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实验中学片区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一、选择题1.(2016八上·桐乡期中)世界上最早的农村聚落出现在( )A.东亚地区 B.南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北非地区【答案】C【知识点】乡村聚落;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农村聚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聚落是出现在西亚的乡村聚落。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农村聚落出现的识记。2.(2016八上·桐乡期中)真正的文字就是从_________发展起来的。( )A.象形文字 B.刻划符号 C.图画文字 D.甲骨文【答案】A【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象形文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真正的文字就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形文字的识记。3.(2016八上·桐乡期中)“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规定说明( )①该法典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②该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意志的法律③该法典的规定严酷、残忍,与现代法律精神相违背④该法典宣传人与人之间不平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规定体现该法典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规定体现的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识记,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4.(2016八上·桐乡期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②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缴纳租税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绝大部分生活用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所以①错误;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同时庄园内就有教堂,无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识记。5.(2016八上·桐乡期中)下列文明起源,受惠于大江大河哺育的是( )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罗马文明 ③爱琴文明 ④古印度文明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古罗马文明、爱琴文明则是海洋文明,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识记。6.(2016八上·桐乡期中)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默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②默罕默德病逝③默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默罕默德出家隐修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罕默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是在630年。②穆罕默德在632年病逝,这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了。③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公元622年,这一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④穆罕默德出家是在610年。所以先后顺序为④③①②。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默罕默德人生事迹的识记。7.(2016八上·桐乡期中)你觉得以下选项中最有资格当选“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是( )A.古埃及人 B.古希腊人 C.中国人 D.古阿拉伯人【答案】D【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被誉为“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使者”。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了解。8.(2016八上·桐乡期中)以下属于同一类型宗教景观的是( )①教堂 ②寺庙 ③道观 ④清真寺 ⑤石窟 ⑥圣母像 ⑦释迦牟尼像 ⑧老子A.①⑥⑧ B.③⑤⑧ C.④⑥⑦ D.②⑤⑦【答案】D【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宗教景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堂、圣母像属于基督教的宗教景观,寺庙、石窟、释迦牟尼像是佛教的宗教景观,道观、老子是道家的宗教景观,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景观,所以②⑤⑦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教景观的了解。9.(2016八上·桐乡期中)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与苏格拉底在街上辩论 ②在街上看扛着“法西斯”的扈从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④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答案】C【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是古罗马文明的内容,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查理大帝,后人称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识记。二、非选择题10.(2016八上·桐乡期中)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化5年(公元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指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摘自华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材料二: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如果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默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反映了日本古代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概括材料所涉及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指出作者作出“默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评价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作出这一评价的史实。【答案】(1)事件:大化改新。措施: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天皇制中央集权。(2)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史实: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日本古代史中大化改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材料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措施,即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天皇制中央集权。(2)本题考查的是默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且统一了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并且得到广泛的传播,为阿拉伯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默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1.(2016八上·桐乡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材料二: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材料三: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落。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2)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叫什么?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是谁?(3)西周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4)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答案】(1)材料一:桀;材料二:纣(2)牧野之战;周武王(3)公元前1046年;镐(4)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夏朝、商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指的是夏朝的亡国之君桀,材料二指的是商朝的亡国之君纣。(2)本题考查的是周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叫牧野之战,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是周武王。(3)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都城是镐。(4)本题考查的是夏、商、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夏、商、周兴亡的识记。12.(2016八上·桐乡期中)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两图中A、B、C、D、E处所代表古代文明的名称。(2)A处的古代文明古国何时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3)B流域有希伯来人,流散到世界各地,被统称为什么人?(4)C处诞生了哪一世界性的宗教?(5)D处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叫什么?(6)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结合上图,任选一例印证这一观点。【答案】(1)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E、古希腊(2)公元前15世纪(3)犹太人(4)佛教(5)夏朝(6)如: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开筑堤坝,构筑渠道,建立独立的灌溉系统。古印度人利用印度河、恒河,修筑拦河堤坝,灌溉农田,并栽培棉花。【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早期文明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古埃及,B为古巴比伦,C为古印度,D为古中国,E为古希腊。(2)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处的古代文明古国为古埃及,于公元前15世纪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3)本题考查的是犹太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流域即两河流域有希伯来人,流散到世界各地,被统称犹太人。(4)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为印度河流域,诞生了佛教这一世界性宗教。(5)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处为黄河流域,建立的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6)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文明诞生影响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开筑堤坝,构筑渠道,建立独立的灌溉系统;古印度人利用印度河、恒河,修筑拦河堤坝,灌溉农田,并栽培棉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及其概况的识记,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诞生影响的理解。1 / 12016-2017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实验中学片区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一、选择题1.(2016八上·桐乡期中)世界上最早的农村聚落出现在( )A.东亚地区 B.南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北非地区2.(2016八上·桐乡期中)真正的文字就是从_________发展起来的。( )A.象形文字 B.刻划符号 C.图画文字 D.甲骨文3.(2016八上·桐乡期中)“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规定说明( )①该法典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②该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意志的法律③该法典的规定严酷、残忍,与现代法律精神相违背④该法典宣传人与人之间不平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4.(2016八上·桐乡期中)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②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缴纳租税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2016八上·桐乡期中)下列文明起源,受惠于大江大河哺育的是( )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罗马文明 ③爱琴文明 ④古印度文明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6.(2016八上·桐乡期中)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默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②默罕默德病逝③默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默罕默德出家隐修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7.(2016八上·桐乡期中)你觉得以下选项中最有资格当选“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是( )A.古埃及人 B.古希腊人 C.中国人 D.古阿拉伯人8.(2016八上·桐乡期中)以下属于同一类型宗教景观的是( )①教堂 ②寺庙 ③道观 ④清真寺 ⑤石窟 ⑥圣母像 ⑦释迦牟尼像 ⑧老子A.①⑥⑧ B.③⑤⑧ C.④⑥⑦ D.②⑤⑦9.(2016八上·桐乡期中)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与苏格拉底在街上辩论 ②在街上看扛着“法西斯”的扈从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④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二、非选择题10.(2016八上·桐乡期中)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化5年(公元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指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摘自华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材料二: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如果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默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反映了日本古代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概括材料所涉及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指出作者作出“默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评价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作出这一评价的史实。11.(2016八上·桐乡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材料二: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材料三: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落。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2)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叫什么?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是谁?(3)西周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4)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12.(2016八上·桐乡期中)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两图中A、B、C、D、E处所代表古代文明的名称。(2)A处的古代文明古国何时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3)B流域有希伯来人,流散到世界各地,被统称为什么人?(4)C处诞生了哪一世界性的宗教?(5)D处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叫什么?(6)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结合上图,任选一例印证这一观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乡村聚落;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农村聚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聚落是出现在西亚的乡村聚落。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农村聚落出现的识记。2.【答案】A【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象形文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真正的文字就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形文字的识记。3.【答案】D【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规定体现该法典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规定体现的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识记,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4.【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绝大部分生活用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所以①错误;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同时庄园内就有教堂,无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识记。5.【答案】B【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古罗马文明、爱琴文明则是海洋文明,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识记。6.【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罕默德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是在630年。②穆罕默德在632年病逝,这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了。③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公元622年,这一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④穆罕默德出家是在610年。所以先后顺序为④③①②。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默罕默德人生事迹的识记。7.【答案】D【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被誉为“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使者”。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了解。8.【答案】D【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宗教景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堂、圣母像属于基督教的宗教景观,寺庙、石窟、释迦牟尼像是佛教的宗教景观,道观、老子是道家的宗教景观,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景观,所以②⑤⑦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教景观的了解。9.【答案】C【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是古罗马文明的内容,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查理大帝,后人称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成就的识记。10.【答案】(1)事件:大化改新。措施: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天皇制中央集权。(2)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史实: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日本古代史中大化改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材料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措施,即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天皇制中央集权。(2)本题考查的是默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且统一了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并且得到广泛的传播,为阿拉伯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默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1.【答案】(1)材料一:桀;材料二:纣(2)牧野之战;周武王(3)公元前1046年;镐(4)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夏朝、商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指的是夏朝的亡国之君桀,材料二指的是商朝的亡国之君纣。(2)本题考查的是周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叫牧野之战,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是周武王。(3)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都城是镐。(4)本题考查的是夏、商、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夏、商、周兴亡的识记。12.【答案】(1)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E、古希腊(2)公元前15世纪(3)犹太人(4)佛教(5)夏朝(6)如: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开筑堤坝,构筑渠道,建立独立的灌溉系统。古印度人利用印度河、恒河,修筑拦河堤坝,灌溉农田,并栽培棉花。【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早期文明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古埃及,B为古巴比伦,C为古印度,D为古中国,E为古希腊。(2)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处的古代文明古国为古埃及,于公元前15世纪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3)本题考查的是犹太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流域即两河流域有希伯来人,流散到世界各地,被统称犹太人。(4)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为印度河流域,诞生了佛教这一世界性宗教。(5)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处为黄河流域,建立的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6)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文明诞生影响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开筑堤坝,构筑渠道,建立独立的灌溉系统;古印度人利用印度河、恒河,修筑拦河堤坝,灌溉农田,并栽培棉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及其概况的识记,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诞生影响的理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实验中学片区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学生版).docx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实验中学片区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