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一)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一)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模拟)读下面的经纬网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A点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②C点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③B点位于C点的西北方向 ④A点与D点同属于北温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7·浙江模拟)一位从哈尔滨来嘉兴求学的学生,在生活中有下列感受,其中与地理事实相符合的是(  )
A.北方的冬天比南方要暖和 B.南方的房屋结构比北方更保暖
C.北方的雨水比南方要稀少 D.南方的小麦产区比北方更集中
3.(2017·浙江模拟)读下图,可知非洲(  )
A.白色人种主要集中在中部 B.白色人种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C.黄色人种多数信仰基督教 D.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南部
4.(2017·浙江模拟)公元前5世纪末,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人讨论决定入侵西西里。做出这一决定的主体是(  )
A.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B.执政官和监察官等高级官吏
C.元老院中的贵族和军人 D.柏拉图和阿基米德等精英人士
5.(2017·浙江模拟)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有(  )
①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④清朝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7·浙江模拟)清末有文章写道:“倘若做皇帝的,做官府的,实在于国家不利,做百姓的即要行那国民的权利,把那皇帝官府杀了,另建一个好的政府,这才算尽了国民的责任。……照卢骚(卢梭)的《民约论》讲起来,原是先有了人民,渐渐合并起来才有了国家。”此文(  )
①宣扬了天赋人权思想 ②反映了西学东渐现象
③宣扬了维新改良思想 ④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7·浙江模拟)201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4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毛泽东辉煌的功绩包括(  )
①创立发展了中国共产党 ②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7·浙江模拟)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 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C.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D.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9.(2017·浙江模拟)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以确保完成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目标。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
①是解决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需要②践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说明资金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④说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2017·浙江模拟)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贵阳至昆明段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标志着沪昆高铁全线贯通,也标志着云南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
(1)沪昆高铁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请依次写出其途径
省份的简称。
(2)云南、贵州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试从自然条件角度简析发展区域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3)沪昆高铁势必推动中部和西部省市快速融入东部发达区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怎样做到以沪昆高铁的全线贯通为契机,实现共同发展?
11.(2017·浙江模拟)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生平大事年代尺。
材料二:“十三岁随母到夏威夷岛,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全集》)
(1)结合材料一,二,简述孙中山学生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
12.(2017·浙江模拟)从今年春季开始,中国历史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清晰界定抗战起点与跨度,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完整线索。
(1)中国抗战历史中,14年抗战与8年抗战不同划分主要是基于哪两次历史事件?这两次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影响?
(2)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素材就是来源于东北义勇军。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抗战歌曲,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结合14年抗战时期的2个主要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
(3)对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这一表述调整,我们应持有怎样的认识和立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所以C点位于东半球,所以②错误;B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判读。
2.【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所以AB错误。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高于800mm,北方地区低于800mm,所以C正确;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是小麦,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概况的识记。
3.【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的白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所以A错误;白色人种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所以B正确,D错误;C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国家大事由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会上讨论决定,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识记。
5.【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没有直接联系,所以①不符合题意;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是对外交流,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史实的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那皇帝官府杀了,另建一个好的政府”,意思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府,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历史贡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与翻版的,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毛泽东的辉煌功绩,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历史贡献的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的提示“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首先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才出现了表格中粮食、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增长的巨大变化。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识记。
9.【答案】A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PRED问题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其关键是人口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所以③错误;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材料里面没有体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1)沪、浙、赣、湘、贵(或黔)、云(或滇)
(2)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差。
(3)因地制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交流与互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省级行政区划分布及其简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沪昆高铁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依次经过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贵州省、云南省,即沪、浙、赣、湘、贵(或黔)、云(或滇)。
(2)本题考查的是云贵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贵州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当地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差。
(3)本题考查的是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沪昆高铁势必推动中部和西部省市快速融入东部发达区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应因地制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以沪昆高铁的全线贯通为契机,实现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省级行政区划分布及其简称、云贵高原概况的识记,对东西部加强交流与互补的理解。
11.【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开展,新发明新气象层出不穷;继英法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后,更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促使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相继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要进行革命(鸦片战争后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由兴中会誓词发展完善。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历史发展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学生时代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开展,新发明新气象层出不穷;继英法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后,更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促使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相继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要进行革命(鸦片战争后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由兴中会誓词发展完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扩张的识记,对三民主义提出背景的理解。
12.【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呼吁社会各界民众以武装手段驱逐日本强盗,并领导东北义勇军在日本关东军的征剿下顽强战斗。②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③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尊重。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华北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战历史中,14年抗战与8年抗战不同划分主要是基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呼吁社会各界民众以武装手段驱逐日本强盗,并领导东北义勇军在日本关东军的征剿下顽强战斗。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这一表述调整,我们应坚持对历史的铭记和尊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识记,对抗日战争重大影响的理解。
1 / 1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一)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模拟)读下面的经纬网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A点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②C点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③B点位于C点的西北方向 ④A点与D点同属于北温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所以C点位于东半球,所以②错误;B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判读。
2.(2017·浙江模拟)一位从哈尔滨来嘉兴求学的学生,在生活中有下列感受,其中与地理事实相符合的是(  )
A.北方的冬天比南方要暖和 B.南方的房屋结构比北方更保暖
C.北方的雨水比南方要稀少 D.南方的小麦产区比北方更集中
【答案】C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所以AB错误。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高于800mm,北方地区低于800mm,所以C正确;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是小麦,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概况的识记。
3.(2017·浙江模拟)读下图,可知非洲(  )
A.白色人种主要集中在中部 B.白色人种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C.黄色人种多数信仰基督教 D.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南部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的白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所以A错误;白色人种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所以B正确,D错误;C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4.(2017·浙江模拟)公元前5世纪末,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人讨论决定入侵西西里。做出这一决定的主体是(  )
A.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B.执政官和监察官等高级官吏
C.元老院中的贵族和军人 D.柏拉图和阿基米德等精英人士
【答案】A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国家大事由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会上讨论决定,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识记。
5.(2017·浙江模拟)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有(  )
①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④清朝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贞观之治;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没有直接联系,所以①不符合题意;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是对外交流,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史实的识记。
6.(2017·浙江模拟)清末有文章写道:“倘若做皇帝的,做官府的,实在于国家不利,做百姓的即要行那国民的权利,把那皇帝官府杀了,另建一个好的政府,这才算尽了国民的责任。……照卢骚(卢梭)的《民约论》讲起来,原是先有了人民,渐渐合并起来才有了国家。”此文(  )
①宣扬了天赋人权思想 ②反映了西学东渐现象
③宣扬了维新改良思想 ④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那皇帝官府杀了,另建一个好的政府”,意思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府,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7.(2017·浙江模拟)201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4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毛泽东辉煌的功绩包括(  )
①创立发展了中国共产党 ②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历史贡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与翻版的,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毛泽东的辉煌功绩,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历史贡献的识记。
8.(2017·浙江模拟)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 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C.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D.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的提示“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首先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才出现了表格中粮食、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增长的巨大变化。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识记。
9.(2017·浙江模拟)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以确保完成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目标。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
①是解决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需要②践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说明资金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④说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PRED问题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其关键是人口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所以③错误;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材料里面没有体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
10.(2017·浙江模拟)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贵阳至昆明段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标志着沪昆高铁全线贯通,也标志着云南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
(1)沪昆高铁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请依次写出其途径
省份的简称。
(2)云南、贵州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试从自然条件角度简析发展区域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3)沪昆高铁势必推动中部和西部省市快速融入东部发达区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怎样做到以沪昆高铁的全线贯通为契机,实现共同发展?
【答案】(1)沪、浙、赣、湘、贵(或黔)、云(或滇)
(2)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差。
(3)因地制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交流与互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省级行政区划分布及其简称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沪昆高铁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依次经过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贵州省、云南省,即沪、浙、赣、湘、贵(或黔)、云(或滇)。
(2)本题考查的是云贵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贵州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当地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差。
(3)本题考查的是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沪昆高铁势必推动中部和西部省市快速融入东部发达区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应因地制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以沪昆高铁的全线贯通为契机,实现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省级行政区划分布及其简称、云贵高原概况的识记,对东西部加强交流与互补的理解。
11.(2017·浙江模拟)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生平大事年代尺。
材料二:“十三岁随母到夏威夷岛,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全集》)
(1)结合材料一,二,简述孙中山学生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开展,新发明新气象层出不穷;继英法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后,更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促使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相继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要进行革命(鸦片战争后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由兴中会誓词发展完善。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历史发展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学生时代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开展,新发明新气象层出不穷;继英法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后,更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促使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相继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要进行革命(鸦片战争后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由兴中会誓词发展完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扩张的识记,对三民主义提出背景的理解。
12.(2017·浙江模拟)从今年春季开始,中国历史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清晰界定抗战起点与跨度,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完整线索。
(1)中国抗战历史中,14年抗战与8年抗战不同划分主要是基于哪两次历史事件?这两次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影响?
(2)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素材就是来源于东北义勇军。这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抗战歌曲,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结合14年抗战时期的2个主要史实,说明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是如何逐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
(3)对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这一表述调整,我们应持有怎样的认识和立场?
【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呼吁社会各界民众以武装手段驱逐日本强盗,并领导东北义勇军在日本关东军的征剿下顽强战斗。②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③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尊重。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华北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战历史中,14年抗战与8年抗战不同划分主要是基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呼吁社会各界民众以武装手段驱逐日本强盗,并领导东北义勇军在日本关东军的征剿下顽强战斗。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也表示准备抗战。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这一表述调整,我们应坚持对历史的铭记和尊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识记,对抗日战争重大影响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