)正确表示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写出它的氧化物与⑤的氢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⑧的单质有许多重要用途,写出其工业生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③⑤⑥三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它们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
24.(10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该题坐标图上画出X、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中已画出Y,用铅笔作图,并在你画出的曲线末端明确标出“X”或“Z”)
t/min n (X)/mol n (Y)/mol n (Z)/mol
0 1.00 1.00 0.00
l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列式并计算该反应在0-5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
(4)该反应在第 分钟(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5)若使该反应的速率增加,下列措施一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lmol X:和2mol Y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C A B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D B B C A C B
21.(9分)
(1)(浓)(2分)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每空1分,共2分)
(3)未经除去的HCl和水蒸气随Cl2 进入D 中(1分),和Al反应能生成H2 (1分),H2 和Cl2 混合会发生爆炸(1分)
(4)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 (2分)。
22. (10分)
(1)BC
(2)BCD
(3)2Al+2NaOH+6H2O=2Na[Al(OH)4]+3H2↑
(4)钝化 铜片 Cu+4H+ +2NO3=Cu2++2NO2↑+2H2O
23.(11分)
(1)第2周期,第ⅣA族
(2) HClO4 ,KOH
(3)Al, Al2O3 +2OH+3H2O=2Al[(OH)4]
(4)2C+SiO2 Si+2CO↑
(5)O2-、Na+、Mg2+
24.(10分)
(1)见右图(每画对一种物质得1分,共2分)
(2)X+2Y2Z(2分)
(3)0.07 mol·(L·min) -1(2分,列式1分,结果1分,没有单位或单位错误扣1分)
(4)9(2分)
(5)B(2分)
浓盐酸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物 理 试 题
试题命制人:费海坤 审核人:邱红星、李洪彬 教研室主任:许崇义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三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56分)
一、(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
C.牛顿最早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D.第谷第一次对天体做圆周运动产生了怀疑
2、如图所示,小物体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的受力情况是( )
A.受重力、支持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
D.以上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小船以大小为v1、方向与上游河岸成θ角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A处过河,经过t时间正好到达正对岸的B处。现要使小船在更短的时间内过河并且也正好到达正对岸B处,在水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
A.只增大v1大小,不必改变θ角
B.只增大θ角,不必改变v1大小
C.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增大θ角
D.在增大v1的同时,也必须适当减小θ角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向心力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5、当汽车通过拱桥顶点的速度为10 m/s时,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8/9,如果要使汽车在粗糙的桥面行驶至桥顶时,不受摩擦力作用,则汽车通过桥顶的速度应为(g=10m/s2)( )
A.15 m/s B.20 m/s C.25 m/s D.30 m/s
6、如图所示,某人通过定滑轮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将质量为m的货物提升到高处.已知人拉绳的端点沿水平面匀速向右运动,若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货物匀速上升
B.货物加速上升
C.绳的拉力T大于物体的重力mg
D.绳的拉力T等于物体的重力mg
7、狗拉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率行驶,下图为四个关于雪撬受到的牵引力F及摩擦力f的示意图(O为圆心),其中正确的是( )
8、在交通事故中,测定碰撞瞬间汽车的速度,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汽车驾驶员》杂志曾给出一个计算碰撞瞬间车辆速度的公式:,式中△L是被水平抛出的散落在事故现场路面上的两物体沿公路方向上的水平距离,h1、h2分别是散落物在车上时候的离地高度,如下图所示.只要用米尺测量出事故现场的、、三个量,根据上述公式就能够计算出碰撞瞬间车辆的速度.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A、B落地时间相同
B.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无关
C.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成正比
D.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乘积等于△L
9、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日地之间的距离 D.绕地球表面附近飞行的飞船的周期
10、如图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 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a点与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11、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在a处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一定为拉力
B.b处一定为拉力
C.b处一定为支持力
D.在b处杆对球可能没有作用力
12、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有三颗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FA>FB>FC
B.角速度
C.根据,可知
D.向心加速度
13、将一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某时刻物体的水平位移大小与竖直位移大小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时刻物体水平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与竖直分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
B.该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等于
C.从抛出到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D.从抛出到该时刻物体位移大小等于
14、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轨高度差h的设计不仅与r有关,还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率v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一定时,r越小则要求h越大 B.v一定时,r越大则要求h越大
C.r一定时,v越小则要求h越大 D.r一定时,v越大则要求h越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44分)
二.实验题(15题3分,16题每空3分,共12分)
15、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1)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无论A球的初速度大小如何,也无论两球开始距地面高度如何,两球总是同时落到地面,这个结论(  )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1)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2)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16、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方格的边长为5cm,如果取,那么
(1)闪光频率是 Hz.
(2)小球运动初速度为 m/s.
(3)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 m/s.
三.计算题(每题12分,共36分,请写出必要的解答步骤,只写结果不给分)
17、(10分)如图所示,一轻绳长为L,下端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当球在水平面内以某一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绳子与竖直方向成θ角,求:绳的拉力大小F和小球运动的周期T。
18、(10分)土星周围的空间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中有两个岩石颗粒A和B与土星中心距离分别为rA=8.0×104km和rB=1.2×105km。忽略所有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1)求岩石颗粒A和B的线速度之比。
(2)求岩石颗粒A和B的周期之比。
19、(12分)如图所示,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后,正好无碰撞地落在台的一倾角为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 m,g=10 m/s2, sin53°=0.8,cos53°=0.6,求:
(1)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是多少;
(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是多少;
(3)若斜面顶端高H=20.8 m,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C B C B D BC 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D AB C AD B BCD AD
二.填空题(15题3分,16题每空3分,共12分)
15、 B 。16、 10 Hz ; 1.5 m/s, 2.5 m/s 。
三、计算题:((每题12分,共36分,请写出必要的解答步骤,只写结果不给分)。
图甲绝密★启用前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 史 试 题
试题命制人:庄光文 审核人:高一历史组 教研室主任:李维忠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2.春秋后期,税制改革首先发生在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其后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人 ② 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 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④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而出现
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基本表现形式
③是封建王朝财政的主要来源
④带有开放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张某是一位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有( )
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5.某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占总人口比例)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6.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8.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B.美洲的烟草、中国的茶叶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9.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0.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11.英国工业中普遍出现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丝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12.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
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13.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蒸汽机车、水力纺纱机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飞机 D.电话机、内燃机
1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
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5.下列各项中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
A.1825年,史蒂芬孙晚上坐在电灯下进行工程设计
B.1856年,一批商人乘汽船从英国到达美国
C.1940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了轰炸
D.2002年,一位中国学生向联合国秘书长发了一封呼吁和平的电子邮件
16.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是一场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7.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8.中国近代工业中“近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 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
C.借鉴外商生产方式,采用机器生产 D. 采用私人投资和市场营销的方式
19. 某校高一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以《命运坎坷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题,他们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符的是
A.列强经济侵略既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客观上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C.在1912-1919年期间,发展速度较快的民族工业有纺织业、面粉业、钢铁业
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20.陈旭麓这样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一项政令:“它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已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意识。”这项政令是
A.剪发辩 B.禁缠足 C.易服饰 D.废跪拜
2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2.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①提倡女权 ②主张男女平等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消灭了性别歧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种现象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4. 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④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奖
26.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些外资企业的创办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
27.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赫鲁晓夫改革
28.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当代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29.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30.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 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其中第41题18分;第42题22分)
31.阅读下列有关山东经济发展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
佣佣工李新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二 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 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
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
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一新现象 此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三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的原因有哪些 (3分)
(3)根据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1937年至1949年这两个阶段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2分)概述1912年至1925年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4)上述企业的创办,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2、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 :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群 美国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4分)战国时期秦国在减灾方面的重要举措是什么?(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4分)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3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A B D D C D C B C D A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C D C A A A B B C C C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其中第41题18分;第42题22分)
41、(1)资本主义萌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分)
(2)民办(商办)、官办企业。(2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通商口岸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3分)
(3)1912年至1925年变化趋势:黄金时期(或短暂的春天);(1分)
1937年至1949年:日益萎缩直至陷入绝境;(1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4分)
(4)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解体。(3分)
42、(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
举措:修建都江堰(2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4)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