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一

资源简介

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德国统治者在一战前声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谋求日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  )
A.尊重自己的权利 B.遵守世界秩序
C.重新分割世界 D.建立军事基地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德国经济实力增强,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国外交大臣所说的话反映了德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外进行殖民扩张,重新分割世界。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
2.东欧某城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 D.波士顿倾茶事件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识记。
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C.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影响的有关知识。由题目中的关键语句“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时,交战双方期待战争早日取得胜利”“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可以看出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祭词中说:“……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出师未捷,千古遗恨。义声扬振,五月而后,武昌继之,遂覆清室。民国以立,共和新造。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对这段祭词理解正确的是(  )
①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②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
③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④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花岗起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这段祭词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即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黄花岗起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了中外反动势力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材料“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的人是不得人心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6.某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 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下列是几位同学的发言主题提纲,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完全摆脱了列强控制,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C.丙同学: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丁同学: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A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所以B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五四运动,所以C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识记。
7.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人们在阿尔卑斯山的溶冰中发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约80名士兵的遗体。大约过了1个世纪,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见天日。下列关于一战正确的有(  )
①起止时间为1914--1918年 ②协约国为正义方
③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 ④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所以②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8.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战胜国集团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C.德国、俄国、意大利 D.英国、法国、俄国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另一个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一战最终是协约国集团赢得胜利。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9.《神州日报》是旧上海的报纸。该报纸自1911年10月12日开辟了《鄂省大风云之详报》、《本报鄂乱专电》、《鄂乱各面之专报》之类专栏。比较切确切的说,其中的“鄂乱”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中华发国临时政府成立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昌起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在湖北省,湖北简称“鄂”,所以材料所指“鄂乱”是武昌起义。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武昌起义的识记。
10.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会员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一天孙中山(  )
A.建立兴中会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筹备黄花岗起义 D.发动武昌起义
【答案】B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主持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识记。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代表的变革事业其实都是(  )
①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 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杰作 ④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的只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以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只适合辛亥革命,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在此之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和孙中山人生事迹的识记。
12.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的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是黄埔军校的师生,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4年5月的两年后指的是1926年,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7月。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战争的识记。
13.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的“一条路”是指(  )
A.二万五千里长征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知,这里的“一条路”是指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其具体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
14.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依据材料中“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蒙了”等可知坦克在与德国的作战中使用,据已学知识可知,坦克首次用于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15.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南湖的是(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指的是八一南昌起义,故B不合题意;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指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故C不符合题意;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指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故D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识记。
16.思想解放运动能促进社会发展。下列属于中国近代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有(  )
①百家争鸣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在其指引下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发生于中国古代史时期,④是中国现代的史实,所以①④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识记。
17.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下列属于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的是(  )
①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 ②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③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 ④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时并没有进行革命活动,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并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识记。
18.1895年的“公车上书”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中国政府对运动支持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很快就失败了。维新变法标志着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这次变法只停留在维新派知识分子内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当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的理解。
19.“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所以A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始;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
20.某班级准备开展庆祝“七一”活动,如果让你为他们选择主题词,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青春火炬,热血救国
C.民主科学,思想解放 D.辛亥革命,废除帝制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识记。
1 / 1浙江省平湖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德国统治者在一战前声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谋求日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  )
A.尊重自己的权利 B.遵守世界秩序
C.重新分割世界 D.建立军事基地
2.东欧某城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 D.波士顿倾茶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C.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4.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祭词中说:“……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出师未捷,千古遗恨。义声扬振,五月而后,武昌继之,遂覆清室。民国以立,共和新造。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对这段祭词理解正确的是(  )
①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②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
③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④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了中外反动势力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某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 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下列是几位同学的发言主题提纲,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完全摆脱了列强控制,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C.丙同学: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丁同学: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
7.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人们在阿尔卑斯山的溶冰中发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约80名士兵的遗体。大约过了1个世纪,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见天日。下列关于一战正确的有(  )
①起止时间为1914--1918年 ②协约国为正义方
③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 ④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战胜国集团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C.德国、俄国、意大利 D.英国、法国、俄国
9.《神州日报》是旧上海的报纸。该报纸自1911年10月12日开辟了《鄂省大风云之详报》、《本报鄂乱专电》、《鄂乱各面之专报》之类专栏。比较切确切的说,其中的“鄂乱”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中华发国临时政府成立
10.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会员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一天孙中山(  )
A.建立兴中会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筹备黄花岗起义 D.发动武昌起义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代表的变革事业其实都是(  )
①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 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杰作 ④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的“一条路”是指(  )
A.二万五千里长征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4.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5.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南湖的是(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16.思想解放运动能促进社会发展。下列属于中国近代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有(  )
①百家争鸣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下列属于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的是(  )
①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 ②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③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 ④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1895年的“公车上书”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中国政府对运动支持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19.“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0.某班级准备开展庆祝“七一”活动,如果让你为他们选择主题词,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青春火炬,热血救国
C.民主科学,思想解放 D.辛亥革命,废除帝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德国经济实力增强,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国外交大臣所说的话反映了德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外进行殖民扩张,重新分割世界。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
2.【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识记。
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影响的有关知识。由题目中的关键语句“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时,交战双方期待战争早日取得胜利”“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可以看出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花岗起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这段祭词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即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黄花岗起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材料“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的人是不得人心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6.【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A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所以B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五四运动,所以C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识记。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所以②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另一个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一战最终是协约国集团赢得胜利。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9.【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昌起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在湖北省,湖北简称“鄂”,所以材料所指“鄂乱”是武昌起义。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武昌起义的识记。
10.【答案】B
【知识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主持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识记。
11.【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族革命的只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以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只适合辛亥革命,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在此之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和孙中山人生事迹的识记。
12.【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的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是黄埔军校的师生,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1924年5月的两年后指的是1926年,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7月。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战争的识记。
13.【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知,这里的“一条路”是指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其具体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
1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依据材料中“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蒙了”等可知坦克在与德国的作战中使用,据已学知识可知,坦克首次用于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15.【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指的是八一南昌起义,故B不合题意;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指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故C不符合题意;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指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故D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识记。
16.【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在其指引下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发生于中国古代史时期,④是中国现代的史实,所以①④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识记。
17.【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时并没有进行革命活动,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并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识记。
18.【答案】A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很快就失败了。维新变法标志着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这次变法只停留在维新派知识分子内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当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的理解。
19.【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所以A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始;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
20.【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