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基础运用
1.(2017五上·西宁期中)看拼音,写词语。
xián yí cí xiáng línɡ hún xī han qǐ qiú
                   
fù jìn jǔ sàng fēn fù xiǎo xīn yì yì ǒu duàn sī lián
                   
【答案】嫌疑;慈祥;灵魂;稀罕;乞求;附近;沮丧;吩咐;小心翼翼;藕断丝连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嫌、祥、魂、稀、沮、吩、翼、藕”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2017五上·西宁期中)比一比,再组词。
捕    辩    戒    幕   
哺    辨    诫    慕   
【答案】捕获;辩解;警戒;闭幕;哺育;分辨;告诫;羡慕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捕获、哺育;辩解、分辨;警戒、告诫;闭幕、羡慕。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2017五上·西宁期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来   往    天   地       不舍
心   手    庞然       能   善   
【答案】人;人;惊;动;依;依;狠;辣;大;物;歌;舞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这些词语有:人来人往、惊天动地、依依不舍、心狠手辣、庞然大物、能歌善舞。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2017五上·西宁期中)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模   (mó mú)仿 膝   (xī qī)盖
低头折节   (zhé shé) 泊船   (bó pō) 婀娜   (nà nuó)
【答案】mò;xī;zhé;bó;nuó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本题中:模(mó )仿、膝(qī)盖、低头折节(zhé)、泊船(bó)、婀娜(nuó)。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5.(2017五上·西宁期中)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②桂花纷纷落下来。(改写为比喻句)
③雷雨前,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闪电和雷声。(修改病句)
【答案】①那些美好的印象,我怎么会忘记呢?
②桂花犹如一个个穿着金衣服的小精灵,优美地飞到地上。
③雷雨前,人们经常可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①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那些美好的印象,我怎么会忘记呢?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桂花犹如一个个穿着金衣服的小精灵,优美地飞到地上。③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搭配不当,改为:雷雨前,人们经常可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点评】①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③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2017五上·西宁期中)我爱积累。
(1)悠悠天宇旷,   。
(2)秋风杂秋雨,   。
(3)世上无难事,   。
(4)宝剑锋从磨砺来,   。
(5)明月有情应识我,   。
【答案】(1)切切故乡情
(2)夜凉添几许
(3)只怕有心人
(4)梅花香自苦寒来
(5)年年相见在他乡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情、事、剑、锋、砺。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7.(2017五上·西宁期中)默写《秋思》
【答案】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要求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洛、城、欲、意、恐、临、封。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
8.(2017五上·西宁期中)阅读《钓鱼的启示》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划(huá huà)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zhuǎn zhuàn)向了我:“孩子,你得(dé de děi)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jìn jǐn)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在文中括号内标出正确的读音。
(2)理解句子的意思填空。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这条鲈鱼很大很漂亮,父亲   ,二是父亲   。
②从“‘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这句话中看出“我”   的心情。
(3)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月光    的目光    的声音    地争辩
(4)对“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是对“我”真正的爱。
B.父亲态度那么坚决,是不懂人情,不爱“我”。
(5)对于父亲的决定,把“我”的表现用文中三个词语形容并填写在横线上。
“我”   —   —   
【答案】(1)děi;jǐn
(2)不舍得把鱼放掉;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急切、不理解
(3)皎洁;乞求;不容争辩;大声
(4)A
(5)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知识点】拼音;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故:划(huá)着了、目光转(zhuǎn)向、你得(děi) 、尽(jǐn)管。(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理解句意,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从“‘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这句话中看出“我”急切、不理解的心情。(4)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是对“我”真正的爱。故答案为:A。(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即:“我”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3)、(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9.(2017五上·西宁期中)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飘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
(2)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等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3)你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写一写。
【答案】(1)故乡
(2)小伙伴们;我的老屋;田野上的小路;远处的河堤;似有似无的歌声
(3)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故乡。(2)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即: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小伙伴们、我的老屋、田野上的小路、远处的河堤、似有似无的歌声等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3)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解答时,首先要弄懂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点评】(1)此题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能力。(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三、写作
10.(2017五上·西宁期中)习作大舞台
①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②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题目自拟)
要求:①任选一题完成习作。②语句通顺,书写工整。③按习作要求认真完成。
【答案】略
【知识点】状物类作文
【解析】【分析】选择②,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物品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物品写生动,写形象;④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基础运用
1.(2017五上·西宁期中)看拼音,写词语。
xián yí cí xiáng línɡ hún xī han qǐ qiú
                   
fù jìn jǔ sàng fēn fù xiǎo xīn yì yì ǒu duàn sī lián
                   
2.(2017五上·西宁期中)比一比,再组词。
捕    辩    戒    幕   
哺    辨    诫    慕   
3.(2017五上·西宁期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来   往    天   地       不舍
心   手    庞然       能   善   
4.(2017五上·西宁期中)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模   (mó mú)仿 膝   (xī qī)盖
低头折节   (zhé shé) 泊船   (bó pō) 婀娜   (nà nuó)
5.(2017五上·西宁期中)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②桂花纷纷落下来。(改写为比喻句)
③雷雨前,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闪电和雷声。(修改病句)
6.(2017五上·西宁期中)我爱积累。
(1)悠悠天宇旷,   。
(2)秋风杂秋雨,   。
(3)世上无难事,   。
(4)宝剑锋从磨砺来,   。
(5)明月有情应识我,   。
7.(2017五上·西宁期中)默写《秋思》
二、阅读理解
8.(2017五上·西宁期中)阅读《钓鱼的启示》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划(huá huà)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zhuǎn zhuàn)向了我:“孩子,你得(dé de děi)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jìn jǐn)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在文中括号内标出正确的读音。
(2)理解句子的意思填空。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这条鲈鱼很大很漂亮,父亲   ,二是父亲   。
②从“‘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这句话中看出“我”   的心情。
(3)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月光    的目光    的声音    地争辩
(4)对“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是对“我”真正的爱。
B.父亲态度那么坚决,是不懂人情,不爱“我”。
(5)对于父亲的决定,把“我”的表现用文中三个词语形容并填写在横线上。
“我”   —   —   
9.(2017五上·西宁期中)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飘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
(2)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等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3)你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写一写。
三、写作
10.(2017五上·西宁期中)习作大舞台
①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②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题目自拟)
要求:①任选一题完成习作。②语句通顺,书写工整。③按习作要求认真完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嫌疑;慈祥;灵魂;稀罕;乞求;附近;沮丧;吩咐;小心翼翼;藕断丝连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嫌、祥、魂、稀、沮、吩、翼、藕”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捕获;辩解;警戒;闭幕;哺育;分辨;告诫;羡慕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捕获、哺育;辩解、分辨;警戒、告诫;闭幕、羡慕。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人;人;惊;动;依;依;狠;辣;大;物;歌;舞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这些词语有:人来人往、惊天动地、依依不舍、心狠手辣、庞然大物、能歌善舞。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答案】mò;xī;zhé;bó;nuó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本题中:模(mó )仿、膝(qī)盖、低头折节(zhé)、泊船(bó)、婀娜(nuó)。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5.【答案】①那些美好的印象,我怎么会忘记呢?
②桂花犹如一个个穿着金衣服的小精灵,优美地飞到地上。
③雷雨前,人们经常可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知识点】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①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那些美好的印象,我怎么会忘记呢?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桂花犹如一个个穿着金衣服的小精灵,优美地飞到地上。③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搭配不当,改为:雷雨前,人们经常可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点评】①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③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1)切切故乡情
(2)夜凉添几许
(3)只怕有心人
(4)梅花香自苦寒来
(5)年年相见在他乡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情、事、剑、锋、砺。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7.【答案】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要求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洛、城、欲、意、恐、临、封。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8.【答案】(1)děi;jǐn
(2)不舍得把鱼放掉;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急切、不理解
(3)皎洁;乞求;不容争辩;大声
(4)A
(5)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知识点】拼音;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故:划(huá)着了、目光转(zhuǎn)向、你得(děi) 、尽(jǐn)管。(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理解句意,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从“‘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这句话中看出“我”急切、不理解的心情。(4)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是对“我”真正的爱。故答案为:A。(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即:“我”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3)、(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9.【答案】(1)故乡
(2)小伙伴们;我的老屋;田野上的小路;远处的河堤;似有似无的歌声
(3)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故乡。(2)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即: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小伙伴们、我的老屋、田野上的小路、远处的河堤、似有似无的歌声等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3)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解答时,首先要弄懂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点评】(1)此题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能力。(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0.【答案】略
【知识点】状物类作文
【解析】【分析】选择②,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物品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③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物品写生动,写形象;④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