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生活的时空”(二)一、选择题1.爱斯基摩人的衣服采用动物的毛皮为原料,他们的服饰主要用驯鹿皮、狐狸皮和野兔皮缝制而成、款式别具一格,并且衣领上带有风帽,上下衣连为一体.根据以上材料判断爱斯基摩人生活的环境是( )A.温暖湿润 B.高温多雨 C.寒冷多风 D.阴冷潮湿2.“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小巷长约100米、宽2米,大约是东西走向.“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六尺巷的长度大约是( )A.1厘米 B.2厘米 C.10厘米 D.20厘米3.下图四地中,同时符合北半球、东半球、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4.下列地形剖面图,能正确表示图中EF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A.A B.B C.C D.D5.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3.6℃ B.5.4℃ C.6℃ D.7.2℃(2)下列地点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A.甲村、乙村 B.Ⅰ山山顶、②镇C.②镇、③镇 D.②镇、③镇、④镇(3)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6.一艘货轮从我国上海驶往法国西海岸,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7.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从①到④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系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8.下列四省区中,位置最靠东的是( )A. B.C. D.9.下列四幅中,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A. B.C. D.10.寒假期间,八年级三班小丽同学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小丽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A.从上海到乌鲁木齐 B.从香港到成都C.从拉萨到北京 D.从哈尔滨到海南11.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B.长江是我国长度、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我国外流河最终注入太平洋D.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12.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的温度差异 B.东西温度差异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干湿的差异13.读位于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利比亚图,回答下面小题。(1)读图判断,利比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2)推断利比亚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14.荷兰位于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奶制品大量出口。荷兰的草场草质优良,这主要得益于它的气候。下图中能表示该国气候特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图5为“某大洲沿19°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1)甲乙两水域分别为( )A.地中海 大西洋 B.大西洋 印度洋C.印度洋 北冰洋 D.北冰洋 地中海(2)关于该大洲的自然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黑种人的故乡 B.热带气候分布最广C.热带雨林分布最广 D.陆地面积最大的洲16.(2017·杭州模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①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材料题1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图2是图1中 所指示区域气候及景观示意图。备注:该区域是著名的水稻产区,其中深水稻播种面积较大。深水稻是耐水淹的水稻品种,其茎能随水上涨而伸长。其亩产低于普通水稻单产。(1)描述城市①的地理位置。(2)结合简图和图标指出②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概括该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3)根据材料推测水稻在图示地区的分布特点,并从自然角度解释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写出A地的经纬度。(2)图中河流的B河段有何水文特征?从地势对河流影响角度说明形成此特点的原因。材料:A地各月均温(℃)和降水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均温 6.9 8.3 13.7 18.8 22.5 25.0 28.3 28.2 21.3 19.7 14.6 8.5降水量 25.2 51.0 80.9 53.0 100.9 80.1 422.2 235.9 128.3 84.5 42.8 23.5(3)请用材料数据说明A地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A地气候对该地民居特色的影响。19.大唐盛世,气象恢弘,都城长安,宏伟富丽。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材料二:唐朝长安城和大慈恩寺大雁塔材料三:长安城内的大雁塔,是唐太宗为取经归国的玄奘兴建的。城内的东市和西市,店铺林立,繁华异常。尤其是西市,外商的店铺很多,西域的胡人在此出售葡萄酒,波斯商人在此买卖珠宝。(1)根据材料一图的信息概述唐朝城市分布的共同点,并分析当时如此建城的自然原因。(2)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造,材料一图中虚线示意现在的黄河水道。试分析此河段多次改道的自然原因。(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20.观察“沿北纬40度的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请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写出北纬400纬线穿越的亚洲三大地理分区的名称。(2)写出图中A,B两处相应的地形区名称,并概述北纬400纬线附近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3)暑假,小明一家将到帕米尔高原看风景,他上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贴士:①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②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④清真寺内禁止烟酒,信教者忌食猪肉等。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旅游小贴士”中的三个方面谈谈其合理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斯基摩人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该区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属于苔原气候,气候严寒,爱斯基摩人习惯住冰屋,以肉为主食。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理解。2.【答案】B【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尺巷的长度大约2(10000cm×1/5000)cm。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换算的理解。3.【答案】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以北为北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热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23.5 ,所以②符合题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五带分布的识记。4.【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同一副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5.【答案】(1)B(2)D(3)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温差的计算。根据图中标注的海拔数值,判断出等高距为200米。由此推出,图示区域最高处(最左下角)海拔在1000米~1200米之间,乙村海拔在200米~400米之间,则两地的高差在600米~1000米之间。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可计算出两地的温差在3.6℃~6℃之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可知,①处与甲村位于同一山谷,而且①处地势高,所以①处能够看到甲村;①处与Ⅰ山山顶之间没有高大地形阻挡,所以①处能够看到Ⅰ山山顶;①处与②镇之间有Ⅰ山山顶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②镇;①处与③镇、④镇之间有Ⅱ山山顶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③镇、④镇;①处与乙村位于不同的山谷,二者之间有山脊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乙村。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择D。(3)本题考查的是公路设计和地形图解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路选项主要考虑运程的远近、坡度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耕地的关系等因素。图中四线相比而言,N线路程较近,坡度较小,且对④镇的经济发展有利,所以N线设计合理。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温差的计算,公路里程的设计。6.【答案】C【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海峡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曼德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为直布罗陀海峡,④为台湾海峡,所以一艘货轮从我国上海驶往法国西海岸,依次经过的海峡是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海峡分布的识记。7.【答案】A【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候特点和气候柱状图解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②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特点的识记,对气候柱状图的解读。8.【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及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为广东省,B为云南省,C为陕西省,D为山东,其中山东省在以上四省中最靠东。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及分布的识记。9.【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势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势特征的识记。10.【答案】D【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气候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衣着由羽绒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说明此时为冬季,并且气温越来越热,因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所以,小明应该是由北向南旅行,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分布的识记。11.【答案】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河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流和有最终注入太平洋的,也有注入印度洋的,所以C表述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无关河流概况的识记。12.【答案】C【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东部和西部差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气候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东部耕作区和西部牧业区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东西差异。我国东部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种植业的发展;西部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东西干湿的差异。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分布的识记,对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理解。13.【答案】(1)B(2)C【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可判定,利比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热带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所以利比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比亚全年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以推断利比亚主要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当地不适宜种植业、林业的发展。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的识记,对气候对生产活动影响的理解,对分析的分析理解能力。14.【答案】B【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分布及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荷兰位于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分布及特征的识记,对气候柱状图的解读。15.【答案】(1)A(2)B【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非洲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大洲为非洲大陆,所以甲水域为地中海,乙水域为大西洋。故选择A。(2)本题考查的是非洲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不是非洲的自然特征,不符合题意;热带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所以B符合题意;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是南美洲,所以C不符合题意;陆地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非洲概况的识记。16.【答案】D【知识点】青藏牧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是新疆地区牧民放牧的特色;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牧民的习俗,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了解。17.【答案】(1)经纬度位置:大约东经91度,北纬24度;相对位置: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2)热带季风气候;人工劳动,精耕细作。(3)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是热带季风气候,利于水稻生长,受西南季风影响,多洪涝,所以种植深水稻。【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大洲和大洋;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的分析解读。分析地图可知,城市①的经纬度位置:大约东经91度,北纬24度;相对位置: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2)本题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②所在区域为湄公河平原,当地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人工劳动,精耕细作。(3)本题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当地盛行热带季风气候,利于水稻生长,受西南季风影响,多洪涝,所以种植深水稻。【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湄公河平原概况的识记,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解读能力。18.【答案】(1)大约在北纬30度,东经103度。(2)B河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由于B河段位于地势的第一、二两级阶梯之间,落差大。(3)7月均温28.30℃,1月均温6.9℃,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全年降水量多达100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由于A地夏季多雨,且全年雨水较多,因而该地的居民特色是尖顶瓦房,利于排水。【知识点】经纬网;地势和地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度判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A地在中国,中国的所有地区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因此A地纬度是30°N,经度是103°E左右。(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势分布及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合经纬度位置并且地形,可以判断B地位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地形是山地,落差大,因此河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3)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7月均温28.30℃,1月均温6.9℃,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全年降水量多达100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由于A地夏季多雨,且全年雨水较多,因而该地的居民特色是尖顶瓦房,利于排水。【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势分布及影响的识记,对经纬度的判读和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理解。19.【答案】(1)沿河分布;这里水运交通便利,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2)黄河含沙量大,该河段地势平缓,流速很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决堤。(3)规划十分整齐;佛教兴盛,商业繁荣,对外开放。【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城市分布大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水运交通便利,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2)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黄河河段位于黄河的下游。黄河下游含沙量大,该河段地势平缓,流速很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决堤。(3)本题考查的是盛唐气象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盛唐时期城市规划十分整齐;佛教兴盛,商业繁荣,对外开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盛唐气象和黄河概况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0.【答案】(1)西亚、中亚、东亚。(2)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地形种类多样,地表起伏较大。(3)①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边界地区;②海拔较高,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强烈;③高原山地气候;④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地势和地形;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地理分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纬40度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越亚洲三大地理分区的西亚、中亚、东亚。(2)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地势地形分布及特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内蒙古高原,B为华北平原。北纬400纬线附近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地表起伏较大。(3)本题考查的是帕米尔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边界地区;当地海拔较高,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强烈,为高原山地气候;当地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地理分区分布、亚洲地势地形分布及特点、帕米尔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生活的时空”(二)一、选择题1.爱斯基摩人的衣服采用动物的毛皮为原料,他们的服饰主要用驯鹿皮、狐狸皮和野兔皮缝制而成、款式别具一格,并且衣领上带有风帽,上下衣连为一体.根据以上材料判断爱斯基摩人生活的环境是( )A.温暖湿润 B.高温多雨 C.寒冷多风 D.阴冷潮湿【答案】C【知识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斯基摩人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该区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属于苔原气候,气候严寒,爱斯基摩人习惯住冰屋,以肉为主食。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理解。2.“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小巷长约100米、宽2米,大约是东西走向.“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六尺巷的长度大约是( )A.1厘米 B.2厘米 C.10厘米 D.20厘米【答案】B【知识点】比例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尺巷的长度大约2(10000cm×1/5000)cm。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换算的理解。3.下图四地中,同时符合北半球、东半球、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答案】B【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以北为北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热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23.5 ,所以②符合题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五带分布的识记。4.下列地形剖面图,能正确表示图中EF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同一副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5.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3.6℃ B.5.4℃ C.6℃ D.7.2℃(2)下列地点不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A.甲村、乙村 B.Ⅰ山山顶、②镇C.②镇、③镇 D.②镇、③镇、④镇(3)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答案】(1)B(2)D(3)B【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温差的计算。根据图中标注的海拔数值,判断出等高距为200米。由此推出,图示区域最高处(最左下角)海拔在1000米~1200米之间,乙村海拔在200米~400米之间,则两地的高差在600米~1000米之间。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可计算出两地的温差在3.6℃~6℃之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可知,①处与甲村位于同一山谷,而且①处地势高,所以①处能够看到甲村;①处与Ⅰ山山顶之间没有高大地形阻挡,所以①处能够看到Ⅰ山山顶;①处与②镇之间有Ⅰ山山顶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②镇;①处与③镇、④镇之间有Ⅱ山山顶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③镇、④镇;①处与乙村位于不同的山谷,二者之间有山脊阻挡,所以①处不能够看到乙村。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择D。(3)本题考查的是公路设计和地形图解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路选项主要考虑运程的远近、坡度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耕地的关系等因素。图中四线相比而言,N线路程较近,坡度较小,且对④镇的经济发展有利,所以N线设计合理。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温差的计算,公路里程的设计。6.一艘货轮从我国上海驶往法国西海岸,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答案】C【知识点】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重要海峡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曼德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为直布罗陀海峡,④为台湾海峡,所以一艘货轮从我国上海驶往法国西海岸,依次经过的海峡是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重要海峡分布的识记。7.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从①到④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系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答案】A【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候特点和气候柱状图解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②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特点的识记,对气候柱状图的解读。8.下列四省区中,位置最靠东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及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为广东省,B为云南省,C为陕西省,D为山东,其中山东省在以上四省中最靠东。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划轮廓及分布的识记。9.下列四幅中,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势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势特征的识记。10.寒假期间,八年级三班小丽同学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小丽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A.从上海到乌鲁木齐 B.从香港到成都C.从拉萨到北京 D.从哈尔滨到海南【答案】D【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气候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衣着由羽绒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说明此时为冬季,并且气温越来越热,因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所以,小明应该是由北向南旅行,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分布的识记。11.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B.长江是我国长度、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我国外流河最终注入太平洋D.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答案】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河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流和有最终注入太平洋的,也有注入印度洋的,所以C表述错误。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无关河流概况的识记。12.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的温度差异 B.东西温度差异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干湿的差异【答案】C【知识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东部和西部差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气候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东部耕作区和西部牧业区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东西差异。我国东部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种植业的发展;西部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东西干湿的差异。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分布的识记,对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理解。13.读位于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利比亚图,回答下面小题。(1)读图判断,利比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2)推断利比亚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答案】(1)B(2)C【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可判定,利比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热带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所以利比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选择B。(2)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比亚全年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以推断利比亚主要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当地不适宜种植业、林业的发展。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的识记,对气候对生产活动影响的理解,对分析的分析理解能力。14.荷兰位于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奶制品大量出口。荷兰的草场草质优良,这主要得益于它的气候。下图中能表示该国气候特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B【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分布及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荷兰位于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分布及特征的识记,对气候柱状图的解读。15.图5为“某大洲沿19°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1)甲乙两水域分别为( )A.地中海 大西洋 B.大西洋 印度洋C.印度洋 北冰洋 D.北冰洋 地中海(2)关于该大洲的自然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黑种人的故乡 B.热带气候分布最广C.热带雨林分布最广 D.陆地面积最大的洲【答案】(1)A(2)B【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的分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非洲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大洲为非洲大陆,所以甲水域为地中海,乙水域为大西洋。故选择A。(2)本题考查的是非洲概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不是非洲的自然特征,不符合题意;热带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所以B符合题意;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是南美洲,所以C不符合题意;陆地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非洲概况的识记。16.(2017·杭州模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①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 ②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③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④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青藏牧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牧民赶着牛羊“转场”是新疆地区牧民放牧的特色;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牧民的习俗,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了解。二、材料题1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图2是图1中 所指示区域气候及景观示意图。备注:该区域是著名的水稻产区,其中深水稻播种面积较大。深水稻是耐水淹的水稻品种,其茎能随水上涨而伸长。其亩产低于普通水稻单产。(1)描述城市①的地理位置。(2)结合简图和图标指出②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概括该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3)根据材料推测水稻在图示地区的分布特点,并从自然角度解释原因。【答案】(1)经纬度位置:大约东经91度,北纬24度;相对位置: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2)热带季风气候;人工劳动,精耕细作。(3)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是热带季风气候,利于水稻生长,受西南季风影响,多洪涝,所以种植深水稻。【知识点】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大洲和大洋;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的分析解读。分析地图可知,城市①的经纬度位置:大约东经91度,北纬24度;相对位置: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2)本题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②所在区域为湄公河平原,当地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人工劳动,精耕细作。(3)本题考查的是湄公河平原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当地盛行热带季风气候,利于水稻生长,受西南季风影响,多洪涝,所以种植深水稻。【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湄公河平原概况的识记,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解读能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写出A地的经纬度。(2)图中河流的B河段有何水文特征?从地势对河流影响角度说明形成此特点的原因。材料:A地各月均温(℃)和降水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均温 6.9 8.3 13.7 18.8 22.5 25.0 28.3 28.2 21.3 19.7 14.6 8.5降水量 25.2 51.0 80.9 53.0 100.9 80.1 422.2 235.9 128.3 84.5 42.8 23.5(3)请用材料数据说明A地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A地气候对该地民居特色的影响。【答案】(1)大约在北纬30度,东经103度。(2)B河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由于B河段位于地势的第一、二两级阶梯之间,落差大。(3)7月均温28.30℃,1月均温6.9℃,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全年降水量多达100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由于A地夏季多雨,且全年雨水较多,因而该地的居民特色是尖顶瓦房,利于排水。【知识点】经纬网;地势和地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纬度判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A地在中国,中国的所有地区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因此A地纬度是30°N,经度是103°E左右。(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势分布及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合经纬度位置并且地形,可以判断B地位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地形是山地,落差大,因此河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3)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7月均温28.30℃,1月均温6.9℃,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全年降水量多达100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由于A地夏季多雨,且全年雨水较多,因而该地的居民特色是尖顶瓦房,利于排水。【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势分布及影响的识记,对经纬度的判读和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理解。19.大唐盛世,气象恢弘,都城长安,宏伟富丽。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材料二:唐朝长安城和大慈恩寺大雁塔材料三:长安城内的大雁塔,是唐太宗为取经归国的玄奘兴建的。城内的东市和西市,店铺林立,繁华异常。尤其是西市,外商的店铺很多,西域的胡人在此出售葡萄酒,波斯商人在此买卖珠宝。(1)根据材料一图的信息概述唐朝城市分布的共同点,并分析当时如此建城的自然原因。(2)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造,材料一图中虚线示意现在的黄河水道。试分析此河段多次改道的自然原因。(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答案】(1)沿河分布;这里水运交通便利,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2)黄河含沙量大,该河段地势平缓,流速很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决堤。(3)规划十分整齐;佛教兴盛,商业繁荣,对外开放。【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开元盛世;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城市分布大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水运交通便利,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2)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黄河河段位于黄河的下游。黄河下游含沙量大,该河段地势平缓,流速很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决堤。(3)本题考查的是盛唐气象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盛唐时期城市规划十分整齐;佛教兴盛,商业繁荣,对外开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盛唐气象和黄河概况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0.观察“沿北纬40度的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请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写出北纬400纬线穿越的亚洲三大地理分区的名称。(2)写出图中A,B两处相应的地形区名称,并概述北纬400纬线附近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3)暑假,小明一家将到帕米尔高原看风景,他上搜索到以下旅游小贴士:①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②警惕高原反应,带上氧气袋、太阳镜和防晒霜;③5~9月份是最佳旅游季节,其他时间较为寒冷,常年必备厚衣服;④清真寺内禁止烟酒,信教者忌食猪肉等。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旅游小贴士”中的三个方面谈谈其合理性。【答案】(1)西亚、中亚、东亚。(2)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地形种类多样,地表起伏较大。(3)①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边界地区;②海拔较高,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强烈;③高原山地气候;④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地势和地形;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地理分区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纬40度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越亚洲三大地理分区的西亚、中亚、东亚。(2)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地势地形分布及特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内蒙古高原,B为华北平原。北纬400纬线附近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地表起伏较大。(3)本题考查的是帕米尔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领土最西端,边界地区;当地海拔较高,高寒缺氧,太阳光照强烈,为高原山地气候;当地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有独特的风俗。【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地理分区分布、亚洲地势地形分布及特点、帕米尔高原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生活的时空”(二)(学生版).docx 2017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能力提升练习之“生活的时空”(二)(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