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海宁市新仓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开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脉纵横交错,呈网格状分布C.山区面积广大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以太行山脉为分界线的东、西两个地形区分别是( )A.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D.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3.(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的沙最有可能的来源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4.(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按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5.(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列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不相符的是( )A.黄土高原——窑洞——吃面食B.华北平原——陡屋顶砖瓦房——赛龙舟C.内蒙古高原——蒙古包一一赛马D.西双版纳——竹楼——泼水节6.(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我市部分出租车经营者要求调高起步价。为此,市物价局、交通局召开了由各界代表参加的价格听证会。你认为此举说明了 ( )A.规则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B.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C.生活中离不开规则 D.我们也可以参与规则的制定7.(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是( )A.从需求出发,适时进行“更新换代”B.尝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C.尝试“寅吃卯粮”,利用贷款的方式提前享受生活D.不论自己是否需要,看到商品降价就大量购买8.(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古代中华文明,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 )A.工业文明 B.农业文明 C.海洋文明 D.现代文明9.(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 )A.大河文明 B.爱琴文明 C.雅典文明 D.埃及文明10.(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图是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头像》,据此像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B.北京人头部仍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C.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D.北京人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11.(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12.(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已经………………(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织布 ③炼制陶器 ④拥有成熟的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4.(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会有奖励( )①读书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5.(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列深受世界人民喜欢的世界名著中,属于阿拉伯人创作的是( )A.《一千零一夜》 B.《诗经》C.《荷马史诗》 D.《伊索寓言》16.(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 ) A.土地 B.基督教会 C.权力 D.农奴17.(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646年,日本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即“大化改新”,下列属于“大化改新”政治内容之一的是( )A.实行中央集权 B.土地改归国有C.学习唐朝文化 D.推行种姓制度18.(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宗教景观体现文化差异,中国的一些寺庙大殿对面往往有戏台,而西方的天主教堂前面却没有。这与( )有关。A.生活习惯 B.宗教信仰 C.文化传统 D.自然条件19.(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佛教的创始人是耶稣B.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C.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D.它们创立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20.(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可以印证秦朝( )A.实行了分封制 B.出现了造纸业C.保证了信件的安全 D.实行了郡县制二、非选择题21.(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新疆地形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新疆地形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图中C为 山脉;E为 盆地。图中①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2)与浙江省相比,新疆经济发展较缓慢,导致这种情况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3)简要分析新疆地区能实现经济腾飞的有利的人文条件。浙江省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新疆,助其腾飞 22.(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南地区是季风气候,旱季、雨季分明。而2010年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5个省市出现了少有的旱情。材料二:据有关部门的报告显示,西南地区大多数湖泊、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云南省的滇池、异龙湖等五大湖泊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1)A所在的省区简称是 ,B省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2)C所指的河流是: ,在中国交通史上有“ ”的美称。(3)请分别归纳材料一、材料二所显示的西南旱灾发生的原因,并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3.(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厚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枝等。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材料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这段材料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3)材料三: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4.(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读图连线题(认真读图,把下面四栏用直线连接起来)A 两河流域 世界第一长河B 尼罗河流域 新月沃地C 黄河与长江流域 佛教发源地D 印度河与恒河 率先进入犁耕时代25.(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取信于民,在颁布新法前,他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3丈长的木杆,宣布: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赏十金。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杆搬到北门,他如数发赏。从此,人民相信他说话算数。新法颁布后,大家相信必定能实行。材料二:7世纪中期,一些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十分羡慕中国的强盛。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制完备的国家。(1)请分别写出与两则材料相关的改革名称。(2)与材料一相关的改革中,否定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个?根据材料二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用改革中内容来回答)(3)这两次改革分别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26.(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截至2013年10月,全球已建立300多所孔子学院和近400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1)据材料一,若有孔子学院的学生想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 ,他可以阅读哪一著作,从中能学到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2)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其中的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横线上。①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②认为人顺应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3)时代不同治国理念不同,举例说明汉武帝是如何借鉴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4)近年来,三门严抓醉酒驾车。运用所学知识,你来分析:如果是孔子和韩非子,他们会主张采取何种举措来治理醉酒驾驶现象?(请选一个人物作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的理解。2.【答案】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识记。3.【答案】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等原因,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的识记。4.【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流经范围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依次流经了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最后流经华北平原注入渤海。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流经范围的识记。5.【答案】B【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黄土高原;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蒙古【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劳动人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窑洞作为住所,又种植小麦,所以黄土高原地区出现的现象是住窑洞、吃面食;华北平原降水较少,河流湖泊分布少,不会出现陡顶屋和赛龙舟;内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人们为了游牧住蒙古包,且喜欢在草原上进行赛马;我国的西双版纳位于云南,气候湿热人们就居住在竹楼上,防潮、防虫,西双版纳是傣族自治州,每年的4月中旬都要过泼水节。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识记。6.【答案】D【知识点】规则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规则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我市部分出租车经营者要求调高起步价。为此,市物价局、交通局召开了由各界代表参加的价格听证会”可知,说明我们也可以参与规则的制定。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规则的理解。7.【答案】C【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尝试“寅吃卯粮”,利用贷款的方式提前享受生活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变化的识记。8.【答案】B【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华文明,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农业文明。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了解。9.【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10.【答案】B【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可知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识记。11.【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潮湿,因此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生活的识记。12.【答案】A【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纺线织布和烧制陶器,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出现于商朝,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正确。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识记。13.【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牛耕技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耕技术出现以前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牛耕技术的识记。14.【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鼓励发展生产,重农抑商。由此可见,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和③仗打得好的人,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关于奖励的人选。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15.【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人文化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文化成就的识记。16.【答案】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欧洲的土地制度是封建的土地占有制。从法律上讲,全国的土地都属于国王,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臣属,大封建主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小封建主,这样在全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各级领主按照不同的条件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所以,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土地。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识记。17.【答案】A【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识记。18.【答案】C【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宗教景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景观体现文化差异,中国的一些寺庙大殿对面往往有戏台,而西方的天主教堂前面却没有,这与各地的文化传统有关。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教景观的了解。19.【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摩尼,所以A表述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20.【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中“陕西章台出土的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识记。21.【答案】(1)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2)气候干旱;地处内陆,山区面积广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3)人文条件: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人才、资金、技术等【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新疆(丝路明珠);交流与互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形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图中C为昆仑山脉;E为塔里木盆地。图中①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2)本题考查的是新疆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浙江省相比,新疆经济发展较缓慢,导致这种情况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干旱;地处内陆,山区面积广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3)本题考查的是新疆人文条件和东西部互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区能实现经济腾飞的有利的人文条件有: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浙江可以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新疆,助其腾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新疆自然人文环境、东西部互补的识记。22.【答案】(1)桂;云贵高原(2)长江;黄金水道(3)材料一:原因—水资源的时间(或时空)分布不平衡;措施—在雨季的时候注意收集储备水或修建水库、水窖储水。材料二:原因—水体污染或环境污染严重;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水体污染等。【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我国环境问题;我国资源问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和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为桂;B为贵州省,所在地形区为云贵高原。(2)本题考查的是长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所指的河流是长江,在中国交通史上有“黄金水道”的美称。(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知,西南地区发生旱灾原因在于水资源的时间(或时空)分布不平衡,对此我们要在雨季的时候注意收集储备水或修建水库、水窖储水。分析 材料二可知,西南地区水体污染或环境污染严重,对此我们应加强保护环境、治理水体污染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和重要地理单元分布、长江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3.【答案】(1)北京人开始使用火。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进程中的一大进步。(2)居住有了房屋(或会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生活。(3)出现了农耕(或是出现了原始农业)(4)原始居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或社会进步)【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有关知识。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木炭”、“灰烬堆”,据此可以判断北京人开始使用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的使用,人们可以御寒,驱赶野兽,可以吃烤熟的食物,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2)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二“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可见当时的人们居住有了房屋(或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3)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生产情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当时人们开始用耒耜种植庄稼,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或是出现了原始农业)。(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可知,原始居民在逐步的生产生活中学会了用火、建造房屋、农耕等技能,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4.【答案】A—尼罗河流域—世界第一长河B—两河流域—新月沃地C—印度河与恒河—佛教发源地D—黄河与长江流域—率先进入犁耕【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的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新月沃地,又叫新月沃土或称肥沃月弯是指西亚、北非地区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黄河与长江流域率先进入犁耕时代;印度河与恒河是佛教的发源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的识记。25.【答案】(1)材料一:商鞅变法;材料二:大化改新。(2)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3)商鞅变法:全面、彻底,使秦国强大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大化改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回答局限性也可)要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讲内容是“立木取信”,与商鞅变法有关。7世纪中期,一些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十分羡慕中国的强盛。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制完备的国家,史称“大化改新”。(2)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否定了贵族的特权。结合材料二,可知日本通过学习唐朝的制度、律令和法律,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建立了法治完备的新国家。(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全面、彻底,使秦国强大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大化改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对今天而言,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的识记。26.【答案】(1)《论语》;温故而知新、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2)墨子;庄子(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孔子强调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要求人们自律,会主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会主张制定完善的法律,强迫人们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依法严惩闯红灯行为。【知识点】百家争鸣;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当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温故而知新、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2)本题考查的是墨子和庄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庄子认为人顺应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3)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和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要求人们自律,会主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会主张制定完善的法律,强迫人们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依法严惩闯红灯行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对汉武帝思想文化措施的识记。1 / 1浙江省海宁市新仓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开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脉纵横交错,呈网格状分布C.山区面积广大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答案】D【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的理解。2.(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以太行山脉为分界线的东、西两个地形区分别是( )A.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D.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答案】C【知识点】地势和地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识记。3.(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的沙最有可能的来源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答案】C【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等原因,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的识记。4.(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按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答案】B【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母亲河———长江黄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河流经范围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依次流经了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最后流经华北平原注入渤海。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黄河流经范围的识记。5.(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列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不相符的是( )A.黄土高原——窑洞——吃面食B.华北平原——陡屋顶砖瓦房——赛龙舟C.内蒙古高原——蒙古包一一赛马D.西双版纳——竹楼——泼水节【答案】B【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黄土高原;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蒙古【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劳动人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窑洞作为住所,又种植小麦,所以黄土高原地区出现的现象是住窑洞、吃面食;华北平原降水较少,河流湖泊分布少,不会出现陡顶屋和赛龙舟;内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人们为了游牧住蒙古包,且喜欢在草原上进行赛马;我国的西双版纳位于云南,气候湿热人们就居住在竹楼上,防潮、防虫,西双版纳是傣族自治州,每年的4月中旬都要过泼水节。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识记。6.(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我市部分出租车经营者要求调高起步价。为此,市物价局、交通局召开了由各界代表参加的价格听证会。你认为此举说明了 ( )A.规则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B.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C.生活中离不开规则 D.我们也可以参与规则的制定【答案】D【知识点】规则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规则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我市部分出租车经营者要求调高起步价。为此,市物价局、交通局召开了由各界代表参加的价格听证会”可知,说明我们也可以参与规则的制定。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规则的理解。7.(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是( )A.从需求出发,适时进行“更新换代”B.尝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C.尝试“寅吃卯粮”,利用贷款的方式提前享受生活D.不论自己是否需要,看到商品降价就大量购买【答案】C【知识点】生活的故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尝试“寅吃卯粮”,利用贷款的方式提前享受生活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变化的识记。8.(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古代中华文明,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 )A.工业文明 B.农业文明 C.海洋文明 D.现代文明【答案】B【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华文明,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农业文明。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了解。9.(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 )A.大河文明 B.爱琴文明 C.雅典文明 D.埃及文明【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10.(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图是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头像》,据此像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B.北京人头部仍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C.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D.北京人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答案】B【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可知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识记。11.(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潮湿,因此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生活的识记。12.(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已经………………(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织布 ③炼制陶器 ④拥有成熟的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纺线织布和烧制陶器,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出现于商朝,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正确。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识记。13.(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牛耕技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耕技术出现以前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牛耕技术的识记。14.(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会有奖励( )①读书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鼓励发展生产,重农抑商。由此可见,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和③仗打得好的人,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关于奖励的人选。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15.(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列深受世界人民喜欢的世界名著中,属于阿拉伯人创作的是( )A.《一千零一夜》 B.《诗经》C.《荷马史诗》 D.《伊索寓言》【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人文化成就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文化成就的识记。16.(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 ) A.土地 B.基督教会 C.权力 D.农奴【答案】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欧洲的土地制度是封建的土地占有制。从法律上讲,全国的土地都属于国王,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臣属,大封建主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小封建主,这样在全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各级领主按照不同的条件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所以,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土地。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识记。17.(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646年,日本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即“大化改新”,下列属于“大化改新”政治内容之一的是( )A.实行中央集权 B.土地改归国有C.学习唐朝文化 D.推行种姓制度【答案】A【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识记。18.(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宗教景观体现文化差异,中国的一些寺庙大殿对面往往有戏台,而西方的天主教堂前面却没有。这与( )有关。A.生活习惯 B.宗教信仰 C.文化传统 D.自然条件【答案】C【知识点】探究宗教文化景观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宗教景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景观体现文化差异,中国的一些寺庙大殿对面往往有戏台,而西方的天主教堂前面却没有,这与各地的文化传统有关。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教景观的了解。19.(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佛教的创始人是耶稣B.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C.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D.它们创立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摩尼,所以A表述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识记。20.(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可以印证秦朝( )A.实行了分封制 B.出现了造纸业C.保证了信件的安全 D.实行了郡县制【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中“陕西章台出土的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识记。二、非选择题21.(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新疆地形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新疆地形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图中C为 山脉;E为 盆地。图中①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2)与浙江省相比,新疆经济发展较缓慢,导致这种情况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3)简要分析新疆地区能实现经济腾飞的有利的人文条件。浙江省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新疆,助其腾飞 【答案】(1)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2)气候干旱;地处内陆,山区面积广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3)人文条件: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人才、资金、技术等【知识点】地势和地形;新疆(丝路明珠);交流与互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形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图中C为昆仑山脉;E为塔里木盆地。图中①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2)本题考查的是新疆自然环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浙江省相比,新疆经济发展较缓慢,导致这种情况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干旱;地处内陆,山区面积广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3)本题考查的是新疆人文条件和东西部互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区能实现经济腾飞的有利的人文条件有: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浙江可以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新疆,助其腾飞。【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单元分布、新疆自然人文环境、东西部互补的识记。22.(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南地区是季风气候,旱季、雨季分明。而2010年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5个省市出现了少有的旱情。材料二:据有关部门的报告显示,西南地区大多数湖泊、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云南省的滇池、异龙湖等五大湖泊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1)A所在的省区简称是 ,B省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2)C所指的河流是: ,在中国交通史上有“ ”的美称。(3)请分别归纳材料一、材料二所显示的西南旱灾发生的原因,并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1)桂;云贵高原(2)长江;黄金水道(3)材料一:原因—水资源的时间(或时空)分布不平衡;措施—在雨季的时候注意收集储备水或修建水库、水窖储水。材料二:原因—水体污染或环境污染严重;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水体污染等。【知识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势和地形;我国环境问题;我国资源问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和重要地理单元分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为桂;B为贵州省,所在地形区为云贵高原。(2)本题考查的是长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所指的河流是长江,在中国交通史上有“黄金水道”的美称。(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知,西南地区发生旱灾原因在于水资源的时间(或时空)分布不平衡,对此我们要在雨季的时候注意收集储备水或修建水库、水窖储水。分析 材料二可知,西南地区水体污染或环境污染严重,对此我们应加强保护环境、治理水体污染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和重要地理单元分布、长江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3.(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厚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枝等。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材料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这段材料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3)材料三: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1)北京人开始使用火。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进程中的一大进步。(2)居住有了房屋(或会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生活。(3)出现了农耕(或是出现了原始农业)(4)原始居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或社会进步)【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有关知识。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木炭”、“灰烬堆”,据此可以判断北京人开始使用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的使用,人们可以御寒,驱赶野兽,可以吃烤熟的食物,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2)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二“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可见当时的人们居住有了房屋(或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3)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生产情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当时人们开始用耒耜种植庄稼,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或是出现了原始农业)。(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可知,原始居民在逐步的生产生活中学会了用火、建造房屋、农耕等技能,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4.(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读图连线题(认真读图,把下面四栏用直线连接起来)A 两河流域 世界第一长河B 尼罗河流域 新月沃地C 黄河与长江流域 佛教发源地D 印度河与恒河 率先进入犁耕时代【答案】A—尼罗河流域—世界第一长河B—两河流域—新月沃地C—印度河与恒河—佛教发源地D—黄河与长江流域—率先进入犁耕【知识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的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新月沃地,又叫新月沃土或称肥沃月弯是指西亚、北非地区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黄河与长江流域率先进入犁耕时代;印度河与恒河是佛教的发源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的识记。25.(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取信于民,在颁布新法前,他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3丈长的木杆,宣布: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赏十金。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杆搬到北门,他如数发赏。从此,人民相信他说话算数。新法颁布后,大家相信必定能实行。材料二:7世纪中期,一些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十分羡慕中国的强盛。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制完备的国家。(1)请分别写出与两则材料相关的改革名称。(2)与材料一相关的改革中,否定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个?根据材料二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用改革中内容来回答)(3)这两次改革分别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材料一:商鞅变法;材料二:大化改新。(2)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3)商鞅变法:全面、彻底,使秦国强大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大化改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回答局限性也可)要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讲内容是“立木取信”,与商鞅变法有关。7世纪中期,一些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十分羡慕中国的强盛。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制完备的国家,史称“大化改新”。(2)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否定了贵族的特权。结合材料二,可知日本通过学习唐朝的制度、律令和法律,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建立了法治完备的新国家。(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全面、彻底,使秦国强大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大化改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对今天而言,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大化改新的识记。26.(2016八上·海宁开学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截至2013年10月,全球已建立300多所孔子学院和近400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1)据材料一,若有孔子学院的学生想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 ,他可以阅读哪一著作,从中能学到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2)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其中的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横线上。①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②认为人顺应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3)时代不同治国理念不同,举例说明汉武帝是如何借鉴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4)近年来,三门严抓醉酒驾车。运用所学知识,你来分析:如果是孔子和韩非子,他们会主张采取何种举措来治理醉酒驾驶现象?(请选一个人物作答)【答案】(1)《论语》;温故而知新、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2)墨子;庄子(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孔子强调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要求人们自律,会主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会主张制定完善的法律,强迫人们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依法严惩闯红灯行为。【知识点】百家争鸣;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当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温故而知新、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2)本题考查的是墨子和庄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庄子认为人顺应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3)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和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强调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要求人们自律,会主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会主张制定完善的法律,强迫人们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依法严惩闯红灯行为。【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对汉武帝思想文化措施的识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海宁市新仓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开学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海宁市新仓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开学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