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滨江初中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滨江初中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滨江初中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上·滨江期中)中印两国人民毗邻而居,有很多的相似点,下面所说属于它们相似之处的有(  )
①都是亚洲文明古国
②文明的产生都与大河流域相关
③都创立有本民族的宗教
④古代文明都从未中断地继承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16八上·滨江期中)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3.(2016八上·滨江期中)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景象
4.(2016八上·滨江期中)“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相比较,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B.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C.废除土地国有制度
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5.(2016八上·滨江期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  )
A.礼乐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等级制度
6.(2016八上·滨江期中)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②斯巴达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
③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④雅典像座大兵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7.(2016八上·滨江期中)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其依据的史实是(  )
A.雅典实行了“陶片放逐法 B.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雅典民主制达到全盛 D.产生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
8.(2016八上·滨江期中)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和西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加强对西域地区的开发
C.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准备条件 D.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9.(2016八上·滨江期中)“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罢黜百家 D.大兴文字狱
10.(2016八上·滨江期中)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商鞅追求的政治理想 ③罗马法的实质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2016八上·滨江期中)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时期开始(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春秋战国
12.(2016八上·滨江期中)卫明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砸了也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2016八上·滨江期中)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4.(2016八上·滨江期中)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15.(2016八上·滨江期中)下图是秦朝的铜权,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说法正确的是(  )
①铜权上刻的文字是小篆
②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③铜权表明秦朝商品经济繁荣
④铜权印证了秦朝刑法严酷、徭役繁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6八上·滨江期中)《史记》是我国一部恢宏博大的通史著作,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到的史实有(  )
①百家争鸣 ②文景之治
③三国鼎立 ④西周分封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2016八上·滨江期中)“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18.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19.(2016八上·滨江期中)下列与古罗马有关的历史史实有(  )
①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③古罗马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④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016八上·滨江期中)《三国演义》中记载了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华佗应该是忘记带(  )
A.《黄帝内经》 B.《五禽戏谱》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昌盛的秦汉文化;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印古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从未中断地继承下来的只有中华文明,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印古文明的识记。
2.【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印度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合题干中的“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可以判断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印度社会形成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识记。
3.【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键词是“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
4.【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在商鞅变法中确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质,允许土地买卖。但是两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巩固中央的政治权利为目的,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的识记。
5.【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天下的土地和人口都是周天子所有,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姬姓宗族、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平时替周天子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觐述职,还要缴纳贡品。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因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意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的) 和分封制关系密切。故选B 。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6.【答案】D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所以②表述错误;雅典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实行民主制度,斯巴达则实行军事独裁崇尚武力、贵族统治,像座大军营,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
7.【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扩大公民权利,雅典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进入全盛时期。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目的的识记。
9.【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扭转了“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局面,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识记。
10.【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①符合题意。商鞅追求的政治理想是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②不符合题意。罗马不是小国寡民,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所以③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所以④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识记。
11.【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公元前2世纪“,可判断时间为西汉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识记。
12.【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道家提倡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的思想还具有唯物主义辩证的特点,他认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有时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爷爷的言论与道家的主张最接近。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13.【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商鞅变法,其主要措施之一是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田宅的和爵位。因而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
14.【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
15.【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故“秦权”上面文字的字体是小篆,题干反映了秦统一中国后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这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③④不能从铜权上直接看出,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理解。
16.【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史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三国鼎立不在《史记》记述范围,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的识记。
17.【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秦始皇的治国措施。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并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皇权至上,皇帝自称为“朕”,皇帝的印章用玉制成,称为玉玺,别人能用。根据题干中的史料及“本质”一词可知答案为D。
【点评】理解秦始皇的治国措施。
18.【答案】C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因为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相关的知识点。
19.【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罗马的识记。
20.【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麻醉之用。题干材料时间限定在三国时期,如果要“刮骨疗毒”行实外科手术,需用“麻沸散”。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华佗的识记。
1 / 1滨江初中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上·滨江期中)中印两国人民毗邻而居,有很多的相似点,下面所说属于它们相似之处的有(  )
①都是亚洲文明古国
②文明的产生都与大河流域相关
③都创立有本民族的宗教
④古代文明都从未中断地继承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昌盛的秦汉文化;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印古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从未中断地继承下来的只有中华文明,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印古文明的识记。
2.(2016八上·滨江期中)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印度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合题干中的“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可以判断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印度社会形成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识记。
3.(2016八上·滨江期中)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景象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键词是“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
4.(2016八上·滨江期中)“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相比较,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B.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C.废除土地国有制度
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在商鞅变法中确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质,允许土地买卖。但是两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巩固中央的政治权利为目的,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与商鞅变法的识记。
5.(2016八上·滨江期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  )
A.礼乐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等级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天下的土地和人口都是周天子所有,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姬姓宗族、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平时替周天子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觐述职,还要缴纳贡品。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因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意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的) 和分封制关系密切。故选B 。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6.(2016八上·滨江期中)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②斯巴达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
③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④雅典像座大兵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所以②表述错误;雅典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实行民主制度,斯巴达则实行军事独裁崇尚武力、贵族统治,像座大军营,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
7.(2016八上·滨江期中)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其依据的史实是(  )
A.雅典实行了“陶片放逐法 B.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雅典民主制达到全盛 D.产生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
【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扩大公民权利,雅典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进入全盛时期。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识记。
8.(2016八上·滨江期中)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和西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加强对西域地区的开发
C.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准备条件 D.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答案】D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目的的识记。
9.(2016八上·滨江期中)“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罢黜百家 D.大兴文字狱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题干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扭转了“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局面,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识记。
10.(2016八上·滨江期中)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商鞅追求的政治理想 ③罗马法的实质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①符合题意。商鞅追求的政治理想是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②不符合题意。罗马不是小国寡民,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所以③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所以④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识记。
11.(2016八上·滨江期中)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时期开始(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春秋战国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公元前2世纪“,可判断时间为西汉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识记。
12.(2016八上·滨江期中)卫明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砸了也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道家提倡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的思想还具有唯物主义辩证的特点,他认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有时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爷爷的言论与道家的主张最接近。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13.(2016八上·滨江期中)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商鞅变法,其主要措施之一是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田宅的和爵位。因而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
14.(2016八上·滨江期中)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
15.(2016八上·滨江期中)下图是秦朝的铜权,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说法正确的是(  )
①铜权上刻的文字是小篆
②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③铜权表明秦朝商品经济繁荣
④铜权印证了秦朝刑法严酷、徭役繁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故“秦权”上面文字的字体是小篆,题干反映了秦统一中国后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这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③④不能从铜权上直接看出,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理解。
16.(2016八上·滨江期中)《史记》是我国一部恢宏博大的通史著作,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到的史实有(  )
①百家争鸣 ②文景之治
③三国鼎立 ④西周分封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史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三国鼎立不在《史记》记述范围,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的识记。
17.(2016八上·滨江期中)“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秦始皇的治国措施。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并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皇权至上,皇帝自称为“朕”,皇帝的印章用玉制成,称为玉玺,别人能用。根据题干中的史料及“本质”一词可知答案为D。
【点评】理解秦始皇的治国措施。
18.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答案】C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因为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相关的知识点。
19.(2016八上·滨江期中)下列与古罗马有关的历史史实有(  )
①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③古罗马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④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罗马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罗马的识记。
20.(2016八上·滨江期中)《三国演义》中记载了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华佗应该是忘记带(  )
A.《黄帝内经》 B.《五禽戏谱》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麻醉之用。题干材料时间限定在三国时期,如果要“刮骨疗毒”行实外科手术,需用“麻沸散”。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华佗的识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