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历史与社会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历史与社会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上城模拟)各类地图的判读是我们的必备技能,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阿拉伯半岛 ②马六甲海峡 ③大西洋 ④南极洲
B.①印度半岛 ②巴拿马海峡 ③太平洋 ④大洋洲
C.①印度半岛 ②马六甲海峡 ③大西洋 ④大洋
D.①阿拉伯半岛 ②巴拿马运河 ③太平洋 ④南极洲
(2)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江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关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比例尺为1:100000000
B.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超过800米
C.图中C处比D处坡度更小
D.图中河流AB河段的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
2.(2017·上城模拟)四川盆地自古以来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环境优越,人文独具特色。结合地图回答小题。
(1)四川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之一,可以看春晚喝新茶,而同纬度的浙江省一般要到清明节前后才有新茶,导致两省茶叶上市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水源
(2)成渝高铁的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了成渝经济圈更快地发展。关于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都和重庆都在四川盆地内,四周被海拔 1000-4000 米的山地环抱
B.重庆位于雅砻江与长江交汇处,是我国内河航运的起点
C.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功能
D.巴蜀文化特色明显,川剧川菜深受欢迎,城乡遍布茶馆
3.(2017·上城模拟)201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日。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山脉是我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B.B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C河流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该省区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对于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该区域是我国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②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③在荒漠化地区建立人工草场是可行的解决措施
④该区域应积极提倡在宜耕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牧
⑤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该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4.(2017·上城模拟)余秋雨《中国文脉》:“秦始皇有意做了两件对不起文化的事,却又无意做了两 件对得起文化的事,而且那是真正的大事。”“对得起文化的事”是指(  )
①统一全国,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②设立太学和官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③统一文字为小篆,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④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5.(2017·上城模拟)从若干历史事件中提炼历史主题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下图中四个历史事件的主题是(  )
A.东学西渐
B.西学东渐
C.中华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
D.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6.(2017·上城模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表现为(  )
A.中国的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B.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的革命任务开始从反封建转变为反帝
D.中国的革命性质开始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7.(2017·上城模拟)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
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创办中国近代海军
B.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C.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社
8.(2017·上城模拟)中国历史上涌现的大量平民工匠,他们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为当时社会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有关平民工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期,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B.明朝时期,黄道婆将棉纺织的先进技术传到松江
C.一五计划期间,王崇伦发明了以刨床代替插床的“万能工具胎”
D.改革开放期间,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苦干实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9.(2017·上城模拟)201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日本明治维新
C.英国工业革命 D.中国“三大改造”
10.(2017·上城模拟)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
A.农业可持续发展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科技创新驱动 D.农业现代化
11.(2017·上城模拟)2016年11月4日,___________正式生效。它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排放与自然吸收平衡,保护全球环境。(  )
A.《巴黎协定》 B.《维也纳公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二、非选择题
12.(2017·上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局部区域略图。2017年4月中央在河北省设立了雄安新区,要求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
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雄安新区位于   (地形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其气候类型为   。图中路线A 是    工程,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13.(2017·上城模拟)2017年3月19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习近平强调:“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蒂勒森也表示:“加强美中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下列签署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为停止造成双方巨大痛苦与流血的朝鲜冲突,并旨在确立足以保证在朝鲜的敌对行为与一切武装行动完全停止的停战,以待最后和平解决的达成。”——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导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接触之后,现在有机会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对此双方认为是有益的。——1972年2月《中美上海公报》
(1)在该宣言签署前,“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在中美两国领土上分别制造了什么事件?(各举一例)该宣言的签署有什么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朝鲜冲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朝鲜冲突”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3)《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为什么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4)“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为鉴,你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会如何?
14.(2017·上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班牙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是旅游接待的大国,素有“旅游王国”之称。西班牙旅游业的王牌项目是“3S”,即 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
材料三:英国脱欧的历程: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半球(东、西半球),①   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英国居民喜欢   (季节)来旅游,此时可享受西班牙王牌项目,请从两地气候差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3)英国脱欧的历程体现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   。为什么“脱欧”法案需要议会表决、女王批准   ?
(4)1973 年英国选择加入欧共体,如今英国决定脱欧。两个截然相反的决定,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大洲和大洋;方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阿拉伯半岛,②为巴拿马运河,③为太平洋,④为南极洲。故选择D。
(2)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示比例尺为1:100000,所以A错误;甲地的海拔在(1000,1100),乙地的海拔在(300,400),所以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不超过800m,所以B错误;C地等高线比D地等高线稀疏,所以图中C处比D处坡度更小,所以C符合题意;图中河流AB河段的流向由东北流向西南,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识记,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答案】(1)A
(2)B
【知识点】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四川盆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四周高山、高原环抱,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形成“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所以四川新茶较浙江为早的原因在于气温。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四川盆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所以B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川盆地的识记。
3.【答案】(1)A
(2)A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母亲河———长江黄河;内蒙古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和内蒙古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大兴安岭,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所以A表述错误;B是阴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所以B表述正确;C河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所以C表述正确;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D表述正确。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草原的有关知识。“该区域应积极提倡在宜耕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牧”表述错误,所以④不符合题意;该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所以⑤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及概况的识记。
4.【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太学和官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宋太祖时期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大一统措施的识记。
5.【答案】D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文明和世界闻名是相互影响的。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的识记。
6.【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可知,上述材料描写的行为是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名义上的“合法”特权,注意题中“最早出现于”的要求可判定为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蒙运动;土地改革;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与启蒙运动无关,所以B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一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说反了,所以C不符合题意;农业合作社与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无关,所以D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8.【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两弹一星;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史上平民工匠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所以A错误;元朝时期,黄道婆将棉纺织的先进技术传到松江,所以B错误;一五计划期间,王崇伦发明了以刨床代替插床的“万能工具胎”,所以C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苦干实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平民工匠成就的识记。
9.【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识记。
10.【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了解。
11.【答案】A
【知识点】全球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协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它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排放与自然吸收平衡,保护全球环境。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协定》的识记。
12.【答案】(1)华北平原;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南水北调
(2)自然原因: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天气。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
解决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河道截弯取直,加大泄洪能力;加强预报,提高防洪抗险意识。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交流与互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北方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图中路线A南水北调,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本题考查的是淮河流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淮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天气;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为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我国必须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河道截弯取直,加大泄洪能力;加强预报,提高防洪抗险意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答案】(1)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2)朝鲜战争;美苏冷战
(3)《中美上海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过去的历史表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关系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会有摩擦和碰撞,但同时随着两国人民的深度交往,中美间的相互依存也在进一步加大,经济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中美关系将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和平友好的方向前进,这也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抗美援朝;“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和《联合国家宣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即日本在中美两国领土上分别制造了七七事变和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2)本题考查的是朝鲜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朝鲜冲突”是指朝鲜战争,“朝鲜冲突”的国际背景是美苏冷战。
(3)本题考查的是《中美上海公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上海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去的历史表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关系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会有摩擦和碰撞,但同时随着两国人民的深度交往,中美间的相互依存也在进一步加大,经济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中美关系将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和平友好的方向前进,这也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朝鲜战争的识记,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
14.【答案】(1)东;直布罗陀
(2)夏季;角度一:描述出两地的气候差异: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角度二:从两地降水差异分析:地中海沿岸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英国全年多雨,季节变化小。
(3)议会;君主立宪制
(4)国家利益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西半球划分和世界重要海峡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分布及其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旅游业的王牌项目是“3S”,即 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这些元素都在夏季最有体现,所以英国居民喜欢在夏季到西班牙旅游享受当地旅游王牌项目。西班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阳光充足,冬季温和多雨;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3)本题考查的是君主立宪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脱欧的历程体现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4)本题考查的是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 年英国选择加入欧共体,如今英国决定脱欧。两个截然相反的决定,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世界重要海峡分布、全球气候分布及其特征、君主立宪制的识记。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历史与社会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上城模拟)各类地图的判读是我们的必备技能,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阿拉伯半岛 ②马六甲海峡 ③大西洋 ④南极洲
B.①印度半岛 ②巴拿马海峡 ③太平洋 ④大洋洲
C.①印度半岛 ②马六甲海峡 ③大西洋 ④大洋
D.①阿拉伯半岛 ②巴拿马运河 ③太平洋 ④南极洲
(2)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江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关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比例尺为1:100000000
B.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超过800米
C.图中C处比D处坡度更小
D.图中河流AB河段的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1)D
(2)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大洲和大洋;方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阿拉伯半岛,②为巴拿马运河,③为太平洋,④为南极洲。故选择D。
(2)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示比例尺为1:100000,所以A错误;甲地的海拔在(1000,1100),乙地的海拔在(300,400),所以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不超过800m,所以B错误;C地等高线比D地等高线稀疏,所以图中C处比D处坡度更小,所以C符合题意;图中河流AB河段的流向由东北流向西南,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识记,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2017·上城模拟)四川盆地自古以来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环境优越,人文独具特色。结合地图回答小题。
(1)四川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之一,可以看春晚喝新茶,而同纬度的浙江省一般要到清明节前后才有新茶,导致两省茶叶上市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水源
(2)成渝高铁的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了成渝经济圈更快地发展。关于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都和重庆都在四川盆地内,四周被海拔 1000-4000 米的山地环抱
B.重庆位于雅砻江与长江交汇处,是我国内河航运的起点
C.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功能
D.巴蜀文化特色明显,川剧川菜深受欢迎,城乡遍布茶馆
【答案】(1)A
(2)B
【知识点】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四川盆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四周高山、高原环抱,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形成“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所以四川新茶较浙江为早的原因在于气温。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四川盆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所以B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川盆地的识记。
3.(2017·上城模拟)201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日。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山脉是我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B.B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C河流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该省区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对于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该区域是我国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②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③在荒漠化地区建立人工草场是可行的解决措施
④该区域应积极提倡在宜耕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牧
⑤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该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1)A
(2)A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母亲河———长江黄河;内蒙古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和内蒙古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大兴安岭,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所以A表述错误;B是阴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所以B表述正确;C河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所以C表述正确;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D表述正确。故选择A。
(2)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草原的有关知识。“该区域应积极提倡在宜耕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牧”表述错误,所以④不符合题意;该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所以⑤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及概况的识记。
4.(2017·上城模拟)余秋雨《中国文脉》:“秦始皇有意做了两件对不起文化的事,却又无意做了两 件对得起文化的事,而且那是真正的大事。”“对得起文化的事”是指(  )
①统一全国,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②设立太学和官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③统一文字为小篆,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④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太学和官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宋太祖时期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大一统措施的识记。
5.(2017·上城模拟)从若干历史事件中提炼历史主题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下图中四个历史事件的主题是(  )
A.东学西渐
B.西学东渐
C.中华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
D.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文明和世界闻名是相互影响的。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的识记。
6.(2017·上城模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表现为(  )
A.中国的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B.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的革命任务开始从反封建转变为反帝
D.中国的革命性质开始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可知,上述材料描写的行为是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名义上的“合法”特权,注意题中“最早出现于”的要求可判定为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7.(2017·上城模拟)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
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创办中国近代海军
B.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C.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社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蒙运动;土地改革;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与启蒙运动无关,所以B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一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说反了,所以C不符合题意;农业合作社与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无关,所以D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8.(2017·上城模拟)中国历史上涌现的大量平民工匠,他们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为当时社会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有关平民工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期,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B.明朝时期,黄道婆将棉纺织的先进技术传到松江
C.一五计划期间,王崇伦发明了以刨床代替插床的“万能工具胎”
D.改革开放期间,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苦干实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两弹一星;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史上平民工匠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所以A错误;元朝时期,黄道婆将棉纺织的先进技术传到松江,所以B错误;一五计划期间,王崇伦发明了以刨床代替插床的“万能工具胎”,所以C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苦干实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平民工匠成就的识记。
9.(2017·上城模拟)201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日本明治维新
C.英国工业革命 D.中国“三大改造”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识记。
10.(2017·上城模拟)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
A.农业可持续发展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科技创新驱动 D.农业现代化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了解。
11.(2017·上城模拟)2016年11月4日,___________正式生效。它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排放与自然吸收平衡,保护全球环境。(  )
A.《巴黎协定》 B.《维也纳公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答案】A
【知识点】全球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协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它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排放与自然吸收平衡,保护全球环境。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协定》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12.(2017·上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局部区域略图。2017年4月中央在河北省设立了雄安新区,要求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
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雄安新区位于   (地形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其气候类型为   。图中路线A 是    工程,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华北平原;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南水北调
(2)自然原因: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天气。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
解决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河道截弯取直,加大泄洪能力;加强预报,提高防洪抗险意识。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交流与互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北方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图中路线A南水北调,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本题考查的是淮河流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淮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天气;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为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我国必须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河道截弯取直,加大泄洪能力;加强预报,提高防洪抗险意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2017·上城模拟)2017年3月19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习近平强调:“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蒂勒森也表示:“加强美中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下列签署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为停止造成双方巨大痛苦与流血的朝鲜冲突,并旨在确立足以保证在朝鲜的敌对行为与一切武装行动完全停止的停战,以待最后和平解决的达成。”——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导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接触之后,现在有机会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对此双方认为是有益的。——1972年2月《中美上海公报》
(1)在该宣言签署前,“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在中美两国领土上分别制造了什么事件?(各举一例)该宣言的签署有什么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朝鲜冲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朝鲜冲突”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3)《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为什么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4)“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为鉴,你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会如何?
【答案】(1)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2)朝鲜战争;美苏冷战
(3)《中美上海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过去的历史表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关系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会有摩擦和碰撞,但同时随着两国人民的深度交往,中美间的相互依存也在进一步加大,经济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中美关系将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和平友好的方向前进,这也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
【知识点】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抗美援朝;“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和《联合国家宣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即日本在中美两国领土上分别制造了七七事变和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2)本题考查的是朝鲜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朝鲜冲突”是指朝鲜战争,“朝鲜冲突”的国际背景是美苏冷战。
(3)本题考查的是《中美上海公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上海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去的历史表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关系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会有摩擦和碰撞,但同时随着两国人民的深度交往,中美间的相互依存也在进一步加大,经济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中美关系将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和平友好的方向前进,这也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朝鲜战争的识记,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
14.(2017·上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班牙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是旅游接待的大国,素有“旅游王国”之称。西班牙旅游业的王牌项目是“3S”,即 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
材料三:英国脱欧的历程: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半球(东、西半球),①   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英国居民喜欢   (季节)来旅游,此时可享受西班牙王牌项目,请从两地气候差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3)英国脱欧的历程体现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   。为什么“脱欧”法案需要议会表决、女王批准   ?
(4)1973 年英国选择加入欧共体,如今英国决定脱欧。两个截然相反的决定,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案】(1)东;直布罗陀
(2)夏季;角度一:描述出两地的气候差异: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角度二:从两地降水差异分析:地中海沿岸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英国全年多雨,季节变化小。
(3)议会;君主立宪制
(4)国家利益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西半球划分和世界重要海峡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分布及其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旅游业的王牌项目是“3S”,即 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这些元素都在夏季最有体现,所以英国居民喜欢在夏季到西班牙旅游享受当地旅游王牌项目。西班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阳光充足,冬季温和多雨;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3)本题考查的是君主立宪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脱欧的历程体现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4)本题考查的是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 年英国选择加入欧共体,如今英国决定脱欧。两个截然相反的决定,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世界重要海峡分布、全球气候分布及其特征、君主立宪制的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