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快乐过新年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了解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春节的日期、来历和主要习俗。 难点:体验感受春节的快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民俗活动的热情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搜集春联及关于春节的故事、传说、资料等。 2、了解调查在过春节期时的民俗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公历的新年,也就是元旦,还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还记得吗?(生:《新年好》)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拍手拍桌唱歌) 2.同学们唱的太棒了,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元旦过后,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爱、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 问题1:春节和元旦一样吗?答:不一样。元旦是阳历1月1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出示课件)春节又叫“过年”。 问题2:年是什么?让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了解一下,播放短片。 问题3:你知道什么是年了吗?(年兽)它害怕什么?(火光、红纸、蜡烛、爆炸声...) 驱赶年兽这一风俗慢慢就演变成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我们来看一看,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哪些节日活动呢? 活动一:节日活动 出示:舞龙舞狮(学一学:请几位同学模仿舞狮)、放鞭炮(提问:放鞭炮可以自己放吗,要注意什么? 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长辈陪同)、剪窗花(增添节日喜庆气氛)穿新衣、戴新帽(长辈的美好祝愿)贴春联(观察课本上贴春联的风俗习惯,小组讨论。 试一试:把春联按风俗贴在黑板上)年夜饭(提问:你和谁吃?总结:一家人一起吃,所以又叫团圆饭) 还有一些见不到的亲人,怎么表达思念和问候呢?古人是用书信的方式,现在我们有了更便利的工具,电话。 (演一演:给亲人朋友打电话。) 活动二:风俗习惯在春节期间,还有很多风俗习惯,例如: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2)守岁。(3)包饺子。什么馅的?(生说,说出钱币,解释寓意)。(4)压岁钱。(提问:谁给你压岁钱?总结: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收到压岁钱我们应该怎么做,感谢,磕头,说吉祥话(请一位同学说吉祥话) 活动三:节令食品 问题1:拿到压岁钱你会干什么用?(交给父母,买玩具,买礼物给长辈、弟妹,买吃的... 问题2:春节都有哪些好吃的节令食品呢?(年糕、冰糖葫芦、春卷、饺子、腊八粥...) 问题3:你们家的节令美食是什么?(生自由回答)这些美好的寓意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的愿望,那你的愿望是什么呢(小组讨论)大家讨论的这么热烈,那就我们把它写下来,放进心愿瓶,埋到树下,明年春节我们再来打开看一看,大家的愿望实现了吗。我的新年愿望:(我想谢谢你我要祝福你我的小愿望)总结:心愿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 结课:让我们用最响亮、最快乐的声音对同学,对老师,喊出一句“新年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