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四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四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第一次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四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瑞安月考)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下,去年我国共有1200多万人口丢掉了“贫困”的帽子,按照国家的标准,还有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则还有2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说明(  )
A.我国已跨入全面小康建设阶段
B.当前的主要矛盾无法得到解决
C.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脱贫只能靠国家政策支持和帮助
2.(2017九上·瑞安月考)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主办G20杭州峰会是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一带一路”也是中国为推动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而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三年来取得很多进展,广受各方关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是(  )
①表明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②充分证明我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③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④离不开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7九上·瑞安月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委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我国确定这些工作的出发点是(  )
①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我国迅速成为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7九上·瑞安月考)从“独生子女”到“双独两孩”,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制定这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5.(2017九上·瑞安月考)恩格斯的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早验证恩格斯这一说法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17九上·瑞安月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讨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时,找到下图,则有关该图中Ⅰ、Ⅱ所指国家及所在军事集团表述正确的是(  )
A.Ⅰ指英国 协约国 B.Ⅰ指德国 同盟国
C.Ⅱ指英国 同盟国 D.Ⅱ指德国 协约国
7.(2017九上·瑞安月考)下表是1913年英、德、法、美工业产量、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排名表: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工业产量所占位置排名 3 2 4 1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排名 1 4 2 5
A.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B.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C.萨拉热窝事件
D.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8.(2017九上·瑞安月考)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它又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不守信用
B.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协约国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D.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9.(2017九上·瑞安月考)20世纪初,列强通过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多种方式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其中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是(  )
A.铁路 B.棉纺织业 C.水上运输业 D.钢铁
10.(2017九上·瑞安月考)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1.(2017九上·瑞安月考)“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发生这些习俗变化的时期是(  )
A.20世纪中期 B.19世纪初期 C.20世纪初期 D.21世纪初期
12.(2017九上·瑞安月考)《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2016杭州G20峰会西湖文艺演出将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震撼了全场,惊艳了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活力创新的民族。则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13.(2017九上·瑞安月考)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14.(2017九上·瑞安月考)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15.(2017九上·瑞安月考)“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6.(2017九上·瑞安月考)《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该时期(  )
①军阀割据混战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人民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2017九上·瑞安月考)顾维钧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官,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据此回答小题
(1)顾维钧记录的事件发生在(  )
A.1919年的巴黎和会 B.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
C.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 D.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2)这一事件发生以后,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外交官顾维钧的“愤怒”。中国人民表达“愤怒”的形式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18.(2017九上·瑞安月考)以下可以形象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重大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转危为安 D.当家作主
19.(2017九上·瑞安月考)“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董必武同志题诗)。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在(  )
A.上海 B.嘉兴 C.北京 D.武汉
二、非选择题
20.(2017九上·瑞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经济数据变化表
1978年 2015年
国内生产总值 3645亿美元 677000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 第10位 第2位
经济增长贡献率 约2.3% 25%以上
增长贡献率世界排名 -- 第1位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是没有退路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材料三:2016年某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我市多策并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强投资拉动力,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公布市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大民生投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1万人,为困难家庭学生发放资助款近2亿元,努力让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特征。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从两个不同角度说说“中央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该市怎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21.(2017九上·瑞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新纪元》1919年1月1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年,他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他就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材料一作者是谁?用史实说明,他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哪一项组织准备?
(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几周年?其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早五、六年诞生可能吗?请说说推断的理由?
(3)通过与中国同盟会的对比,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当中的“新”体现在哪里?从两个角度说明。
22.(2017九上·瑞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它加强了当时人们的民族主义,其结果便是对外国帝国主义的猛烈反抗。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改编
材料三:“五四运动”大事记
材料四:中华民国教育部主事关于“罢学风潮”条陈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此次“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过激派伪说”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至四阐明你的推断理由。
23.(2017九上·瑞安月考)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材料一是其一生经典语录摘要及其时代背景材料。
材料一:
时间 经典语录及时代背景材料
1894年 ①他 《上李鸿章书》:“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903年 ②他《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5年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2年 ④他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在此(1912年3月)之后,剪辫渐成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1924年 ⑤他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和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1925年 ⑥他在北京病逝。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小程度上左右人们特别是先进分子的思想和行动。闸门一经打开,思想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胡绳武/金冲及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三:
签订“二十一条”
上海街头流浪的逃难者
老“猿”百态
(1)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生平的重大革命活动。
(2)联系史料①②③⑤,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
(3)孙中山1924年在黄埔军校演讲中提到,“中国革命……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结合材料一至三,说说你对“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的理解。
2.【答案】C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所以②表述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个有利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有利于”是党和国家从事和判断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个有利于”的识记。
4.【答案】C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德国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它们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开始,1918年结束,主战场在欧洲,参战国家30多个,一战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所以一战首先应验了恩格斯的预言。由此可知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6.【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Ⅰ处是德国,德国和意大利、奥匈帝国在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Ⅱ处是英国,英国和法国、俄国在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协约。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识记。
7.【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的识记。
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实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到协约国方面对德国作战,这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实质的理解。
9.【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铁路是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最大的经济领域。列强控制筑路大权,夺取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识记。
10.【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民探索的过程,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活动,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探索活动,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知识。题干材料中的“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即发生在20世纪初。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识记。
12.【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识记。
13.【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国纪年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因此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此类推可发现民国n年就是公元(1911+n)年,因此公元1925年为民国14年,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民国纪年法的理解。
14.【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青年》的有关知识。据“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新青年》的识记。
15.【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中“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等可知所说为写文章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由于袁世凯恢复帝制,国内爆发内战即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这一时期没有出现促进人民思想解放的因素,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识记。
17.【答案】(1)A
(2)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但被英、法、美所操纵,主要是对战败国的惩罚和对其海外殖民地的重新瓜分,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它们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识记。
18.【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自此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符合题意;B星火燎原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转危为安指的是长征;D当家作主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识记。
1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中的信息“诞生共党”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在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的识记。
20.【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优化社会治理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坚决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等。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的根本原因是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优化社会治理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坚决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等,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1.【答案】(1)李大钊;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96周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也是在1920年纷纷开始建立,工人阶级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才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六年前这些条件都还不具备,所以中国共产党要等到1921年才成立。
(3)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共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作者是李大钊。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本题考查的是中共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2017-1921)周年,其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也是在1920年纷纷开始建立,工人阶级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才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六年前这些条件都还不具备,所以中国共产党要等到1921年才成立。
(3)本题考查的是中共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以下各方面: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成立的识记。
22.【答案】(1)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专制的思想还没根本去除,民主共和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
(2)①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或这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爱国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④这次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过激派伪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思想。
材料四认为,北京大学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事实上,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陈营就形成于北京大学,此其一;其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民众的觉悟,使民众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因此可以认为,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而材料四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远因”是“此种学说”导致。综合以上两点可以推断,材料四中所谓“过激派伪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思想。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社会状况依然混乱,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或这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爱国学生是运动的先锋;这次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激派伪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思想。材料四认为,北京大学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事实上,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陈营就形成于北京大学,此其一;其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民众的觉悟,使民众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因此可以认为,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而材料四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远因”是“此种学说”导致。综合以上两点可以推断,材料四中所谓“过激派伪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3.【答案】(1)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2)由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旧三民主义变为新三民主义或者具体写出三民主义的新变化如:开始旗帜鲜明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平民所共有。
(3)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随之建立北洋政府,对外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卖国求荣,对内实行专制,镇压革命,徒有“民国之年号”,造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但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有一定的“民国之事实”。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生平的重大革命活动有: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2)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思想变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思想由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旧三民主义变为新三民主义或者具体写出三民主义的新变化如:开始旗帜鲜明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平民所共有。
(3)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随之建立北洋政府,对外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卖国求荣,对内实行专制,镇压革命,徒有“民国之年号”,造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但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有一定的“民国之事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识记,对孙中山思想变化和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四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瑞安月考)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下,去年我国共有1200多万人口丢掉了“贫困”的帽子,按照国家的标准,还有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则还有2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说明(  )
A.我国已跨入全面小康建设阶段
B.当前的主要矛盾无法得到解决
C.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脱贫只能靠国家政策支持和帮助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的理解。
2.(2017九上·瑞安月考)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主办G20杭州峰会是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一带一路”也是中国为推动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而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三年来取得很多进展,广受各方关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是(  )
①表明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②充分证明我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③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④离不开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所以②表述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3.(2017九上·瑞安月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委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我国确定这些工作的出发点是(  )
①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我国迅速成为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个有利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有利于”是党和国家从事和判断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个有利于”的识记。
4.(2017九上·瑞安月考)从“独生子女”到“双独两孩”,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制定这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理解。
5.(2017九上·瑞安月考)恩格斯的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早验证恩格斯这一说法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德国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它们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开始,1918年结束,主战场在欧洲,参战国家30多个,一战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所以一战首先应验了恩格斯的预言。由此可知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
6.(2017九上·瑞安月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讨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时,找到下图,则有关该图中Ⅰ、Ⅱ所指国家及所在军事集团表述正确的是(  )
A.Ⅰ指英国 协约国 B.Ⅰ指德国 同盟国
C.Ⅱ指英国 同盟国 D.Ⅱ指德国 协约国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Ⅰ处是德国,德国和意大利、奥匈帝国在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Ⅱ处是英国,英国和法国、俄国在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协约。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识记。
7.(2017九上·瑞安月考)下表是1913年英、德、法、美工业产量、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排名表: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工业产量所占位置排名 3 2 4 1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排名 1 4 2 5
A.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B.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C.萨拉热窝事件
D.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的识记。
8.(2017九上·瑞安月考)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它又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不守信用
B.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协约国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D.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实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到协约国方面对德国作战,这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实质的理解。
9.(2017九上·瑞安月考)20世纪初,列强通过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多种方式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其中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是(  )
A.铁路 B.棉纺织业 C.水上运输业 D.钢铁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铁路是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最大的经济领域。列强控制筑路大权,夺取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识记。
10.(2017九上·瑞安月考)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民探索的过程,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活动,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探索活动,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1.(2017九上·瑞安月考)“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发生这些习俗变化的时期是(  )
A.20世纪中期 B.19世纪初期 C.20世纪初期 D.21世纪初期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知识。题干材料中的“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即发生在20世纪初。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识记。
12.(2017九上·瑞安月考)《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2016杭州G20峰会西湖文艺演出将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震撼了全场,惊艳了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活力创新的民族。则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识记。
13.(2017九上·瑞安月考)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国纪年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因此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此类推可发现民国n年就是公元(1911+n)年,因此公元1925年为民国14年,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民国纪年法的理解。
14.(2017九上·瑞安月考)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青年》的有关知识。据“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新青年》的识记。
15.(2017九上·瑞安月考)“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中“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等可知所说为写文章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6.(2017九上·瑞安月考)《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该时期(  )
①军阀割据混战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人民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由于袁世凯恢复帝制,国内爆发内战即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这一时期没有出现促进人民思想解放的因素,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识记。
17.(2017九上·瑞安月考)顾维钧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官,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据此回答小题
(1)顾维钧记录的事件发生在(  )
A.1919年的巴黎和会 B.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
C.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 D.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2)这一事件发生以后,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外交官顾维钧的“愤怒”。中国人民表达“愤怒”的形式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答案】(1)A
(2)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但被英、法、美所操纵,主要是对战败国的惩罚和对其海外殖民地的重新瓜分,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它们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识记。
18.(2017九上·瑞安月考)以下可以形象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重大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转危为安 D.当家作主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自此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符合题意;B星火燎原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转危为安指的是长征;D当家作主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识记。
19.(2017九上·瑞安月考)“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董必武同志题诗)。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在(  )
A.上海 B.嘉兴 C.北京 D.武汉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中的信息“诞生共党”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在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20.(2017九上·瑞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经济数据变化表
1978年 2015年
国内生产总值 3645亿美元 677000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 第10位 第2位
经济增长贡献率 约2.3% 25%以上
增长贡献率世界排名 -- 第1位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是没有退路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材料三:2016年某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我市多策并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强投资拉动力,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公布市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大民生投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1万人,为困难家庭学生发放资助款近2亿元,努力让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特征。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从两个不同角度说说“中央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该市怎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优化社会治理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坚决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等。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的根本原因是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优化社会治理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坚决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等,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1.(2017九上·瑞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新纪元》1919年1月1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年,他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他就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材料一作者是谁?用史实说明,他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哪一项组织准备?
(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几周年?其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早五、六年诞生可能吗?请说说推断的理由?
(3)通过与中国同盟会的对比,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当中的“新”体现在哪里?从两个角度说明。
【答案】(1)李大钊;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96周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也是在1920年纷纷开始建立,工人阶级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才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六年前这些条件都还不具备,所以中国共产党要等到1921年才成立。
(3)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共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作者是李大钊。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本题考查的是中共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2017-1921)周年,其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也是在1920年纷纷开始建立,工人阶级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才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六年前这些条件都还不具备,所以中国共产党要等到1921年才成立。
(3)本题考查的是中共成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以下各方面: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成立的识记。
22.(2017九上·瑞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它加强了当时人们的民族主义,其结果便是对外国帝国主义的猛烈反抗。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改编
材料三:“五四运动”大事记
材料四:中华民国教育部主事关于“罢学风潮”条陈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此次“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过激派伪说”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至四阐明你的推断理由。
【答案】(1)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专制的思想还没根本去除,民主共和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
(2)①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或这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爱国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④这次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过激派伪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思想。
材料四认为,北京大学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事实上,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陈营就形成于北京大学,此其一;其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民众的觉悟,使民众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因此可以认为,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而材料四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远因”是“此种学说”导致。综合以上两点可以推断,材料四中所谓“过激派伪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思想。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社会状况依然混乱,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2)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或这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爱国学生是运动的先锋;这次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激派伪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思想。材料四认为,北京大学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事实上,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陈营就形成于北京大学,此其一;其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民众的觉悟,使民众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因此可以认为,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而材料四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远因”是“此种学说”导致。综合以上两点可以推断,材料四中所谓“过激派伪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3.(2017九上·瑞安月考)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材料一是其一生经典语录摘要及其时代背景材料。
材料一:
时间 经典语录及时代背景材料
1894年 ①他 《上李鸿章书》:“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903年 ②他《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5年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2年 ④他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在此(1912年3月)之后,剪辫渐成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1924年 ⑤他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和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1925年 ⑥他在北京病逝。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小程度上左右人们特别是先进分子的思想和行动。闸门一经打开,思想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胡绳武/金冲及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三:
签订“二十一条”
上海街头流浪的逃难者
老“猿”百态
(1)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生平的重大革命活动。
(2)联系史料①②③⑤,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
(3)孙中山1924年在黄埔军校演讲中提到,“中国革命……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结合材料一至三,说说你对“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1)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2)由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旧三民主义变为新三民主义或者具体写出三民主义的新变化如:开始旗帜鲜明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平民所共有。
(3)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随之建立北洋政府,对外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卖国求荣,对内实行专制,镇压革命,徒有“民国之年号”,造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但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有一定的“民国之事实”。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生平的重大革命活动有: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2)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思想变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思想由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旧三民主义变为新三民主义或者具体写出三民主义的新变化如:开始旗帜鲜明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平民所共有。
(3)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随之建立北洋政府,对外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卖国求荣,对内实行专制,镇压革命,徒有“民国之年号”,造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但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有一定的“民国之事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识记,对孙中山思想变化和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