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评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评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评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宁波期中)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格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870年-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倍 1.9倍 4.6倍 8.1倍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第三 第四 第二 第一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殖民扩张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依据所学,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美国、德国更多的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到20世纪初期,美国、德国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成为世界头号、二号经济强国。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2.(2017九上·宁波期中)下边是关于某次战役的资料卡片,根据卡片信息推断它是(  )
卡 片
信息一: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
信息二:苏德战场
信息三:苏军胜利
信息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珍珠港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会战
【答案】C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役的转折点,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知识的掌握。
3.(2017九上·宁波期中)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毛泽东“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指示,攻克新保安、张家口的示意图。请你判断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平津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毛泽东“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指示,攻克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城市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北平和平解放,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津战役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
4.(2017九上·宁波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海鹏教授在《中国年代通史》(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材料二:本党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的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材料三: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全作结出的硕果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合用,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1)材料一中的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 民的探索,请列举两例史实。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由“底谷”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内因素。
(4)以北伐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答案】(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21年。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由中国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可以看出,材料一中的B段处于1900年到1920年之间。在此期间中华民族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等。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由“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可以看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由“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共两党全作结出的硕果”可以看出,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内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2017九上·宁波期中)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材料二: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四: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俞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新纪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
(3)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答案】(1)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条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3)资产阶级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推翻清王朝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1) 由陈天华《猛回头》内容可以看出,辛亥革俞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由“五四运动”可知,材料二,“新纪元”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3)依据所学,“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贡献是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推翻清王朝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
因此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
6.(2017九上·宁波期中)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在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1945年中共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中共将蒋介石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材料五: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10月1日新中国诞生。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成为最大的民族之殇。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对历史人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结合1945――1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中共对蒋介石评价变化的原因。
【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后果:东北三省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胜利原因:全民族一致抗日。
(4)1945年因为蒋介石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又促成国共重庆谈判,所以,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对蒋介石予以肯定;1946年-1949年,蒋介石挑起内战,成了国家和民族的大敌,所以中共对蒋介石予以否定。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45年因为蒋介石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又促成国共重庆谈判,所以,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对蒋介石予以肯定;1946年-1949年,蒋介石挑起内战,成了国家和民族的大敌,所以中共对蒋介石予以否定。
【分析】(1)由“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可知,军校指的是黄埔军校。由“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看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取得巨大成功。
(2)由“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在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可以看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九一八事件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市面上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由“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一致抗日。
(4)1945年因为蒋介石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又促成国共重庆谈判,所以,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对蒋介石予以肯定;1946年-1949年,蒋介石挑起内战,成了国家和民族的大敌,所以中共对蒋介石予以否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2017九上·宁波期中)探索“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
材料一: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进行了全面部署。从2017年春季教材开始,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军侵华罪行。
材料二: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是否有军事行动 输出20多万华工上前线 坚持长期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两次赴缅作战
中国战场与整个战争的关系 无关紧要 是世界反法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不平等 走向平等
中国在战后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参加国际联盟 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惨痛的教训】
材料三:席卷全球的二战,先后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法西斯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屠杀平民与战俘,使用生化武器等……战争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材料四:二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完全打破了,国际关系发生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一流强国的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苏大国崛起,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两极对峙阶段……
(1)结合材料一,“14年的艰苦抗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国共两党的态度又如何?请你分别简述。
(2)研读上表,并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艰难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其过程也是极其复杂,请你将下列二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进行排序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一列颠之战;④诺曼底登陆;⑤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⑥太平洋战争爆发
(4)上世纪30年代有这样一次会议,它最早提出对战后处置日本的安排,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根据所学的知识,这指的是哪一次会议?再写出该会议的其他两条内容。
(5)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的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1)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国民党主张“不抵抗”;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由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弱国转变为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
(3)①-③-⑤-⑥-②-④
(4)开罗会议;讨论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5)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世界历史在战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8年抗战的起点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的七七事变,14年抗战的起点,是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的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主张“不抵抗”,致使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是一个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开始成为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
(3)依据所学,德国突袭波兰发生在1939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不列颠之战开始于1940年7月;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于1940年9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因此按时间进行排序应该是①-③-⑤-⑥-②-④。
(4)1943年召开的开罗会议,最早提出对战后处置日本的安排,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开罗会议讨论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5)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世界历史在战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 / 1浙江省宁波地区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测评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九上·宁波期中)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格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870年-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倍 1.9倍 4.6倍 8.1倍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第三 第四 第二 第一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殖民扩张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2017九上·宁波期中)下边是关于某次战役的资料卡片,根据卡片信息推断它是(  )
卡 片
信息一: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
信息二:苏德战场
信息三:苏军胜利
信息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珍珠港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会战
3.(2017九上·宁波期中)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毛泽东“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指示,攻克新保安、张家口的示意图。请你判断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
4.(2017九上·宁波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海鹏教授在《中国年代通史》(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材料二:本党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的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材料三: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全作结出的硕果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合用,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1)材料一中的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 民的探索,请列举两例史实。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由“底谷”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内因素。
(4)以北伐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5.(2017九上·宁波期中)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材料二: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四: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俞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新纪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
(3)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6.(2017九上·宁波期中)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在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1945年中共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1949年期间,中共将蒋介石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材料五: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10月1日新中国诞生。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成为最大的民族之殇。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对历史人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结合1945――1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中共对蒋介石评价变化的原因。
7.(2017九上·宁波期中)探索“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
材料一: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进行了全面部署。从2017年春季教材开始,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军侵华罪行。
材料二: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是否有军事行动 输出20多万华工上前线 坚持长期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两次赴缅作战
中国战场与整个战争的关系 无关紧要 是世界反法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不平等 走向平等
中国在战后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参加国际联盟 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惨痛的教训】
材料三:席卷全球的二战,先后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法西斯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屠杀平民与战俘,使用生化武器等……战争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材料四:二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完全打破了,国际关系发生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一流强国的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苏大国崛起,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两极对峙阶段……
(1)结合材料一,“14年的艰苦抗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国共两党的态度又如何?请你分别简述。
(2)研读上表,并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艰难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其过程也是极其复杂,请你将下列二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进行排序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一列颠之战;④诺曼底登陆;⑤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⑥太平洋战争爆发
(4)上世纪30年代有这样一次会议,它最早提出对战后处置日本的安排,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根据所学的知识,这指的是哪一次会议?再写出该会议的其他两条内容。
(5)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的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依据所学,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美国、德国更多的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到20世纪初期,美国、德国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成为世界头号、二号经济强国。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2.【答案】C
【知识点】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役的转折点,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知识的掌握。
3.【答案】B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平津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毛泽东“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指示,攻克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城市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北平和平解放,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津战役相关知识的掌握。
4.【答案】(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21年。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1)由中国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可以看出,材料一中的B段处于1900年到1920年之间。在此期间中华民族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等。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由“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及其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可以看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由“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共两党全作结出的硕果”可以看出,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内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1)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条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3)资产阶级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推翻清王朝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1) 由陈天华《猛回头》内容可以看出,辛亥革俞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由“五四运动”可知,材料二,“新纪元”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3)依据所学,“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贡献是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推翻清王朝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
因此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
6.【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后果:东北三省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胜利原因:全民族一致抗日。
(4)1945年因为蒋介石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又促成国共重庆谈判,所以,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对蒋介石予以肯定;1946年-1949年,蒋介石挑起内战,成了国家和民族的大敌,所以中共对蒋介石予以否定。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945年因为蒋介石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又促成国共重庆谈判,所以,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对蒋介石予以肯定;1946年-1949年,蒋介石挑起内战,成了国家和民族的大敌,所以中共对蒋介石予以否定。
【分析】(1)由“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可知,军校指的是黄埔军校。由“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看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取得巨大成功。
(2)由“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在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可以看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九一八事件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市面上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由“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一致抗日。
(4)1945年因为蒋介石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又促成国共重庆谈判,所以,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对蒋介石予以肯定;1946年-1949年,蒋介石挑起内战,成了国家和民族的大敌,所以中共对蒋介石予以否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1)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国民党主张“不抵抗”;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由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弱国转变为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
(3)①-③-⑤-⑥-②-④
(4)开罗会议;讨论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5)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世界历史在战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8年抗战的起点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的七七事变,14年抗战的起点,是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的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主张“不抵抗”,致使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是一个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开始成为初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
(3)依据所学,德国突袭波兰发生在1939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不列颠之战开始于1940年7月;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于1940年9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因此按时间进行排序应该是①-③-⑤-⑥-②-④。
(4)1943年召开的开罗会议,最早提出对战后处置日本的安排,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开罗会议讨论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5)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世界历史在战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