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三)

资源简介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三)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模拟)下列轮廓图所示大陆中,属于世界上黑色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也是黑人故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非洲也是黑色人种的故乡。A为非洲,B为亚洲,C为南美洲,D为大洋洲。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识记。
2.(2017·浙江模拟)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生长的特点。下图所示植物树叶呈深绿色,树皮薄,树根多横向生长。该树最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在(  )
A.阿拉伯半岛 B.印度半岛 C.亚马孙平原 D.巴西高原
【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世界自然景观的类型及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自然景观分布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树最有可能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自然景观分布的了解。
3.(2017·浙江模拟)各地流传着的许多谚语往往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据此回答第15—16题。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生活场景时常出现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2)“一山分南北”中的“山”指的是秦岭,它不仅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也是(  )
①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②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③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D
(2)A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母亲河———长江黄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这个地方温差很大,应该是出现在远离海洋的地方。我国西北地区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化都很大,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2)本题考查的是秦岭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北地区和秦岭分界线的识记。
4.(2017·浙江模拟)“这一运动的领袖们将理性应用于经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科学革命 D.资产阶级大革命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根据所学可知,发生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抨击封建制度。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识记。
5.(2017·浙江模拟)口号代表着时代的要求,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③打倒列强,铲除军阀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⑤自强求富、变法图强
A.⑤②③①④ B.⑤①②③④ C.②⑤①③④ D.⑤②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西安事变;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出现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先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出现在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日本侵略华北,西安事变时期的口号;“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是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中提出的,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6.(2017·浙江模拟)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的组合正确的有(  )
①丘吉尔一一领导英国反法西斯斗争②孙中山——参与武昌起义③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卡尔·本茨一一发明了内燃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工业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并没有参与领导武昌起义,所以②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7.(2017·浙江模拟)有美国学者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作这样的描述:“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孤掌难呜。……(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可概括为(  )
A.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D.大国实力相当的多极格局
【答案】C
【知识点】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格局的有关知识。材料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据此可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在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现在,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其霸权行为会受到其它正在崛起的国际力量遏制.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了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几个力量中心,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迈进。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8.(2017·浙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依山而建的干栏式民居(见图),牯藏节、苗绣、苗银、苗药等传承近五千年的苗族文化印记深深吸引着游客。但到2007年,苗寨仍无人知晓,寨民人纯收入1700元。在国家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下,当地政府投巨资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经营银饰、服装、摄影、民族工艺品等个体摊点;借助媒体营销,推广“民俗游”“乡村游”……2015年,西江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1)从千户苗寨的民居推断,该地气候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2)结合贵州千户苗寨的脱贫之路,说明它蕴含着思品或社会学科的哪些道理。
(3)针对相关链接中苗寨的变化,给苗寨的可持续发展提一个合理化建议。
【相关链接】为吸引游客,苗寨请外来商家开店设厂;节日才穿的盛装、节日才有的活动成了每天表演的道具和节目;原有的耕种土地上盖上农家院,农民成了商人;手机、网络、快餐、时尚服饰在寨子里流行……旧的生活方式除了吸引游客时展示外,正离寨民远去。
【答案】(1)全年降水较多、冬季温暖。
(2)利用苗族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体现了因地制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鼓励农户发展个体农家乐、经营摊点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体现了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略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贵州省。从依山而建的干栏式民居可以看出,当地全年降水较多、冬季温暖。
(2)本题考查的是因地制宜原则、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利用苗族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体现了因地制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鼓励农户发展个体农家乐、经营摊点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体现了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所以,我可以制订西江千户苗寨保护和建设规划,对西江物质文化遗产部分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指导。除了对西江的物质文化进行系统复制和收藏外,同时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搜集、记录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因地制宜原则、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理解,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
9.(2017·浙江模拟)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一张借条(原件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
老乡:
我们是路过这里(四川得荣县)的红军。实在对不起,因为你们家中没有人,我们挖了你的稻米,折合50圆大洋。本应付给现钱,因手头实在没钱,特留下这张借条。等红军胜利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倍偿还。此致
敬礼!
中国工农红军二军团后卫团二连战士
1935年5月24日
史料二:一段记忆
红一军团某连有一位姓谢的战士,遇见了从川陕地区逃出来的母子三人,为了让他们能活着走出草地,他把自己的干粮袋送给了他们,让他们走出了草地,自己却永远长眠于这死亡之地。
(引自《红军长征·回忆史料》)
(1)史料一,二在研究红军长征历史中具有的历史价值有何不同?
(2)史料二所叙史事是发生在“飞夺泸定桥”之前还是之后,为什么?史料一,二中两支红军部队的最终会师是什么时候?
(3)不忘初心,才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以上两则史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怎样的“初心”?
【答案】(1)史料一属于第一手资料,史料二属于第二手资料,史料一具有更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可信度更高。
(2)应该在此之后,因为材料中出现了川陕、草地,从红一军团长征路线看,应当在发生在过松潘草地时。两支部队会师在1936年10月。
(3)初心是指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知识点】红军长征;区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资料种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一般来说,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所以史料一属于第一手资料,史料二属于第二手资料,史料一具有更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可信度更高。
(2)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二所叙史事是发生在“飞夺泸定桥”之后,因为材料中出现了川陕、草地,从红一军团长征路线看,应当在发生在过松潘草地时。史料一,二中两支红军部队的最终会师在1936年10月。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忘初心,才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以上两则史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初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过程的识记,资料种类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2017·浙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即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他说:“中国之教(教化的恩想),得乳子而后立;中国之政(政治制度), 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1)若联系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你认为夏曾佑先生所说的“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
(2)夏先生的上述说法为史学界所公认。现将夏先生的观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答案】(1)中国之教:儒家思想(或儒教或儒家文化)。中国之政:中央集权体制(或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中国之境: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开通丝绸之路,设河西四郡或征讨云南,设郡县)
(2)【选中国之教】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思想受到排斥,并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两千多年。【选中国之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从此统一帝国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一直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选中国之境】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在此设立郡县,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
【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之教指儒家思想(或儒教或儒家文化);中国之政指中央集权体制(或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中国之境指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开通丝绸之路,设河西四郡或征讨云南,设郡县)。
(2)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中国疆域版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中国之教: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思想受到排斥,并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两千多年。选中国之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从此统一帝国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一直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选中国之境: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在此设立郡县,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中国疆域版图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历史与社会试题(三)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模拟)下列轮廓图所示大陆中,属于世界上黑色人种主要分布的地区,也是黑人故乡的是(  )
A. B.
C. D.
2.(2017·浙江模拟)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生长的特点。下图所示植物树叶呈深绿色,树皮薄,树根多横向生长。该树最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在(  )
A.阿拉伯半岛 B.印度半岛 C.亚马孙平原 D.巴西高原
3.(2017·浙江模拟)各地流传着的许多谚语往往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据此回答第15—16题。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生活场景时常出现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2)“一山分南北”中的“山”指的是秦岭,它不仅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也是(  )
①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②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③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17·浙江模拟)“这一运动的领袖们将理性应用于经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科学革命 D.资产阶级大革命
5.(2017·浙江模拟)口号代表着时代的要求,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③打倒列强,铲除军阀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⑤自强求富、变法图强
A.⑤②③①④ B.⑤①②③④ C.②⑤①③④ D.⑤②①③④
6.(2017·浙江模拟)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的组合正确的有(  )
①丘吉尔一一领导英国反法西斯斗争②孙中山——参与武昌起义③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卡尔·本茨一一发明了内燃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7·浙江模拟)有美国学者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作这样的描述:“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孤掌难呜。……(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可概括为(  )
A.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D.大国实力相当的多极格局
二、非选择题
8.(2017·浙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依山而建的干栏式民居(见图),牯藏节、苗绣、苗银、苗药等传承近五千年的苗族文化印记深深吸引着游客。但到2007年,苗寨仍无人知晓,寨民人纯收入1700元。在国家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下,当地政府投巨资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经营银饰、服装、摄影、民族工艺品等个体摊点;借助媒体营销,推广“民俗游”“乡村游”……2015年,西江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1)从千户苗寨的民居推断,该地气候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2)结合贵州千户苗寨的脱贫之路,说明它蕴含着思品或社会学科的哪些道理。
(3)针对相关链接中苗寨的变化,给苗寨的可持续发展提一个合理化建议。
【相关链接】为吸引游客,苗寨请外来商家开店设厂;节日才穿的盛装、节日才有的活动成了每天表演的道具和节目;原有的耕种土地上盖上农家院,农民成了商人;手机、网络、快餐、时尚服饰在寨子里流行……旧的生活方式除了吸引游客时展示外,正离寨民远去。
9.(2017·浙江模拟)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一张借条(原件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
老乡:
我们是路过这里(四川得荣县)的红军。实在对不起,因为你们家中没有人,我们挖了你的稻米,折合50圆大洋。本应付给现钱,因手头实在没钱,特留下这张借条。等红军胜利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倍偿还。此致
敬礼!
中国工农红军二军团后卫团二连战士
1935年5月24日
史料二:一段记忆
红一军团某连有一位姓谢的战士,遇见了从川陕地区逃出来的母子三人,为了让他们能活着走出草地,他把自己的干粮袋送给了他们,让他们走出了草地,自己却永远长眠于这死亡之地。
(引自《红军长征·回忆史料》)
(1)史料一,二在研究红军长征历史中具有的历史价值有何不同?
(2)史料二所叙史事是发生在“飞夺泸定桥”之前还是之后,为什么?史料一,二中两支红军部队的最终会师是什么时候?
(3)不忘初心,才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以上两则史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怎样的“初心”?
10.(2017·浙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即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他说:“中国之教(教化的恩想),得乳子而后立;中国之政(政治制度), 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1)若联系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你认为夏曾佑先生所说的“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
(2)夏先生的上述说法为史学界所公认。现将夏先生的观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此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非洲也是黑色人种的故乡。A为非洲,B为亚洲,C为南美洲,D为大洋洲。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的识记。
2.【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世界自然景观的类型及分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自然景观分布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树最有可能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自然景观分布的了解。
3.【答案】(1)D
(2)A
【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母亲河———长江黄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这个地方温差很大,应该是出现在远离海洋的地方。我国西北地区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化都很大,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2)本题考查的是秦岭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北地区和秦岭分界线的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根据所学可知,发生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抨击封建制度。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识记。
5.【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西安事变;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出现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先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出现在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日本侵略华北,西安事变时期的口号;“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是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中提出的,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工业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并没有参与领导武昌起义,所以②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7.【答案】C
【知识点】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格局的有关知识。材料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据此可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在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现在,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其霸权行为会受到其它正在崛起的国际力量遏制.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了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几个力量中心,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迈进。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识记。
8.【答案】(1)全年降水较多、冬季温暖。
(2)利用苗族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体现了因地制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鼓励农户发展个体农家乐、经营摊点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体现了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略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及其分布;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贵州省。从依山而建的干栏式民居可以看出,当地全年降水较多、冬季温暖。
(2)本题考查的是因地制宜原则、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利用苗族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体现了因地制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鼓励农户发展个体农家乐、经营摊点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体现了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所以,我可以制订西江千户苗寨保护和建设规划,对西江物质文化遗产部分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指导。除了对西江的物质文化进行系统复制和收藏外,同时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搜集、记录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因地制宜原则、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理解,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
9.【答案】(1)史料一属于第一手资料,史料二属于第二手资料,史料一具有更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可信度更高。
(2)应该在此之后,因为材料中出现了川陕、草地,从红一军团长征路线看,应当在发生在过松潘草地时。两支部队会师在1936年10月。
(3)初心是指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知识点】红军长征;区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资料种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一般来说,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所以史料一属于第一手资料,史料二属于第二手资料,史料一具有更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可信度更高。
(2)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二所叙史事是发生在“飞夺泸定桥”之后,因为材料中出现了川陕、草地,从红一军团长征路线看,应当在发生在过松潘草地时。史料一,二中两支红军部队的最终会师在1936年10月。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忘初心,才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以上两则史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初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过程的识记,资料种类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1)中国之教:儒家思想(或儒教或儒家文化)。中国之政:中央集权体制(或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中国之境: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开通丝绸之路,设河西四郡或征讨云南,设郡县)
(2)【选中国之教】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思想受到排斥,并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两千多年。【选中国之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从此统一帝国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一直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选中国之境】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在此设立郡县,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
【知识点】百家争鸣;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之教指儒家思想(或儒教或儒家文化);中国之政指中央集权体制(或大一统或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或皇帝制度);中国之境指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北击匈奴或开通丝绸之路,设河西四郡或征讨云南,设郡县)。
(2)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中国疆域版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中国之教: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儒家以外的思想受到排斥,并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儒学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两千多年。选中国之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从此统一帝国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等一直为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选中国之境: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有效管辖了今天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在此设立郡县,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中国疆域版图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