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二

资源简介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二
一、九年级期末选择题训练二
1.诺曼·安吉尔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书中写道:“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实质上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  )
A.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
B.为了正当地竞争
C.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D.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
2.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②西方列强疯狂抢占海外殖民地
③欧洲处于战争阴影下 ④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B.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
D.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4.以下内容的描述与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符合的是(  )
A.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引发一战的导火索
B.第一次世界大战以非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
C.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
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使劳动者摆脱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6.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性民主革命家。以下历史事件中她能见证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溥仪下诏退位
7.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国父孙中山》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是,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①创建兴中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领导北伐战争 ④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9.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看到的消息是(  )
A.北洋政府罢免曹当霖等卖国贼职务
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C.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
D.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
10.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2.著名作家沈从文曾让儿子诵读胡适的诗作,“我那个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早开……”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则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14.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5.“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名将是(  )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16.有这样一次会议,它距今已有81周年,它的召开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国“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7.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8.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住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中国近代历史有(  )
①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④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青年杂志》创办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狂人日记》的发表
20.1921年胡适的《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下列表述与这首诗有直接联系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瓜分世界、“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争夺霸权 。所以实质上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的识记。
2.【答案】A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地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因此开展了激烈的军备竞争,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关系是以国家的利益最为根本出发点,所以为了国家利益的需要,国际关系会不断进行调整。因此在一战期间意大利倒戈,从同盟国加入了协约国。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所以B表述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5.【答案】D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可操纵国民生计)。所以材料所述指的是民生主义。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6.【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中国同盟会辛亥年在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被称为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徐锡麟和秋瑾于1907年牺牲,所以没有经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和清朝覆亡,又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7.【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先生历史贡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伐战争爆发前,孙中山先生已经病逝,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先生历史贡献的识记。
8.【答案】B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据“(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婚;(四)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可知,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期),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实行婚姻自由,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识记。
9.【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八年是指1919年,只有A选项发生在1919年,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罢免曹当霖等卖国贼职务。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识记。
10.【答案】A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报纸传媒业迅速发展,销量不断提升。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
11.【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所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顺序,即首先变革人心——新文化运动(思想层面),然后改变政令——辛亥革命(制度层面),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洋务运动(器物层面)。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分析此材料内容,是属于文学方面的,所以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
13.【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促使中国革命方向发生转变,那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1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成立前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中共成立后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共成立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或者说是资产阶级革命),中共成立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者说是无产阶级革命);中共成立前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中共成立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前,革命目标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即推翻封建专制,推翻封建帝制和封建土地制,中共成立后,则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的识记。
1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共产党人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这支部队因此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识记。
16.【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识记。
17.【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识记。
18.【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的识记。
19.【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
20.【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析材料“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与文学有关,且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
1 / 1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二
一、九年级期末选择题训练二
1.诺曼·安吉尔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书中写道:“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实质上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  )
A.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
B.为了正当地竞争
C.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D.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瓜分世界、“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争夺霸权 。所以实质上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的识记。
2.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②西方列强疯狂抢占海外殖民地
③欧洲处于战争阴影下 ④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殖民地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因此开展了激烈的军备竞争,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所以④表述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的识记。
3.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B.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
D.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关系是以国家的利益最为根本出发点,所以为了国家利益的需要,国际关系会不断进行调整。因此在一战期间意大利倒戈,从同盟国加入了协约国。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4.以下内容的描述与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符合的是(  )
A.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引发一战的导火索
B.第一次世界大战以非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
C.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所以B表述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使劳动者摆脱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D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可操纵国民生计)。所以材料所述指的是民生主义。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6.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性民主革命家。以下历史事件中她能见证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溥仪下诏退位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中国同盟会辛亥年在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被称为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徐锡麟和秋瑾于1907年牺牲,所以没有经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和清朝覆亡,又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7.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国父孙中山》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是,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①创建兴中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领导北伐战争 ④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先生历史贡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伐战争爆发前,孙中山先生已经病逝,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先生历史贡献的识记。
8.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答案】B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据“(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婚;(四)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可知,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期),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实行婚姻自由,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识记。
9.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看到的消息是(  )
A.北洋政府罢免曹当霖等卖国贼职务
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C.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
D.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八年是指1919年,只有A选项发生在1919年,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罢免曹当霖等卖国贼职务。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识记。
10.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A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报纸传媒业迅速发展,销量不断提升。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
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所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顺序,即首先变革人心——新文化运动(思想层面),然后改变政令——辛亥革命(制度层面),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洋务运动(器物层面)。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著名作家沈从文曾让儿子诵读胡适的诗作,“我那个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早开……”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则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分析此材料内容,是属于文学方面的,所以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促使中国革命方向发生转变,那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14.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成立前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中共成立后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共成立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或者说是资产阶级革命),中共成立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者说是无产阶级革命);中共成立前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中共成立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前,革命目标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即推翻封建专制,推翻封建帝制和封建土地制,中共成立后,则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的识记。
15.“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名将是(  )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共产党人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这支部队因此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识记。
16.有这样一次会议,它距今已有81周年,它的召开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国“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识记。
17.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识记。
18.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住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中国近代历史有(  )
①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④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的识记。
19.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青年杂志》创办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狂人日记》的发表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
20.1921年胡适的《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下列表述与这首诗有直接联系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析材料“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与文学有关,且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