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开发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开发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开发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太多苦难的回忆,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和平和战争的思考,统计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以下《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统计表》说明(  )
①两次大战都造成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
②两次大战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③两次大战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④都启示我们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依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没有正义可言,因此②两次大战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表述错误,采用排除法,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比较有助于启迪历史思维。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次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一战中用了新型武器坦克,二战中用了原子弹
C.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参战国,且都是战胜国
D.两次大战都警示人们要珍惜和平,不要发展军事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A项两次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表述符合史实,说法正确。
B项一战中用了新型武器坦克,二战中用了原子弹,表述符合史实,说法正确。
C项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参战国,且都是战胜国,表述符合史实,说法正确。
D项两次大战都警示人们要珍惜和平,不要发展军事,不要发展军事说法错误,因为军事力量是保证一个国家安全的必备条件,只要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发挥威慑作用,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是暂时的,不具有持久性。这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①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②处罚战败国只针对德国而忽视其他国家
③使得战胜国之间仍然矛盾重重 ④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等国独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①符合题意。
处罚战败国只针对德国而忽视其他国家,不符合史实,②不符合题意。
《凡尔赛和约》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仍然矛盾重重,③符合题意。
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等国独立,与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是暂时的,不具有持久性,无关联性,④不符合题意。
因此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4.(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为此,孙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
A.成立兴中会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题干中“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意思革命力量如果各自为战,必然失败,必须有统一的革命组织领导,结合所学,1905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开始统一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可知B符合题意。
A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符合题意。
C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孙中山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中山装曾是一种流行服装,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口上都有三粒扣子,有人说这三粒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主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因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6.(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为此,他进行了以下活动(  )
①创建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 ②领导护国运动,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局面
③率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 ④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孙中山1905年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①符合题意。
护国运动,没有结束中国军阀混战局面,表述错误,②不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孙中山1925年逝世,③不符合题意。
1924年孙中山召开国民党一大,与共产党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因此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7.(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的“民国六年”是指(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民国指的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因此民国元年是1912年,因此民国六年是1917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8.(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D.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9.(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以下简短说明与下图人物相吻合的是(  )
A.担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B.发动西安事变,转换中国历史发展方向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图中人物是陈独秀。据此选择。
担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的人物是蔡元培,A不符合题意。
发动西安事变,转换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人物是张学良、杨虎城,B不符合题意。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人物是毛泽东,C不符合题意。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0.(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B.剧中人们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答案】A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废除了跪拜礼,“大人”“老爷”等称号,改行握手礼,见面称“君”或“先生”,因此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不正确,A符合题意。
剧中人们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符合史实,正确。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符合史实,正确。
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符合史实,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英雄的事迹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井冈山“历史好”的主要依据是(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点是上海,A不符合题意。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地点是南昌,B不符合题意。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地点是遵义,C不符合题意。
1927年,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2.(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毛泽东的很多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毛泽东在《七律.□□》(1935年)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此处《七律.□□》的“□□”应为(  )
A.井冈山 B.长征 C.遵义 D.吴起镇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因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3.(2017九上·台州期中)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十年内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4年,中共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道路,革命力量不断增强。1934—1937年,中共党员的人数迅速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再加上食物、药物等物资的匮乏,有很多中共党员和红军战士牺牲。1936年10月,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十年内战的理解。
14.(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人民军队从此创建
C.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D.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15.(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均达成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张学良没有参与重庆谈判,①不是相似点。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都以民族利益为重,作出了积极努力,②是相似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③是相似点。
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④不是相似点。
因此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6.(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斯大林曾经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他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指的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攻克柏林
C.莫斯科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由“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依据所学,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可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举措的重要会议或文献有(  )
①《大西洋宪章》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会议 ④波茨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依据所学, 《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8月14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针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宣言,与题干要求日本法西斯不相符。①不符合题意。采用排除法,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战役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也不听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小亮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
序号 战役 影响
① 平型关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② 中途岛战役 日军从此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③ 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④ 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符合史实,①正确。
中途岛战役,日军战败,日军从此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②正确。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不是渡江战役。③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不是莫斯科保卫战,④错误。
因此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9.(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
A.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D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三国同盟指的德意奥三国同盟,三国社会制度相同,不符合题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不符合题意。
《联合国家宣言》是在面临法西斯侵略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美、英、中、苏等26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打败法西斯侵略,而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时间是1926年。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间是20世纪三十年代。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
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②③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1.(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1945年,蒋介石致电毛泽东:“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电文中的“陪都”是(  )
A.广州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题干中“倭寇投降”指的是日本投降。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把首都迁往重庆,作为陪都,因此题干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史实。因此电文中的“陪都”是重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2.(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近代中国百年的奋斗历程深刻地证明社会变革能否成功的基础是(  )
A.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 B.强大武装力量的支撑
C.正确革命纲领的指引 D.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历来的变革,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因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没有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最终结果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因为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最后都胜利了。因此A符合题意。
B项强大武装力量的支撑,不符合题意。
C项正确革命纲领的指引,不符合题意。
D项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有一定难度。
23.(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2016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最好的方式是(  )
A.我们必须加强军备,增加军费
B.向周边邻国妥协,以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C.断绝与帝国主义的一切往来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加强军备,增加军费,会引发军备竞赛,不利于世界和平,A不符合题意。
向周边邻国妥协,会助长其侵略气焰,不利于和平,B不符合题意。
断绝与帝国主义的一切往来,会阻碍国家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因此是最好的方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4.(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获胜演讲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C.驱逐殖民者,建立独立国家
D.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由题干“20世纪3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可知指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因此A符合题意。
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B不符合题意。
1765年到1783年的独立战争,驱逐了英殖民者,建立了独立国家,C不符合题意。
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非选择题
25.(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奥斯维辛集中营内遇难者的鞋子 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三: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中,某些画线部分存在错误,请指出(填写字母即可)并予以更正。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
历史背景:德、意、日同盟国(A)和英、法、俄协约国(B)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矛盾日趋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C) 起止事件:1914——1916年(D) “绞肉机”似的战役:凡尔登战役(E) 结果:协约国集团胜利(F)
(2)根据材料二,用史实说明法西斯的“邪恶”表现,并证明“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
(3)列举中国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役。(各一例)
(4)材料三体现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怎样的作用?
【答案】(1)A:应为德意奥同盟国(或将“日”改为奥);D:应为1914——1918年(或将“1916”改为“1918”)
(2)德国法西斯反犹、排犹政策(或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或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史实: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或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 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因此A:应为德意奥同盟国,B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因此C正确。第一次世界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到1918年德国投降结束。因此D:应为1914——1918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近70万人,有“绞肉机”之称,因此E正确。1918年德国投降,协约国取得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因此F正确。
(2)“奥斯维辛集中营中遇难者的鞋子”反映的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反映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1942年有两件大事能够证明,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 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4)由“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可以看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
(1)A:应为德意奥同盟国(或将“日”改为奥);D:应为1914——1918年(或将“1916”改为“1918”)
(2)德国法西斯反犹、排犹政策(或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或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史实: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或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 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6.(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1)材料一中“2132年”指的是什么时期?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意义。
【答案】(1)君主专制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解放妇女,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向封建正统思想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地解放。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
意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创立君主专制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总共延续了2132年,因此“2132年”指的是君主专制统治时期。“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解放妇女,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向封建正统思想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地解放。因此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因此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
(3)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是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
意义是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故答案为:
(1)君主专制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解放妇女,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向封建正统思想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地解放;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意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7.(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九年级某班开展“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他们搜集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有何进步之处?
(2)在“八七”会议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七大后,为“争取光明的前途”所作出的努力。其结果如何?
(4)请说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答案】(1)192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参加重庆谈判;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而进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建立了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从幼稚走向成熟。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共二制定的党的奋斗目标可以看出,中国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率部进军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中共七大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光明的前途”所作出的努力有参加重庆谈判;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而进行解放战争;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从幼稚走向成熟。
故答案为:
(1)192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参加重庆谈判;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而进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建立了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从幼稚走向成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8.(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历,……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1)基于上述认识,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当时两党共同合作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你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你寻找着革命的合适道路。……入虎穴求和平深得民心,边分地边决战胜利在望;渡长江占南京筹备建国,五星红旗迎来新世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哪一事件可证明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的原因是什么?
(3)“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诗句中隐含着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南昌的枪声”对于我党找到合适的革命道路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北伐战争(或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消灭北洋军阀。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昌起义、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或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的开始)。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由“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历”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共同奋斗目标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1926年到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由“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结合所学,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指的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是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诗句中隐含两大重大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和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故答案为:
(1)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北伐战争(或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消灭北洋军阀。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昌起义、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或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的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9.(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以图说史】
图1 图2 图3
图1,图2分别是指发生在天安门的什么历史事件?与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
(2)【用尺理线】小李将两个“天安门”之间的这段历史画了年代尺,请将年代尺里的历史事件填在表格中。
A 国民革命
B 十年内战
C    
D    
(3)【分类启思】请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把ABCD四个历史事件分成两组(写序号即可),并根据两组历史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影响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联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
(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AC一组,BD一组。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图1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图2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3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三者关系是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
(2)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C是抗日战争。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D是解放战争。
(3)A1924年到1927年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C1937年到1945年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因此AC一组。B1927年到1937年,是国共两党十年内战时期,D1946年到1949年是国共两党三年内战时期,因此BD一组。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国共两次内战,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故答案为:
(1)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联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
(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AC一组,BD一组;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 / 1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开发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太多苦难的回忆,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和平和战争的思考,统计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以下《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统计表》说明(  )
①两次大战都造成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
②两次大战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③两次大战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④都启示我们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比较有助于启迪历史思维。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次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一战中用了新型武器坦克,二战中用了原子弹
C.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参战国,且都是战胜国
D.两次大战都警示人们要珍惜和平,不要发展军事
3.(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是暂时的,不具有持久性。这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①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②处罚战败国只针对德国而忽视其他国家
③使得战胜国之间仍然矛盾重重 ④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等国独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为此,孙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
A.成立兴中会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5.(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中山装曾是一种流行服装,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口上都有三粒扣子,有人说这三粒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主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6.(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为此,他进行了以下活动(  )
①创建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 ②领导护国运动,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局面
③率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 ④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的“民国六年”是指(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8.(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D.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9.(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以下简短说明与下图人物相吻合的是(  )
A.担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B.发动西安事变,转换中国历史发展方向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
10.(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B.剧中人们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11.(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英雄的事迹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井冈山“历史好”的主要依据是(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2.(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毛泽东的很多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毛泽东在《七律.□□》(1935年)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此处《七律.□□》的“□□”应为(  )
A.井冈山 B.长征 C.遵义 D.吴起镇
13.(2017九上·台州期中)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②B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人民军队从此创建
C.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D.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15.(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均达成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斯大林曾经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他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指的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攻克柏林
C.莫斯科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17.(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举措的重要会议或文献有(  )
①《大西洋宪章》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会议 ④波茨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战役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也不听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小亮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
序号 战役 影响
① 平型关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② 中途岛战役 日军从此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③ 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④ 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9.(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
A.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0.(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21.(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1945年,蒋介石致电毛泽东:“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电文中的“陪都”是(  )
A.广州 B.重庆 C.武汉 D.南京
22.(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近代中国百年的奋斗历程深刻地证明社会变革能否成功的基础是(  )
A.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 B.强大武装力量的支撑
C.正确革命纲领的指引 D.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23.(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2016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最好的方式是(  )
A.我们必须加强军备,增加军费
B.向周边邻国妥协,以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C.断绝与帝国主义的一切往来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24.(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获胜演讲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C.驱逐殖民者,建立独立国家
D.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
25.(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奥斯维辛集中营内遇难者的鞋子 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三: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中,某些画线部分存在错误,请指出(填写字母即可)并予以更正。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
历史背景:德、意、日同盟国(A)和英、法、俄协约国(B)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矛盾日趋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C) 起止事件:1914——1916年(D) “绞肉机”似的战役:凡尔登战役(E) 结果:协约国集团胜利(F)
(2)根据材料二,用史实说明法西斯的“邪恶”表现,并证明“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
(3)列举中国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役。(各一例)
(4)材料三体现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怎样的作用?
26.(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1)材料一中“2132年”指的是什么时期?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意义。
27.(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九年级某班开展“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他们搜集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有何进步之处?
(2)在“八七”会议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七大后,为“争取光明的前途”所作出的努力。其结果如何?
(4)请说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28.(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历,……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1)基于上述认识,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当时两党共同合作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你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你寻找着革命的合适道路。……入虎穴求和平深得民心,边分地边决战胜利在望;渡长江占南京筹备建国,五星红旗迎来新世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哪一事件可证明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的原因是什么?
(3)“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诗句中隐含着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南昌的枪声”对于我党找到合适的革命道路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29.(2016九上·大江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以图说史】
图1 图2 图3
图1,图2分别是指发生在天安门的什么历史事件?与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
(2)【用尺理线】小李将两个“天安门”之间的这段历史画了年代尺,请将年代尺里的历史事件填在表格中。
A 国民革命
B 十年内战
C    
D    
(3)【分类启思】请从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把ABCD四个历史事件分成两组(写序号即可),并根据两组历史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影响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依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没有正义可言,因此②两次大战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表述错误,采用排除法,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A项两次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表述符合史实,说法正确。
B项一战中用了新型武器坦克,二战中用了原子弹,表述符合史实,说法正确。
C项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参战国,且都是战胜国,表述符合史实,说法正确。
D项两次大战都警示人们要珍惜和平,不要发展军事,不要发展军事说法错误,因为军事力量是保证一个国家安全的必备条件,只要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发挥威慑作用,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①符合题意。
处罚战败国只针对德国而忽视其他国家,不符合史实,②不符合题意。
《凡尔赛和约》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仍然矛盾重重,③符合题意。
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等国独立,与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是暂时的,不具有持久性,无关联性,④不符合题意。
因此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题干中“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意思革命力量如果各自为战,必然失败,必须有统一的革命组织领导,结合所学,1905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开始统一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可知B符合题意。
A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符合题意。
C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孙中山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因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6.【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孙中山1905年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①符合题意。
护国运动,没有结束中国军阀混战局面,表述错误,②不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孙中山1925年逝世,③不符合题意。
1924年孙中山召开国民党一大,与共产党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因此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民国指的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因此民国元年是1912年,因此民国六年是1917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8.【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9.【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图中人物是陈独秀。据此选择。
担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的人物是蔡元培,A不符合题意。
发动西安事变,转换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人物是张学良、杨虎城,B不符合题意。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人物是毛泽东,C不符合题意。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0.【答案】A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废除了跪拜礼,“大人”“老爷”等称号,改行握手礼,见面称“君”或“先生”,因此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不正确,A符合题意。
剧中人们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符合史实,正确。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符合史实,正确。
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符合史实,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点是上海,A不符合题意。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地点是南昌,B不符合题意。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地点是遵义,C不符合题意。
1927年,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2.【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因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3.【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十年内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4年,中共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道路,革命力量不断增强。1934—1937年,中共党员的人数迅速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再加上食物、药物等物资的匮乏,有很多中共党员和红军战士牺牲。1936年10月,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十年内战的理解。
14.【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15.【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张学良没有参与重庆谈判,①不是相似点。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都以民族利益为重,作出了积极努力,②是相似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建议;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③是相似点。
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④不是相似点。
因此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由“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依据所学,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纳粹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可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C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依据所学, 《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8月14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针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宣言,与题干要求日本法西斯不相符。①不符合题意。采用排除法,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符合史实,①正确。
中途岛战役,日军战败,日军从此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②正确。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不是渡江战役。③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不是莫斯科保卫战,④错误。
因此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9.【答案】D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三国同盟指的德意奥三国同盟,三国社会制度相同,不符合题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不符合题意。
《联合国家宣言》是在面临法西斯侵略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由美、英、中、苏等26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打败法西斯侵略,而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时间是1926年。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间是20世纪三十年代。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
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②③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1.【答案】B
【知识点】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题干中“倭寇投降”指的是日本投降。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把首都迁往重庆,作为陪都,因此题干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史实。因此电文中的“陪都”是重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历来的变革,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因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没有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最终结果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因为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最后都胜利了。因此A符合题意。
B项强大武装力量的支撑,不符合题意。
C项正确革命纲领的指引,不符合题意。
D项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有一定难度。
23.【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加强军备,增加军费,会引发军备竞赛,不利于世界和平,A不符合题意。
向周边邻国妥协,会助长其侵略气焰,不利于和平,B不符合题意。
断绝与帝国主义的一切往来,会阻碍国家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因此是最好的方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4.【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由题干“20世纪3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可知指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因此A符合题意。
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B不符合题意。
1765年到1783年的独立战争,驱逐了英殖民者,建立了独立国家,C不符合题意。
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5.【答案】(1)A:应为德意奥同盟国(或将“日”改为奥);D:应为1914——1918年(或将“1916”改为“1918”)
(2)德国法西斯反犹、排犹政策(或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或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史实: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或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 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因此A:应为德意奥同盟国,B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因此C正确。第一次世界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到1918年德国投降结束。因此D:应为1914——1918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近70万人,有“绞肉机”之称,因此E正确。1918年德国投降,协约国取得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因此F正确。
(2)“奥斯维辛集中营中遇难者的鞋子”反映的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反映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1942年有两件大事能够证明,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 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4)由“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可以看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
(1)A:应为德意奥同盟国(或将“日”改为奥);D:应为1914——1918年(或将“1916”改为“1918”)
(2)德国法西斯反犹、排犹政策(或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或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史实: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或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最终胜利,不仅是苏德战争 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6.【答案】(1)君主专制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解放妇女,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向封建正统思想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地解放。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
意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创立君主专制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总共延续了2132年,因此“2132年”指的是君主专制统治时期。“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解放妇女,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向封建正统思想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地解放。因此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因此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
(3)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是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
意义是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故答案为:
(1)君主专制统治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解放妇女,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向封建正统思想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地解放;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意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7.【答案】(1)192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参加重庆谈判;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而进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建立了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从幼稚走向成熟。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共二制定的党的奋斗目标可以看出,中国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率部进军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中共七大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光明的前途”所作出的努力有参加重庆谈判;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而进行解放战争;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从幼稚走向成熟。
故答案为:
(1)1921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3)参加重庆谈判;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而进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建立了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从幼稚走向成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8.【答案】(1)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北伐战争(或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消灭北洋军阀。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昌起义、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或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的开始)。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由“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历”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共同奋斗目标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1926年到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由“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结合所学,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指的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是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诗句中隐含两大重大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和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故答案为:
(1)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进行了北伐战争(或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消灭北洋军阀。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行全民族抗战。
(3)南昌起义、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井冈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或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的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9.【答案】(1)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联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
(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AC一组,BD一组。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内战的爆发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图1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图2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图3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三者关系是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
(2)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C是抗日战争。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D是解放战争。
(3)A1924年到1927年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C1937年到1945年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因此AC一组。B1927年到1937年,是国共两党十年内战时期,D1946年到1949年是国共两党三年内战时期,因此BD一组。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国共两次内战,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故答案为:
(1)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联系: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
(2)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AC一组,BD一组;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应该加强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