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研究水的蒸发现象,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蒸发现象;二是什么是蒸发;三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②了解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及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③感知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②善于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 探究水的蒸发现象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用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解释生活里一些应用蒸发的现象 课前准备: 玻璃瓶、温水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通过写字游戏,让学生验证并引入课题 游戏过程:老师用水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请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出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黑板上的字慢慢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总结原因:蒸发现象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出示课件,小结:水慢慢干了,是因为液体的水变成气体的水蒸气飞散到空气里去了,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的现象叫蒸发。 3.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更多的蒸发现象,比如晒衣服、晒粮食、水坑里的水没有了…… 4.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蘸一点温水涂在手背或者额头上,仔细体会你有什么感觉?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同学交流一下感受。 结论:蒸发吸收热量 这一结论还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奇怪现象:为什么游完泳比在水里还冷?狗为什么喜欢在热的时候伸长舌头? 这些奇怪的现象都说明在蒸发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5. 研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以如何使湿衣服快速变干为例来探讨,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1)学生猜想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小组汇报展示 教师总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水的表面积,空气流动,温度。 6. 学以致用 出示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知识解答 为什么农民伯伯晾晒粮食,往往是摊开,放在通风向阳地方?饭店里的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加快蒸发的? 7. 拓展问题 生活中多数情况下用到加快蒸发的办法,但是有时候也用到减慢蒸发的办法,思考并回答: 妈妈把蔬菜用保鲜膜包起来放进冰箱里,为什么? 三、总结收获并布置课后延伸小任务 搜集生活中用到的蒸发现象,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