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有关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 状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6、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 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7、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 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二、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讨论、读图法、讲述法、问题法。 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 六、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地球仪。 七、板书: 一、世界的气温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 渐降低。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低。 山脚的温度高,山顶的温度低。 三、世界的降水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八、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但由于地理是小科(分值小),加之地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挖教材,精心编写教案,精心准备课件,讲好每一节课,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其次,学生虽思想活跃,但课堂上都怕说错不敢举手回答。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师: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是什么? 生:学生回答。(天气预报) 师: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所和气候的区别? 生:思考回答。(天气是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 承转: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的是什么?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指的是什么?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一节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首选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二、讲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 展示:问题式学习方法。 师: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 B。大家看到这幅图上有一些红色的曲线。 纬度因素 生: 学生读图。 师: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 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什么? 生:学生回答。 师:世界气温分布有明显的地带线,全球气温由低纬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 ? 生:思考回答。(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总结:这是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规律。 师: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继续提醒导致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 总结:地面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匀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请大家看如下实验。 演示: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2.海陆因素 师:读地图册12、13页。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 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 展示:用挂图 生:学生读图,思考。(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如果不是很准确,可以给予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相同吗?) 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夏天,大家度假都喜欢去海边还是内陆? 生:海边。 师:夏天感觉海边凉快。请阅读课本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 生:阅读课本。(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 分布。) 3.洋流因素 师:读地图册12、13页。同 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 挂图:问题展示。 生:读图思考。(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 展示:洋流小资料。(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 师: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岸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降低 。) 4.地形因素 师: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展示:图片和古诗。 生:解释古诗蕴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 总结:主要指的是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试计算:四川成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 生:学生计算。 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影响因素。如下: 气温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天,陆地低于海洋。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海陆性质差异、洋流、海拔。 三.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 气温曲线图。 月份 1 2 3 4 5 6 月平均气温(℃) 11 12 14 16 17 2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22 23 21 18 14 12 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 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气温=年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 读图四步骤: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温差较大还是较小?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生:绘制,并分析。 四、课堂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 五、作业学生完成地理填充册上有关气温的练习题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