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知道什么是汽化. (2)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 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 (4) 能用汽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5)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6) 经历用图象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8)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汽化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了解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教学思想 作为新课标下《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有所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数据、描绘图象、学习分析数据。就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发言、探讨、动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聪明才智掌握知识也是这堂课的出发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蒸发现象. 水沸腾特点和探究过程. 难点: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和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神州八号点火升空的视频,提出点火升空时,白气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引入4.2节的课题. 二、新课教授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通过一组图片以水为例,直观地告诉学生,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并由课本的一组图片引出物态的变化.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通过不借助任何笔在玻璃板上写字的小活动,来引入汽化.由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归纳它们的特点,进而提出蒸发的概念. (二)汽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2.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缓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让晾晒的衣服尽快干.由学生发言后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通过图片介绍利用蒸发快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实例.巩固所学知识,和启发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 (三)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沸腾与蒸发的不同,老师提出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沸腾现象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比如沸腾时有气泡出现、温度是100℃、有大量水雾出现等等,所以先组织学生发言谈谈平时煮水时观察过水沸腾时的哪些现象。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都是初浅的不确切的,如沸腾前有没有气泡,沸腾是气泡有没有变化、温度是否一定是100℃有没有变化等,并不能给出准确的说法。故教师在了解到以上情况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目的:一是探究水沸腾过程气泡的特点,二是探究水沸腾过程温度的变化情况. 1.提出问题 (1)水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怎样变化? (2)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2.实验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学生归纳提出实验仪器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提交实验结果 3.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得出水沸腾的特点: (1)沸腾是在液态的 内部 和 表面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前,对水加热温度 逐渐上升 . (3)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温度 保持不变 . (4)停止对水加热,水 停止 沸腾,说明沸腾需要吸收 热量 . (四)了解几种液体的沸点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认识几种液体的沸点 思考:能否用酒精制成的温度计去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三、课堂练习 1.小明采取的措施中,能减慢蒸发的是 ( ) A.把粮食晒在朝阳的地方 B.把酒精放在密封的瓶中 C.将洒在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 D.将潮湿的衣服晾在通风处 2.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但需要 热,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 。 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4 5 6 7 8 9 10 11 12 … 温度/℃ … 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 (1)从记录的数据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 四、课堂小结 1.汽化:物质由 液态 变为 汽化的现象. 2.蒸发是在只在液态的 表面 进行的 缓和 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沸腾是在液态的 表面 和 内部 同时进的 剧烈 的汽化现象. 5.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