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年江西中考历史103考点及解读中国近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考点1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虎门 ( http: / / baike. / view / 31082.htm )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 ( http: / / baike. / view / 5405.htm )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 ( http: / / baike. / view / 7340.htm )虎门集中销毁鸦片 ( http: / / baike. / view / 9902.htm )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 ( http: / / baike. / view / 48254.htm )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842年)条款 主要内容 危害割地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赔款 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开始赔款恶例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关税协定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的自卫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影响: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从此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考点2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伙同法、美提出修改条约,遭到清政府拒绝,遂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起止时间为1856-1860。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走,侵略者掠夺财宝并火烧圆明园。10月,中国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考点3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1年,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5年同治皇帝任命左宗棠为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1876年,左宗棠兵分三路越天山进攻阿古柏,很快夺回了吐鲁番等北疆,继而收复南疆。其后,经过艰难的外交和军事斗争,1881年,中俄签订条约收回了伊犁,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中最为光辉的事业。考点4 讲述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民族英雄邓世昌事迹:1894年,黄海海战激战时,为保护航舰,邓世昌率致远舰冲锋向前,在船身中弹倾斜,弹药将尽时,下令全力撞击敌舰——吉野舰。致远舰中鱼雷后,邓世昌坠身入海,临死断然表示“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邓世昌的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启示(1895)内容 影响 启示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树立勿忘国耻、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结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考点5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国加深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901)内容 结果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在北京划使馆并驻军 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使清政府受制于列强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拆毁炮台,并驻军 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起步考点6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列举兴起原因 时间 名称 创办人 地点 作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制造枪炮,增强国防力量 1865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上海 增强了国防实力,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促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1866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配合军事工业的发展需要 1872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1890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汉阳1892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武昌★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作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考点7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内容:经济——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政治——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文教——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兴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军事——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民展,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考点8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个革命团体。1905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906年阐明“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这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1912年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24年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开展国民大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历史意义: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⑴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⑷使人民获得一些权利,思想上获得解放,促使人们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这次革命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随即被军阀窃取。考点9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性质)——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用(意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在中国近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考点10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史实,理解五四精神。★1919年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导火索),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在天安门前游行集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不久,社会各阶层纷纷响应。“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6月3日后,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展示了巨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五四精神:时刻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科学的精神。考点11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主要与会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⑴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⑵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考点12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为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由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主要人物创建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1926年,国共两党发动北伐战争,最终攻占南京、上海,取得了北伐的胜利。考点13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背景——北伐战争胜利发展时国民党右派阴谋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并于1927年4月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这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性质)。考点14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 ( http: / / baike. / view / 1893.htm )发起的武装 ( http: / / baike. / view / 391255.htm )反抗国民党统治的事件。领导人有周恩来 ( http: / / baike. / view / 1751.htm )、叶挺 ( http: / / baike. / view / 14929.htm )、朱德 ( http: / / baike. / view / 1769.htm )、刘伯承 ( http: / / baike. / view / 1834.htm )等中共人士。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 ( http: / / baike. / view / 172050.htm )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 ( http: / / baike. / view / 1268.htm )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http: / / baike. / view / 1105817.htm )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http: / / baike. / view / 24050.htm )建军纪念日。★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28年4月,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两支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后中共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考点15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由于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的“左”倾错误(根本原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冲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精神:它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如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克服软弱和 懒惰的缺点,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必然会经历曲折和反复,但最终是成功的。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并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⑵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代表利益的广泛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决定了他是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16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日本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缓和国内社会矛盾(背景原因),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柳条湖事件,占领沈阳,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在长春建立伪满州政权。日本侵占东北,使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考点17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东北军领袖张学良 ( http: / / baike. / view / 4095.htm )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 ( http: / / baike. / view / 32418.htm )第十七路总指挥领袖杨虎城 ( http: / / baike. / view / 23093.htm )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南京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 http: / / baike. / view / 198033.htm )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成为时局扭转的关键,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考点18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 ( http: / / baike. / view / 4656.htm )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至此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考点19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6周内用焚烧、砍头、活埋、集体枪杀等方式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达30万人以上,体现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本质。历史启示: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最惨痛的一幕,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及战争罪恶。南京大屠杀有力地证明了日军的罪恶行径,这是不可抹杀的历史事实。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争取和捍卫和平是中国人民用血的代价得出的坚定信念。考点20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台儿庄大捷: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 ( http: / / baike. / view / 9121.htm )等战役后,中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61891.htm )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 ( http: / / baike. / view / 1554.htm )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同时,也有数万华夏英雄儿女为国捐躯。战役由民族英雄 ( http: / / baike. / view / 134768.htm )李宗仁、孙连仲、张自忠等抗日名将火线指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 ( http: / / baike. / view / 2587.htm )时期,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中国八路军与日军 ( http: / / baike. / view / 512601.htm )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504.htm )。八路军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 ( http: / / baike. / view / 8455.htm ))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 ( http: / / baike. / view / 697041.htm )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考点21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中共七大主要内容: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⑴中心任务——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⑵通过新党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⑶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考点22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⑵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启示:⑴是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⑵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⑶建立统一战线是占用困难的法宝之一。中国近代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考点23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重庆谈判:1945年抗日战争 ( http: / / baike. / view / 2587.htm )胜利后,为避免再次内战 ( http: / / baike. / view / 768148.htm )、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 ( http: / / baike. / view / 8171.htm )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 ( http: / / baike. / view / 2833.htm )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http: / / baike. / view / 1622433.htm )》(即《双十协定 ( http: / / baike. / view / 69735.htm )》)。★对重庆谈判的认识:这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最大努力,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然而国民党想要实行独裁统治,不顾全民族利益,撕毁协定,挑起内战。由此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我们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考点24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转战陕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国民党向陕甘宁发动重点进攻,敌众我寡。为顾全大局,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挺进大别山:1947年8月,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邓小平领导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考点25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概表战役 开始时间、地点 作战方针、结果 指挥者、参战部队 意义辽沈 1948年9月 长春和平解放 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 为华北解放创造了条件淮海 1948年11月徐州为中心 军民合力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平津 1948年11月华北地区 北平和平解放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合力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渡江 1949年4月湖口至江阴 兵分三路,占领南京 宣告国民党政权覆灭★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⑴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决策。⑵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⑶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⑷国民党独裁、腐败统治加速了自身灭亡。⑸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中国近代史·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考点26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张謇兴办实业: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设厂,进行经济掠夺。这激发了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兴办民族工厂的热情,民间开始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传播。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但到20世纪20年代处境困难,最终破产。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和第一座博物馆。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是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⑴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⑵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和挤压,使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时代”。⑶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考点27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中国社会在习俗方面有了一些改变。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它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考点28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詹天佑——主持建造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为民族工业发展作出贡献。考点29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人物 不同点 相同点编(译)著 主要思想魏源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主张改革现状。严复 《天演论》 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二、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点30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⑴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⑵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⑶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⑷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⑸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⑹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启示:⑴新中国的成立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铸就而成的。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考点31 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 ( http: / / baike. / view / 1027641.htm )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 ( http: / / baike. / view / 310405.htm )的全权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在北京签订《十七条协议 ( http: / / baike. / view / 1419307.htm )》,宣告了西藏 ( http: / / baike. / view / 2684.htm )的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 ( http: / / baike. / view / 926006.htm )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民族 ( http: / / baike. / view / 618899.htm )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 ( http: / / baike. / view / 60983.htm )的侵略和羁绊,西藏人民从此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 http: / / baike. / view / 3619670.htm )的温暖。考点32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⑴黄继光——上甘岭战役,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⑵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1951-1953)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考点33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彻底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34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基本任务: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⑵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⑶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考点35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公布实施。这部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它总结了我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成果和经验。它的颁布实行,对于巩固胜利成果,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考点36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三大改造(1953-1956):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 ( http: / / baike. / view / 1893.htm )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的胜利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http: / / baike. / view / 400985.htm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考点37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1958年,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强烈愿望,导致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再加上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总路线下,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大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遭受建国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考点38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⑴“铁人”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⑵“两弹元勋”邓稼先——参加研制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科学家。⑶“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改变了兰考县的落后面貌。⑷“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考点39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由毛泽东 ( http: / / baike. / view / 1689.htm )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 ( http: / / baike. / view / 1835.htm )和江青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54.htm )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性质)。这场十年浩劫,使国家政权遭到严重,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政治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企业长期处于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经济方面)。严重阻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方面)。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国际地位方面)。教训与启示: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⑶要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反对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中国现代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40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思想界展开了关于趔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的影响重大,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做了思想准备。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其历史意义:⑴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⑵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考点41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农民“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认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坚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调整。“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政府要重视“三农”问题。考点42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以沿海为窗口实行改革开放。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长期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缩短了在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考点43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政企分开。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动国有企业进入市场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考点44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1979年,党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正式施行。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开始施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考点45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现代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考点46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从1949年到1965年,我国先后建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和西藏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考点47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出发点是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其历史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为港澳回归祖国开辟了道路,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考点48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领域不断扩大,从文化、教育逐步拓展到、贸易、体育、卫生、科技以及新闻、出版、宗教等各个方面。通过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了敌意和误解,增强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目前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事实表明,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中国现代史·国防建设与科技、外交成就考点49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和平共处 ( http: / / baike. / view / 46306.htm )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 http: / / baike. / view / 1847664.htm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 http: / / baike. / view / 1847682.htm )、和平共处。于1953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 ( http: / / baike. / view / 2174.htm )和缅甸 ( http: / / baike. / view / 7227.htm )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1955年4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国际会议,与会的均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会上,周恩来提出了亚非拉国家间应“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拉各国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考点50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1971年10月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这表明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中国外交翻开了新的一页。★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中美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开始步入关系正常化轨道。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考点51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两弹一星”成功研制: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61891.htm )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1973年由袁隆平成功培育,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开始大面积推广。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 ( http: / / baike. / view / 94919.htm )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王大珩 ( http: / / baike. / view / 50804.htm )、王淦昌 ( http: / / baike. / view / 4104.htm )、杨嘉墀 ( http: / / baike. / view / 57174.htm )和陈芳允 ( http: / / baike. / view / 57197.htm )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 http: / / baike. / view / 1713.htm ))”,“863计划”的顺利实施,为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世界古代史·上古人类文明考点52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早期文明产生在大河流域,如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长江和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国文明,这些大河流域都处于北纬25-30度之间。考点53 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伯里克里当政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雅典成为最重要的城邦,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考点54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通过布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人,成为地中海霸主,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帝国。公元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随之结束。世界古代史·中古亚欧文明考点55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效仿中国唐朝实行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贵族的土地收为国有,定期分给农民耕种,向其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穆罕默德的宗教活动:622年,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其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632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考点56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公元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在法兰克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一改革,标志着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古世纪,西欧教会在政治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经济上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在思想上,神权凌驾一切,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罗马教廷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考点57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⑴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⑵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加速了国家的统一。⑶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考点58 讲述君士担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由于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存在了一千余年最终灭亡。世界古代史·文明的冲撞与融合考点59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的时代。罗马帝国的征服扩张,一方面充满了战争暴力,另一方面也传播了文化。考点60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⑴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友谊。⑵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⑶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通的整体。世界古代史·古代文化考点61 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考点62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世界三大宗教简表名称 创立时间、地点 创始人 经典 教义 发展与传播 节日佛教 公元前6世纪,印度 释迦牟尼 《金刚经》 “众生平等”,世间万物皆有因果缘由 公元前3世纪时,阿育王在位时开始对外传播,后传到东亚、东南亚。 涅磐节基督教 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 耶稣 《圣经》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4世纪,罗马教皇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后传遍欧洲。 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麦加 穆罕默德 《古兰经》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中世纪时,传到亚洲、非洲等地。 开斋节四、世界近代史·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考点63 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马克思语)。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艺复兴三杰之一。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492年,哥伦布由西班牙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现美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使世界各大洲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点64 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文献 颁布时间和机构 基本内容 影响作用《权利法案》(英) 1689,英国议会 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制约。 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独立宣言》(美) 1776,美国大陆会议 一切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宣告美国诞生,加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人权宣言》(法) 1789,法国制宪会议 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明确反对封建专制等级制度,为法国大革命迎来高潮准备了思想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比较名称 时间起止 发生原因 大事记 性质 历史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苏格兰人民起义(导火线);长期关闭的议会召开;查理一世被推向断头台;宫廷政变(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揭开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7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 波士顿倾茶(导火线);来克星顿枪声;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约克镇战役;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制定宪法,联邦政府成立。 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的欧洲和拉美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 1789-1792 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三级会议的召开(导火线);攻占巴士底狱;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鼓舞了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考点65 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华盛顿主要活动:⑴任北美大陆军总怀念,领导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殖民者,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⑵创立了美利坚合众国。⑶担任美国第一、二届总统。评价:⑴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⑵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是美国最具影响的政治家。★拿破仑主要活动:⑴法国大革命时期,作为军人,平息叛乱,抗击外国干涉。⑵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⑶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⑷颁布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⑸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并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战争。⑹1812年,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1815年遭到滑铁卢失败。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评价:⑴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⑵《法典》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⑶发动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世界近代史·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66 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 ( http: / / baike. / view / 132560.htm )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其他领域工作机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考点67 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18世纪70年代,英国工人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考点68 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获得巨大成功,火车机车在交通运输业中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铁路促使运输业大为提高,进一步影响到商品流通和生产,促使了人类经济的发展。世界近现代史·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考点69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原材料返回欧洲。“三角贸易”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算的人口。而英国在贸易中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并用这些财富发展国内工业生产,为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考点70 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克莱武是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曾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把当地洗劫一空。英国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动国内工业生产。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考点71 概述波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波利瓦尔——从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赢得“南美解放者”称号。章西女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民族英雄,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认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说明了殖民地人民反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勇气,他们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殖民地人民终将占用侵略势力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世界近代史·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考点72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⑴1861年就任总统,南方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战争爆发后,林肯维护统一,积极迎战。⑵在战争中,为调动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斗争的积极性,在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迅速扭转了战局。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⑶南北战争结束不久,林肯被刺身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规定从1863年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颁布,使北方获得了充足的兵源,扭转了战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个障碍。考点73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1861改革主要内容: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⑵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⑶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1861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人民缺乏民主权利,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缓慢。考点74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明治维新(1868)的主要内容:⑴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⑵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⑶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历史作用: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世界近代史·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点75 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马、恩的革命活动: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接受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纲领,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给世界无产阶级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共同战斗纲领,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考点76 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巴黎公社战士与进攻巴黎的敌人展开浴血奋战,5月28日,公社仅存的200多名战士退守到拉雪兹神甫公墓,全部壮烈牺牲。巴黎公社失败后,1871年6月,欧仁·鲍狄埃愤然作词,后由狄盖特谱曲,创作了《国际歌》,《国际歌》成为一首唱遍全世界的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意义: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虽然失败了,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却鼓舞着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继续进行斗争。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追求真理、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精神和伟大的创造精神。世界近代史·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点77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问世,电力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他被誉为“发明大王”,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特点: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⑵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⑶人类社会跨入“电气时代”。考点78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国籍 发明 时间卡尔·本茨(汽车之父) 德国 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1885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莱特兄弟(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美国 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 1903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开辟了人类交通的新时代。随着世界各工业国家的迅速普及,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急剧改变着人类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考点79 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泡、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被誉为“发明大王”。从20世纪初开始,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电器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器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世界近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80 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个主要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这个同盟,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1904年和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对抗集团在性质上都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性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81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萨拉热窝事件: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 ( http: / / baike. / view / 26609.htm )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 ( http: / / baike. / view / 1569217.htm )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 ( http: / / baike. / view / 268506.htm )枪杀。德、奥匈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就此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http: / / baike. / view / 26747.htm )的导火线。考点82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了110个师,共27万人,同法军在凡尔登展开激战。整个战役双方先后投入近百万人,共伤亡70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宣告结束。参加这场世界大战的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争费用2084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世界近代史·科学与思想文化考点83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世界近代科技成就年代 人物 成就 影响1642-1727 牛顿(英国) 发现万有引力,创建微积分,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第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1809-1882 达尔文(英国) 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地打击神权统治的根基。1879-1955 爱因斯坦(美国) 提出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考点84 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启蒙运动。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著名思想家。启蒙运动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思想解放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应解放思想,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世界现代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85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十月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 ( http: / / baike. / view / 105412.htm )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是列宁 ( http: / / baike. / view / 4911.htm )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 ( http: / / baike. / view / 391255.htm )起义,起义队伍经过通宵战斗,占领了首都彼得格勒几乎所有的主要据点,攻克了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http: / / baike. / view / 21409.htm ),推翻了资产阶级 ( http: / / baike. / view / 29095.htm )俄国临时政府,为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考点86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政府为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而采取的一系列非常经济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结束,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列宁的贡献:领导十月革命,实施新经济政策,缔造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考点87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两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斯大林模式:⑴建立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⑵特点——经济上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政企不分;政治上是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缺乏民主与监督。⑶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先烈,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⑷严重弊端——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⑴一个国家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⑵生产关系一定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⑶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农、轻、重比例的协调发展。⑷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考点88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知道东欧剧变。★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成效,又把重点转向政治方面。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后,国家大权转移到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手中,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各共和国的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联体”,苏联就此解体。★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形势困难,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导致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世界现代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考点89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32239.htm )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 http: / / baike. / view / 26747.htm )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32254.htm ))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3762.htm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61891.htm )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 ( http: / / baike. / view / 3393.htm )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五四运动 ( http: / / baike. / view / 14478.htm ),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2398.htm )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2398.htm )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 ( http: / / baike. / view / 1554.htm )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 ( http: / / baike. / view / 40529.htm )地位。★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和平,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考点90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影响:⑴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失业队伍庞大、劳动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言而有信 民对政府不满,示威游行不断,阶级矛盾激化;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使社会和国家政治更加动荡不安。⑵使国际关系紧张。各国政府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设置关税壁垒,加紧对海外市场的争夺,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矛盾尖锐。考点91 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罗斯福政府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困境,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通过《产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而引起的生产过剩。这个法令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考点92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西斯暴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政治危机严重。希特勒上台后,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欧洲策源地形成。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进步人士,解散工会,取缔其他正常,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进步书籍。他还掀起反犹狂潮,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身份,对其实行种族灭绝,570多万犹太人遭到杀害。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93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国首相 ( http: / / baike. / view / 108168.htm )张伯伦、法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64741.htm )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32272.htm )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 ( http: / / baike. / view / 3784.htm )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 ( http: / / baike. / view / 24652.htm )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 ( http: / / baike. / view / 245183.htm )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慕尼黑会议标志着诸国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实质是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避免战争,求得和平。它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点94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侵略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考点95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亦《联合国国家宣言》。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此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雅尔塔 ( http: / / baike. / view / 77157.htm )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 ( http: / / baike. / view / 6824.htm )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会议时间为1945年2月4~11日。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作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考点96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英勇抵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在此期间,苏联发动冬季攻势。1943年,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法西斯的第二个战场(第一战场是苏德战场),使德军开始处于东西夹击。★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世界现代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考点97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时期 特点 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发展尤其迅速,一片繁荣。 美国占据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70到80年代 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地位下降,后缓慢回升,但受到限制。 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债务负担加重。20世纪90年代末 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考点98 知道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 ( http: / / baike. / view / 9554.htm )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2328.htm )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 ( http: / / baike. / view / 321722.htm )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 ( http: / / baike. / view / 298744.htm )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 http: / / baike. / view / 246737.htm )》。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的作用及影响:⑴对成员国的影响——欧盟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防务,也有利于提高成员国的国际地位。⑵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使欧洲朝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考点99 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0世纪40年代末,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成为美国军事物资的主要供应地,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有: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采取扶持政策;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和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政府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在政策上注意保持连续性。世界现代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考点100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英美联合对抗苏联,揭开“冷战”弃;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此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先后建立。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考点101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信息跨越国家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发达国家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秩序中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受益者。★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存、互相竞争,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科技水平、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把一些技术低、污染大的企业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平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发达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因此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考点102 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科索沃 ( http: / / baike. / view / 77659.htm )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 ( http: / / baike. / view / 735524.htm )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的解体。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致使双方矛盾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世界现代史·科学技术和文化考点103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发明和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⑴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⑵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⑶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认识:⑴再一次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⑵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结合国力的竞争。⑶我国重视科技,推行“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都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