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五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五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五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九上·萧山期中)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时,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2.(2016九上·萧山期中)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够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3.(2016九上·萧山期中)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其标志是(  )
A.四川保路运动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兴中会成立
4.(2016九上·萧山期中)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5.(2016九上·萧山期中)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人们坐在家里看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见面就叩头,口称“大人”、“老爷”
6.(2016九上·萧山期中)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2016九上·萧山期中)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说:“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问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①民权 ②民主 ③科学 ④自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6九上·萧山期中)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下列选项属于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最大贡献是(  )
A.创办《新青年》 B.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C.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9.(2016九上·萧山期中)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上述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
A.爱国 B.进步 C.民主 D.自由
10.(2016九上·萧山期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主要是由于(  )
A.群众广泛参与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2016九上·萧山期中)下列哪一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
A.焕然一新 B.星火燎原 C.转危为安 D.生死攸关
12.(2016九上·萧山期中)识读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应掌握的一项技能。与下图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3.(2016九上·萧山期中)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
①创建黄埔军校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15九上·萧山期中)“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5.(2015九上·萧山期中)《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地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C.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点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点
16.(2015九上·萧山期中)很多人认为贵州省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下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中国有了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17.(2016九上·萧山期中)“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下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战争 D.九一八事变
18.(2016九上·萧山期中)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军屠杀旅顺居民
B.日军对重庆进行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
C.日军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D.南京大屠杀
19.(2016九上·萧山期中)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的(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保卫战
20.(2016九上·萧山期中)提取关键词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之一。下列与“民族统一战线、9月3日、收回台湾”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
21.(2016九上·萧山期中)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与英法等国采取的容忍、退让的绥靖政策密不可分。以下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英法绥靖政策的是(  )
A.德国国会纵火案 B.建立犹太人集中营
C.《慕尼黑协定》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2.(2016九上·萧山期中)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B.德国进攻波兰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23.(2016九上·萧山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D.雅尔塔会议——协调同盟国反攻步伐
24.(2016九上·萧山期中)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两次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 ④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判断题
25.(2016九上·萧山期中)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26.(2016九上·萧山期中)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27.(2016九上·萧山期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8.(2016九上·萧山期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9.(2016九上·萧山期中)1937年,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0.(2016九上·萧山期中)二战后,曾经世界一流强国的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苏两个大国崛起。
三、非选择题
31.(2016九上·萧山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诏
(1)孙中山致力革命四十年,其于1905年创立的革命组织是什么?该组织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2)依照《建国方略》、《建国大纲》而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什么政治体制?在哪个城市宣告成立?
(3)“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1914年与日本签订亡国条约“二十一条”是谁?
(4)“革命尚未成功”,请你说说辛亥革命“未成功”在哪里?
32.(2016九上·萧山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拟定的“当日大会传单”‘
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结合材料一,说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担当五四运动先锋的是谁?在运动的中后期,哪个阶级又成为主力军?
(3)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3.(2016九上·萧山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图B战役发生在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___。
材料二:“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美国、英国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将大量的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请将材料一的空补充完整,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性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什么同盟?该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哪次会议的决定? “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于哪一事件?
(4)结合教材,请说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4.(2016九上·萧山期中)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材料三: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事件进行排序(  )
①红军会师 ②血战湘江 ③飞夺泸定桥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结合材料一,请说出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如果你想走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你会去哪里?
(3)结合材料二,请说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材料三,请说说你心中的“伟大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据此进行选择。
A项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不符合题意。
B项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不符合题意。
C项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符合题意。
D项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一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据此得出答案。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能够体现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性质。
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不能体现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性质。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能够体现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性质。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不能体现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性质。
因此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性质的掌握,难度适中。
3.【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经过一夜血战,攻占武昌,取得辛亥革命的首义胜利。据此得出答案。
A项四川保路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武昌起义,符合题意。
C项黄花岗起义,不符合题意。
D项兴中会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难度一般。
4.【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由此得到答案。
A项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C项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D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掌握,难度适中。
5.【答案】D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报纸最早出现在19世纪70年,因此A符合史实。
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剪辫令,要求男人剪掉辫子,因此B符合史实。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是人们的主要服装,因此C符合史实。
辛亥革命后,废除叩头礼,官场“大人”“老爷”称号,改为握手礼,见面称“先生”或“君”,因此D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的掌握。难度适中。
6.【答案】C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据此得出答案。
A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题意。
B项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发动武装起义,符合题意。
D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难度一般。
7.【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科学、民主。因此陈独秀提出的两位先生是科学、民主。据此得出答案。
因此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难度一般。
8.【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创办《新青年》是陈独秀的贡献。A不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提倡学术、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符合题意。
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物是胡适。C不符合题意。
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李大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难度一般。
9.【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难度一般。
10.【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因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所以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难度一般。
1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符合题意。
星火燎原指的是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不符合题意。
转危为安指的是长征的胜利,C不符合题意。
生死攸关指的是遵义会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由图中“广东国民政府、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依据所学,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因此图片反映的北伐战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依据所学,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③与国共合作无关,采用排除法,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不符合题意。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B符合题意。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不符合题意。
井冈山会师是毛泽东部队与朱德部队的会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5.【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A符合题意。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会宁,B不符合题意。
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点是南昌,C不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点是上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6.【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图片可知,图中显示的是遵义会议会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控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7.【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31年,日军爆毁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的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因此材料所指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D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在此后不到六周时间内,共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居民达30多万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因此与12月13日公祭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南京大屠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9.【答案】D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胜利,A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B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不符合题意。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因此与“民族统一战线、9月3日、收回台湾”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胜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21.【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德国国会纵火案目的是嫁祸德国共产党。A不符合题意。
建立犹太人集中营反映的是德国法西斯的暴行,B不符合题意。
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会议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将奥地利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助长德国的侵略气焰,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C符合题意。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体现是苏联的绥靖政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3.【答案】C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是程度性选择题,ABCD都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因此《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4.【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①不正确。
采用排除法,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难度一般。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没有反帝内容,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难度一般。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识记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7年,德国、意大利与日本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遭到严重削弱,美苏两个大国崛起,形成两极格局。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31.【答案】(1)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或三民主义。
(2)共和制;南京
(3)袁世凯/曹汝霖/章宗祥
(4)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知识点】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权”三民主义。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3)1914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命曹汝霖、章宗祥等人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4)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因此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故答案为:
(1)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或三民主义。
(2)共和制;南京。
(3)袁世凯/曹汝霖/章宗祥。
(4)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2.【答案】(1)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或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学生;工人阶级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共一大召开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由“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由“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可以看出,担当五四运动先锋的是学生。6月3日以后,上海的工人罢工,支持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3)由“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或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学生;工人阶级。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共一大召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3.【答案】(1)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标志是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雅尔塔会议;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以极小的代价,给美军以沉重打击。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本宣战,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由“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可知,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美英法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欧洲结束三个月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937年七七事变是8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
故答案为:
(1)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标志是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雅尔塔会议;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4.【答案】(1)B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甘肃会宁。
(3)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匮乏。
(4)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血战湘江发生在长征开始后不久,血战湘江后,红军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飞夺沪定桥发生在长征中期,红军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因此②④③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3)由“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结合所学,红军长征的“难”表现在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匮乏。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长征精神包括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等。
故答案为:
(1)B。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甘肃会宁。
(3)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匮乏。
(4)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五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九上·萧山期中)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时,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据此进行选择。
A项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不符合题意。
B项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不符合题意。
C项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符合题意。
D项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2016九上·萧山期中)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够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体系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一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据此得出答案。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能够体现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性质。
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不能体现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性质。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能够体现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性质。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不能体现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性质。
因此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性质的掌握,难度适中。
3.(2016九上·萧山期中)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其标志是(  )
A.四川保路运动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兴中会成立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经过一夜血战,攻占武昌,取得辛亥革命的首义胜利。据此得出答案。
A项四川保路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武昌起义,符合题意。
C项黄花岗起义,不符合题意。
D项兴中会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难度一般。
4.(2016九上·萧山期中)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由此得到答案。
A项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C项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D项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掌握,难度适中。
5.(2016九上·萧山期中)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人们坐在家里看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见面就叩头,口称“大人”、“老爷”
【答案】D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报纸最早出现在19世纪70年,因此A符合史实。
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剪辫令,要求男人剪掉辫子,因此B符合史实。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是人们的主要服装,因此C符合史实。
辛亥革命后,废除叩头礼,官场“大人”“老爷”称号,改为握手礼,见面称“先生”或“君”,因此D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的掌握。难度适中。
6.(2016九上·萧山期中)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据此得出答案。
A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题意。
B项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发动武装起义,符合题意。
D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难度一般。
7.(2016九上·萧山期中)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说:“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问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①民权 ②民主 ③科学 ④自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科学、民主。因此陈独秀提出的两位先生是科学、民主。据此得出答案。
因此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难度一般。
8.(2016九上·萧山期中)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下列选项属于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最大贡献是(  )
A.创办《新青年》 B.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C.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创办《新青年》是陈独秀的贡献。A不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提倡学术、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符合题意。
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物是胡适。C不符合题意。
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李大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难度一般。
9.(2016九上·萧山期中)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上述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
A.爱国 B.进步 C.民主 D.自由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难度一般。
10.(2016九上·萧山期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主要是由于(  )
A.群众广泛参与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工人成为运动的主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因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所以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难度一般。
11.(2016九上·萧山期中)下列哪一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
A.焕然一新 B.星火燎原 C.转危为安 D.生死攸关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符合题意。
星火燎原指的是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不符合题意。
转危为安指的是长征的胜利,C不符合题意。
生死攸关指的是遵义会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2016九上·萧山期中)识读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应掌握的一项技能。与下图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由图中“广东国民政府、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依据所学,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因此图片反映的北伐战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3.(2016九上·萧山期中)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
①创建黄埔军校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依据所学,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③与国共合作无关,采用排除法,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2015九上·萧山期中)“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不符合题意。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B符合题意。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不符合题意。
井冈山会师是毛泽东部队与朱德部队的会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5.(2015九上·萧山期中)《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地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C.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点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点
【答案】A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A符合题意。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会宁,B不符合题意。
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点是南昌,C不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点是上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6.(2015九上·萧山期中)很多人认为贵州省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下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中国有了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图片可知,图中显示的是遵义会议会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控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7.(2016九上·萧山期中)“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下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战争 D.九一八事变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31年,日军爆毁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的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因此材料所指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2016九上·萧山期中)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军屠杀旅顺居民
B.日军对重庆进行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
C.日军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在此后不到六周时间内,共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居民达30多万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因此与12月13日公祭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南京大屠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9.(2016九上·萧山期中)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的(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保卫战
【答案】D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胜利,A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B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不符合题意。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2016九上·萧山期中)提取关键词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法之一。下列与“民族统一战线、9月3日、收回台湾”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因此与“民族统一战线、9月3日、收回台湾”这三个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胜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21.(2016九上·萧山期中)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与英法等国采取的容忍、退让的绥靖政策密不可分。以下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英法绥靖政策的是(  )
A.德国国会纵火案 B.建立犹太人集中营
C.《慕尼黑协定》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答案】C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德国国会纵火案目的是嫁祸德国共产党。A不符合题意。
建立犹太人集中营反映的是德国法西斯的暴行,B不符合题意。
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会议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将奥地利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助长德国的侵略气焰,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C符合题意。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体现是苏联的绥靖政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2.(2016九上·萧山期中)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B.德国进攻波兰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3.(2016九上·萧山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D.雅尔塔会议——协调同盟国反攻步伐
【答案】C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是程度性选择题,ABCD都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因此《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是法西斯走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4.(2016九上·萧山期中)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③两次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 ④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①不正确。
采用排除法,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二、判断题
25.(2016九上·萧山期中)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答案】正确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难度一般。
26.(2016九上·萧山期中)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没有反帝内容,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难度一般。
27.(2016九上·萧山期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答案】正确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8.(2016九上·萧山期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答案】错误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识记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9.(2016九上·萧山期中)1937年,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答案】正确
【知识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1937年,德国、意大利与日本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30.(2016九上·萧山期中)二战后,曾经世界一流强国的英、法受到严重削弱,美苏两个大国崛起。
【答案】正确
【知识点】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遭到严重削弱,美苏两个大国崛起,形成两极格局。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三、非选择题
31.(2016九上·萧山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诏
(1)孙中山致力革命四十年,其于1905年创立的革命组织是什么?该组织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2)依照《建国方略》、《建国大纲》而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什么政治体制?在哪个城市宣告成立?
(3)“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1914年与日本签订亡国条约“二十一条”是谁?
(4)“革命尚未成功”,请你说说辛亥革命“未成功”在哪里?
【答案】(1)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或三民主义。
(2)共和制;南京
(3)袁世凯/曹汝霖/章宗祥
(4)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知识点】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权”三民主义。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3)1914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命曹汝霖、章宗祥等人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4)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因此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故答案为:
(1)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或三民主义。
(2)共和制;南京。
(3)袁世凯/曹汝霖/章宗祥。
(4)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2.(2016九上·萧山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拟定的“当日大会传单”‘
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结合材料一,说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担当五四运动先锋的是谁?在运动的中后期,哪个阶级又成为主力军?
(3)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什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1)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或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学生;工人阶级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共一大召开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1)由“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由“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可以看出,担当五四运动先锋的是学生。6月3日以后,上海的工人罢工,支持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3)由“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或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学生;工人阶级。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共一大召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3.(2016九上·萧山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图B战役发生在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___。
材料二:“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美国、英国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将大量的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请将材料一的空补充完整,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性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什么同盟?该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哪次会议的决定? “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于哪一事件?
(4)结合教材,请说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案】(1)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标志是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雅尔塔会议;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以极小的代价,给美军以沉重打击。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本宣战,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由“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可知,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美英法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欧洲结束三个月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937年七七事变是8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
故答案为:
(1)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标志是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雅尔塔会议;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4.(2016九上·萧山期中)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材料三: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事件进行排序(  )
①红军会师 ②血战湘江 ③飞夺泸定桥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结合材料一,请说出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如果你想走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你会去哪里?
(3)结合材料二,请说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材料三,请说说你心中的“伟大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案】(1)B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甘肃会宁。
(3)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匮乏。
(4)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血战湘江发生在长征开始后不久,血战湘江后,红军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飞夺沪定桥发生在长征中期,红军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因此②④③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瑞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3)由“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结合所学,红军长征的“难”表现在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匮乏。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长征精神包括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等。
故答案为:
(1)B。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甘肃会宁。
(3)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匮乏。
(4)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