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三一、单选题1.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民主、科学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抗日救亡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华北事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民主”与“科学”,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是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③抗日救亡运动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提出抗日口号;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所以这些口号的依次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2.“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这里所指的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答案】D【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结合地点“柳条湖”,再分析时间,“延续了十四年”,中日之间的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战争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正好14年。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识记。3.“日本帝国主义凶狠残暴,在中国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以下与材料相符的罪行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凡尔登绞肉机 ③ 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 ④对国统区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⑤细菌战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④⑤【答案】C【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的重要战役,与抗日战争无关,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日军暴行的识记。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重大牺牲 ④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和人民的支持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D【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题干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说明了中国抗日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抗日战争没有直接抗击德、意法西斯,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并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①交战的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 ②战争深层次的原因是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盛行③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 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性质的理解。6.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两者相似之处包括( )A.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B.中国共产党都做出积极的努力C.国共之间都达成有利于和平建国的纲领D.都预示着团结抗战的新局面到来【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将军只参与了西安事变,没有参与重庆谈判,所以A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安事变,中共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重庆谈判,中共努力维护国内和平,避免内战,所以B符合题意。西安事变达成的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纲领,所以C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预示着团结抗战的新局面到来,重庆谈判时,日本已经投降,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同点是 中国共产党都做出积极的努力。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识记。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A.通过《共同纲领》B.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C.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答案】B【知识点】政治协商会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平,并且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的中央人民政治委员会议上,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而不是在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就确定了,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识记。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20世纪30年代广为传唱 ②是《英雄儿女》的主题歌③吹响了解放战争的进军号角 ④今天已经成为我国国歌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C【知识点】华北事变;政治协商会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充满号召人民奋起挽救祖国危亡的情感和力量,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广为传唱,如今是我国的国歌,①④表述正确。《义勇军进行曲》是《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而不是《英雄儿女》的主题曲,所以②表述错误。这首歌曲吹响了抗日战争的号角而不是解放战争,所以③表述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识记。9.20世纪历史的开篇,展现了一幅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图景,短短20年,非洲90%以上的大陆被列强瓜分,其中在非洲占据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答案】B【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瓜分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初,在非洲占据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法国。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瓜分的识记。10.百年前的一次灾难,“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胜利者”。这场“百年前的灾难”指什么?灾难的转折点是什么?( )A.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B.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 索姆河战役D.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和”欧洲野蛮兄弟的杀戮“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开始,1918年结束,主战场在欧洲,参战国家30多个,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和伤痛。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的识记。11.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D.禁止德国拥有飞机和潜艇【答案】C【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实质是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的分赃会议,所以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12.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C.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没有推翻封建制度等思想残余,同时其没有对帝国主义进行攻击。其成果是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识记。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①主阵地是《新青年》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④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14.一名导游向游客作如下解说:“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领导在军事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正是由于推行了这些错误主张,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造成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大牺牲。毛泽东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这群游客游览的会址最有可能是在( )A.北京 B.延安C.遵义 D.瑞金【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导游的解说正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识记。1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答案】D【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组织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遵义会议挽救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以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到了陕北;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本题的关键是“与史实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识记。16.一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性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一场兄弟间的野蛮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 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美国、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超越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影响力和海外占有殖民地上远不如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围绕着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17.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形的辫子是清朝的象征,“同学脑袋里的辫子”是无形的封建思想的象征,题目实际问的是批判封建思想的运动有哪些,根据学习我们知道①②都没有批判封建思想,而③④批判封建思想。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识记。18.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④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所以②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1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答案】A【知识点】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 和山东) "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被形象的成为"插上一刀",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故答案选A.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 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BCD项都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战争,与材料体现的解放战争的有国民党重点进攻到我军战略反攻的时间阶段不符。【点评】要求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20.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题干中“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土地归农民所有,还是归地主所有会影响国共两党乃至中国的命运,即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三一、单选题1.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民主、科学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抗日救亡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2.“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这里所指的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3.“日本帝国主义凶狠残暴,在中国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以下与材料相符的罪行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凡尔登绞肉机 ③ 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 ④对国统区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⑤细菌战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④⑤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重大牺牲 ④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和人民的支持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①交战的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 ②战争深层次的原因是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盛行③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 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6.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两者相似之处包括( )A.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B.中国共产党都做出积极的努力C.国共之间都达成有利于和平建国的纲领D.都预示着团结抗战的新局面到来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A.通过《共同纲领》B.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C.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20世纪30年代广为传唱 ②是《英雄儿女》的主题歌③吹响了解放战争的进军号角 ④今天已经成为我国国歌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9.20世纪历史的开篇,展现了一幅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图景,短短20年,非洲90%以上的大陆被列强瓜分,其中在非洲占据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10.百年前的一次灾难,“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胜利者”。这场“百年前的灾难”指什么?灾难的转折点是什么?( )A.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B.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 索姆河战役D.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11.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D.禁止德国拥有飞机和潜艇12.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C.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①主阵地是《新青年》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④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4.一名导游向游客作如下解说:“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领导在军事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正是由于推行了这些错误主张,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造成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大牺牲。毛泽东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这群游客游览的会址最有可能是在( )A.北京 B.延安C.遵义 D.瑞金1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16.一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性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一场兄弟间的野蛮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 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17.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18.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一二 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④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20.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华北事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民主”与“科学”,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是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③抗日救亡运动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提出抗日口号;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所以这些口号的依次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2.【答案】D【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结合地点“柳条湖”,再分析时间,“延续了十四年”,中日之间的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战争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正好14年。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识记。3.【答案】C【知识点】日军罪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的重要战役,与抗日战争无关,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日军暴行的识记。4.【答案】D【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题干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说明了中国抗日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国抗日战争没有直接抗击德、意法西斯,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并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5.【答案】D【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性质的理解。6.【答案】B【知识点】西安事变;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将军只参与了西安事变,没有参与重庆谈判,所以A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安事变,中共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重庆谈判,中共努力维护国内和平,避免内战,所以B符合题意。西安事变达成的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纲领,所以C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预示着团结抗战的新局面到来,重庆谈判时,日本已经投降,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相同点是 中国共产党都做出积极的努力。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识记。7.【答案】B【知识点】政治协商会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平,并且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的中央人民政治委员会议上,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而不是在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就确定了,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识记。8.【答案】C【知识点】华北事变;政治协商会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充满号召人民奋起挽救祖国危亡的情感和力量,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广为传唱,如今是我国的国歌,①④表述正确。《义勇军进行曲》是《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而不是《英雄儿女》的主题曲,所以②表述错误。这首歌曲吹响了抗日战争的号角而不是解放战争,所以③表述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识记。9.【答案】B【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瓜分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初,在非洲占据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法国。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瓜分的识记。10.【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和”欧洲野蛮兄弟的杀戮“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开始,1918年结束,主战场在欧洲,参战国家30多个,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和伤痛。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的识记。11.【答案】C【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实质是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的分赃会议,所以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12.【答案】B【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没有推翻封建制度等思想残余,同时其没有对帝国主义进行攻击。其成果是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识记。13.【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14.【答案】C【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导游的解说正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识记。15.【答案】D【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组织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遵义会议挽救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以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到了陕北;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本题的关键是“与史实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识记。16.【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美国、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超越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影响力和海外占有殖民地上远不如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围绕着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17.【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形的辫子是清朝的象征,“同学脑袋里的辫子”是无形的封建思想的象征,题目实际问的是批判封建思想的运动有哪些,根据学习我们知道①②都没有批判封建思想,而③④批判封建思想。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识记。18.【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所以②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19.【答案】A【知识点】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 和山东) "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被形象的成为"插上一刀",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故答案选A.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 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BCD项都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战争,与材料体现的解放战争的有国民党重点进攻到我军战略反攻的时间阶段不符。【点评】要求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20.【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题干中“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土地归农民所有,还是归地主所有会影响国共两党乃至中国的命运,即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三(学生版).docx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三(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