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三章 第五节 奇妙的透镜 课题 3.5奇妙的透镜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3.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体会猜想、假设、收集有效证据在探究中的必要与重要,进一步增强分类、比较、建模等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透镜的奇妙,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方法 讨论合作式、 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 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引 入 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现在手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拓展 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透 镜 的 分 类 和 比 较 (一)透镜的种类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透镜,把透镜分成两类,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指导学生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镜: 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 (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 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的形状、共性进行探究,学生说出两个透镜的概念。 练习 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在薄厚上的不同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巩固学习 二、 主 光 轴 和 光 心 (二)主光轴和光心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91页,完成导学案 1).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______的一部分。 (2).填写基本概念: (3)通过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________.作图:请画出通过凸、凹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投影一位学生的导学案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那我们如何判断谁说得对呢? 找戴眼镜的同学摸自己的眼镜并说出是哪种透镜。 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它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 有的同学说近视眼镜是凸透镜,有的同学说是凹透镜? 找两位学生回答判断依据。 有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摸。 戴眼镜的学生用手摸后说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让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寻找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把已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物理。 学生对近视眼镜并不陌生,但属于哪种透镜并不清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 三、 透 镜 对 光 的 作 用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生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1.我们先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演示三条平行光线,让学生观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怎样传播。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2 :利用激光笔演示三条平行光线,让学生观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怎样传播。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 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导学案: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凸透镜对光起______作用; 2、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起 ______作用 在框内画出相应的透镜。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发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 在教师引导下理解会聚;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学生很容易猜想回答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完成导学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焦点上。 突出对会聚的理解,避免了学生片面的理解会聚 类比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巩固和提高学生刚才活动的结果。 四、 焦 点 和 焦 距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 在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用F来表示。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2: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 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从教材中找到焦点和焦距。 学生在导学案相应位置上完成。 学生猜想、交流、讨论 学生说出:把实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在老师引导下小结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看教材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 焦 点 和 焦 距 2.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到并圈画焦点和焦距。 学生观察并说出:折射光线不相交,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学生说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 通过演示实验和PPT让学生直观的看见,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在另一侧并交不相交。 引导学生在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基础上,解释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让学生小结,帮助学生总体把握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3.5 奇妙的透镜 透镜的种类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凸透镜对光起 会聚 作用 2、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起 发散 作用 三、焦点和焦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