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2.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3.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重、难点 教学重点:眼睛和照相机。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器材准备 眼睛模型、照相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完成光路图: 二、新课教学: (一)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73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 照相机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原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原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二)影像的保存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原理:被拍摄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才能在胶卷上 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照相机对准被拍摄的景物后,旋转相机前面的 “调焦环”移动镜头,即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使胶片上形成一 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按下“快门”,镜头打开,使光线进入 并射向胶片。快门速度是快门开合的时间,或称曝光时间。“光圈” 通过改变光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数量,这与眼睛的虹膜 通过改变瞳孔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数量相似。照相胶片上涂有化学 物质,在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所成的像固定在 胶片上,变成底片。将底片冲洗后,就能将像印在相纸上。 (三)眼睛的好帮手 显微镜和普通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的。 课下登录互联网,分别搜索“显微镜”和“望远镜”,查阅更多的相关 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小结 1.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 2.照相机原理 练习设计 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 像。 2.在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物体时的光路,在A、B、C、D四个光路 中, 描述了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 是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3.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cm时,底片上会得 到一个 像。 4.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 控器。它们的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 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 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5.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后,想通过实验 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 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 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 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 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⑴在此实验装置中,水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相当 于人眼球中视网膜。 ⑵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要在视网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晶状体会 变得更凸、还是较扁? ⑶请你说出近视眼的成因;并用此实验装置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 实验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