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7七上·东台月考)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较为简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2.(2017七上·东台月考)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答案】B【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3.(2017七上·东台月考)某同学绘制了一幅北京人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不相符的是( )A.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B.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C.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D.种植水稻【答案】D【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与北京人不相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能够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选项ABC符合北京人特征; 而选项D种植水稻是河姆渡居民的生活,与北京人不相符;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4.(2017七上·东台月考)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图片是半地穴式房屋。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辨析知识点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5.(2017七上·东台月考)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能建造房屋 B.会制作陶器C.农业生产的发展 D.会使用火【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种植粟;这样从事农耕劳作,使他们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6.(2017七上·东台月考)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A.嫘祖——发明舟车 B.仓颉——造字C.隶首——发明算盘 D.伶伦——编制乐谱【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传说时代,认为黄帝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所以发明舟车的不是嫘祖,选项A搭配错误;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文初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A.黄帝 B.禹 C.启 D.汤【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轩辕,即黄帝。通过“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亦可判断相关人物为黄帝。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8.(2017七上·东台月考)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涿鹿 C.阪泉 D.镐京【答案】B【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黄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别方向的指南车,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黄帝和炎帝大战蚩尤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涿鹿之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9.(2017七上·东台月考)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B.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C.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答案】D【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炎黄子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黄帝部落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后,组成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因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本题难度适中。10.“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答案】A【知识点】禅让制【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远古时期的禅让制。四千多年前的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推举制,据说尧年老的时候大家推举有能力的舜做头领,尧经过考查,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舜年老后有把首领的位置让位了治水有功的禹,历史上把这种推举让位的方法叫做禅让。禅让制度是远古时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据题意,A适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知识点。11.(2017七上·东台月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期 B.西周 C.商朝 D.秦朝【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最早的国家产生;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很简单,但容易出错,很多学生误以为是启。本题难度不大。12.(2017七上·东台月考)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私有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答案】D【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禹死后,其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要注意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的区别。本题难度适中。13.(2017七上·东台月考)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答案】B【知识点】青铜艺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因为商朝后期,我国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司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铸造的;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先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本题难度适中。14.(2017七上·东台月考)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 )A.青铜器 B.玉器 C.铁器 D.陶瓷器【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青铜艺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的人们使用过青铜器、玉器、陶瓷器,没有使用过铁器,因为春秋后期才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本题难度适中。15.(2017七上·东台月考)《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晋文公称霸 B.勾践称霸 C.齐桓公称霸 D.楚庄王称霸【答案】C【知识点】春秋争霸【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相桓公”是指管仲辅助齐桓公的史实,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管仲建议,进行改革,使齐国实力增强,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史实。本题难度不大。16.(2017七上·东台月考)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很大的水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答案】D【知识点】大禹治水【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大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禹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17.(2017七上·东台月考)正确判断年代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下图④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这一事件应发生在( )A.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7世纪30年代C.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8世纪30年代【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图④处公元前77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年代计算,每100年为一世纪,每10年为一年代,所以公元前770年应该是公元前8世纪70年代;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18.(2017七上·东台月考)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牛耕技术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夏朝C.商朝 D.原始社会晚期【答案】A【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牛耕技术的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19.(2017七上·东台月考)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请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 )A. B.C. D.【答案】B【知识点】甲骨文【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选项A的形状像“鸡”;选项B的形状像“羊”;选项C的形状像 “马”;选项D的形状像 “牛”;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20.(2015七上·鞍山期末)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答案】B【知识点】汉字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字的相关知识。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答案是B。【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古代文字的相关知识。二、综合题21.(2017七上·滕州月考)探究实践,寻找历史!材料一:材料二: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骨笛、船形彩陶壶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2)材料二中考古学者的发掘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3)你认为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案】(1)途径:文物、文字记载(或史书);遗址;文字记载(史书)。(2)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制作乐器、制作船只、制作陶器。(3)区别: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与历史不相符合的部分。联系:考古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汉字的演变;青铜艺术【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历史遗址,如西安半坡原始聚落;有文字记载,如甲骨文;有历史文物,如四羊方尊等;目前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文字记载(史书)。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的发掘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有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制作乐器、制作船只、制作陶器等。⑶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与历史不相符合的部分;因此考古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本题难度较大。22.(2017七上·东台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阶段。材料一:朝代 起止时间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夏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A B商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 D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E F材料二:材料三: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的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的义务。(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D、E、F代表的名称。(2)材料二、三中的诸侯是通过西周什么制度产生的?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此制度下诸侯对天子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答案】(1)A禹、B桀、C汤、D纣、E周武王、F周幽王。(2)分封制;宗亲和功臣。(3)诸侯向天子交纳贡物;随从周王调兵。【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开国之君是禹(A);夏朝经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是桀(B),被商汤所灭;商汤(C)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商朝最后国王是纣(D),公元前1046年商朝被周武王所灭;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E)建立周朝(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杀死周幽王(F),西周灭亡。⑵根据材料二、三“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是通过西周的分封制产生的;有血缘关系的宗亲和功臣可能被分封为诸侯。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度下诸侯对天子应承担的义务有诸侯向天子交纳贡物;随从周王调兵。【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23.(2017七上·东台月考)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A、B分别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2)结合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的空白。地理方位 种植的农作物 居住的房子样式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3)根据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答案】(1)A:河姆渡文化遗址;B:半坡文化遗址。(2)栗。;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水稻。;干栏式房屋。(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图中是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因此图中A处在黄河流域,是西安的半坡文化遗址;图B处在长江流域,是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⑵图中A处在黄河流域,是西安的半坡文化遗址,最早种植粟,因为气候干燥,阴冷;因此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B处在长江流域,是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最早种植水稻,气候潮湿,居住干栏式房屋。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点评】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成就,知道它所处的时间、区域等。本题难度适中。1 / 1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2017七上·东台月考)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2017七上·东台月考)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3.(2017七上·东台月考)某同学绘制了一幅北京人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不相符的是( )A.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B.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C.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D.种植水稻4.(2017七上·东台月考)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5.(2017七上·东台月考)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能建造房屋 B.会制作陶器C.农业生产的发展 D.会使用火6.(2017七上·东台月考)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A.嫘祖——发明舟车 B.仓颉——造字C.隶首——发明算盘 D.伶伦——编制乐谱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A.黄帝 B.禹 C.启 D.汤8.(2017七上·东台月考)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涿鹿 C.阪泉 D.镐京9.(2017七上·东台月考)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B.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C.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0.“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11.(2017七上·东台月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期 B.西周 C.商朝 D.秦朝12.(2017七上·东台月考)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私有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13.(2017七上·东台月考)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14.(2017七上·东台月考)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 )A.青铜器 B.玉器 C.铁器 D.陶瓷器15.(2017七上·东台月考)《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晋文公称霸 B.勾践称霸 C.齐桓公称霸 D.楚庄王称霸16.(2017七上·东台月考)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很大的水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17.(2017七上·东台月考)正确判断年代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下图④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这一事件应发生在( )A.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7世纪30年代C.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8世纪30年代18.(2017七上·东台月考)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牛耕技术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夏朝C.商朝 D.原始社会晚期19.(2017七上·东台月考)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请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 )A. B.C. D.20.(2015七上·鞍山期末)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二、综合题21.(2017七上·滕州月考)探究实践,寻找历史!材料一:材料二: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骨笛、船形彩陶壶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2)材料二中考古学者的发掘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3)你认为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2.(2017七上·东台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阶段。材料一:朝代 起止时间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夏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A B商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 D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E F材料二:材料三: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的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的义务。(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D、E、F代表的名称。(2)材料二、三中的诸侯是通过西周什么制度产生的?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此制度下诸侯对天子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23.(2017七上·东台月考)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A、B分别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2)结合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的空白。地理方位 种植的农作物 居住的房子样式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3)根据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较为简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2.【答案】B【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3.【答案】D【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与北京人不相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能够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选项ABC符合北京人特征; 而选项D种植水稻是河姆渡居民的生活,与北京人不相符;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4.【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图片是半地穴式房屋。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辨析知识点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5.【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种植粟;这样从事农耕劳作,使他们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6.【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传说时代,认为黄帝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所以发明舟车的不是嫘祖,选项A搭配错误;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文初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7.【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轩辕,即黄帝。通过“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亦可判断相关人物为黄帝。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8.【答案】B【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黄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别方向的指南车,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黄帝和炎帝大战蚩尤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涿鹿之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9.【答案】D【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炎黄子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炎帝、黄帝部落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后,组成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因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本题难度适中。10.【答案】A【知识点】禅让制【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远古时期的禅让制。四千多年前的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推举制,据说尧年老的时候大家推举有能力的舜做头领,尧经过考查,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舜年老后有把首领的位置让位了治水有功的禹,历史上把这种推举让位的方法叫做禅让。禅让制度是远古时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据题意,A适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知识点。11.【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最早的国家产生;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很简单,但容易出错,很多学生误以为是启。本题难度不大。12.【答案】D【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禹死后,其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要注意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的区别。本题难度适中。13.【答案】B【知识点】青铜艺术【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因为商朝后期,我国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司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铸造的;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先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本题难度适中。14.【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青铜艺术【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的人们使用过青铜器、玉器、陶瓷器,没有使用过铁器,因为春秋后期才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本题难度适中。15.【答案】C【知识点】春秋争霸【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相桓公”是指管仲辅助齐桓公的史实,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管仲建议,进行改革,使齐国实力增强,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史实。本题难度不大。16.【答案】D【知识点】大禹治水【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大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禹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17.【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图④处公元前77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年代计算,每100年为一世纪,每10年为一年代,所以公元前770年应该是公元前8世纪70年代;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18.【答案】A【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牛耕技术的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19.【答案】B【知识点】甲骨文【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选项A的形状像“鸡”;选项B的形状像“羊”;选项C的形状像 “马”;选项D的形状像 “牛”;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20.【答案】B【知识点】汉字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字的相关知识。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答案是B。【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古代文字的相关知识。21.【答案】(1)途径:文物、文字记载(或史书);遗址;文字记载(史书)。(2)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制作乐器、制作船只、制作陶器。(3)区别: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与历史不相符合的部分。联系:考古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汉字的演变;青铜艺术【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历史遗址,如西安半坡原始聚落;有文字记载,如甲骨文;有历史文物,如四羊方尊等;目前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文字记载(史书)。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的发掘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有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制作乐器、制作船只、制作陶器等。⑶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与历史不相符合的部分;因此考古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本题难度较大。22.【答案】(1)A禹、B桀、C汤、D纣、E周武王、F周幽王。(2)分封制;宗亲和功臣。(3)诸侯向天子交纳贡物;随从周王调兵。【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开国之君是禹(A);夏朝经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是桀(B),被商汤所灭;商汤(C)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商朝最后国王是纣(D),公元前1046年商朝被周武王所灭;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E)建立周朝(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杀死周幽王(F),西周灭亡。⑵根据材料二、三“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是通过西周的分封制产生的;有血缘关系的宗亲和功臣可能被分封为诸侯。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度下诸侯对天子应承担的义务有诸侯向天子交纳贡物;随从周王调兵。【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23.【答案】(1)A:河姆渡文化遗址;B:半坡文化遗址。(2)栗。;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水稻。;干栏式房屋。(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图中是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因此图中A处在黄河流域,是西安的半坡文化遗址;图B处在长江流域,是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⑵图中A处在黄河流域,是西安的半坡文化遗址,最早种植粟,因为气候干燥,阴冷;因此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B处在长江流域,是浙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最早种植水稻,气候潮湿,居住干栏式房屋。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点评】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成就,知道它所处的时间、区域等。本题难度适中。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