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主张与古代思想家匹配正确的是(  )
A.兼爱 非攻——墨子 B.民贵君轻——孔子
C.无为而治——孙子 D.法治——庄子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张“民贵君轻”的是孟子,主张“无为而治”的是老子,主张“法治”的是韩非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
2.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研究题目不恰当的是(  )
A.《孔子私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思想解放的潮流》
C.《李悝变法:大秦伟业的基石》
D.《铁犁牛耕:一场农耕文明的革命》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悝变法在魏国实行,与秦国无关,所以C这一研究题目不恰当。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史实的识记。
3.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中古西欧,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①缴纳什一税 ②到教堂唱圣经 ③参加穆斯林军队 ④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穆斯林军队主要在阿拉伯帝国境内,与中古西欧无关,所以③在中古西欧做不到。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西欧的了解。
4.某地出土一些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图案,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文字属于甲骨文,这些文物最有可能属于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了解。
5.公元前5世纪,雅典是古希腊的重要城邦。这个城邦的特点有(  )
①热衷于文化运动 ②实行民主制 ③尚武 ④小国寡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中斯巴达城邦的特点是尚武,雅典没有这个特点,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的识记。
6.曾获得奥斯卡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是按古代印度最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的传奇经历改编的。根据古代印度等级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由贵族、祭祀组成,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官吏组成,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全;第三等级:吠舍,由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组成;第四等级:首陀罗,由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阿育王应属于刹帝利。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识记。
7.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建庄园、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亚非古代文明 B.欧洲古典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了采邑制改革。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为篡夺王位,与基督教会勾结。他篡位成功后,为表感恩之情,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人,把罗马到拉凡那的一片土地奉献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加冕。这种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而且,教皇辖地的疆域从此得到奠定,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教皇国。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到十一二世纪,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题干中提到的“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等信息都是关于欧洲封建国家的史实。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封建社会的了解。
8.在雅典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人是(  )
①奴隶 ②妇女 ③外邦人 ④成年男性公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享有这种民主,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识记。
9.要了解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情况,你向他推荐阅读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一千零一夜》
C.《古兰经》 D.《荷马史诗》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千零一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的丰富社会生活,为研究阿拉伯社会生活提供了历史资料。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千零一夜》的了解。
10.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的是(  )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中国人 D.古代印度人
【答案】D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人将其进行改造之后,传遍世界各地,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了解。
11.考古工作者在埃及金字塔里发现了许多符号,这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腓尼基字母文字
【答案】A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了解。
12.从公元前4世纪到2世纪,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有(  )
①阿拉伯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古埃及 ④亚历山大帝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诞生于公元7世纪,时间不符,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古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且时间不符合,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识记。
13.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指(  )
A.古印度 B.古希腊 C.古埃及 D.古罗马
【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所以"那里”指的是古希腊。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完成相关题目。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E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海)域。
A   ;B   ;E   
(2)两图古代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3)政治文明是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列举1个这些古代文明为巩固奴隶制统治实行的法律文献并简述其地位。
【答案】(1)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爱琴海沿岸
(2)图一:古代文明产生于海洋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商业、对外贸易、海洋运输。
图二: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灌溉农业。
(3)《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文明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尼罗河流域,B为两河流域,E为爱琴海沿岸。
(2)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古代文明产生于海洋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商业、对外贸易、海洋运输。图二: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灌溉农业。
(3)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法律典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文明是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明为巩固奴隶制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如:《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明法律典籍及其地位的识记,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理解。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的A宗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间衣食互济、患难相助,对帝国内身处困境的广大下层民众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材料二:宗教B在早期倡导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四大种姓间的严格界限。
材料三:宗教C以信仰真主安拉为主要教义。
(1)根据材料进行判断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出宗教的名称及创始人
(2)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请填字母)?例举1个该宗教的文化成就。
(3)中世纪的欧洲成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出现也与以上某一宗教有关,请简单说明原因。
【答案】(1)A:基督教;耶稣。B:佛教;乔达摩·悉达多;C: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2)C;《古兰经》或清真寺
(3)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占统治地位,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使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
【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A是指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宗教B是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宗教C是伊斯兰教,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2)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宗教C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文化成就有《古兰经》、清真寺等。
(3)本题考查的是基督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占统治地位,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使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影响的识记。
16.改革和制度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国新法规定,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为奴隶。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哪一历史事件?新法中的哪一内容在地方管理制度上与西周的制度不同?新法实施对秦国有何作用?
【答案】(1)分封制;巩固统治。
(2)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使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即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则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商鞅变法。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商鞅变法则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商鞅变法使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和商鞅变法的识记。
1 / 1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主张与古代思想家匹配正确的是(  )
A.兼爱 非攻——墨子 B.民贵君轻——孔子
C.无为而治——孙子 D.法治——庄子
2.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研究题目不恰当的是(  )
A.《孔子私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思想解放的潮流》
C.《李悝变法:大秦伟业的基石》
D.《铁犁牛耕:一场农耕文明的革命》
3.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中古西欧,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①缴纳什一税 ②到教堂唱圣经 ③参加穆斯林军队 ④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某地出土一些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图案,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文字属于甲骨文,这些文物最有可能属于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5.公元前5世纪,雅典是古希腊的重要城邦。这个城邦的特点有(  )
①热衷于文化运动 ②实行民主制 ③尚武 ④小国寡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曾获得奥斯卡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是按古代印度最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的传奇经历改编的。根据古代印度等级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建庄园、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亚非古代文明 B.欧洲古典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8.在雅典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人是(  )
①奴隶 ②妇女 ③外邦人 ④成年男性公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要了解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情况,你向他推荐阅读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一千零一夜》
C.《古兰经》 D.《荷马史诗》
10.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的是(  )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中国人 D.古代印度人
11.考古工作者在埃及金字塔里发现了许多符号,这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腓尼基字母文字
12.从公元前4世纪到2世纪,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有(  )
①阿拉伯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古埃及 ④亚历山大帝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3.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指(  )
A.古印度 B.古希腊 C.古埃及 D.古罗马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完成相关题目。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E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海)域。
A   ;B   ;E   
(2)两图古代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3)政治文明是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列举1个这些古代文明为巩固奴隶制统治实行的法律文献并简述其地位。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的A宗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间衣食互济、患难相助,对帝国内身处困境的广大下层民众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材料二:宗教B在早期倡导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四大种姓间的严格界限。
材料三:宗教C以信仰真主安拉为主要教义。
(1)根据材料进行判断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出宗教的名称及创始人
(2)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请填字母)?例举1个该宗教的文化成就。
(3)中世纪的欧洲成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出现也与以上某一宗教有关,请简单说明原因。
16.改革和制度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国新法规定,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为奴隶。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哪一历史事件?新法中的哪一内容在地方管理制度上与西周的制度不同?新法实施对秦国有何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张“民贵君轻”的是孟子,主张“无为而治”的是老子,主张“法治”的是韩非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
2.【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悝变法在魏国实行,与秦国无关,所以C这一研究题目不恰当。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史实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加穆斯林军队主要在阿拉伯帝国境内,与中古西欧无关,所以③在中古西欧做不到。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西欧的了解。
4.【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了解。
5.【答案】D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中斯巴达城邦的特点是尚武,雅典没有这个特点,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雅典城邦的识记。
6.【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由贵族、祭祀组成,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官吏组成,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全;第三等级:吠舍,由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组成;第四等级:首陀罗,由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阿育王应属于刹帝利。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识记。
7.【答案】C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了采邑制改革。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为篡夺王位,与基督教会勾结。他篡位成功后,为表感恩之情,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人,把罗马到拉凡那的一片土地奉献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加冕。这种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而且,教皇辖地的疆域从此得到奠定,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教皇国。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到十一二世纪,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题干中提到的“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等信息都是关于欧洲封建国家的史实。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封建社会的了解。
8.【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享有这种民主,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识记。
9.【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千零一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的丰富社会生活,为研究阿拉伯社会生活提供了历史资料。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千零一夜》的了解。
10.【答案】D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人将其进行改造之后,传遍世界各地,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了解。
11.【答案】A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了解。
12.【答案】C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诞生于公元7世纪,时间不符,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古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且时间不符合,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识记。
13.【答案】B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所以"那里”指的是古希腊。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识记。
14.【答案】(1)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爱琴海沿岸
(2)图一:古代文明产生于海洋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商业、对外贸易、海洋运输。
图二: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灌溉农业。
(3)《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文明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尼罗河流域,B为两河流域,E为爱琴海沿岸。
(2)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古代文明产生于海洋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商业、对外贸易、海洋运输。图二: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灌溉农业。
(3)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法律典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文明是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明为巩固奴隶制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如:《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明法律典籍及其地位的识记,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理解。
15.【答案】(1)A:基督教;耶稣。B:佛教;乔达摩·悉达多;C: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2)C;《古兰经》或清真寺
(3)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占统治地位,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使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
【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A是指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宗教B是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宗教C是伊斯兰教,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2)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宗教C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文化成就有《古兰经》、清真寺等。
(3)本题考查的是基督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占统治地位,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使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影响的识记。
16.【答案】(1)分封制;巩固统治。
(2)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使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即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则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新法”是商鞅变法。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商鞅变法则建立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商鞅变法使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和商鞅变法的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