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发展的选择”(一)一、选择题1.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给希特勒写了封信,信文称:“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如何。”信文中的“东西”可能是指( )A.巴尔干半岛 B.法国 C.苏台德区 D.奥地利2.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12.7%。这主要得益于( )A.取消农业税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土地改革3.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这里的“垃圾革命”说明我们人类正面临( )A.资源日益短缺 B.环境污染问题C.生态平衡失调 D.网络黑客问题4.“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这一政策的调整有利于( )①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②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③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④优化人口的地区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5.人类在发展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归纳正确的是( )① 1840年—1901年 屈辱岁月,悲壮抗争② 1931年—1945年 民族危机,全面抗战③ 1949年—1956年 巩固政权,民主革命④ 1979年—2017年 改革开放,高速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6.邓小平曾说: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回答小题。(1)邓小平的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对“对外开放作用”的一种评价,下列各项表达的意思与这一说法一致的有( )①对外开放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②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对外开放的作用③应该辩证地看待对外开放的影响 ④对外开放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否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现实生活中,要让新鲜空气进来,不让苍蝇蚊子也进来,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装上纱窗。下列各项中,起到“纱窗”作用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国策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7.关于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两次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②第二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③第一次合作善始至终,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第二次合作坚持到抗战胜利,赢得民族解放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8.“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回答小题(1)结合材料和上图中信息可知,我国最大的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A.1980年 B.2010年 C.2030年 D.2050年(2)下列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期的是( )①调整人口政策,实施“全面二胎”政策②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③渐进式延迟退休(适当延长职工的退休年龄)④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9.正面关于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晚婚晚育 B.生态破坏——退耕还林C.资源短缺——全面二孩 D.污染严重——南水北调10.2016年11月29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朱德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为中国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以下属于他的事迹的是( )①领导北伐运动 ②发动南昌起义 ③发起新文化运动 ④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支那事变画报》发行于1937年8月,结束于1941年10月,共100辑,记录侵华战争有关的重大要闻动态,成为侵略中国罪行的铁证。回答小题。(1)可能出现在该画报上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C.“一 二八”事变 D.华北事变(2)下列选自该画报中刊登的四幅照片。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属于嘉兴最有可能受到日军侵略的是( )A. B.C. D.12.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这一壮举主要是指( )A.北伐战争 B.万里长征 C.南昌起义 D.三大战役13.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认同。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 )A.发生的背景 B.艰难的历程 C.重大的意义 D.胜利的原因14.1979—1981年,嘉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8.7%,年均递增11.5%,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0%,比建国以来到1978年年均增长率9.7%高出15.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益分配收入达302元,三年年均递增10.6%。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说明( )A.粉碎“四人帮”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C.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促进了现代化的建设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15.世界马拉松游泳联合会主席曾邀请毛泽东参加比赛,因为按照新华社1966年报道,毛泽东的游泳速度几乎是世界记录的4倍。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6.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选出正确的选项( )A.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甲国B.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乙国C.甲、乙两国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甲国D.甲、乙两国中,甲国的人口年龄特点与我国相似17.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慒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材料题18.领略先人艰辛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二:材料三:以下是某学生整理的一份大事记年代 重大事件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1月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1927年8月1日 ▲1927年9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30年 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里提出了什么思想?(2)这则《新申报》号外主要报道的是哪一重大运动?请用号外中的有关信息说明该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3)请将材料三中的大事记补充完整,并归纳这份大事记的主题。19.【回望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盛世余晖】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2)【屈辱历程】图一与图二的场景分别与哪一次战争有关?图三局势的形成与图二有什么联系?(3)【民族觉醒】2017年1月教育部通知在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写出年代尺中的①②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间修改的合理性。20.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16年9月以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进行核试验和发射弹道导弹试验,遭到了联合国安理会一致同意的制裁,中国从2017年2月19日起停止本年度进口朝鲜煤炭。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覆盖范围,特别是其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远远超出半岛防卫需求,深入亚洲大陆腹地,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1)A国是指 ,半岛是指 。(2)该材料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哪一主题?中国停止本年度进口朝鲜煤炭的措施,又说明了什么?(3)“萨德”X波段雷达监测到的范围包括了我国最西的哪一直辖市?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本质来看,是什么思想的具体表现?(4)面对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我们国家自身角度来说,该怎样应对 2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摘自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二:每一场革命都有自身的传奇。中国共产党在开辟革命新道路历程中也不例外。“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1)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请列举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个史实,印证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这一“传奇”是指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今年是该历史事件胜利80周年,请说出该历史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22.201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20周年。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8年5月,北京爆发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同全校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材料二:1947年6月,43岁的邓小平同同刘伯承率人民解放军主力,把战线推进到长江北岸,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材料三: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文选》到1979年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越来越好,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进入世界市场,在其中扬长避短,获得利益……麦迪森运用PPP方法计算,1995年中国的GDP在世界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5%上升到11%,因此,早在1995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仅次于欧洲和美国。——刘东等《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1)请指出材料一中“反帝爱国运动”的历史事件名称,并说说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2)请说说材料二中这一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78年到199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慕尼黑阴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原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以达到自身安全和“祸水东引”的目的。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的识记。2.【答案】C【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C符合题意;全面取消农业税发生在200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完成,土地改革于1952年完成,所以ABD与题意无关。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识记。3.【答案】B【知识点】全球环境问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垃圾革命”说明当今世界我们人类正面临环境污染问题。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解。4.【答案】A【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我国保持合理人口增长速度,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5.【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改革开放;“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是1937年开始,所以②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理解。6.【答案】(1)A(2)C【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可知,邓小平对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完全否定,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本题考查的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四项基本原则地位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7.【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共两次合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②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最终失败,最后并没有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所以③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两次合作的识记。8.【答案】(1)B(2)A【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15—64岁劳动人口最多的是在2010年,所以我国最大的人口红利期出现在2010年,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就要增加劳动人口。调整人口政策,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有利于增加青少年的比例,储备劳动力,①正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我国人口国情,②错误;渐进式延迟退休,适当延长职工的退休年龄,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③正确;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不符合题意,④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9.【答案】B【知识点】世界人口基本情况;全球环境问题;世界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PRED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人口问题,我们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所以A错误;面对生态破坏,我们要保护环境,;面对资源短缺问题,要实施开源节流措施,积极发展新能源,所以C错误;环境污染严重,我们要积极保护环境,所以D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PRED问题的理解。10.【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朱德革命贡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德并没有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以及领导北伐战争,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朱德革命贡献的识记。11.【答案】(1)B(2)B【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所以ACD不符合题意;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嘉兴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江南水乡,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和南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的识记。12.【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影响的识记。13.【答案】D【知识点】内战的爆发;土地改革;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由于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识记。14.【答案】B【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的理解。15.【答案】B【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华社的报道存在浮夸的情形,这符合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的特征,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运动的识记。16.【答案】D【知识点】世界人口基本情况【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乙国,所以A错误;今年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甲国,所以B错误;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乙国,所以C错误。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7.【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坦克作为新式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18.【答案】(1)民主与科学(2)五四运动。国民外交协会不认二十一条和列强与日本处分山东的密约等。(3)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图中“民国八年”、“曹汝霖”等可知,1911年+8年=1919年,此人物是五四运动时三个卖国贼之一,可以判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具体事例有国民外交协会不认二十一条和列强与日本处分山东的密约等。(3)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的识记。19.【答案】(1)反映了清朝前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政治角度: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经济角度:清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欧美: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2)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理由:早在1937年的全面抗战之前,在一些地区就已开展抗战,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因此,抗战时间应该以“十四年抗战”是合理的。【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清朝前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主要原因在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以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主要在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2)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甲午战争清军战败,1895年中日谈判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早在1937年的全面抗战之前,在一些地区就已开展抗战,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因此,抗战时间应该以“十四年抗战”是合理的。【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0.【答案】(1)韩国;朝鲜半岛(2)和平主题;说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承担共同的国际责任。(3)重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强综合国力。【知识点】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朝鲜半岛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国是韩国,半岛是指朝鲜半岛。(2)本题考查的是和平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和平主题。中国停止本年度进口朝鲜煤炭的措施说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承担共同的国际责任。(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萨德”X波段雷达监测到的范围包括了我国最西的重庆这一直辖市。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本质来看,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思想的具体表现。(4)本题考查的是发展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我们国家自身角度来说,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强综合国力。【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朝核问题的了解,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理解。21.【答案】(1)领导阶级新:有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目标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指导思想新: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2)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领导阶级新:有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目标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指导思想新: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2)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年(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的识记。22.【答案】(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知识点】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8年5月即公元1919年5月。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率先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2)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这一军事行动是指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3)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1978年到199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识记。1 / 1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发展的选择”(一)一、选择题1.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给希特勒写了封信,信文称:“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如何。”信文中的“东西”可能是指( )A.巴尔干半岛 B.法国 C.苏台德区 D.奥地利【答案】C【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慕尼黑阴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原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以达到自身安全和“祸水东引”的目的。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的识记。2.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12.7%。这主要得益于( )A.取消农业税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土地改革【答案】C【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C符合题意;全面取消农业税发生在200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完成,土地改革于1952年完成,所以ABD与题意无关。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识记。3.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这里的“垃圾革命”说明我们人类正面临( )A.资源日益短缺 B.环境污染问题C.生态平衡失调 D.网络黑客问题【答案】B【知识点】全球环境问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垃圾革命”说明当今世界我们人类正面临环境污染问题。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解。4.“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这一政策的调整有利于( )①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②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③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④优化人口的地区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答案】A【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我国保持合理人口增长速度,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5.人类在发展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归纳正确的是( )① 1840年—1901年 屈辱岁月,悲壮抗争② 1931年—1945年 民族危机,全面抗战③ 1949年—1956年 巩固政权,民主革命④ 1979年—2017年 改革开放,高速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改革开放;“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是1937年开始,所以②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理解。6.邓小平曾说: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回答小题。(1)邓小平的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对“对外开放作用”的一种评价,下列各项表达的意思与这一说法一致的有( )①对外开放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②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对外开放的作用③应该辩证地看待对外开放的影响 ④对外开放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否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现实生活中,要让新鲜空气进来,不让苍蝇蚊子也进来,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装上纱窗。下列各项中,起到“纱窗”作用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国策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1)A(2)C【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可知,邓小平对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完全否定,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本题考查的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四项基本原则地位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7.关于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两次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②第二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③第一次合作善始至终,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第二次合作坚持到抗战胜利,赢得民族解放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共两次合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②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最终失败,最后并没有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所以③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两次合作的识记。8.“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回答小题(1)结合材料和上图中信息可知,我国最大的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A.1980年 B.2010年 C.2030年 D.2050年(2)下列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期的是( )①调整人口政策,实施“全面二胎”政策②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③渐进式延迟退休(适当延长职工的退休年龄)④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1)B(2)A【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15—64岁劳动人口最多的是在2010年,所以我国最大的人口红利期出现在2010年,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就要增加劳动人口。调整人口政策,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有利于增加青少年的比例,储备劳动力,①正确;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我国人口国情,②错误;渐进式延迟退休,适当延长职工的退休年龄,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③正确;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不符合题意,④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9.正面关于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晚婚晚育 B.生态破坏——退耕还林C.资源短缺——全面二孩 D.污染严重——南水北调【答案】B【知识点】世界人口基本情况;全球环境问题;世界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谋发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PRED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人口问题,我们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所以A错误;面对生态破坏,我们要保护环境,;面对资源短缺问题,要实施开源节流措施,积极发展新能源,所以C错误;环境污染严重,我们要积极保护环境,所以D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PRED问题的理解。10.2016年11月29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朱德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为中国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以下属于他的事迹的是( )①领导北伐运动 ②发动南昌起义 ③发起新文化运动 ④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朱德革命贡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德并没有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以及领导北伐战争,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朱德革命贡献的识记。11.《支那事变画报》发行于1937年8月,结束于1941年10月,共100辑,记录侵华战争有关的重大要闻动态,成为侵略中国罪行的铁证。回答小题。(1)可能出现在该画报上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C.“一 二八”事变 D.华北事变(2)下列选自该画报中刊登的四幅照片。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属于嘉兴最有可能受到日军侵略的是( )A. B.C. D.【答案】(1)B(2)B【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日军罪行【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所以ACD不符合题意;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嘉兴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江南水乡,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和南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的识记。12.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这一壮举主要是指( )A.北伐战争 B.万里长征 C.南昌起义 D.三大战役【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影响的识记。13.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认同。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 )A.发生的背景 B.艰难的历程 C.重大的意义 D.胜利的原因【答案】D【知识点】内战的爆发;土地改革;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由于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识记。14.1979—1981年,嘉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8.7%,年均递增11.5%,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0%,比建国以来到1978年年均增长率9.7%高出15.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益分配收入达302元,三年年均递增10.6%。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说明( )A.粉碎“四人帮”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C.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促进了现代化的建设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答案】B【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的理解。15.世界马拉松游泳联合会主席曾邀请毛泽东参加比赛,因为按照新华社1966年报道,毛泽东的游泳速度几乎是世界记录的4倍。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B【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华社的报道存在浮夸的情形,这符合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的特征,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运动的识记。16.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选出正确的选项( )A.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甲国B.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乙国C.甲、乙两国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甲国D.甲、乙两国中,甲国的人口年龄特点与我国相似【答案】D【知识点】世界人口基本情况【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乙国,所以A错误;今年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甲国,所以B错误;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乙国,所以C错误。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7.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慒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坦克作为新式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二、材料题18.领略先人艰辛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二:材料三:以下是某学生整理的一份大事记年代 重大事件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1月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1927年8月1日 ▲1927年9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30年 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里提出了什么思想?(2)这则《新申报》号外主要报道的是哪一重大运动?请用号外中的有关信息说明该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3)请将材料三中的大事记补充完整,并归纳这份大事记的主题。【答案】(1)民主与科学(2)五四运动。国民外交协会不认二十一条和列强与日本处分山东的密约等。(3)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图中“民国八年”、“曹汝霖”等可知,1911年+8年=1919年,此人物是五四运动时三个卖国贼之一,可以判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具体事例有国民外交协会不认二十一条和列强与日本处分山东的密约等。(3)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的识记。19.【回望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盛世余晖】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2)【屈辱历程】图一与图二的场景分别与哪一次战争有关?图三局势的形成与图二有什么联系?(3)【民族觉醒】2017年1月教育部通知在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写出年代尺中的①②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间修改的合理性。【答案】(1)反映了清朝前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政治角度: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经济角度:清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欧美: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2)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理由:早在1937年的全面抗战之前,在一些地区就已开展抗战,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因此,抗战时间应该以“十四年抗战”是合理的。【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清朝前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主要原因在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以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主要在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2)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甲午战争清军战败,1895年中日谈判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早在1937年的全面抗战之前,在一些地区就已开展抗战,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因此,抗战时间应该以“十四年抗战”是合理的。【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0.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16年9月以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进行核试验和发射弹道导弹试验,遭到了联合国安理会一致同意的制裁,中国从2017年2月19日起停止本年度进口朝鲜煤炭。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覆盖范围,特别是其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远远超出半岛防卫需求,深入亚洲大陆腹地,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1)A国是指 ,半岛是指 。(2)该材料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哪一主题?中国停止本年度进口朝鲜煤炭的措施,又说明了什么?(3)“萨德”X波段雷达监测到的范围包括了我国最西的哪一直辖市?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本质来看,是什么思想的具体表现?(4)面对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我们国家自身角度来说,该怎样应对 【答案】(1)韩国;朝鲜半岛(2)和平主题;说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承担共同的国际责任。(3)重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强综合国力。【知识点】和平主题与和平问题;发展主题与发展问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朝鲜半岛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国是韩国,半岛是指朝鲜半岛。(2)本题考查的是和平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和平主题。中国停止本年度进口朝鲜煤炭的措施说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承担共同的国际责任。(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萨德”X波段雷达监测到的范围包括了我国最西的重庆这一直辖市。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本质来看,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思想的具体表现。(4)本题考查的是发展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美国要在A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从我们国家自身角度来说,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强综合国力。【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朝核问题的了解,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理解。2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摘自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材料二:每一场革命都有自身的传奇。中国共产党在开辟革命新道路历程中也不例外。“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1)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请列举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个史实,印证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这一“传奇”是指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今年是该历史事件胜利80周年,请说出该历史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答案】(1)领导阶级新:有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目标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指导思想新: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2)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领导阶级新:有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目标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指导思想新: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2)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年(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的识记。22.201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20周年。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8年5月,北京爆发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同全校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材料二:1947年6月,43岁的邓小平同同刘伯承率人民解放军主力,把战线推进到长江北岸,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材料三: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文选》到1979年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越来越好,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进入世界市场,在其中扬长避短,获得利益……麦迪森运用PPP方法计算,1995年中国的GDP在世界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5%上升到11%,因此,早在1995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仅次于欧洲和美国。——刘东等《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1)请指出材料一中“反帝爱国运动”的历史事件名称,并说说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2)请说说材料二中这一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78年到199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答案】(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知识点】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内战的爆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8年5月即公元1919年5月。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率先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2)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这一军事行动是指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3)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1978年到199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识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发展的选择”(一)(学生版).docx 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发展的选择”(一)(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