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信息技术试题
(考试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选择题:共60小题,1-20题0.5分,21-60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藏头诗,是杂体诗中的一种,将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有时为了含蓄表达某种情感,往往使用藏头诗。如“生性高雅显风范,日子惬意体康健。快意人生知音伴,乐娱生日尽开颜”,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生日快乐”,这表明信息的什么特征( )
A.共享性 B.加工处理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2.下面的操作,有利于预防计算机病毒侵入的是( )。
①对下载的文件马上杀毒 ②及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
③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 ④打开QQ上陌生人信息中的链接
⑤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在很多全文搜索引擎中常用逻辑关系符“NOT”连接多个关键字,使得搜索结果中去掉“NOT”后面关键字相关的信息。现使用关键字“浙江 NOT 西湖 ”搜索,得到的结果是( )。
A.浙江和西湖的相关信息 B.除了“西湖”的与“浙江”相关的信息
C.除了“浙江”的与“西湖”相关的信息 D.浙江尤其是西湖的相关信息
4.OCR软件的作用是( )
A.将英文翻译成中文 B.将中文翻译成英文
C.将语音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 D.识别图像中的文字并转换成文本
5.小张要想将报纸上的文章录入到电脑里,可是他打字速度非常慢,他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来完成:扫描识别编辑,请根据前面三个步骤分析分别需要使用到哪些硬件或软件( )
A.扫描仪.金山快译.Word B.扫描仪.汉王OCR.记事本
C.数码相机.汉王OCR.Flash D.数码相机.金山快译.记事本
6.我国这两年来地震频发,特别是汶川和玉树地震给我国带来重大损失。这是因为人类预防地震的手段还非常有限,其中最主要的困难体现在哪方面( )
A.信息加密 B.信息管理 C.信息交流 D.信息采集
7.李老师为了提高效率,准备设计一个学生成绩分析软件,经过了前期调查分析,他决定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6.0来制作该软件,这一步应该属于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哪一个阶段( )
A.分析问题阶段 B.设计算法阶段 C.编写程序阶段 D.结果检测阶段
8.赵肖同学登录到自己的电子邮箱,并补充了以前注册时未填写的信息,此时网站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表采取的操作是( )
A.添加记录 B.修改记录 C.查询记录 D.删除记录
9.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
B.远古时代没有信息技术
C.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完成任何工作
D.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0.孙霞编辑了一封如图所示的电子邮件,可是发送邮件失败,其原因是( )。
A.主题错误 B.没有附件   C.收件人地址错误 D.邮件正文太少
11.用ACCESS软件编辑“产品”数据表中的记录,操作界面如图所示:
该数据表对应的结构是( )
12.图所示的是某同学电脑中的文件夹的部分文件,从图中可以看出属于网页类型的文件是( )。
A.①⑧ B.②③ C.⑥⑦ D.④⑤
13.小华同学在进行题为“中俄关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在因特网上利用( )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
① E-mail(电子邮件) ② BBS(电子公告栏) ③ QQ ④ 博客(Weblog)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雅虎推出的“Yahoo!My phone”服务能让雅虎会员通过自己的声音,用“说”的方式,查询新闻.天气及个人信息,这种服务主要运用了( )
A.机器翻译技术 B.手写文字识别技术
C.语音识别技术 D.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小吕收集了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相关数据,并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5.为统计第一季度大连港的货物吞吐量合计值,在E3单元格中输入的公式应为( )。
A.=B2+C2+D2 B.=B3+C3+D3 C.=SUM(B2:D2) D.SUM(B3:D3)
16.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完成其余港口合计值计算,有如下操作:
①将鼠标指针移至E3单元格右下角填充柄处
②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曳至E12单元格
③选择E3单元格。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17.如下图所示,该文稿采用的排版方式是
  
A.框架结构 B.分栏排版 C.图文混排 D.纵横混排
18.某同学要制作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段视频,他可以获得视频素材的途径是( )。
①用超级解霸截取别人制作的社会实践活动VCD光盘片段
②从学校的网上资源素材库里下载相关的视频片段
③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并通过视频编辑软件编制成视频片段
④利用摄像机现场拍摄,并通过视频采集卡采集视频文件,保存到计算机中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有()。
A.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授权性
B.传染性.破坏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
C.潜伏性.激发性.破坏性.易读性.传染性
D.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激发性
20. 学校食堂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管理学生的用膳情况,其中学生可随时在任何一部饭卡机上检查自己的饭卡数额的功能,体现了数据库系统具有()的优越性。
A.可实现数据共享 B.可实现数据大量存储 C.计算快捷 D.操作简单
21.在浏览网页时,点击IE浏览器工具栏上的()按钮,可以使浏览器重新下载当前网页上的信息。
A.停止 B.刷新 C.收藏夹 D.主页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装了防火墙,就可以万无一失地保护了计算机的系统安全。
B.为了使计算机得到更安全的保护,可以为计算机安装防病毒卡。
C.盗版的杀毒软件和正版的功能一样,所以不需要花钱去买正版的。
D.为了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应该不要上网。
23.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六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
①上互联网 ②咨询相关专家 ③查阅相关报刊 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下列对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
A.编写程序   设计算法   分析问题   调试运行与检测结果
B.设计算法   分析问题   编写程序   调试运行与检测结果
C.设计算法   分析问题   调试运行与检测结果   编写程序
D.分析问题   设计算法   编写程序   调试运行与检测结果
25.晓钧打算寒假期间网上下载影片美美的饱看一番,以下类型属于影片格式的是( )。
A.html B.jpg C. swf D.rm
26.一段动画(电影)是由一幅幅静态的图片通过动画加工工具制作而成的。以下属于动画加工工具的是( )。
A.Wps B.photoshop C.flash D.cool edit pro
27.张君同学用麦克风录制了一段格式为.wav的音乐,由于文件容量太大,不便携带,若希望在正常播放音乐的前提下,把文件变小,最好的办法是( )。
A.应用压缩软件,使音乐容量变小 B.应用音视频工具软件将文件转换成.mp3格式
C.应用音乐编辑软件剪掉其中的一部分 D.应用音频编辑工具将音乐的音量变小
28.在下面的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A.教师课堂上配合教材制作使用的PowerPoint
B.房地产公司利用3D软件,有声有色的展示房屋的建筑.环境及装修
C.利用特定的技术做出的电影《海底总动员》。
D.小小为了要去云南自助游,利用搜索引擎找寻资料
29.通常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其中文字的创造是( )
A.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B.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C.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D.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0.有些车家的安全部门为了提高安全性,通过眼角膜识别系统控制安全门的打开和关闭。该过程使用了哪种计算机技术?( )
A.虚拟现实技术 B.语音识别技术 C.智能代理技术 D.模式识别技术
31.生物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了 “昆虫的生活习性”这一课后,收集有关蜘蛛的生活习性的资料,并用Word编辑成一个研究报告。请问采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最能锻炼你的能力?( )
A.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 B.找专家咨询
C.实地考察并用数码电子设备采集相关资料 D.购买相关的光盘
32.要尽可能多地查询到有关科技.科普方面的网址,应在关键词栏中输入( )
A.科技科普 B.科技AND科普 C.科技OR科普 D.科普科技
33.学校要进行一项“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同时需要建立相关的主题网站,借此宣传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性;以此为例,下面过程较为合理的信息集成过程是()
①收集反馈.评价修正
②确定主题.设计目标
③规划内容结构.收集加工素材
④选择适当工具.实际制作
A.③②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34.某同学想知道 “地球自转方向”, 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好。
A.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
C.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35.老师布置了一个制作电子报刊的任务,那么以下软件中你觉得哪些是比较合适的?( )
A.word.WPS B.word.写字板 C.word.记事本 D.写字板.记事本
36.小华利用Microsoft Excel对校运会中的各项比赛成绩进行汇总并排名。这属于信息加工一般过程的( )阶段。
A.收集信息 B.加工信息 C.发布信息 D.存储信息
37.搜索引擎一般分为分类目录索引类和关键词索引类,下列网站不属于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是( )。
A.搜狐 B.百度 C.网易 D.新浪
38.信息技术就是人们获取.( ).处理以及开发和利用信息的所有技术。
A.统计.分析 B.输入.加工 C.存储.传递 D.输入.输出
39.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物质.能量.信息 B.物质.知识.信息
C.物质.能量.知识 D.能量.知识.信息
40.下列行为不违背信息道德的是( )
A.小王自恃计算机水平很“高”,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修改别人的文件;
B.小丽是A通信公司老总的秘书,于是趁工作之便将公司核心技术文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对手B通信公司老总,并获5万元红包;
C.吴某是编程高手,经过3天的攻关,把某公司辛苦3年开发的程序破解了,并以每套1000元的价格(低于该公司销售价格5000元)卖给了几个公司;
D.网友小木是个摄影高手,他登陆某论坛贴图社区,上传若干风景图片,并希望网友对他的作品提出意见。
41.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利用电子表格的图表来表达及处理探究性学习的调查数据,总结不同类型的图表与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柱形图适用于比较同一主体内成分的大小,而饼图适用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B.柱状图适用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折线图常用来显示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C.柱状图适用于比较同一主体内成分的多少,折线图常用来显示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D.柱状图不能用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而饼图不能用于比较同一主体内成分的多少
42.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A.火的使用 B.指南针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应用 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43.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防护信息安全。关于信息安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威胁信息安全的常见因素有:人为的无意失误.人为的恶意攻击.软件的漏洞和“后门”.计算机病毒的侵害等;②系统安全配置的不当.用户口令过于简单都会对信息安全带来威胁;③面对信息安全威胁,我们可以采取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安装补丁程序.安装安全防护产品.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及时备份数据等方法;④计算机病毒是信息安全的重大危害。病毒入侵和发作会占用系统资源.影响系统效率并干扰正常操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4.一张光盘被毁坏了,存储的信息就无法读取;一盘录象带被烧毁,影像信息就不复存在。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传递性 D.时效性
45.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山东大学”,出现的页面内容是( )
A.山东大学概况 B.山东大学的全部信息 C.山东大学相关信息的链接地址 D.山东大学网站的主页
46.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的( )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47.灭火机器人能够感知火源主要是利用了( )
A.传感技术 B.通信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纳米技术
48.下列关于“Blog”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
B.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
C.Blog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代表着新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D.在网上Blog对所有人完全开放。
49.在WORD中,现在有一个以文件名A保存过的文件,如果要把A再以文件名B保存,应该使用( )命令
A.保存 B.另存为 C.新建 D.打开
50.黑客是危害信息安全的祸首之一,因为黑客是( )
A.计算机编程高手 B.Cookies的发布者
C. 网络的非法入侵者 D.信息垃圾的制造者
51.下面所列出的条目中属于数据库的主要特点的是( )
(1)存储大量数据 (2)高效检索 (3)管理操作方便 (4)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
A.(1)(2)(3) B.(1)(2) C.(1)(2)(4) D.(1)(2)(3)(4)
52.熊猫烧香是一种感染型的蠕虫病毒,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可执行文件的图标全部变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以下文件可能被感染的是( )
A.闯关东.avi B.QQ.exe C.千里之外.mp3 D.奥运会.doc
53.李明在电脑上积累了上千个有关学习的电子文件,为了便于今后查找和使用,请你帮他选择一种最合适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
A.创建一个文本文件,记录每个文件所在的计算机上的路径
B.把全部文件打印出来,然后堆放在书架上
C.为这些文件专门建一个网站
D.利用“资源管理器”对这些文件按照不同学科分门别类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
54.下列属于非实时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QQ B.MSN C.E-mail D.UC
55.下列应用实例中,使用了语音识别技术的是( )
A.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 B.与父母电话聊天
C.按导航仪的语音提示驾驶汽车 D.通过语音录入文本
56.在某论坛注册用户账号时的部分界面如下图所示( )
下列注册信息中符合注册要求的是( )
A.笔名:雪 用户名:snow 密码:snowdown 确认:snowdown
B.笔名:JBH91 用户名:金不换 密码:abcdef 确认:abcdef .
C.笔名:逐星追月 用户名:star 密码:star4 确认:star4
D.笔名:柔情似水 用户名:RQSS12 密码:luw4te7 确认:luw4te7
57.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通过"微博"及时与群众交流热点问题,更好地参政议政。这说明"微博"主要是一种 ( )
A.信息存储方式 B.信息传递方式 C.信息编码标准 D.信息转换技术
58.下列密码中,安全性最好的是( )
A.Computer B.900dc@r$ C.20110319 D.88888888
59.小赵填报高考志愿前想上网查看各个学校的情况,他通过百度首页打开图1所示页面,单击“大学搜索”超链接后,在图2所示页面中查找感兴趣的学校。这种信息检索方法属于( )
图1 图2
A.全文检索 B.关键字检索 C.主题目录检索 D.自动网页检索
60.古人的“钻木取火”过程主要有:①将木材晒干;②用制成的装置进行取火;③从山上采集合适的木材;④将干木材制作成取火装置。下列能够描述“钻木取火”全过程的合理算法是( )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2.04
I卷(选择题部分,满分60分)
(说明: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用2B的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下图为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2.图中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 ④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一冲积平原
4.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5.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溯源侵蚀加强 B.侧蚀作用减弱 C.堆积作用显著 D.搬运能力增大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7.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在长江两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增加
C.流速从河底向水面减小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大,向着最大水深方向递减
9.若该剖面图位于长江口附近,M为北岸,河口中一岛屿将长江口分①、②两河汊,则
A.河口中的岛屿最终将与N岸相连 B.M沿岸筑港条件较好
C.N沿岸建设海滨游乐场的条件较好 D.①和②两河汊相比,②河汊的河水流量较大
10.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 —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11.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 C.秦岭 D.长白山脉
13.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水污染
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4~15 题。
14.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5.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16~17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6.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D.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17.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右图),完成18~19题。
18.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⑥④
19.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⑤⑥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20~21题。?
20.M、N两国分别属于
A.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C.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21.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K^S*5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22~23题。
22.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2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右图为2000年我国人口年龄及性别结构,回答24~25题。
24.关于上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知2000年我国就业压力大
B.15岁以下人口约占总人口数量的27%
C.人口总数增长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D.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
25.根据图中内容推测,未来10~20年内我国将会出现
A.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每年新增人口减少 D.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26~27题
26.上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加速发展 B.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27.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A.③时段 B.④时段 C.⑤时段 D.⑥时段
28.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右图中
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
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右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
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穿过。据此
回答第29题。
29.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30.下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均效益,AC:城市人均生活费用。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
①P1 ②P2 ③P3 ④P4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Ⅱ卷(综合题部分,共3题,满分40)
(说明:本卷为综合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3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如何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判断甲的地质构造________________。(3分)
图中,丁处构造地貌上是 ,原因是 ;甲处构造地貌上是 ,原因是 。(6分)
图中所示的甲丁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 运动造成的,两大板块做该方向碰撞挤压运动时形成的边界为 边界。(2分)
图中甲乙丁三处,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地,若该区有石油分布,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如果想找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应选择在 处。(3分)
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2分)
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是 环节。(2分)
32.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自然带①叫 ________ 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__________。(2分)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__________(有或没有)分布 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2分)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 __________ 气候和 __________ 气候。(2分)
(4) 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 ______ ,在大陆西部的典型植被为 _____。(2分)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 _________,该自然带典型的动物如 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1分)
33.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0分)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
年 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A中,虚线代表 (发达或发展)国家,实线代表 (发达或发展)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差异是:
。(4分)
(2)图B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是:
。(3分)
K^S*5
(3)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3分)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高一试卷参考答案
32.(12分)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敕(chì)造 阜(fǔ)盛 蹙(cù)缩 朱拓(tà)
B.盥(guàn)洗 瓦楞(léng) 忖(cǔn)度 窈(yǎo)陷
C.懵(měng)懂 形骸(hái) 悚(sǒng)然 便(biàn)宴
D.放诞(dàn) 谬(miù)种 两靥(yè) 歆(xīn)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浔阳 对薄公堂 迁谪 独辟溪径 B.崔嵬 振聋发聩 银篦 恬然自安
C.巉岩 出奇制胜 吮吸 不径而走 D.峥嵘 趋之若骛 霓裳 气慨非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凡六百一十六言(凡:共计;言:说话)
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B.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D.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善假于物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履至尊而制六合 ⑨不耻相师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8.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余威震于殊俗。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 李迪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
10.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3分)
           
(2)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三、默写(8分)
13.(1)谨庠序之教, 。
(2)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3)剑阁峥嵘而崔嵬, , 。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
(5)万里悲秋常作客, 。
(6)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4-15题。(6分)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4.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3分)
15.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六、名著阅读(10分)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迎春的命运和处境是悲惨的。父亲贾赦,一味好色贪财,生母邢夫人,性格怪癖。她的婚姻大事,也就由其父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名孙绍祖者。但这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最后迎春在孙绍祖的作践下,受尽折磨,时仅一载,即悲惨死去。
B.王夫人性格复杂,她既有慈善的一面,也有狠毒的一面;既有沉着冷静的时候,也有糊涂急躁甚至竭斯底里的时候;既是富贵双全、威严体面的贵太太,也是内心脆弱、战战兢兢心怕宝贝儿子受到引诱或者伤害的普通母亲。王夫人的多重性格多副面具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而她在驱逐金钏、晴雯、司棋,并给她们造成悲剧的同时,也加速了她儿子、她本人乃至整个贾府的悲剧命运的到来,这正是人生的大悲哀。
C.赵姨娘是贾政的侍妾,她有一个出色的女儿探春,一个被人讨厌的儿子贾环。赵姨娘在贾府也算是一个被压迫者,但她想用阴谋除掉凤姐和宝玉,以便她们母子“取而代之”,也来压迫别人。这点就使人无法对她产生同情。后来马道婆被捉,她和赵姨娘合计害宝玉和凤姐的事终于被贾母等人知道。但由于各种考虑,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并没有对此深究。
D.贾环是一个不得人心的顽劣少年。在作者的笔下一贯使读者憎恨他、厌恶他。他地位卑下,只能低劣,而贪欲和野心却是极其强烈。正和她母亲赵姨娘是同属于一个类型的人。小说第八十四回写到,巧姐病了,贾环前来问候,问候完了却不走人,还故意把正在煎的药打翻了,气得凤姐把他们母子大骂一顿。
E.贾政出于对宝玉的终身考虑,再次要求宝玉入家塾读书,而且规定不许吟诗作对,只是每天学习八股文章。而这些文章是宝玉平日深恶痛绝的,因此第一天下学之后,宝玉便急忙来到潇湘馆寻找黛玉。见到黛玉,他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18.简述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简述“抄检大观园”的风波。
(2)简述王熙凤得知贾琏娶尤二姐后,是如何设计害死尤二姐的。
七、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9-22题。(13分)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清楚这一切,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19.故事以“黑夜”为背景,文中多次描写黑夜景象,其用意有哪些?(4分)
20.“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纵观全文,父亲的“合格”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21.小说以“泪为谁流”作标题,其含义是什么?(2分)
22.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问:你最欣赏小说中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八、作文(7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其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又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很多。其实,属于我们的人生草稿是极其有限的。人生有别,又怎样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草稿上写出最好的字呢
请以“人生的草稿”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三学段(模块)试卷
高一语文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33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翻译(6分,每小题3分)
12. (1)
(2)
三、默写(8分)
13.(1) (2)_____________
(3) , 。
(4) , 。
(5) (6) 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6分,每小题3分)
14.
15.
五、经典阅读(4分)
16.
六、名著阅读(10分)
17.( )(5分)
18.(5分)
七、现代文阅读(13分)
19.
20.
21.
22.
八、作文(70分)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三学段(模块)试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8.C (C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BD 两项为省略句,B项省略介词“于”,D 项省略代词“之”)
(2) 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打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她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
19. ①为小说定下一个凄凉的基调。或:渲染了悲剧的气氛。②交待悲剧产生的客观原因(如:因为黑夜,儿子看不清来人的面容;因为黑夜,父亲不能发现玉米地里藏着的人)(注:每个要点2分)
20.①宽厚仁慈,充满父爱;②勤劳俭朴,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③身在乡野,目光远大,以培养儿子成才为已任。(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3)
21.老天爷为这对父子在生活的泥沼中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苦苦挣扎的意志与真情感动得流泪。(或:老天为这对父子在生活中的悲剧结局而流泪)(评分标准:不要求字面一致,但如只答“泪为父子二人流”则给1分)
参考译文: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按照家电下乡政策文件,2012年将是家电下乡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家电下乡政策有利的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但在“家电下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回答1—4题
1.右边漫画反映了“家电下乡”中存在的问题,这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
A.盲目性 B.滞后性
C.自发性 D.不确定性
2.针对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商务部等
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展开专项整治活动。下列各项与材料中体现的
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相一致的是
A.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通过《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B.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C.从5月1日起,我国卷烟批发环节加征了一道税率为5%的从价税
D.国家工商总局等发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通知
3.商务部等部门的举措体现了我国政府的 职能
A.公共服务   B.经济调节 C.市场监管 D.社会管理
4.商务部等部门所以这样做,归根到底是
A.由我国的政体决定的 B.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C.由我国政府职能决定的 D.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决定的
5.如今,各种各样的消费卡随处可见,但有些商家在出售了大量消费卡后,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改头换面,致使消费者手中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消费卡成为废品。这表明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
A.禁止各种形式的垄断经营 B.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C.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D.逐步放开市场,培育市场主体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月18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首次提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控规格明显提升。政府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依据是
①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市场机制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④加强直接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7.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由市场调节或决定的价格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95.6%、97.1%和92.4%。这表明
A.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 B.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基本形成
C.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8.右边漫画《脱节》说明
①生产经营者应重视产品质量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③广告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重要因素
④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
A.加强宏观调控,根除市场调节的缺陷 B.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C.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D.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是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  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加大投入,扩大生产的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这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歌词。从经济角度看,你认为最能集中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同住地球村”的应该是
A.新型工业化 B.经济全球化 C.服务商品化 D.工业现代化
12.今天,美国主要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倾向的美式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回潮。美式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
A.非歧视原则 B.市场准人原则 C.互惠原则 D.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13.201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迎来了“而立之年”的华诞。深圳特区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标本性的经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是要
①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②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国家通过“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国家性质上看,这表明
A. 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B.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 在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5.台湾一科技有限公司在东南大学一场招聘会上,宣传台湾为“本国”,遭到学生抗议,一位同学指出其错误后,该企业负责人依然不改,在场300余名大学生集体愤然退场。大学生的做法
A. 自觉履行了公民的义务 B. 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C. 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与利益 D. 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6.有的农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帐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A. 尊重和维护了村民的民主权利 B. 使村民更好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
C. 确保了公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D. 增强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17.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公民享有权利,有的公民履行义务
B. 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C. 在法律上,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均衡的
D. 所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2012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京举行。回答18-20题
18.本届人大到会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A.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 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19.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A. 国家权力机关 B.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 我国的政体 D. 国家行政机关
20.近年来,人大代表在百姓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每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老百姓都能触摸到代表履职的“脉搏”:心系人民群众,热议国计民生,力推问题的解决。这说明
A.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作用越来越大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C.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和行使者
D.人大代表的服务能力和履职意识不断提高
21.下列行为中,属于公民民主监督的有
A. 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
B. 参加“网上调查”,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C. 通过“办事服务”,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向有关部门求助
D. 通过“市长信箱”,发表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的反对意见
22.20多年来,我国改革了选举方式,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过去的乡镇一级扩大到县一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我国选举方式的改革
A. 目的是保证我国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 是对我国选举方式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C. 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地行使民主权利
D. 使人大代表能更好代表人民利益
2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 B. 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监督权 D. 公民享有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24.最近网络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他们热衷于揭露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黑幕,监督政府的行为,并向政府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成为晒客中最抱团、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黑”族的行为是我国公民
①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表现 ②直接参与对国家事务管理的表现
③享有监督权、言论自由的表现 ④积极履行义务的表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③
25.右边漫画《“醉驾”,“罪驾”》这启示我们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行使权利不忘履行义务
③要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④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6.2010年我国外交活动的重点实行世博外交和首脑外交,中国网民也借助网络表达了对世博会和我国外交活动的观点和看法。这说明了
①网络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扩大
③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④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27.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小锋今年十六周岁,他可以参与的政治生活有
①就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向公安机关提出建议②向居委会反映社区环境卫生问题
③参加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 ④参加教育局举办的教育收费听证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8.最近,国务院要求,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体现了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政府坚持依法执政  ④我国政府是全民的政府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9.在今天,“幸福指数”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我国政府应该
A.认真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 B.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C.逐步淡化政府的监管职能 D.依法行政,扩大政府的职权范围
30.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政府的做法履行了
①实施经济调节的职能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
③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下列属于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是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发展电子政务 ③设立信访部门 ④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政府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流通中所需的人民币 B.工商行政管理局给企业办理登记
C.卫生部严格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D.消费者协会帮助消费者维权
33.国家普惠式养老金的出台,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解决了一系列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是
①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③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④人民利益的执行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近一段时期以来,公共舆论出现了“被就业”“被增长” “被自愿”等“被”现象。所谓“被增长”,就是说实际没有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使我们都被统计数字“幸福”地笼罩着。 “被”现象的出现对政府的启示是
A.公民要不断增加政治参与度 B.政府要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C.政府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D.政府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35.树立政府权威,就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为此必须
①加强立法工作,使政府有法可依
②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文明、公正执法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6.“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就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这是因为,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才能
①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②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③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7.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司法机关的监督 ③审计部门的监督 ④监察部门的监督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38.《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民政、劳动保障、教育等18个政府信息公开的“民生部门”,全部向市民敞开大门,接受对有关文件、法规、政策等信息的公开查阅。对这一政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B.通过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把政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C.促进我国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
D.使政府部门成为群众的自治组织
39.据报道,一些行政机关为了“创收”,常常向企业推销一些所谓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高价年鉴,不管有关企业情愿与否,都得乖乖掏钱购买。这一事例说明
①必须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②政府必须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③必须适当限制和弱化政府职能 ④政府滥用权力会损害政府的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笔头(批示),笔头不如口头(命令)”这是人们讽刺社会上某些权大于法、违法行政和以权压法的政治现象。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失去监督的权力易滋生腐败  ②和谐社会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③制约权力的关键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④对权力行使监督只需要法制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41.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政府于近两年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国务院取消了几百项行政审批项目,确保在下达命令、指示、指标、规定方面决策科学。另外,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国家对高污染行业确立较高的征税比例;人民法院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打击涉及食品、药品、棉花、农资等犯罪行为。
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中,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各属于什么样的调控手段?(6分)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4分)
42. 我们生活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可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同时还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积极实行民主监督,为守望公共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8分)
(2)积极实行民主监督有何重要意义?(6分)
43. 某县政府为发展现代农业,搞万亩蔬菜基地重点示范区。被划入示范区的村民的土地,只能种某种蔬菜,不得种植其他作物。结果村民大面积种植的蔬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猪、喂羊,甚至烂在地里。村民说,以前政府要求种过蓖麻、西芹、树木,但都卖不出去,最后还是我们村民吃亏。
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请你对该县政府的决策和行为作出评价。(8分)
(2)谈谈怎样使政府避免犯上述错误?(8分)
参考答案
非选择题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每一小点2分,共8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第Ⅱ卷题目答案一律用黑色水笔答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2.对比图1和图2,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A.生产模式的变化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社会组织的完善 D.经营方式的改变
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4.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5.下面是某人观察右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A.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B.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
C.借助水力鼓风冶铁 D.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6.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中的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珐琅彩
7.“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此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话剧《立秋》艺术再现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
9.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10.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11.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1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 B.抑商 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
13.“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14.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西方称中国“塞里斯”是由于中国的丝织业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15.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较早解体的地区是
A.黄河、长江流域 B.中西部地区 C.北京、西安等大城市 D.东南沿海地区
16.l 895~1900年我国民族资本增长较快,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设厂限制的放宽 B.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D.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推动
17. 右图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B.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D.中国火柴工业技术水平世界第一
18.1882年商人何琨山计划在广州创办自来水公司,结果因为有伤风水而未建成,这种情况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帝国主义束缚 B.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可能
C.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束缚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束缚
19.读下表,对其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1920—1936年中国资本统计表 (单位:万元)
业别 1920年 1936 年
国家资本 私人资本 国家资本 增长% 私人资本 增长%
工矿业 11414 45070 57563 404.3 188939 319.2
交通业 55538 12907 164891 196.9 15905 23.2
商业 — 230000 3000 — 420000 82.6
金融业 23253 102700 587818 2427. 9 214430 108.8
( 说明:本表所列的国家资本即官僚资本、私人资本即民族资本,其中增长%即为1936年比1920增长的幅度。)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
A.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并行发展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经济发展
C.官僚资本的增长势头远远超过了民族资本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受重创
20.近来,大陆与台湾的政界人士的交往对话中,双方多以“先生”“女士”相称。近代以来中国人际交往中逐步采用“先生”“女士”的称呼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一套直翻领、袋盖为倒笔架形的服装,服装前襟的纽扣为五粒,象征着国家的五种权力,袖口的三颗纽扣则象征着三民主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套服装称为中山装 B.服装设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服装设计反映了民主共和已经实现 D.服装设计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2.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A.电话 B.广播 C.电影 D. 电视
2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24.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A.报道重大时事 B.宣传政治主张 C.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
25.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此理解最全面正确的是
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 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③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 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6.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 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7.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B.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29.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0.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中的现象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3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包产到户”的实行
32.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33.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4.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 ② ”和“雄起”。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放,解放思想    B.入世、市场经济
C.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D.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35.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福建——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福建对外开放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港口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技术开放区
36.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富尔敦汽船试航
3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当时
A.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38.衣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也蕴含着时代变化的信息。下列物品能够体现世界打破隔绝状态,开始联为一体的是
39.在构成美利坚民族的最初“原料”中,有一群人被称为“不情愿的移民”。“这群人”主要属于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棕色人种
4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由此在英吉利海峡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英国船只攻击的主要对象是哪个国家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国 D.荷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五题,第41题9分,第42题9分,第43题6分,第44题8分,第45题8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明〕宋濂《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农桑》
材料二 从洪武、永乐时期(14—15世纪)的史料看,官手工业有五个系统。即:工部领导下的官手工业;内务府领导下的官手工业;户部领导下的官手工业;都司卫所领导下的官手工业;地方官府领导下的官手工业。
(明朝)匠户一经编籍,使世代罔替,不仅失掉经营的自由,有的还失掉迁徙的自由,永世按时为官府服役。“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逃亡者,一日笞一十,每日加一等”。服役时,受工官和作头的管制。这些官员就完全是依靠棍杖来管理生产的。“造作不如法”,要“答四十”;“过限不纳齐足者,以十分为率:一分,工匠径二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答五十。”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三节
材料三 (苏州)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所述的经济政策,并简要评价其在当时的作用。(3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官营手工业衰落的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三描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1分)导致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3分)
42.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
──李根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请回答:
根据材料归纳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哪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3分)
根据材料归纳在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回答,传统农业的标志和典型形态是什么?(2分)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传统农业有何基本特征?(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开幕。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着重指出了毛泽东在我国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全会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
材料二 一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次会议作出什么重大决策 (2分)
(2)《春天的故事》歌颂的“老人”是谁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2分)
(3)近30年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社会更加文明进步。请举出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2分)
4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近代先进的生产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简表:
地 点 创办人 企 业 名 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南通 张 謇 大生纱厂
材料二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2分)
(3)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4分)
45.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3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2分)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三学段(模块)考试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
43. (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
(2)邓小平。(1分)设立经济特区或设立深圳特区。(1分)
(3)举一合适事例即可 (1分) 。感受 (言之有理即可,1分)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英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11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was the woman born
A. In Spain B. In Britain C. In America
2.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Mother and son C. Teacher and student
3. How will the woman go to the appointment
A. She will take a taxi.
B. She will drive a car herself.
C. The man will give her a lift.
4.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movie B. A book C. A house
5.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stay home
A. She is seriously sick.
B. She has to look after her grandpa.
C. The weather is too awful.
第二节. 听下面5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o is making the phone call
A. Alan Roberts B. Debbie Collins C. Jim Bigelow
7. How long will Anne be away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September
A. For one day B. For two days C. For three day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Help him cheat B. Study with him C. Sit behind him
9.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an’s idea
A. Wonderful B. Impractical C. Challenging
10.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Brother and sister C. Teacher and studen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computers
A. He isn’t familiar with them.
B. 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them.
C. He isn’t curious about him.
12.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buy a notebook
A. It is easy to carry.
B. It can be used everywhere.
C. It is required by his major.
1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can afford a notebook.
B. He has an old computer now.
C. He likes both desk-top and notebook.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How did the man sleep last night
A. He slept badly. B. He slept well. C. He woke up once.
15.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when he gets stuck in a traffic jam
A. Be patient B. Breathe deeply C. Listen to some music
16. What is the man probably
A. A teacher B. A student C. A taxi driver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o will give reports at the first part
A. The consultants B. The guest speakers C. The sales managers
18. What will the listeners do at four o’clock
A. Have a coffee break
B. Listen to another report
C. Discuss their targets for next year
19. When is the dinner
A. At 7:00 p.m. B. At 7:45 p.m. C. At 8:00 p.m.
20. Where will the listeners have drinks before dinner
A. In a bar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meeting room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选填空(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21. The soldier _______ starve to death if he has nothing to eat for four days.
A. will B. could C. may D. might
22. —Why don’t you do some exercise Sitting before the computer is bad for your health.
—_______, but I have to finish my work on time.
A . Sorry, I won’t listen to you B . I don’t think so
C .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D .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23. Because of the small size of this primary school,it only admits a_______number of children.
A. limited B. minimum C. certain D. great
24. The fibre contained in a balanced diet_______our health and we ________ it.
A. benefits to;benefit B. benefits;benefit from
C. benefits from;benefit D. benefits;are benefited by
25. M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has disappeared. Who _______have taken it
A. should B. must C. can D. would
26. —Did you enjoy yourself at the party
—Yes , I’ve never been to _______ one before.
A. a more excited B. the most excited C. a more exciting D. the most exciting
27. The girl ________ the table ________ that a cock on her farm had ________ an egg.
A. laying;lied;laid B. lying;lied;lied
C. lying;lied;lay D. laying;lied;lay
28. Tom _______ an apology to his roommate for the damage but he didn’t _______him.
A. made; forgive B. said; forgive
C. put; excuse D. passed; excuse
29. Every morning, Linda usually helps her mother _______ her little brother .
A. get up B. dress C. put on D. wear
30. Michael put up a picture of Yao Ming beside the bed to keep himself _______ of his own dreams.
A. reminding B. to remind C. reminded D. remind
31. The days are gone _______ physical strength was all you need to make a living.
A. when B. where C. that D. which
32. The girls _____ into the company recently have to receive strict training before they start to work..
A. accepted    B. accepting C. admitted D. admitting
33. Last year,Maggie _______an officer of her own choice,which made her parents very angry.
A. had married B. got married
C. was married to D. married with
34. —It’s better for you to lose weight by taking exercise every morning.
—I think your suggestion deserves________.
A. try    B. tried   C. to be tried    D. to try
35. The _______ look on her face suggested that she _______ it.
A. puzzling ; hadn’t expected   B. puzzled ; hadn’t expected
C. puzzling ; wouldn’t expect   D. puzzled ; shouldn’t expec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给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Jay was 15 when I was only 10, but the fact that he was so much older than I seemed to make no __36___ to him. We took long walks together, on which he would tell stories he had __37__ up from TV and radio programs. I suppose he changed the plots a lot and added twists of ___38_ own, but he knew what would __39___ the lively imagination of a 10-year-old. Jay never seemed to __40__ giving me so much of his time and __41__ he had many old friends, he always made me feel that I was his __42__ one. He taught me all I still know about birds and flowers; he came over to read to me every day when I had to stay home for weeks with my leg broken. I __43__ came to feel Jay meant more to me than either my father or mother did, and began to look up to him as I would have to a god.
But __44_ months rolled by, a change came in our relationship. Jay __45__ stopped coming by the house and every time I went to his home or telephoned him, he put me off with some ___46__ such as “I am studying now”. I __47__ him with a girl once __48__ a while and several times saw him all slicked up(打扮漂亮)going out in his family’s car on weekends. I _49__ couldn’t understand __50__ was so great about girls, parties and big social affairs.
But what I couldn’t understand was my __51__ when he finally made me know that our closeness as friends was at an end. __52__, he didn’t really mean to hurt me, but it was a long time before I realized it was a(n) __53_ problem that caused the break. There’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ttitudes and interests of a teenager and a 12-year-old. __54__ I’m over 16 myself, I realize this and the hurt I felt then has _55__ away to happy memories of the good times we once had together.
36. A. good B. difference C. sense D. way
37. A. picked B. taken C. got D. kept
38. A. my B. our C. his D. their
39. A. form B. attract C. give D. move
40. A. mind B. enjoy C. practise D. remember
41. A. because B. since C. once D. although
42. A. different B. special C. new D. ordinary
43. A. gradually B. immediately C. continually D. hurriedly
44. A. when B. while C. with D. as
45. A. seldom B. almost C. sometimes D. usually
46. A. excuses B. reasons C. problems D. business
47. A. realized B. noticed C. refused D. understood
48. A. after B.for C. in D. upon
49. A. hardly B. rarely C. just D. nearly
50. A. who B. which C. how D. what
51. A. position B. pleasure C. hurt D. friendship
52. A. Therefore B. So C. Moreover D. Of course
53. A. important B. age C. great D. different
54. A. Now that B. As though C. The moment D. Even if
55. A. taken B. passed C. given D. exchange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 ,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 have a rule of travel: never carry a map. I prefer to ask for directions. Foreign visitors are often puzzled in Japan because most streets there don’t have names. In Japan, people tell landmarks in their directions instead of street names. For example, the Japanese will say to travelers, “Go straight down to the corner. Turn left at the big hotel and pass a fruit market. The post office is across from the bus stop.”
In the countryside of the American Midwest, usually there are not many landmarks. There are no towns or buildings within miles. Instead of landmarks, people will tell you directions and distance. In Kansaa or Iowa, for example, people will say, “Go north two miles, turn west and then go another mile.”
People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have no idea of distance on the map. They measure distance by means of time, not miles. “How far away is the post office ” you ask. “Oh,” they answer, “it is about five minutes from here.” You say, “Yes, but how many miles away is it ” They don’t know.
People in Greece sometimes do not even try to give directions because visitors seldom understand the Greek language. Instead of giving you the direction, a Greek often says, “Follow me.” Then he will lead you through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to the post office.
Sometimes a person doesn’t know the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What happens then A New Yorker might say, “Sorry, I have no idea.” But in Yucatan, no one answers “I don’t know.” People in Yucatan think that “I don’t know” is impolite. They usually give an answer, often a wrong one. A visitor can get very lost in Yucatan.
However, one thing will help you everywhere--- in Japa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Greece, in Mexica, or in any other places. You might not understand a person’s words, but maybe you can understand his body language. He or she will usually turn and then point in the correct direction.
56. From the text we may know that _______.
A. people in Greece have no sense of direction
B. people don’t have to carry a map when travelling
C. there are few landmarks in the American Midwest
D. different places have different ways to give directions
57. In which place do peoplel tell distance by means of time
A. Japan B. Los Angeles C. Greece D. Yucatan
58. According to the text, visitors often get lost in Yucatan because ______.
A. Yucatan is a very big city B. they seldom carry maps
C. they can hardly get right answers of directions
D. they can seldom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there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Street names in Japan can clearly tell you the way
B. A person’s body language can help you find out directions
C. People in Yucatan usuallly lead you to the place where you want to go
D. If you want to avoid getting lost in Greece, you should learn Greek first
60.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would be ______.
A. Giving Directions B.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C. Finding the Post Office D. Body Language
B
Is there anything more important than health I don’t think so. “Health is the greatest wealth(财富),” wise people say. You can’t be good at your studies or work well when you are ill.  
If you have a headache, toothache, backache, earache or bad pain in the stomach, if you complain of a bad cough, if you run a high temperature and have a bad cold, or if you suffer from high or low blood pressure, I think you should go to the doctor.  
The doctor will examine your throat, feel your pulse, test your blood pressure, take your temperature, sound your heart and lungs, test your eyes, check your teeth or have your chest X-rayed. After that he will advise some treatment, or some medicine. The only thing you have to do is to follow his advice.  
Speaking about doctor’s advice, I can’t help telling you a funny story.  
An old gentleman came to see the doctor. The man was very ill. He told the doctor about his weakness, memory loss and serious problems with his heart and lungs. The doctor examined him and said there was no medicine for his disease. 
He told his patient to go to a quiet place for a month and have a good rest. He also advised him to eat a lot of meat, drink two glasses of red wine every day and take long walks. In other words, the doctor advised him to follow the rule: “Eat at pleasure, drink with measure and enjoy life as it is.” The doctor also said that if the man wanted to be well again, he shouldn’t smoke more than one cigarette a day.  
A month later the gentleman came into the doctor’s office. He looked cheerful and happy. He thanked the doctor and said that he had never felt a healthier man.  
“But you know, doctor,” he said, “it’s not easy to begin smoking at my age.”
61. The writer thinks that     .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ealth B. work is as important as studies
C. medicin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leasure D.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
62. The doctor usually tells his patient what to do     .
without examining the patient B. after he has examined the patient
C. if the patient doesn’t take medicine D. unless the patient feels pain
63. The underlined part means “    ”.
A. he was feeling better than ever B. he wasn’t a healthy man
C. he was feeling worse than before D. he will be well again
64. From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we learn the man      before the doctor told him not to smoke more than one cigarette a day.
A. was a heavy smoker B. didn’t smoke so much
C. didn’t smoke D. began to learn to smoke
C
When my son, Justin, was four, he found a cater-pillar (毛虫) and put it in a jar. Each day he fed it with fresh grass and leaves. In a few weeks the caterpillar was fat and ready to sleep. One morning we discovered the caterpillar wrapped in a cocoon (茧). It hung from the top of the jar, an example of one of nature’s wonders.
Justin was excited. To him it was like Christmas. He knew a moth (蛾) or butterfly was about to be born, but he didn’t know what kind. He was curious to know what gift nature was about to give him.
“Dad!” as he ran to me one day. “Something’s e see!”
He led me to his room. The cocoon had become clear. We could clearly see the wings of the unborn. A few days later, a beautiful black moth broke free from its silky cage and began to lay eggs on the leaves of grass, completing the life cycle of the little caterpillar.
The next day, I advised my young son it was time to set the moth free. He took the jar outside, opened it, and the little moth flew out. It circled the yard twice, came back, and landed on Justin’s arm. He picked it up, tossed(轻抛) it in the air, and the moth repeated its flight pattern. He tried over and over to set it free, but each time it would return to his arm.
Justin gave up. He returned his little pet to the jar. The next day he tried to set it free again, and after a few return flights to his arm, the moth finally flew off into the tall grass.
Like a person, I believe the moth was afraid to leave what it was comfortable with. It wanted to stay with something familiar, afraid to move on and experience new things.
Humans are creatures of habit. We hate change. However, if we hadn’t moved, we would not have experienced many new things.
6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was Justin anxious to know
A. Whether the caterpillar would change into a moth or a butterfly.
B. What gift he would receive for Christmas from his dad.
C. Why the caterpillar could hang from the top of the jar.
D. How the cocoon had become clear one day.
66. The thing that means the end of the little cater-pillar’s life cycle is that ______.
A. it was wrapped in a cocoon
B. the moth began to lay eggs
C. the cocoon became clear
D. the moth was born from the cocoon
67. The first time Justin set the moth free, it ______.
A. flew off into the tall grass immediately
B. flew into the jar itself after flying a while
C. returned to Justin after circling the yard
D. came back into the jar and then flew away
68.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uthor from the passage
A. He thinks we had better not change our habit.
B. He didn’t allow his son to have the moth as a pet.
C. He thinks the moth is not brave enough.
D. He thinks it necessary to experience new things.
D
Glastonbury Festival, one of the pioneer festivals, is famous not only for its amazing bands, but also for its wonderful performances in many fields surrounding (围绕) the stages. It attracts over 130,000 people every year, who join in the three-day party to celebrate the summer solstice, the longest day of the year.
Glastonbury Festival has been held on Worthy Farm in Somerset scine 1970. This year, all sorts of singers and bands were there, from the likes of Beyonce, Jessie J, to my favourite--- Paolo Nutini, who I really wish I could have met!
We drove straight in to one of the muddiest (泥泞的) Glastonbury Festivals ever! We came to our camp site, carrying enough clothes for a weekend of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spent an hour or so putting up the tent. On the second day it bagan to rain and didn’t stop for the rest of the day. We sat in the tent waiting for it to stop and after several hours we realized that it wouldn’t. When the need for food became too strong we put on boots and raincoats and made our way across many muddy fields.
There i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at the festival---my favourite palce is the Circus Field, which is full of interactive (互动的) performances. Also, I love the Kidz Field, where famous CBBC stars perform, and where you can get your face painted then run around on a climbing frame (框架) with dragons.
69. How long does Glastonbury Festival last every year
A. The Whole summer. B. Two weeks C. Three days D. A month
7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Glastonbury Festival is usually _______.
A. music festival B. harvest festival
C. film festival D. flower festival
71. What attracted the author most at this year’s festival
A. Paolo Nutini B. The performance in the Circus Field
C. CBBC stars D. The food sold in the festival
7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Glastonbury Festival is NOT true
A. It started in 1970.
B. It attracts more than 130,000 people every year.
C. It is usually held on rainy days.
D. It celebrates the longest day of the year.
E
I think machine power is better than human power because we cannot survive without our daily used machines like bikes, coolers, computers, etc.
Started on 14-Apr-2008 By SmithE-mail: rksscet12@
Johnson6-May-2008 Yes, it’s very clear that machine power is better than man power. But machine power has its limitations (局限). It cannot survive without electricity and manhandling. If it doesn’t have these two then it is completely useless. So man should not completely depend on machines. One more point is that because of the use of machines man has become lazy. This laziness has brought in many problems like obesity, arthritis (关节炎) and other health problems. But I am not saying that man should completely turn from ma-chine power to man power. He should have a balance of both. Even I can’t think of life without a car, a computer and a cooler.
Sally9-May-2008 Humans only created the machines. So, human power is greater than machine power. To do the things quickly we created the machines. But machines cannot think. That thinking power beats machine power.
Tina17-May-2008 But without humans there is no value of any machine. If someone wants to use his machine perfectly then one must have expert labor or man power.
Tommy19-May-2008 Hi to all, my opinion is that human power is more powerful than machine power, because human beings created the machines. Human brain works more com-pared to machines.
Mike20-May-2008 I think human power is better than ma-chine power because even if we travel on foot to near places the money will not be wasted and we can get exercise.
73. Who agrees with Smith generally
A. Tommy. B. Tina. C. Sally. D. Johnson.
74. According to Johnson, man should ______.
A. keep a balance between human power and ma-chine power
B. completely depend on machine power
C. turn from machine power to man power completely
D. live a life without a car, a computer or a cooler
75. Sally thinks that human power is better than machine power because ______.
A. machines are useless without electricity
B. machine power can make people become lazy
C. machines can’t think like human beings
D. human brain can do things quickly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三学段(模块)试卷
高一英语答题卷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填词(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下列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并将该词完整地写在右边相对应的横线上。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V has become a necessity for people at home
Nowadays,perhaps every family has a TV set,and a _____ 1. ____________
everyone likes watching TV. TV has become ________ of our life. 2. ____________
TV has many _______,for example,it informs us of the 3. ____________
_______ (最新的) news t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it can open our 4. ____________
eyes,e _______ our knowledge and also help us to see more 5. ____________
about the world. _______ ,it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People 6. ____________
waste too much time _______ watching TV and their normal life 7. ____________
and work are _______(影响). To the children who spend too 8. ____________
much time in watching TV,it can do ______ to their sight 9. ____________
and health. So we should ______ (控制) the time of watching TV. 10._______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星光中学的李华,将参加主题为“Let’s Ride Bicycles”的英语演讲比赛。请撰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内容包括:
1.目前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2.骑自行车的益处,如能环保有利健康等。
参考词汇: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节能(energy saving)
注意:1.词数:120词左右;
2.演讲稿开头和结尾已给出,请将其抄写在答题卡上且该部分不计入总词数。
Good morning,everyone,
I am Li hua from Xingguang Middle School.The topic of my speech is “Let’s Ride Bicycles”.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的大小只由力和位移的大小决定 B.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所以功是矢量
C.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 D.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一定无位移
2.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恒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先后分别沿光滑的水平地面和粗糙水平地面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设恒力做的功和平均功率分别为W1、P1和W2、P2,则正确的关系是( )
A.W1>W2 B.W1=W2 C.P1=P2 D.P13.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 )
A.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小 B.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增加
C.重力势能一定减小,动能不一定增加 D.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
4.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上以初速v0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它到达离抛出点的竖直距离为h的B点时,小球的动能增量为( )
A. B.
C. D. 
5.游乐场中的一种滑梯如图所示。小朋友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则( )
A.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小朋友有做功;
B.下滑过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势能增加;
C.整个运动过程中小朋友的机械能守恒;
D.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
6.关于机械能守恒,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C.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D.做各种抛体运动的物体,若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一定守恒。
7.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A.物体的高度和所受重力
B.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
D.物体所受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8.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同时性;
C.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9.某人以一定速率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当水流运动是匀速时,他所游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系是 ( )
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 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 D.路程、时间与水速无关
10.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 m/s,要横渡流速为8 m/s的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船不能渡过此河
B.若河宽60 m,过河的最少时间为10 s
C.船能行驶到正对岸
D.船在最短时间内过河时,船对地的速度为6 m/s
1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运动过程中( )
A.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初速度越大,则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越长
B.重力的即时功率与时间成正比
C.重力做的功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与时间成正比
12.重为100N长1米的不均匀铁棒平放在水平面上,某人将它一端缓慢竖起,需做功55J,将它另一端缓慢竖起,需做功( )
A.45J B.55J C.60J D.65J
13.如图所示,物体B的质量等于物体A的质量,在不计摩擦阻力的情况下,A物体自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且B始终在同一水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当A的动能与势能相等时,A距地面的高度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1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Hz。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D、E是纸带上连续五个点,测得它们到O的距离如图所示。若实验中所用重锤的质量m=1kg,则到达C点时(g取10 m/s2):
(1)重锤的瞬时速度VC= m/s,重锤增加的动能△Ek= J;
(2)从开始下落起至C点,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 J;
(3)通过计算,数值上ΔEp________ΔEk(填“>”“=”或“<”),这是因为______ _____ 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6分。请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15.(10分)如图所示,在高15m的光滑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被一细线拴在墙上,球与墙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当烧断细线时小球被弹出,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求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
(g = 10m/s2)
16.(12分)额定功率是80KW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m/s,汽车质量为2×103kg,如果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运动过程中阻力不变。求:(1)汽车所受的恒定阻力大小;(2)经过多长时间汽车功率达到额定值;
(3)3s末汽车的瞬时功率。
17.(14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AB=10m。BCD是半径为R=0.9m的光滑半圆轨道,O是圆心,DOB在同一竖直线上。一个质量m=1kg的物体静止在A点。现用F=10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物体运动到B点时撤去F,以后物体沿BCD轨道运动,离开最高点D后落到地上的P点(图中未画出),g取10 m/s2。求:
(1)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2)物体运动到D点时的速度大小VD;
(3)物体落地点P与B点间的距离。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三学段(模块)试卷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三、计算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共36分)
P额= F牵v = 48Kw ---------------------------------------------------(3分)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①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1 ②某事件的概率等于1.1 ③互斥事件一定是对立事件 ④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 ⑤在适宜的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这个试验为古典概型
A.①③ B.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中位数为,众数为,则有 ( )
A. B. C. D.
3.某单位有职工100人,不到35岁的有45人,35岁到49岁的25人,剩下的为50岁以上的人,现在抽取20人进行分层抽样,各年龄段人数分别是( )
A.7,4, 6 B.9,5,6 C.6,4,9 D.4,5,9
4. 线性回归直线方程表示的直线必经过( )
A.点 B.点 C.点 D.点
5.过点A(-2,)和B(,4)的直线与直线平行,则的值为( )
A. -8 B. 3 C.2 D.10
6.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则取出的2张卡 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 )
A. B. C. D.
7.若样本+2,+2,,+2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3,则样本2+3,2+3,…,2+3,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是( )
A.19,12, B.23,12, C.23,18, D.19,18,
8.右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
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i>10 B.i<10 C.i>20 D.i<20
9.在长为10 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P,并以线段AP为边作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25 cm2与49 cm2之间的概率为 ( )
A. B. C. D.
10.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交点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k<1 B. C.≤k≤1 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个体数为1003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50的样本,则在抽样过程中,抽样间隔为 _______.
12.点P(8,-3)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_.
13.为了了解我校今年准备报考飞行员的学生的体重情况,
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画出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
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3个小组的频率之比为1:2:3,第
2小组的频数为12,则抽取的学生人数是 .
14.阅读右图程序,并指出当a=3,b= –5时的计算结果:
a= ,b= .
15.从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中任取一个,这个
集合恰是集合{a、b、c}的子集的概率是 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6.(本小题满分13分)某化肥厂甲、乙两个车间包装肥料,在自动包装传送带上每隔30min抽取一包产品,称其重量,用茎叶图分别记录抽查数据如下:
(1)分别求出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估计哪个车间的产品平均重量较高,哪个车间比较稳定.
17.(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点.
(1)求直线的方程;
(2)求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3分)统计局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情况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每个分组包括左端点,不包含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收入在
(1)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关系,必须按月收入再从这10 000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的应抽取多少人;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的中位数.
19.(本小题满分13分)在某次测验中,有6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5分.用表示编号为的同学所得成绩,且前5位同学的成绩如下:
编号 1 2 3 4 5
成绩 70 76 72 70 72
(1)求第6位同学的成绩,及这6位同学成绩的标准差;
(2)从前5位同学中,随机地选2位同学,求恰有1位同学成绩在区间(68,75)中的概率.
20. (本小题满分14分)将一颗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先后抛掷两次,将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
(1)求直线与圆相切的概率;
(2)将的值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求这三条线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半径为的圆的圆心在轴上,且与直线相切.圆心的横坐标是整数。
(1)求圆的方程;
(2)设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 在(Ⅱ)的条件下,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弦的垂直平分线过点,若存在,求出实数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三模块试题(数学)参考答案
21.解:(Ⅰ)设圆心为().由于圆与直线相切,且半径为,所以 ,即.因为为整数,故.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 …………………………………4分
INPUT a,b
a=a + b
b=a – b
a=(a + b)/2
b=(a – b)/2
PRINT a, b
END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种 满分:100分 )
第Ⅰ卷(共50小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0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要验证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必要的实验条件是( )
A.在黑暗条件下实验 B.用一株叶片多的植物
C.把植物置于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D.用一株幼小的植物
2.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氧气 B.葡萄糖→丙酮酸→水
C.葡萄糖→二氧化碳→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从绿叶中提取色素,选取的最佳的实验材料应是( )
A.肥嫩多汁的叶片 B.革质叶片
C.衰老枯黄的叶片 D.鲜嫩,颜色浓绿的叶片
4.一位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水绵(丝状绿藻)放在暗处,一束白光通过棱镜再投射到水绵
的叶绿体上,这时好氧性细菌将明显聚集在( )
A.红光的投射区域内 B.红光和绿光的投射区域内
C.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射区域内 D.黄光和橙光的投射区域内
5.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A.叶绿体外膜上 B.类囊体薄膜上 C.叶绿体内膜上 D.叶绿体基质中
6.粮食贮藏的过程中,最佳贮藏条件是( )
A.低温、低氧、干燥 B.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C.适宜的温度、低氧、干燥 D.低温、充足的氧气、干燥
7.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
积吸收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
反应过程减缓
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
量比玉米的多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速率相同
D.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
8.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B.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9.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10.如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的目的最准确的叙述是( )
A.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
B.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大
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11.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测定A、B、C、D四种植物分别在强光和弱光的光合作用速率,其中属于最典型阴生植物的是(  )
12.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塑料大棚技术的兴起使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餐桌上丰富多彩。下列关于冬季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棚内夜间的温度高,不利于植物有机物积累
B.晴朗的中午,农民都要将塑料大棚开口,提高大棚内CO2的浓度
C.阴雨天,应提高大棚的温度
D.大棚施足农家肥,既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提高棚内CO2的浓度
14.如图表示叶片面积指数与光合产物实际量、呼吸量等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单位面积中叶面积的数量,此数量越大,表示叶片交叉程度越大)。则图中曲线1、2、3及D点所代表的生物意义依次为 (   )
A.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
B.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
C.干物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零
D.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小于零
15.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
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
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6.一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其细胞核内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分别是( )
A.24,24,24 B.48,48,48 C.48,0,48 D.48,48,24
17.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变形虫细胞 ③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 ④蛙的红细胞 ⑤蛙的囊胚期细胞 ⑥人的造血干细胞
A.③⑥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18.下列关于碗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19.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20.下列时期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③有丝分裂后期
④有丝分裂中期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21.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 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C.卵细胞增厚并形成受精膜 D.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22.下列叙述中,能确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要发生的现象是( )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纺锤体的形成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
④着丝点的分裂 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⑥
24.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
A.11个 B.11对22个 C.不成对的22个 D.44个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00%
B.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适用于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部分细菌也可以进行无丝分裂
26.已知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一个细胞周期大约需要12 h,某学生研究该细胞周期,获得以下4组数据:①分裂期最多的一个视野中,共有30个细胞,其中分裂前期细胞5个,中期2个,后期2个,末期1个,其余为间期。②分裂期最少的一个视野中共有35个细胞,其中分裂中期细胞1个,其余为间期。③共观察了10个视野,平均每个视野中有32个细胞。④统计观察结果:分裂前期细胞15个,中期12个,后期10个,末期8个。对这4组数据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用第①组数据直接计算分裂期各期持续的时间是最准确的
B.用第②组数据直接计算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产生的误差最大
C.①②组数据没有意义,不能用于细胞周期各期所需的时间分析
D.根据第③④组数据分析可知,间期持续的时间大约是10.3 h
27.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联会状态的同源染色体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所代表的时期相同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粒分裂
下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液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向该培养液加入某种化合物并继续培养几小时后,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抑制DNA复制       B.刺激细胞分裂
C.抑制间期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酶的活性 D.抑制细胞质分裂
29.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可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前期
C.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生殖细胞形成,是在一个细胞周期内,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0.下面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
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比例为1:2
C.图②与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
D.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
31.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32.据“朝闻天下”报道,目前英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成熟精子。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B.该实验已经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如果该实验属实,可以给不育患者带来福音
D.成熟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皮肤细胞的一半
33.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头发变白是黑色素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酪氨酸酶减少的结果
B.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C.效应T细胞与癌细胞结合,使癌细胞裂解,之后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3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过程 ③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人的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比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36.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
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
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37.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早熟和晚熟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38.下列哪项不是豌豆作为遗传研究材料的优点( )
A. 适应性强,易栽培 B.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C. 相对性状差别明显 D. 自花授粉并且闭花授粉
39.在豚鼠中,黑色毛皮对白色毛皮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子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4个子代个体,它们的表现型比例是( )
A.3黑:1白 B.2黑:2白
C.1黑:3白 D.以上比例均有可能出现
40.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C.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D.F1测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4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A):雌配子(a)=1:1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42.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43.豌豆种子的颜色,是从种皮透出的子叶的颜色。若结黄色种子(YY)与结绿色种子(yy)的两纯种豌豆亲本杂交,F1的种子都是黄色的。F1自交,F2的种子中有黄色的,也有绿色的,其比例为3:1,那么F2的两种表现型种子出现的情况为( )
A.约3/4的F1植株上结黄色种子,1/4的F1植株上结绿色种子
B.约3/4的F2植株上所结黄色种子, 1/4为绿色种子
C.每株F1植株上所结种子,约3/4为黄色种子,1/4为绿色种子
D.每株F2植株上所结种子,约3/4为黄色种子,1/4为绿色种子
4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45.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红马杂交,生出了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亲本这两种马的基因型特点是( )
A.黑马为显性纯合体,红马为隐性纯合体
B.黑马为杂合体,红马为显性纯合体
C.黑马为隐性纯合体,红马为显性纯合体
D.黑马为杂合体,红马为隐性纯合体
46.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
A.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体 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
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 D.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
47.已知红花对白花是显性,现以杂合体(开红花)砧木,隐性个体(开白花)为接穗,通过嫁接形成的一新植株,让其自花传粉,并将所结的种子播下去,其子代的表现型是( )
A.3红1白 B.红白各半 C.全部红花 D.全部白花
48.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无法判断
49.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
A.甲×甲、乙×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乙
50.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只出现非甜玉米子粒,原因是( )
A. 甜是显性 B. 非甜是显性 C. 相互混杂 D. 相互选择
第Ⅱ卷(共4小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51.(8分)如图所示,甲图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乙图表
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1)在较长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________植物。
(2)甲图a点表示的生理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b点称为光补偿点,若光照强度小于b点,光合速率________细胞呼吸速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CO2浓度,c点将向________ 移动。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d、e两点比较,限制d点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
e、f两点比较,限制f点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5)增施农家肥可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0分)下图甲为人体的部分细胞分化示意图,图乙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细胞,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甲中的
________(填字母)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2)图甲中的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3)若图乙所示细胞为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则其抗体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外,所经历的结构依次为 (填序号),研究该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2分)右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含2对染色体)的几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1)A图表示_____________ 期,此细胞称为____________细胞。此时,染色体的主要变
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表示的是_________ 期,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_
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细胞。
(3)C图表示________ _期,此细胞有____ 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染色体数有_____
条, DNA有___ 个。若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则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是_________ 。
54.(10分)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是显性性状的毛色是 。
(2)若用B与b表示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的基因型 。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 。若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了一头黑色子牛,该牛是纯合体的可能性是 。
(4)若用某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交配,共产20头子牛,若子牛全是黑色,则此雄牛的基因型可能是 。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50小题,共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